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李敖精编:王安石集 明夷待访录 信及录 9787552804607 李敖 天津古籍出

正版 李敖精编:王安石集 明夷待访录 信及录 9787552804607 李敖 天津古籍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敖 著
图书标签:
  • 李敖
  • 王安石
  • 明夷待访录
  • 信及录
  • 古籍
  • 历史
  • 传记
  • 文学
  • 中国古典文学
  • 天津古籍出版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润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52804607
商品编码:29688637291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李敖精编:王安石集 明夷待访录 信及录

定价:89.00元

作者:李敖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5280460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了解中国文化精华,从阅读这套书开始!200部国学经典名著,30卷全部囊括!李敖耗时多年亲自点评批注!人生必读经典,书架必藏良品!“李敖主编国学精要”系列丛书由自称“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白话文写得好”的国学大师李敖主编,全书共30卷,遴选了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200部古籍经典名著,从先秦至晚清,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几乎囊括了国学的全部精华。有了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千年精华尽收眼底;你可以纵横左右,把多样遗产罗列手边;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旧籍里找时潮;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了解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

内容提要


目录


王安石集

导读 / 002

卷一?古诗一 / 003

卷二?古诗二 / 013

卷三?古诗三 / 023

卷四?古诗四 / 034

卷五?古诗五 / 045

卷六?古诗六 / 053

卷七?古诗七 / 064

卷八?古诗八 / 076

卷九?古诗九 / 085

卷十?古诗十 / 097

卷十一?古诗十一 / 108

卷十二?古诗十二 / 121

卷十三?古诗十三 / 133

卷十四?律诗一 / 144

卷十五?律诗二 / 157

卷十六?律诗三 / 170

卷十七?律诗四 / 183

卷十八?律诗五 / 195

卷十九?律诗六 / 208

卷二十?律诗七 / 220

卷二十一?律诗八 / 233

卷二十二?律诗九 / 245

卷二十三?律诗十 / 257

卷二十四?律诗十一 / 269

卷二十五?律诗十二 / 281

卷二十六?律诗十三 / 294

卷二十七?律诗十四 / 310

卷二十八?律诗十五 / 326

卷二十九?律诗十六 / 342

卷三十?律诗十七 / 358

卷三十一?律诗十八 / 374

卷三十二?律诗十九 / 392

卷三十三?律诗二十 / 407

卷三十四?律诗二十一 / 423

卷三十五?挽辞 / 440

卷三十六?集句 / 453

卷三十七?集句·词 / 467

卷三十八?四言诗·古赋·乐章·上梁文·铭赞 / 477

卷三十九?书疏 / 486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 486

上时政疏 / 499

进戒疏 / 500

卷四十?奏状 / 502

乞免就试状 / 502

辞集贤校理状四 / 503

辞同修起居注状七 / 505

再辞同修起居注状五 / 508

辞赴阙状三 / 511

辞知江宁府状 / 512

举陈枢充钱谷职司状 / 513

作者介绍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余县人,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作家、时事批评家。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又称民意代表)。其人意志如铁、斗志昂扬,活力无限,“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故自诩为“中国白话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批评家”。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红色11》《上山·上山·爱》等100多本著作。

文摘


序言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璀璨明珠,它集历代散文之精华,是学习和欣赏中国古代优秀散文的经典读本。本书精选了自先秦至明代三百余篇历代名篇,涵盖了诸子百家、唐宋八大家、明代大家等名家名篇,文体涵盖了论说、叙事、写景、咏物、议论等多种形式,展现了中国古代散文体裁的多样性和艺术的辉煌成就。 《古文观止》的编选体例严谨,其选文的标准极为严格,不仅注重文章的思想内容,更看重其艺术价值和语言的精练。编者在选篇时,力求做到“兼乎各体,无所不包”,并以“简要明达,易于诵读”为原则,使得本书既具有学术价值,又便于普及阅读。本书共收录文章370篇,这些文章不仅是古代散文的典范,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内容精粹,文笔卓越 《古文观止》的选文,犹如一条流光溢彩的锦缎,将中国古代散文的瑰丽图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先秦诸子: 篇章如《劝学》《论语》中的精粹,展现了先秦时期思想的深邃与辩驳的智慧。屈原的《离骚》,以其磅礴的激情和瑰丽的想象,抒发了爱国忧民的宏大情怀,成为千古绝唱。 两汉辞赋: 司马迁的《史记》中的叙事散文,笔力雄健,字字珠玑,将历史人物和事件刻画得栩栩如生。《项羽本纪》《陈涉世家》等篇章,展现了历史的波澜壮阔和人物的悲欢离合。 魏晋风度: 曹操的《短歌行》,以其沉郁顿挫的笔调,抒发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诸葛亮的《出师表》,一篇感人肺腑的表文,字里行间流淌着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与忧虑,至今仍令人动容。 唐宋八大家: 韩愈的《马说》,寓言深刻,讽刺辛辣,揭露了埋没人才的社会弊病。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借小故事阐述大道理,对统治者的暴政进行了有力的批判。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描绘了山水之美,抒发了作者心怀百姓的政治理想。苏轼的《赤壁赋》,文笔流畅,意境深远,将人生哲理融入山水景物之中,展现了超脱的旷达情怀。 明清雅韵: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书斋的清雅,寄托了作者对故居和家人的深情。方苞的《狱中杂记》,揭露了官场的黑暗和法律的严酷,反映了作者的良知与正义感。 《古文观止》的语言,或清新淡雅,或雄浑壮阔,或婉转细腻,无不体现了汉语的无穷魅力。它不仅是古代文学的瑰宝,更是学习古汉语、提高写作能力、培养人文素养的绝佳教材。 编选意义,传承价值 《古文观止》的编选,对于中国古代散文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普及经典: 在古代,由于书籍的稀缺和传播的不便,《古文观止》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古代散文的普及。它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规范文体: 《古文观止》的选文,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古代散文的典范。后世的文人,在写作时,常常以《古文观止》中的作品为范本,模仿其风格,学习其技巧。 文化传承: 《古文观止》不仅是文学作品的集合,更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精神的载体。通过阅读《古文观止》,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从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教育价值: 长期以来,《古文观止》一直是历代士人学习古文的必读之书。其严谨的选文、精练的语言、深刻的思想,为学习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掌握古汉语的精髓,提升文学素养。 阅读体验,心智启迪 阅读《古文观止》,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更是一场涤荡心灵的心智启迪。 领略古人智慧: 在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先贤们的睿智和洞见,他们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深刻思考,至今仍具有启发意义。 感受文字之美: 《古文观止》的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律感。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对汉语之美的沉醉。 体悟人生哲理: 许多篇章,借景抒情,寓意深刻,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能够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提升人文素养: 长期沉浸在《古文观止》的文化氛围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读者的审美情趣、道德修养和人文关怀。 传承至今,历久弥新 尽管时代变迁,科技发展,《古文观止》作为一部经典的散文选集,依然保持着其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在学术界受到高度评价,在普通读者中也广为流传。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从《古文观止》中汲取营养,感受文字的力量,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古文观止》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默默地矗立在中华文化的星河中,用其不朽的篇章,指引着后人,去探寻文字的奥秘,去感悟人生的真谛,去传承那份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无论您是文学爱好者,还是希望提升古汉语水平的学习者,亦或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充满好奇的探索者,《古文观止》都将是您不容错过的选择。它将带领您走进一个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文学世界,让您领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校对做得非常出色,几乎找不到印刷上的瑕疵,这对于阅读古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发现,李敖在选取王安石的诗词时,似乎刻意避开了那些流传甚广的、略显温情或过于歌颂的部分,而是挑选了那些更能体现王安石在政治失意、哲学思辨时的文字。这使得全书的基调保持了一种坚韧、甚至略带悲壮的色彩。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明夷待访录”部分的引述,它仿佛是李敖对王安石人格的一种投射。在逆境中保持独立思考,在冷遇中坚持己见,这种精神力量,是李敖最推崇的品质,自然也会体现在他对王安石的编纂取向上。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精神修炼手册”,它教导读者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自身的纯粹和清醒。它不是在美化王安石,而是在提炼他身上那种不屈服于主流、不迎合权贵的“傲骨”。对于我这种在职场中常常需要做出艰难抉择的人来说,这种来自历史深处的精神激励是十分宝贵的。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真是有点让人眼花缭乱,它把李敖先生的“精编”二字放在最前面,让人立刻就能联想到那种犀利、不留情面的文风。我本来是对王安石这个历史人物了解得不多,只停留在教科书里那个推行变法的改革家形象上。但当我翻开这本集子,立刻就被李敖那种穿透历史迷雾的解读方式给吸引住了。他似乎不满足于简单的史料堆砌,而是要从王安石的文字里,挖掘出他性格深处的矛盾与挣扎。李敖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魔力,他能把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用现代人能理解的逻辑和语境重新阐释一遍。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枯燥,反而像是在听一位学识渊博又极其刻薄的教授在给你讲私房课。尤其是当他谈到“天变不足畏,祖制不足守”这样的论断时,那种挑战权威的姿态,跟李敖本人简直如出一辙。这本书的选篇也很有讲究,不是那种面面俱到的全集,而是李敖自己认为最能体现王安石精神内核的部分,这使得阅读体验非常集中和有力。对于想要快速抓住王安石思想精髓,又不想被冗长史料淹没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剂强效的“速效药”。

评分

我最近在整理书架,偶然发现了这本李敖精编的王安石文集,随手翻了几页,就被那种直击人心的文字力量震撼到了。重点是,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有古韵,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很好,很适合静下心来慢慢品读。我尤其欣赏李敖在注释和导读中所展现出的那种批判性思维。他不像一般的学者那样和稀泥,而是敢于直面历史人物的争议点,毫不留情地剖析其局限性。比如,对于王安石变法中那些最终走向失败的举措,李敖的评论往往一针见血,直指人性的弱点和制度设计的缺陷。这比单纯阅读《宋史》要来得生动痛快得多。读完他的解读,你会对王安石有一个更加立体,甚至略带“反英雄”色彩的认识。这种“去神化”的过程,恰恰是现代读者最需要的阅读体验。它让我们明白,即便是千古风流人物,他们的决策也逃不过时代的局限和人性的幽暗。这本书不仅仅是文献的整理,更是一场与历史人物的深度对话,只不过,这位对话者是李敖,所以对话的火药味十足。

评分

我得承认,我以前对王安石的了解大多来自于一些零散的传闻和中学课本的片段,总觉得他是个有些刻板的“老古董”。直到我接触到这本由李敖整理的版本,才真正开始重新审视这位北宋巨擘。这本书的妙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极具个性的“中介”——李敖本人。他像一个高明的翻译官,用他特有的、充满激情的现代白话文,将王安石的思想与我们当下社会产生的共鸣点精确地标注出来。阅读过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李敖对王安石的推崇,但这种推崇是建立在极度理性和批判性分析之上的,而不是盲目的崇拜。他让你看到王安石的“神”,也让你看清他的“人”。这种“有距离的亲近”,让阅读体验非常真实和可信。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激活了一个沉睡在历史书页中的人物,让他以一种鲜活的、充满争议的形象重新出现在当代读者的面前,引发我们对当下社会治理和个人价值实现的深层思考。

评分

坦白说,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冲着“李敖精编”这几个字去的,毕竟我对那个时代的政治哲学和思想流派一直很感兴趣。拿到书后,我发现它提供的价值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收录了王安石的奏折和诗文,更重要的是,李敖在其中穿插了大量的个人见解和历史背景补充,使得文本的阅读障碍大大降低。我以前觉得王安石的理学思想太过于高深莫测,难以捉摸,但李敖的解读就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将那些复杂的概念层层剥开,让你看到其背后的逻辑推演。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关于“改革的代价”的反思。王安石是千载难逢的改革家,但他的改革也给北宋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动荡。李敖没有回避这一点,而是将其放大,引导读者去思考,一个伟大的目标,是否可以以巨大的短期痛苦为代价去实现?这种对历史辩证法的探讨,让这本书的厚度瞬间提升。它不再是一本单纯的古文赏析集,而是一部关于权力、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寓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