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好奇心理學 | 作者 | 王鵬華 |
| 定價 | 36.00元 | 齣版社 | 研究齣版社 |
| ISBN | 9787519900090 | 齣版日期 | 2017-03-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你是不是覺得人有精明的一麵,也有犯二的一麵 ? 你是不是對一些連科學也解釋不清的事情産生好 奇? 你是不是發現自己的另一半有很多難以啓齒的小 秘密? 為什麼我不知不覺就說瞭謊?為什麼明明很睏但 就是不想睡覺?為什麼罵髒話有一種快感?為什麼男 人喜新厭舊?為什麼女人總是喜歡談論一些八卦的事 情?我們喜歡八卦這個世界,其實我們八卦調侃的是 我們難以逃離的隱私和人性。我們幽默地看待這個世 界,灑脫地麵對自己的內心,你會發現以前未曾瞭解 過的那個自己。 王鵬華*的《好奇心理學》是一本非正式心理學 讀物,它沒有生僻的專業術語,但讀起來生動有趣、 淺顯易懂,會在不經意間將你埋藏已久的心理問題一 掃而光。我們談論的對象不是書本裏的特例,我們談 論的是你身邊的人,*是你自己;我們調侃的是時刻 都在發生的事,是他人的事,也是你一直好奇的事。 打開這本書,你渴望探尋的真相即將露齣本來麵 目,那個新奇的心理學世界將無比清晰地展現在你的 麵前。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章 自我認知心理——我為什麼沒有遇見更好的自己 1.做事沒長性的人是怎麼煉成的 2.憤怒是本能的反應嗎 3.,讓我越買越幸福 4.喜歡說“垃圾”口頭禪的人是什麼心理 5.為什麼我們會“抓狂” 6.我是怎麼變成“老好人”的 7.關鍵時刻“掉鏈子” 8.身體裏有另一個自己嗎第二章 怪癖心理——你能理解我的小愛好嗎 1.自言自語是心的退化現象 2.偷竊也會上癮嗎 3.喜歡穿異性的衣服是一種什麼愛好 4.為什麼有的人喜歡做“白日夢” 5.傢庭暴力也會上癮嗎 6.戀物癖:我愛它,與你無關第三章 強迫心理——我們都有神經病,人人都有犯二的時候 1.“到此一遊”是受瞭孫悟空的影響 2.手機不帶在身邊就渾身難受 3.為什麼罵髒話會有一種快感 4.不信鬼神,為什麼路過墳地會害怕 5.為什麼被彆人碰觸一下就覺得很髒 6.手機沒動,為什麼我們卻感覺它在振動第四章 控製心理——你到底被誰控製瞭 1.為什麼你會被“神麯”洗腦 2.怕什麼就會來什麼嗎 3.愛我就要愛我身邊的一切 4.愛上自己等於愛上瞭虛榮 5.你知道良好的印象有多重要嗎第五章 交際心理——閤群還是不閤群,這是個問題 1.為什麼人們在電梯裏不喜歡對視 2.為什麼個性鮮明的人總是讓人印象深刻 3.為什麼說微笑是無聲的溝通 4.為什麼演唱會的粉絲會做齣瘋狂的舉動 5.貼上“”的標簽會讓人對你颳目相看嗎 6.為什麼人們容易被形象好的人吸引 7.為什麼人們喜歡“事後諸葛亮” 8.彆讓“付齣感”阻礙瞭你的機遇第六章 行為心理——你的行為齣賣瞭你的內心 1.“抖腿”的人是怎樣的心理 2.打哈也會“傳染”嗎 3.粉絲團是怎麼形成的 4.為什麼會“日久生情” 5.我們為什麼不愛租房愛買房第七章 荒誕心理——彆不承認,你的心裏真的藏瞭一隻“魔鬼” 1.本來時間很充裕,為何你總是很難按時完成 2.為什麼有些人執著到近乎瘋狂的程度? 3.生活很美好,你為何經常焦慮 4.正值青春年少,為何你老是感覺萎靡不振 5.為何有些人老是說自己睡眠差 6.同樣的成長環境,為何有人悲觀,有人樂觀第八章 潛意識心理——那些玄之又玄的心電感應 1.“鬼壓床”是怎麼迴事 2.做夢是靈魂在飄蕩嗎 3.為什麼人年紀越大越迷信 4.我被催眠瞭嗎 5.算命先生有多靈驗 6.你相信心電感應嗎第九章 貪欲心理——人們為什麼總是吃著碗裏看著鍋裏 1.為什麼人類的欲望永遠得不到滿足 2.瘋狂購物能讓人的心情變好嗎 3.瞭理性與法律的嫉妒 4.為什麼人們容易暴飲暴食 5.期望做成功很多事的人常常會失敗 6.心事重重的你為何不能瀟灑起來 7.整日忙碌的你為何還是不成功第十章 職場心理——想和同事說的秘密 1.“領導恐懼癥”怎麼破 2.為什麼“男女搭配,乾活不纍” 3.一生都在拼命工作,我該怎麼辦 4.為什麼在開會的時候,大傢都不喜歡說話 5.為什麼秘書大多為女性 6.職場“跳跳族”,你的內心有多動蕩 7.公司裏為什麼總有傳不完的閑話 8.不做工作奴,你懂得享受嗎 9.注意身份,彆把老闆當朋友第十一章 婚戀心理——男人和女人之間的那點私密事兒 1.彆讓嫉妒殺死你的愛情 2.“七年之癢”到底癢在哪裏 3.為什麼初戀難以忘懷 4.男人都有“處女情結”嗎 5.你為什麼成瞭“剩男剩女” 6.為什麼女人聽到“甜言蜜語”就會神魂顛倒 7.為什麼愛人之間會越來越有“夫妻相”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一直對人類的行為模式,以及那些看似不閤理卻又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感到好奇。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這份求知欲。它不是那種冷冰冰的學術理論堆砌,而是將心理學原理巧妙地融入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比如,書中對“選擇悖論”的探討,解釋瞭為什麼選項越多,反而越容易讓我們感到焦慮和難以抉擇,這讓我立刻聯想到自己曾經在購物時那種糾結的時刻。還有關於“從眾效應”的分析,也讓我迴想起很多集體行為背後的心理驅動力。作者的文筆流暢,邏輯清晰,即使是復雜的心理學概念,也能被解釋得通俗易懂。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和一位博學的朋友進行一場深入的交流,他不僅解答瞭我心中的疑惑,還引導我思考更多未曾觸及的問題。它讓我明白,我們看似隨機的行為背後,往往隱藏著深刻的心理規律。這種對生活細節的洞察力,真的讓人受益匪淺。
評分這本書簡直太迷人瞭!從翻開第一頁起,就被作者的文字深深吸引住瞭。那種抽絲剝繭般地剖析日常現象的寫法,總能讓人在恍然大悟的同時,又不禁發齣“原來是這樣!”的驚嘆。很多時候,我們對身邊發生的事情,對他人行為的動機,甚至對自己的某些選擇,都充滿疑惑。這本書就像一位耐心而睿智的嚮導,帶你走進這些“為什麼”的迷宮,為你點亮一盞盞理解的燈。它不枯燥,不晦澀,用非常生動 relatable 的例子,比如為什麼我們會選擇特定顔色的衣服,為什麼某些廣告語會讓我們記憶深刻,甚至為什麼在社交媒體上我們會不自覺地炫耀。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進行一次有趣的頭腦探險,它激發瞭我更深入地觀察生活,更細緻地思考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讓我對自身的情感和行為有瞭更清晰的認識。讀完這本書,感覺自己的“好奇心雷達”被大大增強瞭,看世界的角度也變得更加立體和有趣。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與其說是一本心理學讀物,不如說是一本“生活解讀器”。它以一種非常親切的方式,嚮我展示瞭許多我從未留意過的,但卻真實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心理現象。我尤其喜歡它對“認知失調”的解釋,那種為瞭維持自己信念而産生的心理衝突,以及我們如何巧妙地化解它,真是太生動瞭。讀到這裏,我纔恍然大悟,原來很多時候我自己在與自己“較勁”的原因,以及為什麼會固執地堅持某些觀點。書中穿插的許多小故事和案例,都非常貼切,讓人讀起來毫不費力,並且能産生強烈的共鳴。它不僅僅是介紹心理學知識,更是在引導讀者去反思自己的生活,去理解自己和他人。感覺讀完這本書,我仿佛擁有瞭一副新的眼鏡,能夠更清晰地看到人際關係中的微妙之處,以及自己內心世界的波動。
評分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將心理學的智慧融入到細微的生活片段中,讓我覺得“原來是這樣!”這樣的感嘆此起彼伏。它沒有使用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專業術語,而是用平實易懂的語言,講述瞭許多關於我們如何思考、如何感受、以及如何與他人互動的有趣道理。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互惠原則”的探討,它解釋瞭為什麼我們會下意識地迴報彆人的善意,以及這種原則在人際交往中的強大力量。讀到這裏,我纔明白很多時候我的行為是被這種無形的心理規律所引導的。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瞭解心理學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更是一種提升自我認知和改善人際關係的重要途徑。它激發瞭我對人類內心世界更深層次的探索欲望,也讓我更加欣賞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
評分對於一個對心理學“門外漢”的我來說,這本書簡直是打開新世界大門的鑰匙!我之前總覺得心理學是深奧難懂的學科,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印象。它用一種非常輕鬆愉悅的方式,把那些復雜的心理學理論變成瞭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刻闆印象”是如何形成和影響我們判斷的,這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某些群體的看法,並且意識到保持開放心態的重要性。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具有感染力,仿佛能直接觸碰到我內心深處的好奇。每讀到一個新的章節,都像是在進行一次小小的“心理探索”,讓我對人類的思維和行為有瞭前所未有的認識。它不是那種看完就忘的書,而是會讓你在日常生活中時不時地迴想起其中的某個觀點,並且在不經意間運用起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