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普及文庫:水經注
定價:26.00元
作者: 酈道元;劉少影 注
齣版社:中國工人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00864752
字數:176000
頁碼:17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普及文庫:水經注》特點:
一、選目精當。入選這套文庫的都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品,曆經時間的積澱和驗。如被譽為“史傢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旨在培養優良傢風、有“古今傢訓,以此為祖”之稱的《顔氏傢訓》,等等。
二、注重實用。這套文庫收錄的經典圖書,參照瞭教育部頒發的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核心內容的《全日製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推薦閱讀書目,並強化瞭全民閱讀需求。
三、這套文庫所有收錄圖書,均依據版本進行瞭仔細校勘和認真編訂,確保原文準確。同時,在校勘過程中,還對原編著者的筆誤、錄入錯誤予以訂正。
四、節選適宜。這套文庫定位於普及讀本,對於《史記》《戰國策》《資治通鑒》《閱微草堂筆記》等捲帙浩繁的古籍,我們特邀專傢團隊作瞭精當節選,輯錄瞭*精彩、具代錶性、*為曆代讀者傳誦的篇章,努力通過有限的篇幅傳達不朽經典的精髓。
五、注釋精準。在這套文庫的編輯過程中,我們注意精選古文中讀者容易産生閱讀障礙的文字進行瞭認真注釋,並由學者進行審定,保證瞭學術嚴謹性和文字準確性,從而力求為讀者排除閱讀障礙,降低閱讀難度。
六、譯文暢達。這套文庫還邀請瞭長期從事漢語教學、具有豐富一綫經驗的專傢,按照“信、達、雅”的標準,對譯文進行瞭認真梳理,確保意思準確,行文暢達,文字優美,力求使讀者在享受閱讀的同時,感受到漢語之美。
七、閱讀方便。傳統文化典籍中有大量古代的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在這套文庫的譯注過程中,我們還特意穿插瞭許多對文化典故、文化常識的解讀,如古代製度、職官、服飾、器具、習俗等,力求幫助廣大讀者在欣賞傳統文化經典的同時,增加古典常識,提升文化修養。
八、插圖精美。我們專門為這套文庫選配瞭精美插圖,以增加閱讀之雅趣,提高本文庫品位。這套文庫插圖筆法精細、圖像生動、印製精美,較好地再現瞭書中描繪的各種曆史文化信息。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普及文庫:水經注》:
濟水又往東流,經過西廣武城北邊。《郡國誌》:滎陽縣有廣武城,城在山上,是漢時所築。漢高祖與項羽在深澗兩岸互相對話,譴責項羽犯瞭十條大罪,項羽嚮漢高祖放箭,射中胸口,就是這地方。山下有水,北流注入濟水,人們稱為柳泉。濟水又往東流經東廣武城北麵,城牆是楚王項羽所修。漢軍打垮瞭曹咎,項羽迴到廣武,築瞭一座高壇,把劉邦的父親放在壇上,說:“漢軍不降,我就把老頭子放在大鍋裏活活煮瞭!”高祖不肯聽他的,項羽打算殺掉太公。項伯說:“打天下的人顧不得傢庭,殺瞭太公,隻不過加深仇怨罷瞭。”項羽終於聽從瞭。現在把那座壇稱為項羽堆。在兩城中間,有一條切斷山丘的深澗,稱為廣武澗,項羽曾在澗上厲聲怒斥婁煩,嚇得婁煩喪魂落魄逃瞭迴去。濟水又往東流經敖山北麵。《詩經》裏說的去敖山打獵捕獸,就指這地方。山上有城,就是殷帝仲丁遷都的地方。皇甫謐《帝王世紀》說:仲丁從亳遷到河上的囂,也有人說這就是敖。秦時在那裏設瞭糧倉,所以又叫敖倉城。濟水又東流,與滎瀆匯閤。滎瀆上口引入河水,有石門,稱為滎口石門,但地勢卻十分低窪,舊時流到滎播澤的水,就是從這裏開始的。石門南邊近河,有一塊舊碑,上麵刻著:陽嘉三年二月丁醜日,派汀堤謁者王誨去疏浚河道,通過荒蕪的土地。說是由於大河衝積淤塞,因而侵蝕瞭堤防,過去總是用竹籠裝石頭,填上泥土來築堤,但用這種辦法築的堤時常毀壞,引起潰決,枉費瞭億萬人工。因此請求臨河各郡派齣民夫開山采石來砌築堤岸,工程完成以後,徭役也可停息瞭。朝廷頒發詔書,同意王誨立功,少府卿著手規劃基址,下詔頒發策書給予賞賜。但不久他又調職於沇州。於是挑選瞭一輛馬車,給予使者司馬登,要他繼承前人的事業,去完成這項重大的工程。司馬登慮到伊、洛二水都注入大河,南岸沿著山腳,往東流經大1丕,迴流衝擊北岸,來勢凶猛,怒濤湍急洶湧,一旦決堤泛濫,就會把整片原野淹沒。一個小小的蟻穴,也會釀成意外的大災。古時從姬氏以來就老是為此憂心忡忡瞭,從前崇鯀也不能把大水治好,本朝兩位皇上也為此辛勞。於是他就親自來往奔波,辛苦經營,和大臣一起商議,帶領百姓從三處山榖裏采石,由治水工匠在岸邊築起防波堤,來阻擋巨浪。工程進行期間,經常給予賞賜,以資勉勵。因而河道既不會阻滯不暢,也不會波濤洶湧,於是水土調和滋潤。施工不到一年,工程就順利完成瞭,這實在是幾位有功之臣督導有方,皇上威德宏大昭彰的結果。從前禹疏通瞭九條河道,《尚書》就記載瞭他的功勛;後稷親自從事農耕,《詩經》就在《大雅》裏頌揚他。今天這些治水者,不怕辛勞勤苦,每天一早就起來負起他們的職責,為富國利民而努力,怎麼可以埋沒瞭他們,使他們的勞績不能顯揚於世呢?因此就刻石記功流芳於後世。末後的頌辭從略。碑文說:使臣河堤謁者山陽東緡司馬登,字伯誌,代理東萊麯成王誨,字孟堅;河內太守宋城嚮豹,字伯尹;丞汝南鄧方,字德山;懷縣縣令劉丞,字季意,以及河堤屬官工匠等造。陳留浚儀邊韶,字孝先作頌辭。碑文因歲月悠久,字跡多已模糊殘缺,完全看不齣來的地方就從略瞭。
……
序言
這本《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普及文庫》係列,我先入手的倒是另一本關於古代詩詞鑒賞的,那本真是讓人大開眼界。作者的文筆非常細膩,不像那種乾巴巴的學術論述,而是像一位老先生拉著你坐在爐火邊,娓娓道來那些韆古名篇背後的故事和情感。記得有一篇講到蘇軾的詞,不光是分析瞭用典和格律,更深入地挖掘瞭他在貶謫途中的那種曠達與無奈,讀完後感覺自己仿佛也經曆瞭他的人生起伏。特彆是書中對於一些意象的解讀,比如“明月”、“清風”在不同詩人筆下的微妙差彆,分析得入木三分。而且,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深得我心,古樸典雅,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充滿瞭對傳統的敬意。對於我們這些想親近傳統文化,但又怕被深奧術語勸退的普通讀者來說,這種“普及”做得恰到好處,既有深度,又不失溫度,是那種可以常年放在案頭,隨時翻閱品味的佳作。
評分我最近在讀一本關於中國傳統醫學基礎理論的普及讀物,說實話,最開始我是帶著懷疑態度的,總覺得這些古老的理論和現代科學有很大的鴻溝。然而,這本書的作者似乎早就預料到瞭讀者的疑慮,他非常謹慎且有條理地梳理瞭“陰陽五行”的邏輯框架,沒有過度神化,而是將其定位為一種早期觀察和係統歸納的方法論。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辨證論治”的章節,作者通過一係列生活化的案例,展示瞭中醫思維的靈活性和整體觀,強調的是個體差異和動態平衡,而不是僵硬的標準答案。這種深入淺齣的講解,極大地提升瞭我對傳統醫學的理解和尊重。它不是教你如何開藥方,而是教你如何用一種更全麵的眼光來看待健康和身體的運作規律,非常實用。
評分我最近沉迷於一本關於古代哲學思想的入門讀物,它完美地打破瞭我對“諸子百傢”的刻闆印象。原本以為會是晦澀難懂的理論堆砌,沒想到作者用現代生活中的小事例來類比那些古老的思想,比如用現代企業的管理模式來闡釋儒傢的“仁”與“義”,一下子就讓人豁然開朗。書中對“道”的闡述尤其精彩,它沒有試圖給齣一個絕對的定義,而是引導讀者去感受那種“可道,非常道”的境界,非常具有啓發性。我特彆欣賞作者的平衡感,既尊重瞭經典的原始語境,又確保瞭當代讀者能夠理解其核心價值。讀完後,我對人際交往和個人修養方麵都有瞭一些新的思考角度,不再是盲目地追求效率,而是更注重內心的平和與和諧。這本書的行文節奏把握得極好,不會讓人感到拖遝,總能在關鍵時刻拋齣引人深思的觀點。
評分我最近在看一本關於古代文人雅趣和生活情境的散文集,這本書的書寫風格極其婉約典雅,簡直就是對“風雅”二字的最好詮釋。作者似乎對宋代的點茶、焚香、插花這些活動有著深入骨髓的熱愛和研究。他描繪的場景不是浮光掠影的介紹,而是細緻入微的感官體驗:比如新碾的茶末散發齣的幽香,玉杵搗藥時發齣的輕微聲響,以及雨後庭院中苔蘚的顔色。文字的韻律感非常強,讀起來就像是在聽一麯悠揚的古琴麯,讓人不由自主地放慢呼吸,心也跟著沉靜下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傳統文化的美感並不隻體現在宏大的敘事中,更蘊藏在那些日常瑣碎、精雕細琢的生活細節裏。它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對古代貴族和平民生活美學嚮往的大門。
評分上次在書店淘到一本關於中國古代建築美學的書,那體驗簡直是視覺和精神的雙重享受。這本書的圖版質量高得驚人,那些榫卯結構的細節,在高清的彩圖中展示得淋灕盡緻,讓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書中不僅介紹瞭宮殿、園林這些宏大敘事,還花瞭不少篇幅講解普通民居的構造和風水布局,非常接地氣。作者的敘述方式很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匠人,充滿對材料的理解和對手工的敬畏。他解釋瞭為什麼梁柱要那樣放置,為什麼窗欞要那樣雕刻,背後蘊含的不僅是力學原理,更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哲學。我拿著這本書對照著我們城市裏僅存的一些老建築去看,感覺突然之間,那些冰冷的磚石都“活”瞭起來,充滿瞭曆史的溫度和故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