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心育文库3——生理心理学
定价:42.00元
作者:沈政
出版社:开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5131022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接到出版社的约稿,写一本面向“新世纪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文库”的《生理心理学》,使我十分兴奋,尽管时间是这样紧迫,我还是欣然接受了。其原因有二,一是12年前我曾有幸主持了题为“脑高级功能与智力潜能开发”的11次香山科学会议,从那时起,我一直保持着与北京市中小学教育界的往来;二是在接到约稿前不久,我在国际脑科学界影响很高的专业杂志《神经元》(Neuron)上,读到一篇美国学者的学术论文,文章一开始就披露美国联邦教育部长阿恩。邓肯(AmeDuncan)的言论:“美国的教育现状已构成国家的危机:美国的儿童并不是的,考试成绩是这样,别的方面也是如此。(美国)既没有培养孩子们的发明和创造思维能力,也没有为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孩子们在生活中也缺少相关的滋养;……相反一些令人激动的教育举措却在其他许多国家发展起来,足以说明这是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我很吃惊,我们过去总觉得中国的教育存在许多问题,教育落后是国家与民族落后的原因之一。美国是世界上*发达的国家,怎么会出现教育危机!
在写这本书稿的过程中,我从新闻和科学文摘中都看到有关国际教育界PISA测验的资料,每隔4年在世界各地都组织一批15周岁少年,进行数学、文学(阅读)和科学三科目的考试。在2010年5月-6月间举行的考试中,美国学生成绩不理想,相国上海学生三科成绩都名列前茅。在世界45个城市地区中,前五名是上海、台北、香港、首尔和新加坡。现在我们还不了解考试方式、内容、题目等是否有特别之处;但无论如何,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中国的教育问题。
《生理心理学》的书名,限定我们仅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讨论教育发展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在这方面做的努力还少么1997年美国总统和*召开了关于幼儿早教的白宫会议,随后电视台和其他各类媒体对此大加渲染,使“关键期”的问题变得人人皆知,一时之间,投资、募捐和改善幼儿教育条件,成为美国社会一大潮流。然而,十余年之后的今天,美国反而宣布了教育危机!这不值得我们深思么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只依靠某项单一措施或某一个脑科学概念的运用,就使教育事业焕然一新,中国谚语“千年树木,盯年树人”可能就是这个意思。
目录
章 导论:面向教育工作的生理心理学
节 与教育相结合的脑科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
第二节 生理心理学与教育改革
第二章 脑的结构和功能
节 脑和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
第二节 脑的功能
第三节 神经信息的传递与加工
第三章 脑的个体发生、发育和心理发展
节 脑的个体发生
第二节 脑的发育
第三节 学龄前和学龄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四节 脑的衰老和老年人的心理发展
第四章 意识、睡眠和梦的生理心理学
节 脑和意识
第二节 睡眠与梦
第三节 睡眠的生物功能与记忆的巩固
第五章 知觉和注意的生理学基础
节 知觉的生理学基础
第二节 注意过程、脑网络和多重信息流
第六章 学习和记忆的生理心理学
节 学习和记忆的行为模式
第二节 学习和记忆的生物心理学理论
第七章 思维和语言的生理心理学
第八章 动机、情感和执行功能的生理心理学
第九章 智能和人格的生理心理学研究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对于那些想要系统性地了解人类大脑和行为之间联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起点。它不仅仅是关于生理学的教科书,更像是一本探索人类意识和潜能的指南。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释一些前沿研究时,能够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学术背景下进行梳理,并指出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书中关于“意识”的讨论,虽然没有给出最终的答案,但它罗列了不同的理论假说,并从神经科学的角度进行了探讨,这让我对这个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哲学命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此外,书中也涉及了一些伦理和社会问题,例如神经技术的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这让我意识到,在追求科学认知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其潜在的社会和伦理含义。总的来说,这本书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做得相当出色,它不仅解答了我许多关于生理心理学的疑问,更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这个领域的兴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启发思考,引导读者以一种更科学、更全面的方式去理解人类自身。
评分最近在关注心理健康的领域,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情绪的生理基础,以及身体和心理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详细地介绍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以及不同神经递质(如多巴胺、血清otonin)对情绪调节的影响。我特别被关于“睡眠与情绪”的章节所吸引,它解释了REM睡眠和非REM睡眠在巩固记忆和情绪处理中的重要性。书中提到,睡眠不足会显著影响我们的情绪稳定性,增加焦虑和抑郁的风险,这与我个人的体验非常吻合,也让我对规律作息的重要性有了更科学的认知。此外,书中还探讨了某些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可能存在的生理异常,并介绍了一些基于生理机制的治疗方法,虽然不是详细的治疗指南,但为理解这些疾病提供了科学的视角。这种将心理健康问题与生理机制联系起来的解读方式,让我觉得更加客观和有说服力,也为我理解和应对自身及他人的心理困扰提供了宝贵的知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有一种温和而引人深思的感觉,米白色的背景搭配沉静的蓝色字体,营造出一种专业而又不失亲和力的学术氛围。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相当不错,厚实且有一定的韧性,即使长时间翻阅也不会轻易损坏。我尤其喜欢书中配图的风格,虽然是生理心理学的内容,但插图并没有采用过于写实或冷冰冰的医学图谱,而是用更具象化、更富于艺术性的线条和色彩来呈现复杂的神经通路和脑部结构,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原本枯燥的概念变得生动起来。例如,在讲解感觉信息的传递时,图示清晰地描绘了神经元之间的信号流动,仿佛能感受到电流在其中奔腾。此外,文字排版也十分用心,段落清晰,重点词汇通过加粗或斜体得到了突出,便于读者快速抓住核心信息。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让我能够按照既定的逻辑顺序进行学习,不会感到突兀或不知所云。整体而言,这本书在装帧设计和排版印刷方面都展现出了出版方的精良工艺,给我的阅读体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评分作为一名对人类行为和思维模式充满好奇的学习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解释“为什么我们会这么想、这么做”的入门读物。这本《生理心理学》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生物学原理入手,例如细胞结构、DNA遗传等,然后逐步深入到神经系统的运作机制。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学习与记忆”章节的讲解,它不仅阐述了突触可塑性等关键的生理基础,还结合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案例分析,让我看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书中对各种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的阐释,例如情绪的产生、动机的驱动,都非常有条理,并且尝试用科学的语言来解释这些看似“主观”的体验。我尤其赞赏作者在解释复杂概念时所采取的类比手法,比如用“信息处理系统”来比喻大脑,这极大地帮助了我理解信息在脑内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一层层地剥开人类心灵的奥秘,每解开一层,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也让我对自己的身体和思想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作为一个喜欢研究认知过程的人,这本书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它对于“注意力”、“决策”以及“问题解决”等认知功能的生理基础的探讨,让我对大脑是如何进行复杂信息加工有了更具体的认识。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神经成像研究(如fMRI、EEG),并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了这些技术如何帮助我们观察大脑在进行不同认知任务时的活动模式。例如,在讲解“工作记忆”时,书中详细描述了前额叶皮层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它如何支持我们暂时存储和处理信息。我也对书中关于“奖赏系统”的介绍很感兴趣,它解释了多巴胺在激励行为和成瘾行为中的作用,让我对人类的趋利避害本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列举生理结构和功能,而是将这些生理机制与具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观察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认知科学图景。读完这些章节,我感觉自己看待日常的思考和行为,都多了一层生理层面的解读,也更加理解了人类认知能力的精妙之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