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射频微机电系统的理论、设计、制备及应用
定价:135.00元
作者:张海霞 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0303899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射频微机电系统技术是微机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主要从理论、设计、加工、封装和应用等方面介绍射频微机电系统器件与系统,结合作者及其团队近年来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详细分析和阐述传输线、天线、可调电感、可变电容、开关、滤波器、移相器等核心器件的基本原理、主要类型、设计方法、加工技术、性能测试和典型应用等,为读者勾勒出射频微机电系统技术较为全面的技术基础、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本书可作为微米纳米技术领域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的参考用书,并可供相关的科技人员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排版和资料的完备性来看,这本书也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插图清晰,图表详尽,特别是那些复杂的器件截面图和电磁场分布示意图,几乎不需要额外的文字解释就能让你领会其精髓。更难能可贵的是,书后附带的参考文献列表非常全面,涵盖了近二十年的重要研究成果,这为我后续进行更深入的文献调研节省了大量时间。它不只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高度浓缩的知识库和导航站。我感觉自己手里拿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份精心整理的行业白皮书,它为我指明了未来几年内这个领域可能的发展方向和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瓶颈。这本书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未来射频技术集成可能性的想象空间。
评分老实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富有挑战性的,但绝对是物有所值的“挑战”。对于初学者来说,一些后半部分的专题章节可能需要反复研读,毕竟射频和微纳加工本身就是高门槛的交叉领域。我必须承认,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才彻底消化完关于“非线性效应与寄生损耗”的那一节。但正是这种啃硬骨头的过程,极大地提升了我的专业素养。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克制和精准,很少使用冗余的词汇,每一个句子都承载着丰富的信息量。它更像是一位顶尖专家在给你进行一对一的学术指导,不拐弯抹角,直击核心难点。如果你只是想了解个大概,这本书可能会让你感到吃力,但如果你想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这本书无疑是你工具箱里最锋利的工具。
评分我记得我是在一个非常需要解决特定频率谐振器稳定性的项目中接触到这本书的。市面上很多关于MEMS的书籍,要么过于偏重机械设计,要么就扎在电路方面出不来,真正能打通“射频”与“微机电”这座桥梁的书籍凤毛麟角。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对“耦合”效应的阐述极其到位。它深入剖析了机械形变如何影响电磁谐振腔的品质因数和插入损耗,并且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方法,我按照书中的步骤复现了几个关键的仿真模型,结果与实验数据高度吻合。这本书的实操性远超我的预期,它不是让你停留在纸上谈兵,而是手把手教你如何通过调整几何参数或材料选择来优化性能指标。读完关于高Q值滤波器的章节后,我对如何设计一个具有出色温度稳定性的声表面波器件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我最欣赏这本书在“制备工艺”部分所展现出的行业前沿视角。光是提到半导体衬底的表面粗糙度对高频性能的影响这一细节,就足以体现作者对实际生产环境的深刻理解。很多学术著作往往忽略了从理想模型到实际制造过程中的种种限制和妥协。这本书却将“设计目标”与“可制造性”紧密地结合起来讨论,比如在讨论介质损耗时,它会结合ALD(原子层沉积)的厚度均匀性误差来分析最终器件的性能衰减。这种现实主义的叙事方式,对于那些正准备将实验室原型推向商业化的人来说,简直是黄金标准。它让我意识到,一个优秀的射频MEMS设计,必须是机械、电学和工艺的“三位一体”的完美平衡。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有质感,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银白色的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刚翻开目录,就被作者严谨的逻辑结构所震撼了。这本书显然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科普读物,它更像是一本深入研究的教科书。从最基础的电磁场理论讲起,逐步过渡到微纳加工工艺,最后聚焦到实际的系统集成与性能测试,整个脉络清晰得令人赞叹。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理论推导部分所下的功夫,那些复杂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模态分析,作者都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步骤和直观的物理图像解释,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只是生硬地罗列公式。对于我这种需要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设计的工程师来说,这种深度和广度简直是完美的结合。它不仅仅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原理去构建一个更优的系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