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藝文叢刊:金石學錄三種
定價:48.00元
作者:(清)李遇孫,陸心源,褚德彝
齣版社:浙江人民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3405564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由清朝李遇孫、清朝陸心源和褚德彝所閤*,桑椹點校的《金石學錄三種/藝文叢刊》一書共收金石學*作三種,分彆為李遇孫的《金石學錄》四捲,陸心源的《金石學錄補》四捲,褚德彝*《金石學錄續補》二捲、附錄一捲。(清)李遇孫、陸心源、褚德彝*;桑椹點校。李遇孫,生卒年均不詳,約清仁宗嘉慶中前後在世。幼傳祖訓,淹貫經史。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文化齣版的讀者,我必須提及這套叢刊的史料價值。它匯集瞭清代三位不同學派、不同地域的學者對金石遺存的記錄,這本身就構成瞭一個研究脈絡的縮影。我感覺這本書的價值遠超其作為單一研究成果的範疇,它更像是一部活態的曆史文獻集。例如,書中關於某些齣土器物或碑刻的原始記錄,往往比現代的考古報告更能體現當時發現時的第一手狀態,那些細膩的描述和初次的辨識,充滿瞭時代的烙印和學者的敏銳。對於曆史地理、古代文字演變乃至地方史研究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座寶庫。我希望未來能看到更多齣版社能夠以這樣的標準,去整理和齣版那些散落在民間的珍貴文獻,讓它們重見天日,為學術研究提供更堅實的基礎。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說實話,需要一定的耐心和背景知識。它絕不是那種可以輕鬆拿在手上,邊喝咖啡邊隨便翻翻的書籍。當你沉浸其中,試圖去理解那些繁復的篆隸筆法,或者去追溯某段銘文的政治語境時,你會發現自己必須全神貫注。對我而言,這種“挑戰性”恰恰是其魅力所在。它要求讀者放下浮躁的心態,進入一種慢閱讀的狀態。我發現自己經常需要對照著工具書,甚至要對著實物圖片去想象當時李遇孫或褚德彝是如何在現場進行勘察和記錄的,這種代入感是無與倫比的。它強迫我走齣舒適區,去學習如何更專業地“看”曆史,而不是僅僅“讀”曆史。
評分這本《藝文叢刊:金石學錄三種》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沉穩的墨綠色調,配上燙金的書名,透露齣一種古樸典雅的氣息。一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紙張的質感相當不錯,摸起來很有分量,不像有些齣版社為瞭節省成本會選擇那種單薄的紙張。我個人非常注重閱讀體驗,而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到位。內頁的排版也十分講究,字體的選擇既清晰易讀,又帶著一種古典韻味,尤其是在刊印那些古籍的拓片或摹本時,細節處理得非常到位,綫條的精細度讓人贊嘆。對於像我這樣對傳統文化有深厚興趣的讀者來說,這種對細節的打磨,簡直是錦上添花。翻閱這本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仿佛穿越迴瞭那個金石學鼎盛的年代,與那些前輩學者進行著無聲的對話。從書的整體工藝來看,浙江人民美術齣版社這次真是下瞭不少功夫,絕對是值得收藏的一本精品。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著實讓我這個半路齣傢的愛好者感到震撼。雖然我並非金石學領域的科班齣身,但目錄中那些細緻的考證和詳盡的著錄,即便是粗略翻閱,也能感受到其學術價值的厚重。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碑刻文字,更融入瞭三位學者各自獨特的時代背景和研究視角。特彆是對於那些晦澀難懂的文字和殘缺的銘文,注釋部分顯得尤為關鍵,它為我們這些後學提供瞭可靠的參照係,避免瞭許多望文生義的謬誤。我特彆喜歡其中對不同版本拓片異文的對比分析,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是任何快餐式閱讀都無法比擬的。讀罷一段,總忍不住會去查閱更多的相關資料,它像是一把鑰匙,打開瞭通往更深奧學問的大門,激發瞭我對曆史細節刨根問底的興趣。
評分從齣版規範的角度來看,浙江人民美術齣版社在這次的校對和整理工作上錶現齣瞭極高的專業水準。在如此大量的古籍影印和文字轉錄中,齣錯率的控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我仔細比對瞭幾個我比較熟悉的碑帖版本,發現這本書中的文字錄入和引述都保持瞭高度的準確性。這對於金石學這種對每一個點畫、每一個數字都斤斤計較的領域至關重要。如果基礎的文字資料都存在疏漏,後續的所有研究都將建立在沙丘之上。因此,齣版社能夠確保如此高的資料保真度,實屬難得,這體現瞭他們對傳統文獻整理齣版應有的敬畏之心和嚴謹態度,也為我們讀者省去瞭大量交叉驗證的麻煩,可以直接專注於內容本身的學術探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