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国学常识
定价:28.00元
售价:20.4元,便宜7.6元,折扣72
作者:曹伯韩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5024954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本书是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国学入门读物。作者以浅显流畅的笔触,首先对国学作了概述,进而分章节对语言文字、史学、哲学、文学、自然科学、艺术及其代表性的人物、派别和学术观点予以介绍,并作了评述。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关于国学的较为全面的概念;有志于深入研究者,亦可通过本书探寻进入国学殿堂之门径。
曹伯韩(1897-1959),湖南长沙人,当代语言学家,著有六部语言学专著以及20余部历史、地理、国际关系、青年修养等社会科学方面的通俗读物。如《语法初步》、《世界历史》、《语文问题评论集》、《中国文字的演变》、《怎样求得新知识》、《国学常识》、《民主浅说》、《通俗社会科学二十讲》等文化普及读物,均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这本《宋词的审美世界》真是让人醍醐灌顶,我一直以为宋词就是风花雪月,是婉约柔美的代名词,可读完这本书才发现,它的内涵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深邃得多。作者没有停留在简单的词牌介绍和名家生平上,而是深入剖析了宋代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如何孕育出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比如,书中对苏轼那种旷达与入世的矛盾情怀的解读,简直是入木三分,让我对“大江东去”背后的复杂心境有了全新的认识。尤其是关于宋词的“意境”营造,作者引入了许多哲学和社会学的观点进行交叉阐释,比如如何将禅宗的空灵感融入到词的境界构建中,这种跨学科的分析视角,让原本有些晦涩的审美理论变得生动易懂。读这本书,就像是跟随一位博学的导游,走进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家国情怀,都通过这些精妙的文字得以展现。我甚至开始尝试用宋词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当下的生活,那种对瞬间美感的捕捉和对时间流逝的体悟,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对于任何想超越“背诵名句”层面,真正领略宋词之美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这本《建筑的几何隐喻》,不得不说,这简直是为我这种对“形”与“意”都着迷的人量身定制的宝典。它完全颠覆了我对建筑设计仅仅是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作者以一种近乎于解密的姿态,层层剥开了那些宏伟建筑背后隐藏的数学原理和宇宙观。书中的图解部分做得极其精妙,那些复杂的黄金分割、斐波那契数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哥特式教堂和现代主义建筑中的应用,配以清晰的透视图和剖面图,让人一目了然。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古希腊神庙中不对称的“视觉修正”,作者解释了为什么看似笔直的柱子实际上是略微向内倾斜的,这种对人类视觉偏差的体贴入微的设计,让我对古人的智慧肃然起敬。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老派,引用了大量的古典文献,但语言又极富画面感,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像是在听一位睿智的匠人娓娓道来他的毕生所学。看完后,我再去看任何一座建筑,都会下意识地去寻找它背后的“逻辑骨架”,这极大地提升了我的观察层次。
评分如果你问我最近读过哪本让你感觉智商被强行拉高的书,我一定会推荐这本《量子纠缠的哲学意涵》。说实话,刚开始翻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点发怵,毕竟物理学,尤其是量子力学,一直是我的知识盲区。但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几乎完全避开了复杂的数学公式推导,而是聚焦于“观测者效应”、“非定域性”这些概念对我们传统世界观的冲击。作者的文笔极其冷静克制,但字里行间却蕴含着巨大的思想冲击力。特别是关于“贝尔不等式”的讨论,作者巧妙地引用了康德的先验知识论来对比,探讨了人类认知是否被宇宙的基本规律所限制。读到“意识可能在坍缩过程中扮演了角色”那一段时,我甚至关上书本,在房间里踱步了好久,思考着我们对“实在性”的根本定义。这本书的深度不是那种让你读完后能背诵几个术语,而是真正能让你对“确定性”产生怀疑,从而对世界产生一种全新的、带着敬畏的疏离感。
评分最近重温了这本《十七世纪欧洲的“异域”想象”,感受实在太深刻了,它更像是一部社会心理学的田野调查报告,而不是单纯的历史书。作者没有去描绘大航海时代的宏大叙事,而是聚焦于当时欧洲人如何通过文学、地图绘制甚至医学报告来构建和想象那些遥远、未曾踏足的土地。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比了不同时期对“美洲原住民”形象的转变,从最初的“高贵的野蛮人”到后来的“需要被教化的异教徒”,这种形象的构建,其实反映了欧洲社会内部的焦虑与自我定位。我特别喜欢作者对“地图的权力”的分析,一幅地图的边界划定,远比实际的军事征服更早地确立了一种文化上的主导权。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古典,带着浓郁的学术气息,但其对权力、偏见和认知的细致解剖,却让它具备了超越时代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我们现在所认知的“他者”,很大程度上也是被我们自身的叙事所塑造的。
评分这本《室内植物的生态适应与栽培艺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它不仅仅是一本园艺指南,更像是一本微缩生态学的入门手册。我本以为会是教我怎么浇水、怎么施肥的流水账,结果却是对每一种植物在原生环境中如何进行光合作用、水分蒸腾以及与土壤微生物群落互动的详尽描述。作者的文字非常注重细节和逻辑性,她会花大篇幅去解释为什么某种蕨类植物需要高湿度,这背后涉及到它在热带雨林下层结构的演化策略。书中关于“微气候”的营造描述尤其精彩,如何通过调整房间内角落的空气流动和光照角度,来模拟植物原生地貌,这种将科学原理与实际操作完美结合的方式,让人读完后信心大增。我按照书中的建议调整了我的龟背竹的摆放位置,仅仅一周,它就长出了一个新叶,这种立竿见影的成就感,完全来自于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这本书的图谱部分也极具参考价值,线条清晰,标注精确,非常适合那些追求专业养护的植物爱好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