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清十二帝 | 作者 | 李寅 |
| 定价 | 38.00元 | 出版社 | 工人出版社 |
| ISBN | 9787500867678 | 出版日期 | 2017-09-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清十二帝》一书详细描写了清朝十二个皇帝的爱好志趣、宫闱秘辛等诸多方面的逸闻趣事。通过作者的讲述,我们看到了权力塔尖上的清朝皇帝们的悲喜人生,明白了清朝皇帝们背后鲜为人知的爱恨悲欢,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大清朝。 |
| 作者简介 | |
| 李寅,1965年出生,清东陵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室主任;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考古系硕士生导师;中国清宫史学会理事,中国紫禁城学会理事。出版专著有《清东陵揭秘》《清代帝陵》《清代后宫》《实说清后宫》《清东陵密码》《清朝十二帝正解》《雍正和他的甄嬛们》《清十二帝后宫》《探秘清代帝后陵》《清宫那些事儿》《皮影皇帝:李寅评说同治帝》等。2012年5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清东陵密码”;2013年10月,在“百家讲坛”主讲“清代皇陵谜案”; 2013年12月,在“百家讲坛”主讲“雍正和他的甄嬛们”;2014年6月,在“百家讲坛”主讲“清十二帝后宫”;2015年3月,在“百家讲坛”主讲“揭秘清代帝陵”系列节目。 |
| 目录 | |
| 章 清太祖努尔哈赤 002 “野猪皮”努尔哈赤的生平 003 努尔哈赤神秘的脚掌 005 死里逃生的四位救命恩人 007 努尔哈赤的七大恨 008 幽杀亲弟的隐情 010 为何娶仇人之女 012 逆子杀母被努尔哈赤不容 014 老婆红杏出墙 016 褚英之死的遗憾 018 不喝酒、吃生肉之谜 019 被大炮击中,死于毒疮 021 死后葬福陵,妃嫔成谜 第二章 清太宗皇太极 026 皇太极的传奇人生 028 名字大有来头 029 皇太极欲杀亲舅舅 030 为何逼迫其母 032 皇太极拾别人之妻 034 娶一家姑侄三人之谜 035 重情海兰珠 037 庄妃下嫁小叔子 039 不许为死人焚化豪华衣物 040 皇太极不喜宽衣大袖 041 喜欢吃黏食的缘由 043 皇太极气大伤身 044 死后葬昭陵,靠山为假山 第三章 顺治帝福临 048 顺治帝出生冒火光 050 皇帝为何怕保姆 051 勤奋的皇帝:看书累吐血 053 母子失和玄机 054 顺治帝讨厌的女人 056 爱江山更爱美人 058 两个汉族红颜知己 060 顺治帝的洋爷爷 062 为何着急剃发出家 063 短命皇帝死前三事 065 皇帝也会看风水 067 顺治帝孝陵地宫是空的吗 069 孝陵营造用旧料 第四章 康熙帝玄烨 074 康熙帝是个麻脸皇帝 075 不幸的童年:缺少父母之爱 077 康熙帝后妃多 079 与苏嘛拉姑的情缘 081 为康熙帝生育多的女人 083 与祖母的离奇感情 085 皇后接连去世之谜 086 康熙帝为何喜欢小儿子 088 康熙帝公主多短命 090 康熙帝的养生之道 092 景陵为何经常发生火灾 095 随葬珍宝九龙玉杯 第五章 雍正帝胤禛 100 雍正帝弑父与康熙帝暴亡传闻 102 雍正帝“杀母”的传闻 103 心狠手辣:屠兄弑弟 106 为何残杀亲生儿子 107 雍正帝喜怒无常之谜 109 雍正帝痴迷迷信学说 110 喜爱炼丹的原因 112 雍正帝的生活爱好 115 没福气的年妃 117 以血祭景陵 119 逃离东陵的原因 122 雍正帝死亡之谜 124 雍正帝重病之劫 第六章 乾隆帝弘历 128 乾隆帝出生地之谜 130 有“五福”之人 131 仁慈的皇帝 133 乾隆帝禁酒的动机 134 为何自诩为“书生” 136 会五个语种的皇帝 137 皇后丧期剃发案 139 乾隆帝废后之谜 142 乾隆帝怒杀小舅子 144 历史上是否有香妃其人 146 宠信和珅之谜 148 乾隆帝的“十全武功” 151 乾隆帝长寿之谜 153 死后尸骨不全 155 裕陵地宫为何建得如此草率 158 乾隆帝的随葬珍宝 第七章 嘉庆帝颙琰 162 嘉庆帝即位的六位竞争对手 164 “悟性迟钝”为何荣登大宝 166 不喜欢送礼的皇帝 167 嘉庆帝不信祥瑞 168 有福气的皇后 169 没福气的皇后 171 嘉庆帝怒惩大舅子 172 生母不烂之谜 173 嘉庆帝女儿多短命 175 宫中遇刺案 176 凄凉过万寿 178 嘉庆帝暴亡之谜 179 死后没棺材 第八章 道光帝旻宁 184 文武双全被立为储君 185 道光帝即位之谜 187 四惩亲弟弟 188 节俭嫁女儿 190 风光葬女儿 191 道光帝的四个皇后 193 妃嫔多遭降黜 195 道光帝生育多的两个女人 196 两悼父皇成泡影 198 不给继母建陵之谜 200 三次迁陵玄机 201 慕陵别具一格 第九章 咸丰帝奕詝 206 咸丰帝的两个母后 207 咸丰帝的姐妹 209 咸丰帝的兄弟 210 瘸子皇帝的民间传闻 211 咸丰帝选秀女 213 咸丰帝的后妃 215 皇帝的四春娘娘 216 咸丰帝的子女 218 咸丰帝的爱好 220 咸丰帝爱看《小妹子》 221 咸丰帝的陵墓 第十章 同治帝载淳 230 同治帝的两位母后 231 同治帝的几位老师 233 不学无术的皇帝 234 发难亲叔叔 236 密谋处死安德海 238 为何没遗传慈禧的韧劲 239 同治帝的后妃 242 死前是否留有“遗诏” 244 有性病之嫌 245 死因再探 246 皇后尸体不烂之谜 247 同治帝的葬地 第十一章 光绪帝载湉 252 光绪帝的母亲 253 光绪帝的父亲 255 光绪帝的姨妈 257 光绪帝的皇后 259 光绪帝的妃子 261 一生中四个重要的男人 265 光绪帝的性格 267 三次做被告 269 缘何死于慈禧去世前一天 271 光绪帝的陵寝 第十二章 宣统帝溥仪 278 溥仪的亲生父亲 280 溥仪的皇爸爸 281 溥仪的亲生母亲 282 溥仪的后母 284 慈禧为何选中溥仪即位 285 溥仪的外祖父 286 溥仪一生中的五位女人 288 没有葬于皇陵的皇帝 |
| 编辑推荐 | |
| 清十二帝 百家讲坛主讲人、清宫廷史专家李寅为我们剖析权力塔尖上的清朝皇帝们的家事,涉及皇帝本人、皇帝家庭与国家大事,揭开皇帝们背后鲜为人知的爱恨悲欢,还原十二帝王的悲喜人生。 努尔哈赤的七大恨是什么? 皇太极为什么拾别人之妻? 顺治帝*讨厌的女人是谁? 康熙帝为何喜欢小儿子? 雍正帝死亡之谜? 乾隆帝为何怒杀小舅子? 为什么嘉庆帝女儿多短命? 为什么道光帝嫔妃多遭降黜? 为什么咸丰帝爱看《小妹子》? 同治帝死前是否留有“遗诏”? 光绪帝为什么死于慈禧去世前一天? 慈禧为何选中溥仪即位?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为我们理解“变革”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案例研究。它细致地剖析了不同时期统治者在面对内忧外患时所采取的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如何塑造了长远的国家走向。我特别喜欢其中对制度变迁和文化思潮演变的对比分析,作者似乎并不急于给出结论,而是抛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的问题,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断。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写作态度。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次高强度的智力训练,不仅补足了知识的盲区,更重要的是,它训练了我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它让我明白,历史研究的价值,正在于其对当下决策的深刻启示。这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力作。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布局都透着一股沉稳典雅的气息,让人捧在手里就有一种珍视感。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的考据功夫,每一个细节都似乎经过了千锤百炼的核实。我特别留意了书中所引用的史料和注释,非常详尽且权威,这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信度。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光是梳理这些脉络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它没有那种哗众取宠的煽情桥段,一切都建立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之上,用一种近乎冷静的笔调,勾勒出那个时代错综复杂的社会肌理。读起来需要一定的专注度,但一旦进入状态,那种被知识洪流裹挟向前的感觉是极其过瘾的。它不是那种可以轻松翻阅的“快餐读物”,而更像是一杯需要细品的老茶,后劲十足。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它对“人”的刻画,而非仅仅是冰冷的史实堆砌。作者似乎洞察到了那些处于时代风口浪尖上的个体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内心的挣扎。那种在宏大历史背景下,个体的命运如何被裹挟、如何做出艰难抉择的描绘,非常触动人心。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那些关键转折点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克制与深思。它没有简单地将人物标签化,而是努力去还原其多面性,即便是那些在后世评价中褒贬不一的人物,也能在书中找到其行为逻辑的合理性,虽然这种合理性未必是道德上的,却是历史情境下的必然。这种写法的深度,远超我预期的历史普及读物。
评分我是一个对叙事节奏非常挑剔的读者,但这本书的节奏把控得恰到好处。它时而如高山流水般一泻千里,将重大历史事件迅速带过,让人感受到历史洪流的不可阻挡;时而又如同显微镜一般,聚焦于某个关键的朝堂对话或私人信函,将紧张气氛拉到极致。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使得即便是篇幅较长,阅读体验也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粘合力。我发现自己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就读到了深夜,完全沉浸在了那个远去的时空之中。这种“时间黑洞”般的阅读体验,是衡量一本好书的重要标准之一,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成功地将学术的严谨与文学的魅力熔铸一炉。
评分最近沉迷于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书,真是让人爱不释手。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娓娓道来,仿佛我正身临其境,与那些历史人物一同呼吸。它不像传统的历史教科书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动的故事和细腻的笔触。特别是对于权力斗争和宫廷秘辛的描写,简直让人拍案叫绝。我总是在想,那些帝王将相的内心世界究竟是怎样的波澜壮阔?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对“历史的必然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仅仅是记录事件,更是在探讨人性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复杂反应。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格局都被打开了,对历史的宏大叙事有了全新的认识,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深度历史解读感兴趣的朋友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