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論語
定價:24.90元
售價:16.9元,便宜8.0元,摺扣67
作者:《綫裝經典》編委會
齣版社:雲南齣版集團公司,雲南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41541483
字數:
頁碼:383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是中國古代儒傢的一部重要經典,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記錄。這部書大約後編定於戰國初期。
本書儒傢原始經典之一,是瞭解孔子哲學、政治、教育、倫理、文化主張及其學說的直接、可靠的資料。
內容提要
《論語》為語錄體文集,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此書成於眾手。早在春鞦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經由孔子弟子和再傳弟子的代代傳授,並逐漸將傳誦的孔門語錄言行記錄下來,集腋成裘;終在戰國初年匯輯論纂以成書,因此稱為“論”。儒傢原始經典之一,是瞭解孔子哲學、政治、教育、倫理、文化主張及其學說的直接、可靠的資料。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子貢問居父母喪,孔子曰:“敬為上,哀次之,瘠為下。顔色稱情,戚容稱服。”曰:“請問居兄弟之喪。”孔子曰:“則存乎書策已。”
子貢問於孔子曰:“殷人既定而吊於壙,周人反哭而吊於傢,如之何?”孔子曰:“反哭之吊也,喪之至也,反而亡矣,失之矣,於斯為甚,故吊之。死,人卒事也,殷以慤,吾從周。殷人既練之,明日,而於祖,周人既卒哭之明日,於祖。祭神之始事也,周以戚,吾從殷。”
子貢問曰:“聞諸晏子,少連、大連善居喪,其有異稱乎?”孔子曰:“父母之喪,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憂,東夷之子,達於禮者也。”
子遊問曰:“諸侯之世子,喪慈母如母,禮與?”孔子曰:“非禮也。古者男子外有傅父,內有慈母,君命所使教子者也,何服之有。昔魯孝公少喪其母,其慈母良,及其死也,公弗忍,欲喪之。有司曰:禮,國君慈母無服,今也君為之服,是逆古之禮,而亂國法也。若終行之,則有司將書之,以示後世,無乃不可乎。公曰:古者天子喪慈母,練冠以燕居。遂練以喪慈母。喪慈母如母,始則魯孝公之為也。”
孔子適衛,遇舊館人之喪,入而哭之哀。齣使子貢脫驂以贈之。子貢曰:“所於識之喪,不能有所贈,贈於舊館,不已多乎?”孔子曰:“吾嚮人哭之,遇一哀而齣涕,吾惡夫涕而無以將之,小子行焉。”
子路問於孔子曰:“魯大夫練而杖,禮也?”孔子曰:“吾不知也。”子路齣,謂子貢曰:“吾以為夫子無所不知,夫子亦徒有所不知也。”子貢曰:“子所問何哉?”子路曰:“止,吾將為子問之。”遂趨而進曰:“練而杖,禮與?”孔子曰:“非禮也。”子貢齣,謂子路曰:“子謂夫子而弗知之乎,夫子徒無所不知也,子問非也。禮,居是邦則不非其大夫。”
叔孫母叔之母死,既小斂,舉屍者齣戶,武孫從之齣戶,乃袒投其冠而括發。子路嘆之,孔子曰:“是禮也。”子路問曰:“將小斂則變服,今乃齣戶,而夫子以為知禮,何也?”孔子曰:“由,汝問非也。君子不舉人以質士。”齊晏桓子卒,平仲衰斬苴經帶,杖以菅屨,食粥居傍廬,寢苫枕草,其老曰:“非大夫喪父之禮也。”晏子曰:“惟卿大夫。”曾子以問孔子。孔子曰:“晏平仲可謂能遠害矣。不以己知是駁人之非,辭以避咎,義也夫。”
季平子卒,將以君之斂,贈以珠玉。孔子初為中都宰,聞之曆級而救焉,曰:“送而以寶玉,是猶曝屍於中原也,其示民以奸利之端,而有害於死者,安用之。且孝子不順情以危親,忠臣不兆奸以陷君。”乃止。
孔子之弟子琴張與宗魯友,衛齊豹見宗魯於公子孟縶。縶以為參乘焉,及齊豹將殺孟縶,告宗魯,使行。宗魯曰:“吾由子而事之,今聞難而逃,是僭子也。子行事乎,吾將死以事周子,而歸死於公孟可也。”齊氏用戈擊公孟,宗以背蔽之,斷肱中,公孟、宗魯皆死。琴張聞宗魯死,將往吊之。孔子曰:“齊豹之盜,孟縶之賊也,汝何吊焉?君子不食奸,不受亂,不為利病於迴,不以迴事人,不蓋非義,不犯非禮,汝何吊焉?”琴張乃止。
人子革卒,哭之呼滅。子遊曰:“若是哭也,其野哉。孔子惡野哭者。”哭者聞之遂改之。
公父文伯卒,其妻妾皆行哭失聲,敬薑戒之曰:“吾聞好外者士死之,好內者女死之。今吾子早妖,吾惡其以好內聞也。二三婦人之欲供先祀者,請無瘠色,無揮涕,無拊膺,無哀容,無加服,有降服,從禮而靜,是昭吾子也。”孔子聞之曰:“女智無若婦,男智莫若夫。公文氏之婦智矣,剖情損禮,欲以明其子為令德也。”
子路與子羔仕於衛,衛有蒯聵之難。孔子在魯,聞之曰:“柴也其來,由也死矣。”既而衛使至,曰:“子路死焉。”夫子哭之於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已哭,進使者而問故,使者曰:“醢之矣。”遂令左右皆覆醢。曰:“吾何忍食此。”
季桓子死,魯大夫朝服而吊。子遊問於孔子曰:“禮乎?”夫子不答。他日,又問墓而不墳。孔子曰:“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不可以弗識也。吾見封之若堂者矣,又見若坊者矣,又見履夏屋者矣,又見若斧形者矣,吾從斧者焉。”於是封之,崇四尺。孔子先反虞,門人後。雨甚,至墓崩,修之而歸。孔子問焉,曰:“爾來何遲?”對曰:“防墓崩。”孔子不應。三雲,孔子泫然而流涕曰:“吾聞之,古不修墓及二十五月而大祥,五日而彈琴不成聲,十日過稃而成笙歌。”
孔子有母之喪,既練,陽虎吊焉,私於孔子曰:“今季氏將大饗境內之士,子聞諸?”孔子答曰:“丘弗聞也。若聞之,雖在衰經,亦欲與往。”陽虎曰:“子謂不然乎,季氏饗士,不及子也。”陽虎齣,曾點問曰:“吾之何謂也?”孔子曰:“己則衰服,猶應其言,示所以不非也。”
顔迴死,魯定公吊焉,使人訪於孔子。孔子對曰:“凡在封內,皆臣子也。禮,君吊其臣,升自東階,嚮屍而哭,其恩賜之,施不有往也。”
原思言於曾子曰:“夏後氏之送葬也,用盟器,示民無知也;殷人用祭器,示民有知也;周人兼而用之,示民疑也。”曾子曰:“其不然矣。夫以盟器,鬼器也;祭器,人器也。古之人鬍為而死其親也。”子遊問於孔子曰:“之死而緻死乎,不仁,不可為也;之死而緻生乎,不智,不可為也。凡為盟器者,知喪道也。夫子始死則矣,羔裘玄冠者,易之而已,汝何疑焉。”
子罕問於孔子曰:“始死之設重也,何為?”孔子曰:“重主道也,殷主綴重焉,周人徹重焉。“請問喪朝。”子曰:“喪之朝也,順死者之孝心。故至於祖考,廟而後行。殷朝而後殯於祖,周朝而後遂葬。”
孔子之守狗死,謂子貢曰:“路馬死,則藏之以帷,狗則藏之以蓋,汝往埋之。吾聞弊幃不棄,為埋馬也,弊蓋不棄,為埋狗也。今吾貧無蓋,於其封也與之席,無使其首陷於土焉。”
序言
論語
學而篇
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裏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一
顔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衛靈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陽貨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張篇第十九
堯日篇第二十
孔子集語
序
錶
捲一
捲二
捲三
捲四
捲五
捲六
捲七
捲八
捲九
捲十
捲十一
捲十二
捲十三
捲十四
捲十五
捲十六
捲十七
孔子傢語
捲
捲第二
捲第三
捲第四
捲第五
捲第六
捲第七
捲第八
捲第九
捲第十
附錄
孔子年譜
最近沉浸於這本《瓦爾登湖》,那種感覺就像是夏天裏突然被清泉澆透瞭一般,身心都得到瞭極大的滌蕩和淨化。梭羅的文字,有著一種令人心安的、近乎冥想般的節奏感。他離開城市,走進森林,不是為瞭逃避社會,而是為瞭更深刻地擁抱生活本身。他細緻入微地觀察著湖邊的光影變化,記錄著每一片葉子的生長,每一隻昆蟲的習性,這種對自然細微之處的尊重和熱愛,讓人反思我們現代人到底錯過瞭多少生命中本應擁有的豐盛。特彆是當他提到“簡化,簡化,再簡化”,我立刻聯想到瞭我們被各種信息、物質和日程安排塞得滿滿當當的生活。這本書提供瞭一種強大的反嚮動力,它鼓勵你質疑那些被社會強加的“必需品”,去分辨什麼是真正讓你感到充實和自由的東西。讀完之後,我感到瞭一種久違的輕盈感,仿佛卸下瞭許多不必要的負擔,重新找迴瞭對“獨處”的欣賞能力,那是一種與自我和諧共處的強大力量。
評分這本《道德經》,初讀時總覺得晦澀難懂,像是在攀登一座由老子親自構建的哲學高山。那些關於“道”的闡述,初聽上去似乎是虛無縹緲的玄談,什麼“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讓人不禁在心中嘀咕,這到底是在說些什麼高深的道理,還是在故弄玄虛?然而,隨著一次次的翻閱,尤其是在經曆瞭人生的某些起伏跌宕之後,再迴過頭來審視那些看似平淡的文字,便會發現其中蘊含的巨大能量。比如“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這在如今這個物欲橫流、永不滿足的社會中,簡直是一劑清涼的鎮定劑。它不是教你安於現狀,而是教你在追求的過程中保持一份清醒的自我認知,懂得適可而止的智慧。閱讀它,更像是在進行一場與古人跨越時空的對話,每一次對話都有新的領悟,每一次領悟都讓人對世界的運行規律多瞭一層敬畏。那種感覺,就像是撥開瞭層層迷霧,看到瞭一綫清澈的本源之光,它沒有激烈的辭藻,卻以最柔和的方式,重塑著你對“得”與“失”、“有”與“無”的傳統認知框架。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的“恒久性”,你越是經曆得多,它在你心中的分量就越重。
評分我最近讀的這本《孫子兵法》,完全顛覆瞭我過去對“戰爭”的刻闆印象。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充斥著血腥和徵伐技巧的教戰手冊,但讀完後纔明白,它其實是一部關於“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略哲學寶典。作者的思維縝密到令人發指,每一步的推演都環環相扣,充滿瞭對人性和局勢的精準把握。比如開篇就強調“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這一下子就把層次拔高瞭,它不是教你如何打贏一場仗,而是教你如何避免陷入必須打仗的境地。特彆是關於“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論述,放在今天的商業競爭環境中,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指導。我嘗試將書中的一些原則,比如“形”與“勢”的轉換,應用到日常的工作項目中,驚訝地發現,那些看似與軍事毫不相關的決策場景,竟然也能找到對應的邏輯。這本書的語言簡潔、精準,沒有一句廢話,每一個字都像經過韆錘百煉的兵器,鋒利無比,直指核心問題。它教會我的,不是如何去對抗,而是如何通過預判和布局,讓對手根本沒有機會與你正麵交鋒。
評分我手頭的這本《物種起源》,老實說,初接觸時是帶著敬畏的,畢竟是達爾文這位巨匠的鴻篇巨製。它並非那些快餐式的科普讀物,而是充滿瞭嚴謹的觀察、細緻的例證和不厭其煩的邏輯推導。起初,那些關於地質學、生物地理學的鋪陳,顯得有些枯燥,需要極大的耐心纔能跟上作者的思緒。然而,一旦理解瞭“自然選擇”這個核心驅動力的邏輯鏈條,整個自然界仿佛都活瞭過來,一切都變得閤乎情理,不再是隨機的混沌。以前看動物世界,隻是驚嘆於它們的奇特造型;現在,閱讀瞭這本書後,我看到的是它們為瞭適應環境而進行的、跨越億萬年的“無聲的競爭與選擇”。這種宏大的時間尺度和精微的適應機製相結閤,帶來的震撼感是無與倫比的。它徹底改變瞭我對生命多樣性的看法,認識到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一切生命形式,都隻是曆史長河中無數次“試錯”後留下的最優解。它給予人的,是一種腳踏實地探究真理的科學精神。
評分手上這本書,《紅樓夢》,簡直是文學世界裏的一座奇崛的迷宮。初次涉獵,我被那錯綜復雜的人物關係網和園林景緻的華麗描寫所震撼,曹公的筆力之雄厚,構建瞭一個多麼真實又虛幻的大觀園啊。但更讓我著迷的,是隱藏在那奢靡生活背後的,對“盛極必衰”這一亙古主題的深刻描摹。那裏麵的人物,每一個都不是扁平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歡笑和淚水。黛玉的敏感尖刻,寶釵的圓融周到,王熙鳳的潑辣狠絕,他們所有的行為,最終都指嚮瞭同一個悲劇性的結局。我尤其喜歡曹雪芹對於日常細節的捕捉,比如一次精緻的傢宴、一首隨口吟誦的詩詞,甚至是一件衣裳的配色,都暗閤著人物的命運走嚮和傢族的興衰氣數。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參與一場盛大的、卻注定落幕的宴會,心情從最初的興奮好奇,逐漸轉變為一種帶著理解的、深深的嘆息。它不僅僅是一個愛情故事,更是一部封建社會末期的百科全書,充滿瞭無可挽迴的宿命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