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定价:29.80元
作者:中国营养学会著
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223030014
字数:240000
页码: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卫生部部长陈竺倾情作序,原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Dr.Hans Troedsson鼎力推荐,一本让中国人多活5~10年的书!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事关民族兴衰的高度来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也希望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大力推广和运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采取综合措施,科学改善国民营养健康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人口素质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陈竺的饮食“国标”,负责的健康“法宝”出面为保健书正名!世卫组织出资力荐,国家卫生部推广,新闻出版总署高度认可!贴近生活的饮食原则阐释,生动的宝塔形象宣传百名专家的科研成果,、科学、专为中国百姓量身定制的营养膳食方案!随书附赠全新修订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全彩量化图!
内容提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委托中国营养学会组织专家,专门为中国居民打造的营养膳食指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送给您3件健康“法宝”一般人群的10条膳食纪律。
提要阐述中国营养学会百名专家为普通中国居民量身打造的每一条膳食指南的中心内容,进而科学解释详细说明,并附有参考资料补充说明。
老幼妇孺青的专属饮食准则,特殊人群不同的生理特点要求膳食因需而定,本部分为老幼妇孺青特定膳食指南,在一般人群10条膳食指南的基础上增补而成。
易学易记实用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以直观的形式告诉人们每日应摄入的食物种类、合理数量以及适宜的身体活动量。
目录
作者介绍
中国营养学会(Chinese Nutrition Society,S)始创于1945年,1950年并入“生理科学会”。1981年在中国科协批准下复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中国科协和社团登记管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学会挂靠卫生部。
学会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沈治平、顾景范、陈孝曙分别任、二、三届理事长,葛可佑任第四、五、六届理事长,程义勇为现任第七届理事长。
中国营养学会先后加入国际营养科学联合会(IUNS)和亚洲营养学会联合会(FANS)。学会现有会员12000余名,分布在全国有关的科研、教学、防病、医疗、食品、农业等部门。
文摘
序言
我原本以为自己对营养知识已经有了一些基础了解,但阅读完这本书后,才发现自己过去很多认知存在偏颇甚至完全错误。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停留在告诉我们“吃什么”,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吃”以及“如何吃得更有智慧”。例如,书中对“烹饪方式对营养素的影响”这一块的论述,简直是颠覆性的。它没有简单地批判油炸,而是详细分析了不同油温、不同烹饪时间对维生素C、B族维生素和脂肪酸的破坏程度,甚至还提供了如何通过调整烹饪顺序来最大限度保留营养的秘诀。这种科学探究式的写作风格,让我从一个被动接受指令的读者,转变成了一个主动思考饮食策略的实践者。它不仅仅是一本膳食指南,更像是一部提升生活质量的底层逻辑手册,教会我们如何用科学的眼光去审视我们每天三餐的选择,这种思维上的提升,是任何简单的食谱都无法给予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一绝,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封面那种淡雅的米白色调,配上简洁的字体,透着一股既专业又亲切的气质。我本来以为这种“指南”类的书籍会枯燥乏味,充斥着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和枯燥的图表,但翻开目录才发现,编排的逻辑性极强。它不是简单地罗列食物的种类和推荐量,而是将复杂的营养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场景中去。比如,它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活动量和特殊生理阶段(如备孕、哺乳期)的能量需求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并且非常直观地给出了“一拳头”、“一拇指尖”这样的形象化参考,让人立刻就能理解。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食物多样性”的阐述,它用非常生动的比喻,将餐盘比作一个色彩斑斓的调色盘,强调摄取不同颜色的蔬果才能获得全面的营养素,这比单纯说“每天吃够多少克”要容易让人接受和记忆得多。整个阅读体验下来,感觉不像是在读一本教科书,更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耐心细致的营养师进行深度对话,它成功地将科学的严谨性与生活的实用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人读完后立刻就想去厨房实践一番。
评分这本书的语气非常稳健、客观,完全没有那种推销保健品或制造焦虑的腔调,这一点我非常欣赏。它始终站在一个科学、理性的角度,倡导的是一种可持续的、循序渐进的健康生活方式,而不是追求短期的速成效果。例如,在讨论体重管理的部分,它没有夸大快速减重的效果,而是用大量的篇幅强调了“能量负平衡的长期维持”和“肌肉量的保持”的重要性,这体现了极其负责任的态度。读完之后,我没有产生“明天就必须做到完美”的压力感,反而建立起了一个长期规划的框架。它提供的建议是可操作的、可量化的,同时也是非常宽容的——允许我们有偶尔的“放纵”,只要整体趋势是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这种鼓励和赋能的基调,是这本书最打动我心的地方,它让我感觉自己掌握了健康的主导权,而不是被各种信息轰炸得手足无措。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最近工作压力大,经常外卖解决,感觉身体状态大不如前,急需一个靠谱的指导来调整饮食结构。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它对“中国特色”的考量非常到位。市面上很多舶来品的营养书,推荐的食材和烹饪方式并不完全符合咱们的饮食习惯。而这本指南,从主食的粗细搭配,到豆制品、菌菇类的推荐摄入量,都紧密围绕着我们日常的餐桌。比如,它详细分析了不同地区特色主食的营养价值差异,并给出了如何巧妙地将传统食物融入现代健康饮食的建议。更重要的是,它没有搞“一刀切”的极端要求,而是强调“个体化”和“平衡”,这点非常人性化。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如何在外就餐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给出了在快餐店或餐馆点菜时,如何用最少的妥协换取最大的营养效益的技巧。这种贴近烟火气的实用性指导,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忙碌的都市打工人量身定做的,让我觉得健康饮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而是触手可及的日常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文设计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用心。首先,纸张的质感非常好,拿在手上不会反光,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容易疲劳。其次,内容组织上采用了大量的图示和信息图表,这些图表设计得既美观又清晰,有效地将复杂的营养代谢过程和推荐值进行了可视化处理。比如,关于膳食纤维摄入量的建议,它不是简单地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个形象的“纤维宝箱”来展示不同食物中纤维的含量,让人一目了然。再者,书中的字体选择也很有讲究,主标题和副标题的字号和粗细搭配得恰到好处,即使是老年人阅读,应该也不会感到吃力。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个章节末尾设置的“小贴士”或者“误区澄清”栏目,用小小的方框将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错误认知(比如“低脂就等于健康”)进行了有力的纠正,这种碎片化的知识点补充方式,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知识的巩固性,让学习过程变得非常轻松愉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