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阅微草堂笔记
定价:26.00元
作者: 纪昀;蔡晓峰 注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00864875
字数:185000
页码:18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阅微草堂笔记》特点:
一、选目精当。入选这套文库的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品,历经时间的积淀和验。如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旨在培养优良家风、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之称的《颜氏家训》,等等。
二、注重实用。这套文库收录的经典图书,参照了教育部颁发的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内容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推荐阅读书目,并强化了全民阅读需求。
三、这套文库所有收录图书,均依据版本进行了仔细校勘和认真编订,确保原文准确。同时,在校勘过程中,还对原编著者的笔误、录入错误予以订正。
四、节选适宜。这套文库定位于普及读本,对于《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阅微草堂笔记》等卷帙浩繁的古籍,我们特邀专家团队作了精当节选,辑录了*精彩、具代表性、*为历代读者传诵的篇章,努力通过有限的篇幅传达不朽经典的精髓。
五、注释精准。在这套文库的编辑过程中,我们注意精选古文中读者容易产生阅读障碍的文字进行了认真注释,并由学者进行审定,保证了学术严谨性和文字准确性,从而力求为读者排除阅读障碍,降低阅读难度。
六、译文畅达。这套文库还邀请了长期从事汉语教学、具有丰富一线经验的专家,按照“信、达、雅”的标准,对译文进行了认真梳理,确保意思准确,行文畅达,文字优美,力求使读者在享受阅读的同时,感受到汉语之美。
七、阅读方便。传统文化典籍中有大量古代的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在这套文库的译注过程中,我们还特意穿插了许多对文化典故、文化常识的解读,如古代制度、职官、服饰、器具、习俗等,力求帮助广大读者在欣赏传统文化经典的同时,增加古典常识,提升文化修养。
八、插图精美。我们专门为这套文库选配了精美插图,以增加阅读之雅趣,提高本文库品位。这套文库插图笔法精细、图像生动、印制精美,较好地再现了书中描绘的各种历史文化信息。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当下国学热潮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中国人的生活越来越富足,物质生活达到了水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一个民族除了要接受外来的先进东西,还要对本民族过去的东西有一种扬弃,糟粕要剔除,但是精华的部分更需要发扬。
——百家讲坛主讲人、历史学者 纪连海
★古人云“经史者,国学之根柢也”,故而,年轻人要多读经、史,也就是中国古代经典的哲学与史学。年轻人读书不是要博闻强记、掌握多少知识,而是要树立心中的根基、志趣,所以,要通过阅读国学经典,去历史深处找寻属于自己的师法与传承。这套“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为大家阅读经典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百家讲坛主讲人、文化学者 郦波
老实说,我购入这本书之前,对“普及文库”这类出版物是抱持着一丝怀疑态度的,总担心它们为了迎合大众市场而牺牲了原文的精髓。但这次的体验彻底扭转了我的看法。这本书对原文的忠实度非常高,它没有像某些版本那样,为了追求所谓的“流畅性”而将文言文进行大刀阔斧的“翻译式”改写,而是采用了精妙的注音和直译结合的方式,保留了古文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这对于我们这些想提高文言文水平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 阅读过程中,我多次暂停下来,去对比我记忆中一些经典段落的原貌,发现这里的译注既精准又富有洞察力,很多地方的理解甚至比我以往阅读的版本更为深刻。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沟通古典文学与现代读者的桥梁。它既能让初次接触纪晓岚作品的读者不至于望而却步,也能让有一定基础的读者从中汲取新的理解。它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仿佛走进了那个充满奇谈异闻的时代,思考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
评分对于喜爱中国古典文学中那种含蓄蕴藉之美的人来说,这套《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绝对是值得珍藏的。它的装帧设计充满了古典韵味,但内页的排版却异常清晰现代,兼顾了收藏价值和实用性。我最欣赏的是它对语境的还原。阅读古籍时,最大的障碍往往不是生僻字,而是对当时社会背景和人情世故的不了解。这本书在处理这一点上做得极为出色,它不只是简单地解释词义,而是将背后的文化逻辑也一并呈现出来,让读者能真正理解“为什么”故事会那样发展。 书中那些关于人与非人界限的探讨,尤其发人深省。纪晓岚的笔下,妖魔鬼怪往往都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人性”或“道义”,而真正可怕的,往往是那些披着人皮的冷酷与贪婪。这种对道德界限的模糊和试探,使得故事不仅仅停留在“志怪”层面,上升到了哲学思辨的高度。我感觉,每读完一个故事,除了享受文字带来的愉悦,更会引发一番关于善恶、报应和个人选择的沉思。这是一套能让你的书架增色,也能让你的思想有所触动的佳作。
评分拿到这套书时,我首先被它的装帧设计所打动。它采用了一种比较沉稳的墨绿色调,封面上烫金的书名和卷数标识,透露着一股古典的雅致,放在书架上绝对是一种享受。作为一名资深书虫,我对书籍的触感要求比较高,这本书的纸张厚度适中,略带米黄色,有效缓解了阅读疲劳。更重要的是,它的注释系统编排得非常科学。通常在阅读古籍时,我需要频繁地在书页底部和后面的注释区来回翻找,非常影响阅读的连贯性。但这本书的设计,似乎将重要的解释直接融入了正文的旁批或者脚注,使得阅读体验极为流畅,真正实现了“普及”的初衷——让门槛降下来,但内容保持住。 我尤其关注那些社会风俗相关的记录。在阅读这些篇目时,我仿佛能闻到古代集市的气息,看到百姓的衣着打扮。比如书中对一些地方迷信的描述,非常细致入微,这对于研究民俗学的同仁来说,都是宝贵的田野调查资料。与那些只关注鬼神故事的读物不同,《阅微草堂笔记》的魅力在于它的“烟火气”。那些精怪的烦恼、人间的疾苦,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复杂而真实的社会浮世绘。这本书不仅仅是讲故事,它还在讲述一种生活哲学。
评分这本《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阅微草堂笔记》简直是国学爱好者的福音!我最近沉迷于清代笔记小说的研究,尤其是纪晓岚的这部大作。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都非常精美,看得出出版社在细节上是下足了功夫的。纸张的质感很棒,油墨印刷清晰,即便是晚上在灯下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内容上,我最欣赏的是它对原文的尊重与考证。很多现代普及本为了追求“易读性”而大肆删减或过度解读,但这本的注释和白话翻译恰到好处,既保留了原文的古雅韵味,又让现代读者能够轻松理解那些晦涩的词句和典故。 读进去之后,我立刻被那种光怪陆离、亦真亦幻的世界所吸引。它不像聊斋那样纯粹渲染鬼神之说,而是更贴近生活,带着一种冷峻的批判和深刻的人文关怀。那些狐仙、精怪的故事背后,往往影射着当时的官场腐败、人情冷漠或者民间疾苦。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关于“因果报应”的故事,虽然听起来有些宿命论的色彩,但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一种古代朴素的道德观和对社会公正的朴素追求。纪晓岚的笔法极其老练,叙事节奏张弛有度,常常在平淡的描述中突然抛出一个惊人的细节,让人拍案叫绝。对于想要了解清代社会风貌和民间信仰的朋友来说,这本书是绕不过去的必读之作。
评分我对古代笔记的偏好一向是“重考据,轻演绎”。市面上很多普及读物总喜欢把这些古籍编撰成适合青少年的卡通故事集,失了原有的韵味。然而,这套“普及文库”在保留经典的前提下,做到了极高的可读性,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地方。我特意比对了几个著名的段落,发现它在解释那些涉及古代律法、官制或者地方习俗的文字时,注解得非常到位,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背景知识,这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简直是救星。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孤立的文学作品,而是在通过这扇窗户,亲身观察十八世纪的中国社会图景。 书中的语言风格多变,时而诙谐幽默,时而庄严肃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有些篇章读来让人忍俊不禁,仿佛纪晓岚就坐在身边,娓娓道来那些奇闻异事;而另一些篇章,比如涉及冤案平反或是因果报应的叙述,又让人深思,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这种叙事张力的把握,比起纯粹的志怪小说,更具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价值远超“普及”二字所能概括的范畴,它是一部严肃的学术参考与大众阅读完美结合的典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