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大腦也有奇怪的習慣
定價:35.00元
作者:池榖裕二 ,阿修菌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11148985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我們的大腦也有著一些人類纔有的習慣和特徵。
麵對他人的不幸,自己在偷偷地感覺幸福,這是為什麼?
即使明知道是白花錢,也帶著一種僥幸心理去買*的原因是什麼?
睡覺之前的那幾分鍾,是記憶東西的黃金時期嗎?
剛開始做事的時候,興緻勃勃,但是往往做到一半就半途而廢瞭,是什麼在左右你的意誌?
擺齣笑臉就是真心感覺到愉快嗎?
能夠同時感覺到心疼和身體疼痛的部位在哪裏?
這是一本內容新穎、提供新知的腦科學科普讀物,趣味性強,滿足人的好奇心,讀者可以從中瞭解到腦科學與我們日常生活及自我人格的聯係,從而更好地瞭解自我,更好地生活。
目錄
作者介紹
池榖裕二
腦科學傢,同時兼任日本藥理學會學術評議委員,北美神經科學會、日本藥學會、日本神經科學會會員。1989年以名的優異成績考入日本東京大學藥學係,之後又以名的成績進入東京大學藥學係研究生院,開始瞭對腦的研究。1995年被錄用為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彆研究員。1998年通過對海馬的研究,獲得瞭藥學博士學位,之後任教於東京大學藥學係。2002~2005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擔任生物學客座研究員。他由記憶機製開始瞭“腦的可塑性”探索研究主題,2012年他發現瞭腦內神經細胞間的結閤部(突觸)形成的結構,並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錶相關論文。2004年榮獲日本藥學會藥物研發奬,2006年榮獲柯尼卡美能達畫像科學奬勵奬、日本藥理學會學術奬勵奬、日本神經會奬勵奬。2008年獲日本藥學會鼓勵奬、文部科學大臣錶彰(年輕科學傢奬)。
文摘
序言
池榖裕二的《大腦也有奇怪的習慣》是一次令人驚嘆的神經科學之旅,它以一種極其貼近讀者生活的方式,揭示瞭我們大腦內部那些看似“奇葩”卻暗藏玄機的運作機製。我曾以為,很多行為模式的形成,僅僅是後天環境影響的結果,殊不知,其中蘊含著深刻的生物學基礎和演化邏輯。書中對“默認模式網絡”的闡述,讓我對自己的“走神”有瞭全新的理解。很多時候,當我們看似在發呆,腦子裏卻在進行著復雜的“信息整閤”和“經驗重構”,這是一種低能耗但高效的思考方式。對於那些“莫名其妙”的情緒波動,比如突然的煩躁或是不由自主的欣喜,作者也給齣瞭神經遞質層麵的解釋,這讓我不再輕易地將情緒歸咎於“心情不好”,而是多瞭幾分對生理因素的考量。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它將高深的科學理論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形象的比喻,讓抽象的概念變得觸手可及。讀完後,我感覺自己仿佛獲得瞭一份“大腦使用說明書”,對自己的行為有瞭更深刻的洞察,也對如何更好地與自己的大腦閤作,有瞭更清晰的方嚮。它不僅僅是一本科普讀物,更是一本人文關懷的作品,引導我們以更溫柔、更理解的態度去麵對自身的“不完美”。
評分讀完《大腦也有奇怪的習慣》,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我們大腦裏上演的那些“小劇場”,那些突如其來的想法,那些看似不閤邏輯的行為,背後竟然有著如此精妙的科學解釋。池榖裕二教授的文字,不像很多科普書那樣晦澀難懂,反而像是在和一位博學的朋友聊天,娓娓道來,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將復雜的神經科學原理一點點剝開。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習慣”形成的部分,原來很多我們以為是“壞習慣”或者“固執”的東西,其實是大腦為瞭節省能量、提高效率而進化齣來的“捷徑”。這讓我對自己的一些行為有瞭新的認識,不再是單純地自責,而是嘗試去理解它們在大腦運作機製中的位置,進而思考如何更智慧地與它們相處。比如,書中提到的“習慣性遺忘”,我常常在齣門前反復檢查鑰匙,明明鎖好門瞭,腦子裏卻總有個聲音在問“真的鎖瞭嗎?”。讀完之後,我纔明白,這很可能是大腦在執行一項重要任務(齣門)後,為瞭快速轉移注意力而産生的“清理”機製,雖然有時會讓人有些焦慮,但從進化的角度看,這反而是一種保護。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思維方式的啓迪,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理解自己的身體和心靈,從而更加平和與從容地麵對生活中的種種“奇怪”。
評分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把開啓我自我認知大門的鑰匙,讓我重新認識瞭這個在我腦袋裏“居住”瞭幾十年的“房客”——我的大腦。池榖裕二教授的視角非常獨特,他不是從宏觀的心理學角度去解讀行為,而是深入到微觀的神經科學層麵,解釋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奇怪習慣”是如何在大腦中“編程”的。舉個例子,我一直納悶為什麼有時候明明想做某件事,卻會不自覺地拖延,或者選擇做一些當下看起來更輕鬆的事情。這本書就給齣瞭答案,原來我們的大腦天生就偏愛“即時滿足”,對於那些需要付齣努力纔能獲得長期迴報的事情,會本能地規避。這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我的“拖延癥”並非懶惰,而是大腦在執行一項“成本效益分析”,而這個分析的結果往往傾嚮於眼前的舒適。書中對於“奬勵機製”的講解也讓我印象深刻,那些讓我們沉迷的手機遊戲、社交媒體,正是抓住瞭大腦的這個特點,通過不斷地推送“奬勵信號”,讓我們欲罷不能。瞭解瞭這些,我纔意識到,改變一個習慣,不僅僅是意誌力的較量,更是對大腦“運行規則”的理解和調整。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科學的視角,幫助我們擺脫瞭對自身行為的片麵理解,讓我們能夠更有效地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
評分《大腦也有奇怪的習慣》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場與“自我”的深度對話。池榖裕二教授以一種非常人性化的視角,剖析瞭我們大腦中那些“不講道理”的衝動和固守的模式,並且將其歸結為大腦在演化過程中形成的生存策略。我尤其對書中關於“風險規避”和“決策偏差”的講解印象深刻。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做齣一些看起來“不劃算”的選擇,並非是愚蠢,而是大腦在麵對不確定性時,為瞭降低潛在的負麵影響而采取的一種“保守”策略。這讓我對我過去的一些“悔不當初”的決定,有瞭更平和的心態去麵對。同時,書中也強調瞭“環境”對於大腦習慣形成的重要性,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周圍事物,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大腦的“連接方式”。這促使我開始有意識地去審視自己的生活環境,思考它是否在無形中塑造瞭我不那麼健康的習慣。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關於大腦的科學知識,更是關於如何與我們自身和解,如何更有意識地去創造更美好的“生活操作係統”。它讓我明白,理解大腦,就是理解人性,而理解人性,纔能更好地生活。
評分這本書,真的是我近幾年來讀過的最讓我“上頭”的科普書之一。池榖裕二教授那種深入淺齣的講解方式,就像是在循循善誘地引導你一點點走進大腦這個神秘而奇妙的世界。我一直對人類的記憶機製非常好奇,特彆是那些看似不經意間就能記起的細節,以及那些努力去迴憶卻總是抓不住的模糊片段。書中關於“記憶編碼”和“記憶提取”的描述,讓我明白瞭這些現象背後的科學原理。原來,那些對我們而言“重要”的記憶,會經過大腦更深層的處理和鞏固,而那些無關緊要的信息,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模糊。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探討瞭“睡眠”對於記憶的重要性,原來那些我們在睡夢中“整理”的信息,正是大腦在進行“固化”和“優化”的關鍵時刻。這徹底改變瞭我對睡眠的態度,從單純的休息,升華到瞭對大腦健康運轉的必要性有瞭更深的認識。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滿足瞭讀者的好奇心,更提供瞭一種科學的方法論,讓我們能夠理解並優化自己的學習和記憶過程。每次讀完,都感覺自己的大腦變得更加“透明”和“可控”,也對未來的學習和工作充滿瞭信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