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民间俗信
定价:24.00元
作者:张廷兴,董佳兰,高占祥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32892938
字数:
页码:29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俗文化,古而不老,历久而弥新。它在人们的身边,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趣。总结俗文化,剔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对发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和丰富人民生活,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世界文化是由五彩斑斓的民族文化汇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因此,我们总结自己的民俗文化,正是沟通世界文化的桥梁。这是发展的要求,时代的召唤。
目录
绪论:俗信概说
一、传统节令俗信
(一)春季节令俗信
(二)夏日节令俗信
(三)秋季节令俗信
(四)冬季节令俗信
二、人生礼仪俗信
(一)生育俗信
(二)婚姻俗信
(三)养老俗信
(四)丧葬俗信
三、衣食住行俗信
(一)服饰俗信
(二)饮食俗信
(三)居住俗信
(四)行旅俗信
四、语言交际俗信
(一)咒语
(二)禁忌语
(三)委婉语
(四)口彩
五、信仰崇拜俗信
(一)观念俗信
(二)预测俗信
(三)征兆俗信
(四)辟邪俗信
(五)家仙俗信
(六)祈求俗信
六、物候天象俗信
(一)纪历俗信
(二)天象俗信
(三)物候俗信
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第三段评价: 我被这本书所呈现的,是中国民间社会中那些无处不在的“力量”所深深吸引。这种“力量”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弥散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从早晨的祭灶神,到夜晚的安床眠,再到节庆时的各种祭祀活动,作者都一一细致地描绘,并试图探究其背后的心理动因和集体记忆。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鬼神”观念的探讨。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它们视为迷信,而是将其置于社会结构、伦理道德以及人们面对未知和死亡的恐惧之中,进行多维度的审视。读到关于“还愿”的章节,我仿佛看到了无数张充满希冀和感恩的脸庞,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与超越自身的力量进行着一种朴素的契约。这种契约,既是对自身愿望实现的期盼,也是对未知力量的敬畏和感激。书中一些关于“占卜”的介绍,也让我对这种古老的技艺有了新的认识,不再仅仅停留在算命先生的神奇预言,而是看到了它背后所凝聚的,一种试图理解自然规律、预测未来走向的智慧。
评分第一段评价: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感觉,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读完第一章,我就被作者严谨的考证和生动的叙述所吸引。作者似乎是一位真正行走在田野间的学者,他的文字中充满了对民间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我尤其喜欢他对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习俗,比如特定节日的禁忌,或者婚丧嫁娶中的仪式,都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揭示了其背后蕴含的深刻的文化逻辑和历史渊源。读这些章节的时候,我仿佛能听到远方传来悠扬的民歌,看到长辈们脸上慈祥的笑容,感受到一种浓浓的人情味。书中对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习俗的比较分析,也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我们身边习以为常的许多做法,在其他地方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甚至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跨文化的对比,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对“中国”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作者在处理这些庞杂的资料时,没有落入枯燥的学术堆砌,而是将它们巧妙地编织进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让我一边阅读,一边惊叹于中国民间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源远流长。
评分第五段评价: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让我看到了民间信仰的韧性和生命力。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那些古老的习俗和观念,依然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作者以一种非常客观的态度,呈现了这些“俗信”的方方面面,从人们对“命运”的看法,到对“健康”的祈求,再到对“来世”的想象,都进行了细致的考察。我尤其被书中关于“禁忌”的章节所打动。这些禁忌,有些听起来似乎荒诞不经,但深入了解后,会发现它们往往与人们的生存智慧、伦理道德以及社会秩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关于“孕妇禁忌”的描写,既体现了对生命孕育的珍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和儿童生存环境的担忧。作者在处理这些内容时,没有简单地批判或赞美,而是提供了一个理解和思考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复杂性。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民间信仰不仅仅是过去时代的遗物,更是我们理解当下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一把重要的钥匙。
评分第二段评价: 一开始我以为这会是一本非常学术、枯燥的读物,但事实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作者的文笔非常接地气,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娓娓道来,将那些关于求子、驱邪、祈福等方面的民间信仰,用一种充满智慧和人情味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送子娘娘”的章节,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传说,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一信仰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演变,以及它与女性生育观念、家庭结构之间的复杂联系。阅读这些内容时,我能感受到作者对于普通百姓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怀,他不仅仅是在记录,更是在理解和同情。书中那些关于“风水”的解读,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对风水抱有一种模糊的认知,认为它神秘莫测,但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风水背后其实蕴含着古人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利用,以及对居住环境舒适度和安全性的追求。作者用一种非常客观和科学的态度,去解析这些流传甚广的说法,既保留了其文化价值,又消除了许多不必要的迷信色彩。
评分第四段评价: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不像教科书那样死板,也不像小说那样夸张,而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既有学术的严谨,又有故事的生动。作者在描述那些关于“祭祀”的习俗时,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比如祭品的种类、祭拜的流程、祭拜时的祈祷词等等,这些细节不仅让内容更加丰满,也让我对这些仪式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节日”的章节,作者将每一个传统节日都当作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从节日的起源、发展,到节日期间的各种习俗、传说,再到节日对人们情感生活的影响,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读到关于“春节”的描写,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听到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闻到了香喷喷的年夜饭的味道。书中对“婚丧嫁娶”习俗的梳理,也让我对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和社会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那些看似繁琐的礼节,其实都承载着家族的期许、社会的认可以及人生的重要节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