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礼记:康济录:盐铁论 | 作者 | 李敖 |
| 定价 | 56.00元 | 出版社 | 天津古籍出版社 |
| ISBN | 9787552804515 | 出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内容简介 | |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21”选录了本册节录了戴圣的《礼记》、李觏的《直讲李先生文集》、倪国琏的《康济录》、洪亮吉的《洪北江先生遗集》、佚名的《仪礼》、辜汤生的《张文襄幕府纪闻》、桓宽的《盐铁论》。《礼记》着重讲述了礼仪、文化等方面的关于礼的问题。《直讲李先生文集》此书是其一生著述的汇编,作者这种欲借经典而改良现存社会制度的思想,对宋儒有较大的影响。《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根据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撰写的重要史书,书中记述了汉武帝时期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是研究西汉经济史、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
| 作者简介 | |
|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余县人,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作家、时事批评家。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又称民意代表)。其人意志如铁、斗志昂扬,活力无限,“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故自诩为“中国白话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批评家”。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红色11》《上山·上山·爱》等100多本著作。 |
| 目录 | |
| 礼记 导读 / 002 礼运 / 003 学记 / 018 乐记 / 026 中庸 / 032 儒行 / 054 大学 / 061 直讲李先生文集 导读 / 074 礼论 / 075 富国策 / 078 富国策第五 / 083 富国策第六 / 087 安民策 / 090 平土书序 / 093 潜书 / 095 原文 / 097 常语上 / 099 常语下 / 101 康济录 导读 / 104 卷一?前代救援之典 / 105 卷二?先事之政 / 133 一、教农桑以免冻馁 / 133 二、讲水利以备旱涝 / 139 三、建社仓以便赈贷 / 145 四、严保甲以革奸顽 / 150 五、奏截留以资急用 / 156 六、稽常平以杜侵欺 / 159 卷四上?事后之政 / 165 一、赎难卖以全骨肉 / 165 二、怜初泰以大抚绥 / 170 三、必赏罚以风继起 / 175 四、筹匮乏以防荐饥 / 180 五、尚节俭以裕衣食 / 184 六、敦风俗以享太平 / 189 洪北江先生遗集 导读 / 196 鬼神篇 / 197 天地篇 / 199 仙人篇 / 202 治平篇 / 204 生计篇 / 206 仪礼 导读 / 210 士冠礼 / 211 张文襄幕府纪闻 导读 / 216 弁言 / 217 卷上 / 218 南京衙门 / 218 不排满 / 218 虎门轶事 / 219 曹参代萧何 / 220 大臣远略 / 220 上流人物 / 221 书生大言 / 222 五霸罪人 / 222 清流党 / 222 孔子教 / 223 新算学 / 224 孟子改良 / 224 践迹 / 225 务外 / 226 生子 / 227 为人 / 227 公利私利 / 228 权 / 228 亷吏不可为 / 229 爱国歌 / 230 半部《论语》 / 231 理财 / 231 王顾左右而言他 / 232 官官商商 / 232 爱官 / 233 亡八蛋 / 233 禁嫖赌 / 233 倒马桶 / 234 贱种 / 235 贵族 / 235 翩翩佳公子 / 236 庸言庸行 / 237 不吹牛毴 / 237 颂词 / 238 马路 / 239 大人有三待 / 239 不问民 / 240 卷下 / 241 真御史 / 241 西洋议院考略 / 242 国会请愿书 / 243 马拉马夫 / 244 夷狄之有君 / 244 烂报纸 / 245 读书人 / 245 督抚学堂 / 246 女子改良 / 247 高等人 / 247 费解 / 248 不解 / 248 不通 / 248 看画 / 249 华侨 / 250 照像 / 250 发财票 / 251 卖穷 / 251 不枉受穷 / 252 叶君传 / 252 英将戈登事略 / 254 赠日本国海军少佐松枝新一氏序 / 257 士说 / 258 在德不在辫 / 259 自大 / 260 依样葫芦 / 261 学术 / 261 风俗 / 262 政体 / 263 看招牌 / 264 爱才 / 265 不自贵重 / 265 不拜客 / 266 自强不息 / 267 犹龙 / 267 盐铁论 导读 / 270 本议 / 271 力耕第二 / 274 通有第三 / 276 错币第四 / 279 禁耕第五 / 281 复古第六 / 283 非鞅第七 / 285 晁错第八 / 288 刺权第九 / 289 刺复第十 / 291 论儒第十一 / 294 忧边第十二 / 297 园池第十三 / 299 轻重第十四 / 301 未通第十五 / 303 地广第十六 / 306 贫富第十七 / 309 毁学第十八 / 311 褒贤第十九 / 314 相刺第二十 / 316 殊路第二十一 / 319 讼贤第二十二 / 321 遵道第二十三 / 323 论诽第二十四 / 325 孝养第二十五 / 327 刺议第二十六 / 329 利议第二十七 / 330 国疾第二十八 / 332 散不足第二十九 / 335 救匮第三十 / 340 盐铁箴石第三十一 / 342 除狭第三十二 / 343 疾贪第三十三 / 345 后刑第三十四 / 347 授时第三十五 / 348 水旱第三十六 / 350 崇礼第三十七 / 352 备胡第三十八 / 354 执务第三十九 / 357 能言第四十 / 359 盐铁取下第四十一 / 360 击之第四十二 / 362 结和第四十三 / 364 诛秦第四十四 / 366 伐功第四十五 / 368 西域第四十六 / 370 世务第四十七 / 372 和亲第四十八 / 374 繇役第四十九 / 376 险固第五十 / 378 论勇第五十一 / 380 论功第五十二 / 382 论邹第五十三 / 384 论菑第五十四 / 385 刑德第五十五 / 388 申韩第五十六 / 391 周秦第五十七 / 393 诏圣第五十八 / 396 大论第五十九 / 398 杂论第六十 / 400 |
| 编辑推荐 | |
| 了解中国文化精华,从阅读这套书开始!200部国学经典名著,30卷囊括!李敖耗时多年亲自点评批注!人生必读经典,书架必藏良品!“李敖主编国学精要”系列丛书由自称“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白话文写得好”的国学大师李敖主编,全书共30卷,遴选了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200部古籍经典名著,从先秦至晚清,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几乎囊括了国学的精华。有了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千年精华尽收眼底;你可以纵横左右,把多样遗产罗列手边;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旧籍里找时潮;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了解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翻开这本《{RT}礼记:康济录:盐铁论-李敖》,光是书名就让人对李敖先生的选材和编排有了极大的好奇心。这并非寻常的古籍整理,更像是一次对古代思想史的深度介入与重新审视。我个人对古代典籍的兴趣一直是保持着一种敬畏与探索并存的心态,尤其当李敖的名字与其结合时,总能预感到其中必有不同于传统注疏的犀利视角。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那种沉稳而又不失现代感的排版,第一眼就透露出一种严肃治学的态度,让人迫不及待想知道他如何将《礼记》的繁复礼仪、《康济录》的社会洞察以及《盐铁论》的经济辩论熔于一炉。我尤其关注的是,李敖是否在其中融入了他一贯的批判精神,用现代的眼光去解构这些经典文本背后的权力结构与社会运作逻辑。比如《盐铁论》中的那些关于国家垄断与民间活力的争论,在今天这个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日益复杂的时代,是否能提供新的启发?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才是阅读此类选本最大的乐趣所在。整体而言,它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让我们能够绕过层层学者的阐释,直接与那些伟大灵魂进行一次跨越千年的直接对话,这本身就是一种思想的洗礼。
评分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阅读门槛虽然因涉及古籍而略高,但李敖的文字功底和清晰的逻辑梳理,使得晦涩的典故和复杂的论辩变得相对易懂。他的叙述风格常常带有那种老派文人的精准和毫不留情的犀利,即便你不同意他的观点,也会被他清晰的论证过程所折服。这种“强迫思考”的阅读体验,正是我偏爱这类严肃著作的原因。它不会在你最放松的时候提供慰藉,反而会不断地挑战你已有的认知框架。比如,书中对某些传统儒家观念的批判性解读,着实让我停下来,反复咀嚼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这不像是在读一本“教科书”,更像是参与了一场由一位博学的老者主导的,关于中国文明核心价值的深度研讨会。它需要的不是快速翻阅,而是需要你备着笔和笔记本,随时准备记录下那些让你心头一震的观点,然后去查证、去消化,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阅读反馈。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文献串讲”方式,而非仅仅是三部典籍的简单汇编。它形成了一个李敖式的知识场域,让《礼记》中的抽象原则,在《盐铁论》的经济实践和《康济录》的社会关怀中得到了具体的落脚点和检验。对我这个非专业研究者而言,这本选本极大地降低了接触这些重要文献的门槛,同时又保持了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它不是那种读完后合上就遗忘的消遣读物,而是会像种子一样,在你脑海中留下关于历史、治理和社会伦理的持续性思考。每一次阅读,似乎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层次,这才是经典之所以为经典,以及优秀选本的价值所在——它们能够激发持续的、内在的对话。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并能在不同人生阶段带来不同感悟的智性之作。
评分拿到手后,我先试探性地翻阅了其中关于《礼记》的部分,那种扑面而来的古典气息,让人不禁放慢了呼吸。我一直认为,《礼记》的阅读难度并非在于文字本身,而在于其庞大的礼仪体系背后所蕴含的政治哲学。很多人止步于繁琐的细节描述,但李敖的版本似乎更侧重于提炼那些具有普适性的人伦关系和治理思想。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开始思考,在当代社会,那些被“礼”所规范的情感和秩序,是否依然以另一种不易察觉的形式存在着?这种体验非常奇妙,就像是在博物馆里欣赏一件精美的古代文物,但李敖似乎在文物旁放置了一面镜子,让观者也映照其中。尤其是他对某些篇章的取舍和注释,明显带着强烈的个人倾向,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张力——你既在学习历史,又在与一位极具个性的现代思想家进行辩论。这种不满足于单纯的文献整理,而是积极参与文本再创造的做法,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和趣味性,让枯燥的古文学习变成了一场充满思辨乐趣的智力探险。
评分关于《康济录》和《盐铁论》的并置,这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体现了编者对“民生”这一核心命题的关注。如果说《礼记》描绘了理想的社会结构,那么《康济录》和《盐铁论》则暴露了理想在现实面前的种种挣扎与妥协。《盐铁论》的争论,核心就是公权与私利之间的界限如何划定,这无疑是任何一个成熟社会都必须面对的永恒难题。而李敖将之与《康济录》放在一起,似乎在暗示,无论政策如何制定,最终都要落脚到个体生命的福祉和社会的实际疾苦之上。在阅读这些段落时,我常常会联想到当下的热点经济问题,思考那些古代的智者对资源分配、政府干预的精妙见解,究竟能为我们今天的决策者提供哪些警示。这种跨越两千年的现实主义的碰撞,让人对历史的重复性感到既悲哀又清醒。不得不说,这种组合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一种深刻的价值判断,强迫读者从不同的维度去审视“治国平天下”的复杂性,绝非轻松的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