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园冶
:49.80元
售价:33.9元,便宜15.9元,折扣68
作者:(明)计成,刘艳春著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39980904
字数:395000
页码:34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读什么书可以提高生活格调? 中华雅文化经典——重塑生活格调的决定性珍本 ★这是一套什么书? 中华雅文化经典,遴选衣食住行、琴棋书画等*能代表古人雅致生活的图书十部,是古人生活品位和生命追求的“美”之显现,是生活趣味和生活热情背后的诗意与优雅的表达。婉约深情,温暖美丽。既能提高生活品位,又有实用价值。 ★内容有什么特色? 全彩四色装帧 几百幅经典插图 名家杂说 闲情趣味知识扩展 雅致文化、实用操作、趣味知识 融汇一炉 ★适合哪些人阅读? 文化藏书——作为重塑生活格调的决定性珍本,是中产阶级提高文化格调理想**; 案头之书——作为古人审美趣味的体现,是文化研究者的书; 普及读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沧海明珠,是大中学生文化修养书。 ★《园冶》是中国古代私家庭院、别墅营造的百科全书。 ★《园冶》有500余幅经典插图,全彩四色装帧,打造迄今*精美版本。 ★《园冶》是中国古代园林营造法式,世界园林艺术研究珍本。 ★《园冶》被日本宫廷评价为“开天工之作”,被欧美国家奉为“生态文明圣典”。 ★《园冶》完美呈现园林营造的布局与格调,直观解读中国古代宅院、私家庭院的择地要诀,亭台门窗,墙垣屋宇,铺地裝折,山石流水的建造隐微,以及花木的植栽之学。 ★《园冶》文白对照,名家详解,教我们轻松读懂中国古代园林的妙趣。 ★《园冶》是中国首部造园学专著,为后世的宅园、别墅营建,以及现代家居装修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是提高生活格调的书。
如何营建一座精美雅致的“私家庭院”,如何巧妙布局阁楼、厅堂、书房,如何在屏门、风窗、栏杆中体现古典意趣,如何在选石、铺地、掇山、花木植栽上如诗如画……
明末造园家计成以其工匠的精神,唯美的意趣,为我们记叙了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高妙艺术,凸显设计师巧夺天工的高超技艺,展示了明代中产阶级日常生活的真实细节和文化品质。
《园冶》是中国造园艺术的传世经典,也是世界首部造园学专著,被日本宫廷评价为“开天工之作”,被欧美国家奉为“生态文明圣典”。它不仅展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高度,也为现代别墅的建造与私人家居装修提供了可模仿的范本。
计成(1582—?)
中国明末造园家,苏州吴江人,能以画意造园。
崇祯七年(1634 年)写成了中国早、系统的造园著作《园冶》——也是世界造园学早的名著。
曾主持建造三处园林——常州吴玄的东园、仪征汪士衡的嘉园和扬州郑元勋的影园。他还能诗善画,时人评价他的诗如“秋兰吐芳,意莹调逸”。
这部作品,初翻开时,便被那股扑面而来的古朴气息所震撼。它仿佛一扇通往古代智慧殿堂的门,里面的文字不是冰冷的教条,而是温润如玉的经验之谈。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对山川形胜的观察,对建筑形制的考量,无不透露出一种对自然与人工和谐统一的深刻理解。尤其欣赏其在描述园林布局时所展现出的哲学思考,那些看似随意的掇山理水,实则蕴含着阴阳消长、虚实相生的东方美学精髓。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细细品味其中关于“借景”和“对景”的论述,这不仅仅是技法上的指导,更像是一种引导读者去重新审视我们周围环境的视角转换。它教会我们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无限的意境,让观者在游览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宁静。那些对植物配置、水体处理的详尽描述,即便在今天看来,依然闪耀着实用的光芒,只是需要我们用古人的眼光去重新解码其中的深意。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初看或许有些拗口,毕竟是承载了数百年历史的文字,但深入其中后,会发现其内在的逻辑性极强,如同严谨的数学公式般层层递进。它不像现代的指南那样事无巨细地列出清单,而是更侧重于“理法”,即背后的原理和规制。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对材料选择的论述,它强调了就地取材的重要性,以及不同材质(石、木、砖、瓦)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命周期和色彩变化。这种对材料“本性”的尊重,体现了一种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它并非一味追求宏大叙事,而是将焦点放在细节的打磨上,比如一块铺地砖的纹理、一扇窗棂的开合角度,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元素,却是构成整体意境的关键环节。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内行的“心法秘籍”,传授的不是招式,而是内功。
评分这部著作最让我感到惊艳的,是它所蕴含的对“流动性”和“变化性”的深刻洞察。它不仅仅描述了一个固定的场景,而是描绘了一个随着时间、季节、光线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书中对四季景色变化的描述,简直是文字版的“四时之景”绘画。例如,春日的新绿与夏日的浓荫,秋天的霜染与冬日的雪压,在作者的笔下,园林仿佛有了生命,它的情绪在随着自然界而波动。这种对时间维度的尊重,使得书中的造园思想超越了单纯的建筑学范畴,而上升到了生命哲学的高度。它告诉我们,最好的景观,是那些能够与自然一同呼吸、一同老去的场所,而不是僵硬的、永恒不变的纪念碑。阅读它,如同进行了一场关于时间流逝的冥想,让人对“永恒的美”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真正的永恒,存在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评分读罢此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可供实践的审美体系。不同于那些空泛的理论陈述,这里的每一章、每一节,都紧密地联系着具体的建造过程和实际效果的评估。作者对于“度”的把握,那种恰到好处的尺度感,是极难通过书本学习得来的,它需要长期的实践积累和敏锐的直觉。例如,对于庭院大小、廊道长短、亭榭高低的权衡,书中都有深入浅出的论述,让人明白,最优秀的园林,绝不是简单堆砌昂贵材料的结果,而是精妙平衡的结果。书中对于光影的运用尤其令人称道,如何利用建筑的遮挡和缝隙,在不同时辰捕捉到最富戏剧性的光斑,这简直就是一门关于时间与空间对话的艺术。我甚至开始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下意识地去寻找和评估那些“移步换景”的瞬间,这种阅读带来的认知升级,是任何纯粹的消遣类读物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沉浸式的“匠人精神”教育。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艺术创造,是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对细节近乎偏执的追求的。书中描述的造园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智慧的较量——如何处理复杂的坡地,如何引水入园而不使其滞留,如何让新植的树木迅速融入已有的景观体系。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反复推敲、反复修改的迭代过程。作者对“意”的强调,也深深地触动了我,他反复提醒建造者,所有的技术和材料都必须服务于最终要达成的审美目标和情感传达。每当读到一处精妙的设计,我仿佛能穿越时空,亲眼目睹古人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将心中的理想景观一步步变为现实的。这种对“坚持”和“完美主义”的礼赞,是当代快节奏生活下我们最需要学习的品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