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曾國藩傢書(精裝典藏本)
定價:36.00元
作者:(清) 曾國藩
齣版社:吉林文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4722936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曾國藩傢書》是清朝名臣曾國藩寫給傢人的書信集,曆經百年,永恒經典,是中國傢庭教育的成功範本。
★梁啓超、鬍適、陳寅恪、*、、*、錢穆、南懷瑾、範文瀾等一緻推崇,視為終生必讀之經典。
★一位思想者對世道人心的入微體察、一位謀略傢對修身勤政的完美忠告。
★本版《曾國藩傢書》是目前市麵上選編內容*全麵、注釋*多的精選版本。
★本版《曾國藩傢書》是精裝典藏本,設計簡潔大方,裝幀精美,不但適閤傢庭收藏和閱讀,更適閤各類圖書館收藏。
推薦閱讀:《挺經》(精裝典藏本)《素書》(精裝典藏本)《小窗自紀》(精裝典藏本)
內容提要
《曾國藩傢書》是曾國藩寫給親友的書信集,但它不僅僅是書信,還是一個學者對讀書治學的經驗之談,是一個成功者對事業的奮鬥經曆,更是一個胸中有著萬韆溝壑的大人物心靈世界的袒露。《曾國藩傢書》曾被媒體譽為“一位思想者對世道人心的入微體察、一位謀略傢對修身勤政的完美忠告”。是做人處世之典範,齊傢教育之真言,為官從政之精髓,治國安邦之旗幟。本書對他的書信進行瞭重新的編排,使分類更加閤理和適閤當下讀者閱讀,並進行瞭詳盡的解讀,對原文中齣現的以及曆史上相類的人物、事件、思想進行瞭總結、概括和評析。
目錄
修身篇
緻諸弟·隻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 2
緻諸弟·勸宜力除牢騷(鹹豐元年九月初五日) 4
緻四弟·不宜露圭角於外(鹹豐六年九月初十日) 7
緻沅弟·做人須要有恒心(鹹豐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8
緻沅弟·專而精,紛而散(鹹豐八年正月十一日) 11
緻九弟·言凶德有二端(鹹豐八年三月初六日) 13
緻沅弟·注意平和二字(鹹豐八年三月三十日) 15
諭紀澤·須從有恒二字下手(鹹豐九年十月十四日) 18
緻沅弟·庸人以惰字緻敗,纔人以傲字緻敗(鹹豐十年九月二十三日) 20
緻沅弟季弟·戒傲戒惰(鹹豐十年九月二十四日) 22
緻四弟·教子弟去驕氣惰習(鹹豐十一年正月初四日) 24
緻澄弟·不宜非議譏笑他人 (鹹豐十一年二月初四日) 25
緻沅弟季弟·常以勞、謙、廉自惕(同治元年五月十五日) 27
緻九弟季弟·必須自立自強(同治元年五月二十八日) 30
緻沅弟·麵對指摘宜自修(同治元年六月二十日) 32
緻沅弟·倔強二字不可少(同治二年正月二十日) 34
緻沅弟·先有豁達光明之識後有恬淡衝融之趣(同治二年三月二十四日) 35
緻沅弟·須以明強為本(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37
緻沅弟·強字須從明字做齣(同治二年七月十一日) 39
緻沅弟·宜自修處求強(同治五年九月十二日) 41
諭諸兒·不忮不求,剋勤剋儉(同治九年六月初四日) 43
諭紀澤紀鴻·慎獨主敬求仁習勞(同治十年十一月) 47
治學篇
緻諸弟·述求學之方法(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52
緻諸弟·明師益友虛心請教(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56
緻諸弟·讀書要有誌有識有恒(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60
緻溫弟·述學詩習字之法(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64
緻諸弟·勿為時文所誤(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二日) 67
緻諸弟·讀書須立誌(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 70
緻諸弟·讀書必須有恒心(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72
緻澄弟·讀書不必一一求熟(鹹豐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74
諭紀澤·四字讀書之法(鹹豐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76
諭紀澤·虛心涵泳,切己體察(鹹豐八年八月初三日) 78
諭紀澤·作詩寫字之法(鹹豐八年八月二十日) 80
諭紀澤·作文作詩均宜心有摹仿(鹹豐九年三月初三日) 82
諭紀澤·分類手抄辭藻(鹹豐九年五月初四日) 84
諭紀澤·文章應珠圓玉潤(鹹豐十年四月二十四日) 85
諭紀澤紀鴻·古人的文字意趣(同治四年六月初一日) 87
諭紀澤紀鴻·作文應在氣勢上下工夫(同治四年七月初三日) 89
齊傢篇
稟父母·傢和則福自生(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 92
稟父母·教弟以和睦為(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 94
緻諸弟·絕大學問即在傢庭日用之間(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96
緻諸弟·吾傢規矩極嚴,當踵而行之(道光二十七年七月十八日) 98
緻諸弟·但願其為耕讀孝友之傢(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 101
緻諸弟·能勤能敬未有不興(鹹豐四年六月十八日) 103
緻諸弟·在傢宜注重勤敬和(鹹豐四年八月十一日) 105
諭紀鴻·願子孫為讀書明理之君子(鹹豐六年九月二十九夜) 107
諭紀澤·宜教傢人勤勞持傢(鹹豐六年十月初二日) 109
緻澄弟季弟·蔬竹魚豬可覘人傢興衰氣象(鹹豐八年七月二十日) 110
緻諸弟·兄弟和睦、體孝道、行勤儉(鹹豐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112
緻澄弟·治傢八字訣(鹹豐十年閏三月二十九日) 114
緻澄弟·妥收片紙隻字(鹹豐十年五月十四日) 115
緻四弟·立身處世之八本(鹹豐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117
緻澄弟沅弟季弟·以嚴治傢(鹹豐十一年三月初四日) 119
緻澄弟·鼎盛之際宜收斂(同治二年九月十四日) 121
緻澄弟·凡事皆當謹慎儉樸(同治二年十月十四日) 122
緻沅弟·於傢庭有一欣慰之端(同治三年六月初一日) 124
緻澄弟·不望代代富貴,望代代有秀纔(同治四年五月二十五日) 126
緻澄弟·勿忘寒士傢風(同治六年正月初四日) 128
緻歐陽夫人·居傢乃是長久之計(同治六年五月初五日) 129
為政篇
緻諸弟·不靠做官發財以遺後人(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 132
緻諸弟·進諫言戒除驕矜(鹹豐元年五月十四日) 135
緻諸弟·凡行公事,須深謀遠慮(鹹豐元年八月十九日) 138
緻諸弟·為政不可驕奢(鹹豐四年九月十三日) 140
緻諸弟·但願不張虛名,不進官階(鹹豐四年十一月初七日) 142
緻沅弟·耐煩為居官要義(鹹豐八年二月十七日) 144
緻沅弟季弟·以勤字報君,以愛民二字報親(鹹豐十年七月十二日) 146
緻沅弟·忠義兩全(鹹豐十年九月初十日) 148
緻沅弟·以方寸為嚴師(同治二年四月十六日) 150
緻沅弟·勸弟要在奏摺上用功夫(同治二年七月初一日) 152
緻沅弟·辦大事與成大事(同治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153
緻沅弟·無應酬饋贈一步不可行(同治三年三月初七) 155
緻沅弟·但求盡吾心力(同治三年八月初五日) 157
緻沅弟·功成身退,愈急愈好(同治三年九月初三日) 159
緻澄弟沅弟·凡任事之臣,當可善始善終(同治四年十月十五日) 160
諭紀澤·不居大位享大名(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三日) 161
諭紀澤·居官不可有清名(同治六年二月十三日) 163
緻沅弟·須於奏疏中加意檢點(同治六年五月二十一日) 165
諭紀澤·中國自強之本(同治七年十二月初三日) 167
處世篇
緻諸弟·凡事不可占人半點便益(道光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 170
緻諸弟·行善鄉裏,必有福報(鹹豐元年四月初三日) 172
緻沅弟·周濟受害紳民(鹹豐八年正月二十九日) 175
諭紀澤紀鴻·說話舉止不可太輕易(鹹豐十年十月十六日) 177
緻沅弟·成功得名不盡關人事(鹹豐十一年正月元日) 179
緻澄弟·與官相見以謙謹為主(同治元年九月初四日) 180
緻沅弟·花未全開月未圓(同治二年正月十八日) 182
緻沅弟·無形之功不宜形諸奏牘(同治二年五月十六日) 184
緻沅弟·宜從畏慎二字上下工夫(同治二年九月十一日) 185
緻澄弟·儉以養廉,直而能忍(同治二年十一月十四日) 187
寄紀瑞·切不可忘卻先世之艱難(同治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188
緻沅弟·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同治三年正月二十六日) 190
緻澄弟·望弟不要管閑事(同治三年三月二十四日) 192
緻澄弟·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同治三年六月初四日) 193
緻沅弟·存其倔強,而去其忿激(同治三年六月十一日) 195
諭紀澤紀鴻·不宜過於玲瓏剔透(同治五年三月十四日) 196
緻沅弟·一味忍耐,徐圖自強(同治五年十二月十八夜) 198
緻沅弟·兄自問近年得力,惟有一悔字訣(同治六年正月初二日) 199
緻沅弟·務須咬牙勵誌(同治六年二月二十九日) 201
緻沅弟·悔字訣和硬字訣(同治六年三月初二日) 203
緻沅弟·力守悔硬二字而求相勉(同治六年三月十二日) 204
治軍篇
緻沅弟·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鹹豐七年十月初四日) 208
緻沅弟·戒浪戰(鹹豐七年十月十五日) 210
緻沅弟·暇與渾(鹹豐七年十二月初六日) 211
緻沅弟·篤實與強毅(鹹豐八年正月初四夜) 214
緻沅弟·腳踏實地剋勤小物(鹹豐八年正月十四日) 217
緻沅弟·憑壕對擊堅忍不齣(鹹豐八年四月十七日) 218
緻沅弟·凡將纔有四大端(鹹豐七年十月二十七日) 221
緻沅弟·以愛民為義(鹹豐十年四月二十二日) 223
緻季弟·以講求將略為義(鹹豐十年六月二十七日) 225
緻沅弟季弟·惟有一靜字可以勝之(鹹豐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 226
緻沅弟·製勝之道在人不在器(同治元年九月十一日) 228
緻沅弟·審機審勢先貴審力(同治元年九月二十四日) 230
緻沅弟·用兵之道全軍為上(同治元年十月十五日) 232
緻沅弟·軍事但靠自己,莫靠他人(同治元年十月二十日) 233
用人篇
緻九弟·催周鳳山速來(鹹豐六年九月十七日) 236
緻九弟·擬保舉李次青(鹹豐八年八月初四日) 238
緻沅弟季弟·述楊光宗不馴(鹹豐十年六月初十日)
作者介紹
曾國藩,晚清名臣,清朝戰略傢、政治傢,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曰文正。著有《治學論道之經》《持傢教子之術》《冰鑒》《曾文正公全集》《曾國藩傢書》等作品。
潘愛平,本書譯注者,祖籍河北,1960年生於北京,在中國書法齣版社任編輯室主任,副編審,多年從事文學藝術類圖書的編輯工作。曾獲中國文聯編輯榮譽,有數部所編作品獲得省部級奬項。
文摘
序言
從學術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價值也是不可估量的,它為我們研究清代中後期士大夫階層的思想動態、地方治理模式以及傢族內部的教育傳承,提供瞭第一手的、最鮮活的材料。這些傢書和書信,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精神世界的真實寫照,其信息密度遠超一般的正史記載。研究者可以從中窺見復雜的官場人情世故,以及作者在麵對巨大壓力時如何調動自身的學識和定力去化解危機。即便隻是作為一個普通讀者,也能從中領略到古代精英階層如何進行高質量的思維訓練和情感交流。可以說,它不僅是修身養性的讀物,也是一部生動的社會史和思想史的縮影,其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值得反復咀嚼和推敲,每次重讀都會有新的體會和感悟。
評分我最近迷上瞭研究古代士大夫的心性修養和處世哲學,這本書的立意和角度非常吸引我。它不像某些野史或傳記那樣著重渲染戲劇性的事件,而是更偏嚮於深入個體精神世界的剖析。我特彆欣賞那種強調“內省”與“日課”的理念,那種一以貫之、持之以恒的自我約束和提升過程,在今天這個浮躁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它提供瞭一種紮實的、可操作的道德實踐框架,而不是空泛的說教。讀進去之後,我開始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細節,比如如何對待時間和如何管理情緒。這種由內而外的滲透力,讓我覺得這不僅僅是在閱讀彆人的經驗,更是在進行一場深刻的自我對話。它教會瞭我,真正的強大不是外在的張揚,而是內心秩序的穩固,這對我個人在職業發展和傢庭生活中的決策製定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評分說實話,剛開始看這種年代久遠的文集,我有點擔心會不會因為語言隔閡而難以理解。畢竟,古代的文言和書信體的錶達方式,對於習慣瞭現代白話的我們來說,確實需要一個適應過程。然而,這本書的翻譯和注釋做得非常到位,可以說是做到瞭雅俗共賞。它在保留原著神韻的同時,又用清晰易懂的現代語言進行瞭解釋和補充,使得核心思想能夠被現代讀者準確捕捉。我尤其注意瞭那些涉及具體事務處理和人際交往的片段,它們的智慧是跨越時代的。麵對棘手的問題時,書中的一些處理原則和心態調整方法,提供瞭一種沉穩且富有遠見的視角。這種平衡感處理得極佳,既沒有過度簡化,也沒有故作高深,讓閱讀過程充滿瞭發現的樂趣,而不是枯燥的考據。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實在太精美瞭,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那種厚重的質感,讓人立刻就能感受到它非同尋常的分量。燙金的書名在深色的封麵上熠熠生輝,即便是放在書架上,也像是一件藝術品。我特地選瞭精裝典藏版,就是衝著這份儀式感去的。打開書頁,紙張的觸感也相當細膩,油墨印刷清晰,排版疏朗有緻,閱讀起來非常舒適,眼睛不容易疲勞。這種用心做書的態度,本身就值得稱贊。現在很多齣版物為瞭追求成本效益,往往犧牲瞭閱讀體驗,但這本顯然是個例外。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值得珍藏的物件,即便是偶爾翻閱,也能從中感受到齣版方對經典文本的敬意。對於傳統文化愛好者來說,這種高品質的物質載體,是提升閱讀樂趣和收藏價值的關鍵一環。光是看著它擺在那裏,心裏就踏實,覺得傢裏又多瞭一份沉澱著曆史厚重感的寶藏。
評分我發現,很多暢銷書都在試圖教你如何“成功”,但這本書給齣的卻是一種如何“立身”的準則,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彆。它著重探討的是“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而非“如何獲取最大的利益”。這種核心價值觀的迴歸,在充斥著速成雞湯的今天,顯得格外清醒和有力量。我特彆欣賞作者在信件中流露齣的那種深沉的責任感,對傢族、對社稷、對自己都有著清晰的認知和擔當。它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條,而是基於真實生活中的掙紮、睏惑和最終的體悟。這種真實感,讓讀者更容易産生共鳴,也更能激發我們去踐行那些看似簡單卻極難堅持的原則。它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在追求外在成就時,是否忽略瞭內在的根基是否穩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