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58包邮 种子加工原理与设备 9787511630247 付威,李景彬,黄勇 中国农业

满58包邮 种子加工原理与设备 9787511630247 付威,李景彬,黄勇 中国农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付威,李景彬,黄勇 著
图书标签:
  • 种子加工
  • 农业
  • 农学
  • 图书
  • 9787511630247
  • 付威
  • 李景彬
  • 黄勇
  • 中国农业
  • 包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东宇盛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11630247
商品编码:29843452243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种子加工原理与设备

定价:58.00元

作者:付威,李景彬,黄勇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1163024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的论述了种子物理机械特性与分选原理、种子的初清与精选分级机械、种子干燥机械设备、种子加工处理机械设备、种子输送设备、种子计量、包装与仓贮以及种子加工厂。全书内容翔实,融理论性、知识性和实用性与一体。该书理论扎实,内容新颖,设备操作过程表述详细、准确,不仅可供种子生产单位加工技术人员使用,还可作为农业院校师生、育种者及种子加工技术研究单位人员参考书籍。

目录


章绪论(1)
第二章种子物料物理机械特性与分离分选原理(9)
节物料的基本特性(9)
第二节物料的物理特性与分离分选原理(10)
第三节物料的空气动力学特性与分离方法(37)
第四节物料的力学特性与分离分选原理(40)
第五节物料的光、电特性与分离分选原理(47)
第六节种子清选新技术(52)
思考与习题(53)
第三章种子的初清与精选分级机械(55)
节种子初清机械(55)
第二节种子精选分级机械(58)
第三节评价分选效果的指标(95)
思考与习题(100)
第四章种子干燥机械与设备(103)
节种子干燥的基本知识(103)
第二节种子干燥原理及干燥工艺(115)
第三节典型种子干燥机械(126)
第四节干燥机的供热装置(145)
第五节对流干燥设备的衡算和热效率(159)
思考与习题(163)
第五章种子加工处理机械设备(166)
节种子药物处理机(亦称种子消毒机)(167)
第二节物理法处理种子的机械设备(171)
第三节棉籽脱绒机械设备(173)
第四节多粒种球(复果)的剥裂(181)
第五节种子包膜和丸粒化技术(186)
思考与习题(192)
第六章种子输送设备(194)
节斗式升运器(194)
第二节带式输送机(201)
第三节螺旋输送机(206)
第四节自流式输送设备(210)
第五节气力式输送装置(212)
第六节风机(225)
思考与习题(233)
第七章种子计量、包装与仓储(235)
节种子计量(235)
第二节种子包装(240)
第三节种子的仓储设备(248)
思考与习题(257)
第八章种子加工厂(259)
节种子加工厂设计基础知识(259)
第二节种子加工工艺流程的设计原则(263)
第三节典型的种子加工工艺流程与成套设备(264)
思考与习题(286)

作者介绍


付威,男,工学博士,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获石河子大学“263”青年骨干教师,石河子大学“3152”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家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理事,农业航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国家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新疆分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近年来在及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EI收录6篇;主持及参加国家、自治区、校级各类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1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主持兵团级课题2项、自治区课题1项、校级课题2项;获兵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四),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五),获石河子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排名);获第九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排名);第七届“创业杯”兵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指导教师;申报国家技术10余项;参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

文摘


序言



满58包邮 种子加工原理与设备 9787511630247 付威,李景彬,黄勇 中国农业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现代种子加工的核心原理与关键设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全面、系统且实用的知识体系。从种子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出发,逐层剖析影响种子品质的各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相应的加工技术和机械设备。本书内容严谨,图文并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合从事种子生产、加工、研发、销售及相关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士阅读,同时也是高等院校农学、园艺、种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师生的重要参考教材。 第一章 种子学基础与加工适应性 本章作为全书的基石,首先回顾了种子的一般生物学特性,包括种子的结构、发育、休眠、发芽等基本生命过程。重点阐述了不同作物种子在形态、大小、密度、含水率、机械强度、呼吸作用强度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直接影响其加工的适宜性。例如,粒度分布不均的种子更容易在清理过程中造成损失,而含水率过高或过低的种子则对后续的干燥、筛选等环节提出不同的技术要求。此外,本章还深入分析了种子在储藏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生理和生化变化,如呼吸作用、酶活性、霉变等,这些变化不仅影响种子的活力,也对加工环节的温度、湿度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为何需要进行种子加工,以及加工过程中的各项操作为何如此重要。 第二章 种子清理原理与设备 种子清理是种子加工的首要环节,其核心目标是去除种子中的杂质,提高种子纯度。本章首先详细介绍了种子清理的四大基本原理:筛分、风选、比重分选和摩擦分选。针对筛分原理,详细讲解了不同类型筛板(如圆孔筛、长孔筛、缝孔筛)的设计依据及其在去除不同尺寸杂质方面的应用。深入分析了筛分过程中影响效率的因素,如筛孔尺寸、筛板倾斜角度、筛孔利用率、物料层厚度等,并介绍了单层筛、双层筛、振动筛、回转筛等常见筛理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要点。 在风选原理方面,本章重点阐述了空气动力学在种子清理中的应用,包括风力对不同粒度、密度种子的作用力差异。详细介绍了吸式清理机、吹式清理机等风选设备的结构特点、气流组织方式以及如何通过调整风速、风道结构来达到理想的分选效果。特别强调了风选过程中能量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比重分选是利用种子与杂质在密度上的差异进行分离。本章详细介绍了重力分选台(或称风选振动台)的工作原理,阐述了物料在倾斜振动台面上的运动规律,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振动频率、振动幅度、台面倾角和气流来实现种杂分离。本章还对摩擦分选原理及其应用进行了介绍,例如利用种子与表面摩擦系数的差异进行分离。 第三章 种子着色与包衣技术及设备 种子着色和包衣是现代种子加工中提升种子附加值、改善播种效果的重要环节。本章首先介绍了种子着色的目的,包括品种识别、区别处理过的种子、视觉美观以及作为某些包衣层载体的作用。详细阐述了两种主要的种子着色方法:干法着色和湿法着色,并介绍了相关的设备,如种子着色机、滚筒式着色机等,分析了不同着色工艺对种子表面形态、着色均匀性及种子活力的影响。 随后,本章深入探讨了种子包衣技术。包衣的目的是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或功能性的薄膜,以提供养分、防治病虫害、改善播种性能等。详细介绍了包衣的组成成分,包括填充剂、粘结剂、杀菌剂、杀虫剂、微量元素、生物刺激剂等,并分析了各种成分的作用机理。重点讲解了包衣的原理,即通过一定的工艺将这些成分均匀地附着在种子表面。 在包衣设备方面,本章详细介绍了常用的种子包衣机,如滚筒式包衣机、流化床包衣机、悬臂式包衣机等。深入分析了这些设备的结构特点、工作流程、关键工艺参数(如包衣液喷雾量、气流强度、转速、温度等)的控制,以及它们在实现高效、均匀包衣方面的优势与局限。特别强调了包衣过程中对种子活力和萌发率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来最大程度地降低负面影响。 第四章 种子分级与计量技术及设备 种子分级是指根据种子的粒度、形状、比重等特征将其分成不同等级的过程,目的是提高种子纯度、有利于播种机械化以及保证均匀的出苗。本章首先详细介绍了种子分级的基本原理,包括基于粒度、形状和比重的分级方法。 在粒度分级方面,本章重点介绍了各种类型的分级设备,如长度分级机(如指状分级机)、宽度分级机(如筛分机)、圆柱分级机(如螺旋分级机)等,并详细阐述了它们的结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例如,指状分级机如何利用种子长度的差异进行分离,而筛分机则通过不同尺寸的筛孔实现粒度分级。 形状分级则利用种子形状的差异。本章介绍了如表面粗糙度分级机、表面纹理分级机等设备,并分析了它们的工作原理。 比重分级通常通过密度来实现,如空气重力溜槽、比重分选台等。本章对这些设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分析了它们在去除轻质杂质、病弱粒等方面的作用。 在种子计量方面,本章介绍了各种种子计量设备,如容积式播种机、称重式播种机、电子计量播种机等。详细阐述了这些设备的计量原理、结构特点、精度要求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重点强调了精确计量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到播种的密度和最终的产量。 第五章 种子干燥技术与设备 种子干燥是种子加工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旨在将种子含水率降低到适宜储藏的水平,从而有效抑制种子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活动,延长种子寿命。本章首先从生物学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种子含水率与种子活力、储藏寿命之间的关系,明确了不同作物种子适宜的储藏含水率范围。 接着,本章详细阐述了种子干燥的基本原理,包括热量传递和水分扩散。介绍了传导干燥、对流干燥、辐射干燥和介电干燥等四种主要的干燥方式,并详细分析了它们在种子干燥中的应用特点。 在种子干燥设备方面,本章对各类常用的种子干燥设备进行了系统介绍,包括: 带式干燥机: 详细讲解了其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如进料装置、干燥室、热风系统、排料装置等)、干燥过程中的物料运动方式以及如何通过控制温度、风速、带速等参数来优化干燥效果。 层式干燥机(如循环式、翻板式): 介绍了其结构特点、热风循环方式、物料分层与翻动机制,以及在干燥过程中如何实现均匀干燥。 流化床干燥机: 详细阐述了流化现象的原理,以及如何利用高速气流使种子颗粒处于悬浮状态,从而实现高效传热传质。分析了流化床干燥机的结构、操作要点以及其在某些特殊种子干燥中的优势。 回转干燥机: 介绍了其圆筒结构、倾斜角度、内衬导流板等设计,以及物料在滚筒内旋转与翻动过程中与热风的接触方式。 本章还特别强调了种子干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参数,如干燥介质(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以及物料的层厚、干燥时间等。深入分析了这些参数对种子活力、发芽率、萌发势以及种子后期生理活性的影响,并提出了避免过热损伤、过度干燥等问题的策略。 第六章 种子包膜与丸衣技术及设备 本章在前一章关于种子包衣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拓展。重点在于“包膜”和“丸衣”这两个更具体的概念。 种子包膜是指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薄而均匀的保护层,通常是为了提高种子的播种性能,如防尘、防滑、易于播种机械的计量与输送。本章详细介绍了包膜剂的组成,包括填充剂、粘结剂、润滑剂等,并分析了它们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包膜的工艺过程,以及用于包膜的设备,如滚筒式包膜机、流化床包膜机等,并重点关注如何实现包膜的均匀性与附着牢固性。 种子丸衣则是在种子表面包裹一层较厚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丸状”外层。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包覆,而是通过多道工序,将种子“培育成”具有一定尺寸和形状的“药丸”。本章详细介绍了丸衣的优势,例如: 改善播种性能: 增加种子体积,使其便于播种机械的计量和输送,尤其适用于细小、形状不规则的种子。 提供养分与保护: 在丸衣层中可以包裹肥料、微量元素,为种子萌发初期提供养分;同时可以包裹杀菌剂、杀虫剂,为种子提供长效保护。 提高抗逆性: 特殊的丸衣材料可以提高种子在不利环境下的抗旱、抗寒能力。 品种区分: 不同颜色的丸衣便于区分不同的品种。 本章深入讲解了丸衣的工艺流程,包括: 1. 预处理: 对原种进行一定的预处理,以提高其与丸衣层的结合力。 2. 丸衣层的构建: 这是丸衣技术的核心。详细介绍了常用的丸衣材料(如膨润土、粘土、高岭土、聚合物等)以及粘结剂(如淀粉糊、羧甲基纤维素钠等)的选择与应用。 3. 喷雾技术: 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喷雾器(如碟式喷雾器、喷枪式喷雾器)以及喷雾量、雾滴大小、喷雾均匀性等关键参数的控制。 4. 干燥与固化: 描述了丸衣层形成后,如何通过适当的干燥和固化工艺来保证丸衣层的稳定性和强度。 在丸衣设备方面,本章着重介绍了专门用于丸衣的设备,如滚筒式丸衣机(通过滚筒的转动和倾斜,将种子与丸衣材料进行充分混合和滚圆)、流化床丸衣机(利用气流使种子悬浮,并通过喷雾和滚圆实现丸衣)以及多级式丸衣设备(可以实现更精细化的丸衣过程)。详细分析了这些设备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关键工艺参数的控制以及它们在实现高质量丸衣产品方面的优势。 第七章 种子检验与质量控制 种子质量是农业生产的基石,严格的种子检验和质量控制是保障农业丰收的重要环节。本章从科学、严谨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种子检验的各项指标、方法和标准,以及贯穿于整个种子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体系。 一、 种子检验的关键指标与方法 本章首先详细阐述了种子检验的四大核心指标: 1. 净度检验 (Purity Test): 定义: 测定种子样品中纯种子占总重量的百分比。 杂质分类: 详细介绍了种子检验中常见的杂质类型,包括: 他种植物的种子: 其他作物的种子或杂草的种子。 非种子杂质: 土块、砂石、茎秆、颖壳、虫体残骸等。 阔叶杂草种子、禾本科杂草种子: 重点强调了杂草种子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性,以及其在净度检验中的重要性。 检验方法: 详细阐述了净度检验的操作步骤,包括: 样品采集: 介绍了不同粒度、不同包装形式种子的代表性样品采集方法,强调了采集的随机性和代表性。 样品缩分: 介绍了如何通过四分法等方式将大样品缩分成适合检验的小样品。 分离与识别: 详细讲解了如何使用镊子、毛刷等工具,在放大镜下仔细分离样品中的纯种子、他种种子、杂草种子及非种子杂质。 称重与计算: 介绍了如何分别称量纯种子、他种种子、杂草种子和非种子杂质的重量,并根据标准公式计算净度、他种种子百分率、杂草种子百分率等指标。 相关标准: 提及了国家及国际相关的种子净度检验标准,如ISTA(国际种子检验协会)标准。 2. 发芽率检验 (Germination Test): 定义: 测定在适宜条件下,规定时间内能够发育成正常幼苗的种子所占的百分比。 发芽指标: 发芽率 (Germination Percentage): 指在标准发芽条件下,经过规定时间后,正常发芽的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比。 发芽势 (Seedling Vigor / Germination Energy): 指在标准发芽条件下,经过较短时间(通常是发芽率测定时间的一半或2/3),达到正常发芽状态的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比。发芽势是衡量种子早期生命力的重要指标。 正常幼苗 (Normal Seedlings): 详细描述了正常幼苗的标准,包括根、茎、叶的发育特征,以区分死胚、未发芽和畸形幼苗。 检验方法: 详细介绍了不同发芽基质(如滤纸、砂土、蛭石、草炭土等)的选择与使用,以及不同的发芽装置(如恒温恒湿培养箱、发芽皿、恒温槽等)的操作。特别强调了温度、湿度、光照、通气等发芽条件的控制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发芽时间: 介绍了不同作物种子的标准发芽时间,以及如何根据种子类型和环境条件进行调整。 相关标准: 提及了国家及国际相关的种子发芽率检验标准。 3. 水分测定 (Moisture Content Determination): 定义: 测定种子样品中水分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重要性: 强调了种子水分含量是影响其储藏寿命、活力保持以及加工适宜性的关键因素。过高的水分易导致霉变、呼吸作用旺盛,而过低的水分则可能影响发芽。 检验方法: 烘箱法 (Oven Drying Method): 这是最常用和最精确的方法。详细介绍了烘箱的温度设置(通常在105±2℃)、烘干时间(通常为1-2小时,直至恒重)、样品的称量与计算公式。 快速水分测定仪法: 介绍了利用电子水分仪进行快速测定的原理和操作,并分析了其在现场检验中的便利性与精度限制。 相关标准: 提及了国家及国际相关的种子水分测定标准。 4. 千粒重测定 (Thousand-Grain Weight): 定义: 测定1000粒种子的平均重量。 重要性: 千粒重是衡量种子大小、饱满程度和潜在产量的重要指标,常用于计算播种量和评估种子品质。 检验方法: 详细介绍了如何准确称取1000粒(或多批次的代表性种子)并进行称重,以及计算千粒重的公式。 二、 质量控制体系在种子加工中的应用 本章强调,种子质量控制并非仅仅局限于最终的检验,而是贯穿于种子生产、收获、储存、加工的每一个环节。 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 品种纯度: 强调了选用纯度高的原种和亲本材料的重要性。 田间管理: 介绍了如何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如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来保证种子的品质。 隔离种植: 强调了对不同品种进行隔离种植,防止混杂和异花授粉。 收获与储藏环节的质量控制: 适时收获: 强调了根据种子成熟度和品种特性选择最佳收获期,避免过早或过晚收获带来的不利影响。 温湿度控制: 详细阐述了种子储藏仓库的温湿度要求,以及如何通过通风、除湿等措施来维持适宜的储藏环境,防止种子霉变和活力下降。 防虫防鼠: 介绍了有效的仓储害虫和鼠类防治措施,以防止种子被损耗。 加工环节的质量控制: 设备调试与维护: 强调了对种子清理、干燥、分级、包衣等加工设备的定期检查、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精度。 工艺参数控制: 详细阐述了在各加工环节中,对关键工艺参数(如清理机的风速、筛板缝隙,干燥机的温度、风速,包衣机的喷雾量、转速等)的严格控制,以避免对种子造成损伤,并保证加工效果。 过程监测: 强调了在加工过程中对关键指标(如含水率、净度)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出现的问题。 包装与标识的质量控制: 包装材料选择: 介绍了不同包装材料(如纸袋、塑编袋、铝箔袋等)对种子保鲜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种子特性和储藏条件选择合适的包装。 准确标识: 强调了包装上必须清晰、准确地标明品种名称、净度、发芽率、生产日期、批号、生产厂家等关键信息,以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和消费者权益。 第八章 种子加工厂设计与管理 本章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如何规划、建设和运营一个高效、环保、安全的现代化种子加工厂的全面指导。内容涵盖了厂房布局、设备选型、工艺流程设计、能源利用、安全环保以及人员管理等多个方面。 一、 种子加工厂的规划与设计 厂址选择: 交通便利性: 强调了靠近原料产区、远离污染源、便于产品运输的重要性。 水源与电力: 考虑了加工过程中对水和电的充足需求。 土地与扩展性: 评估了土地成本、土壤条件以及未来发展的空间需求。 厂房布局与工艺流程设计: 流水线作业: 强调了根据种子加工的先后顺序,合理规划车间功能区,形成顺畅的物料流动路线,减少二次搬运和物料交叉污染。 主要功能区划分: 详细介绍了种子加工厂应包含的主要功能区,如: 原料接收与预处理区: 用于卸载、初步清理和储存待加工的种子。 清理车间: 放置各种清理设备,如筛分机、风选机等。 干燥车间: 放置各种干燥设备,如带式干燥机、流化床干燥机等。 分级与计量车间: 放置分级机、播种机等。 包衣与处理车间: 放置包衣机、着色机等。 包装与成品储存区: 用于种子的包装、标识和成品入库。 质检实验室: 配备必要的检验仪器,对原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质量检测。 仓库: 用于储存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和成品。 动力与控制中心: 集中控制加工设备的运行。 设备选型与配置: 强调了根据加工品种、产能需求、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科学选择和配置各类加工设备。考虑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能耗、维护便利性等因素。 通风与采光: 提出了良好的通风系统设计,以排除粉尘、湿气和有害气体,保证工作环境的健康;充足的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二、 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能源效率优化: 热能利用: 探讨了余热回收技术,如干燥设备排出的热风可用于预热新进风或为仓库供暖。 电力节约: 强调了选用高效电机,优化设备运行模式,避免空载运行。 可再生能源: 介绍了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在种子加工厂的应用潜力。 环境保护措施: 粉尘控制: 详细介绍了安装集尘设备(如布袋除尘器、旋风分离器)和密闭输送系统,有效收集和处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废水处理: 提出了对清洗、冷却等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收集和处理,达标排放。 噪音控制: 强调了在设备选型和厂房设计中考虑降噪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噪音影响。 废弃物管理: 介绍了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种子残渣、包装废弃物等进行分类收集、再利用或安全处置。 三、 自动化控制与信息化管理 自动化控制系统: PLC与SCADA系统: 介绍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和监控及数据采集(SCADA)系统在种子加工设备运行监控、工艺参数调节、故障诊断等方面的应用,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传感器技术: 强调了各种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粒度传感器等)在实时监测和反馈控制中的作用。 信息化管理系统: ERP系统: 介绍了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在订单管理、库存管理、生产调度、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MES系统: 介绍了制造执行系统(MES)在生产过程跟踪、质量追溯、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实现精细化生产管理。 大数据分析: 探讨了利用生产过程中积累的数据进行分析,优化工艺参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四、 人员培训与安全管理 员工培训: 操作技能培训: 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工艺流程、质量标准等方面的培训。 安全生产培训: 强调了机械安全、电气安全、防火防爆、化学品安全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质量意识培训: 培养员工的质量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保障种子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规章制度: 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 设备安全防护: 对所有运动部件安装防护罩,设置紧急停机按钮。 消防安全: 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并定期进行演练。 职业健康: 关注员工的职业健康,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第九章 现代种子加工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本章旨在前瞻性地分析当前种子加工领域的技术革新与未来发展方向,为行业内的科研人员、企业管理者和从业者提供前沿的视角和战略参考。 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的提升: 物联网(IoT)与大数据应用: 展望了物联网技术如何将种子加工设备互联互通,实现实时数据采集、远程监控和智能决策。大数据分析将进一步挖掘海量生产数据,用于工艺优化、质量预测和故障预警。 人工智能(AI)的融入: 探讨了AI在图像识别(如通过机器视觉进行种子质量检测)、智能排产、机器人辅助操作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实现更高程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精准加工: 强调了通过智能化系统对种子进行个体化、精细化处理,例如根据种子的特定状态(如含水率、活力)进行精准干燥和包衣。 绿色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 节能减排技术: 关注更加高效的能源利用技术,如先进的余热回收系统、低能耗的干燥技术、利用生物质能等,减少加工过程的碳排放。 环保材料的应用: 推广使用可降解、无毒的包衣、丸衣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循环经济模式: 探索种子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如种子皮、残渣)的再利用,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高效化与精准化的加工技术: 新型高效设备: 关注如超声波辅助干燥、微波干燥、等离子体处理等新型加工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加工效率,同时降低能耗和对种子的损伤。 生物技术与加工的结合: 探讨了基因工程、生物技术在种子改良与加工中的协同作用,例如开发抗逆性更强的种子,以及针对这些种子特点设计的专用加工工艺。 精准播种与加工的联动: 强调了种子加工应与下游的精准播种技术紧密结合,例如通过精确的粒度、形状和包衣处理,满足不同播种机械的要求。 功能化种子的开发与加工: 特种功能性包衣: 发展更具创新性的包衣技术,如缓释型养分包衣、智能响应型包衣(能根据环境条件释放活性物质)、微生物包衣等,赋予种子更多功能。 生物刺激剂与有益微生物的应用: 探讨将生物刺激剂、固氮菌、解磷菌等有益微生物包裹在种子表面,促进种子萌发和早期生长,提高作物抗逆性。 标准化与国际化进程的加速: 统一的质量标准: 推动制定更加完善的国际化种子加工质量标准,促进贸易便利化。 技术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吸收先进的加工理念和技术。 品牌化与市场竞争力: 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子品牌。 结论 本书力求通过对种子加工原理与设备的深入解析,为读者构建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框架。从种子生物学基础到先进的加工技术,从设备原理到工厂管理,每一个章节都旨在传递最新的行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种子加工行业正朝着更加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和功能化的方向发展。本书的出版,希望能够为推动我国种子加工行业的现代化进程,提升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贡献一份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购买这本《满58包邮 种子加工原理与设备》时,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以为只是一本普通的教材。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看法。它的内容编排非常有条理,从宏观的原理讲解到微观的设备构造,再到实际的应用场景,都覆盖得非常全面。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不同加工阶段所对应的设备进行详细阐述的部分,比如收获后的预处理、贮藏、精选、脱粒、清理、干燥、包衣等等,每一个环节都有专门的章节进行讲解,并配以大量的图示和表格,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我之前在工作中,对于不同种子的加工流程总是有些模糊,这本书让我对整个流程有了清晰的认识,也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设备的配合作用。其中关于种子包衣的章节,我看了好几遍,书中对不同包衣材料的特性、包衣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包衣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对我目前正在进行的农药制剂研究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让我能够从种子加工的角度去思考农药的施用方式,从而优化药效。

评分

这本《满58包邮 种子加工原理与设备》的装帧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专业感,触感也十分舒适,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打开第一页,纸张的质感就让人心情愉悦,印刷清晰,排版合理,即便是翻阅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图表,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每一个设备都有详细的分解图和工作原理的图示,这一点对于我这种需要动手操作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时候,理论知识的学习总是枯燥乏味的,但这本书通过直观的图解,让那些复杂的机械原理变得生动易懂。我之前在工作中遇到过一些关于种子清理和筛选的难题,尝试了不少方法效果都不理想,翻阅这本书的第三章,关于清理设备的部分,讲解得非常透彻,从不同类型清理机的结构特点到适用的物料范围,再到操作时的注意事项,都一一列举。我甚至从中找到了启发,结合实际情况对我们现有的设备进行了一些微调,竟然显著提升了清理效率,减少了损失,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而且,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也很有借鉴意义,都是一些实际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利器。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虽然看起来有些“接地气”,但内容却相当“高大上”。我是一个对种子加工领域不太了解的跨界者,纯粹是出于好奇心购买的。我没想到的是,它竟然能够让我这个“外行人”也看得津津有味。书中对于一些基本概念的解释非常清晰,比如“种子加工”到底包含哪些环节,为什么需要这些环节,以及每个环节的目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种子贮藏的章节,作者通过大量的科学数据和图表,详细阐述了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环境因素对种子活力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贮藏方法来最大限度地延长种子的贮藏期。这让我对“保鲜”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意识到,种子不仅仅是简单的“种子”,而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个体,需要精心的呵护。书中对于一些现代化种子加工设备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比如智能化仓储系统、自动化分选设备等,让我看到了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也激发了我对这个领域的兴趣。

评分

我是一名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基层技术人员,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农业生产资料,包括各种技术书籍。说实话,很多书写的都比较空泛,理论性太强,脱离实际。但《满58包邮 种子加工原理与设备》这本书,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语言通俗易懂,但又不失专业性。作者们在讲解原理的同时,非常注重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和操作技巧。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的部分,这对于我们基层技术人员来说,是非常实用的内容。书中详细列举了各种常见设备的故障现象,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很多问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遇到过,但之前总是摸索着解决,现在有了这本书,就像有了“救命稻草”一样。我还记得书中关于种子损伤检测的章节,讲解得非常细致,从检测原理到检测方法,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对于我们评估种子质量,指导农民合理使用设备,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非常有价值。

评分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了解到这本书的,当时正在为一项关于大豆加工的研究寻找相关资料,偶然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觉得名字很贴切,就下单了。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发现它比我预期的要精彩得多。作者们在阐述种子加工的原理时,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从基础的物理性质到复杂的化学变化,都讲得非常到位。我尤其对关于种子水分控制的章节印象深刻,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水分对种子品质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各种设备进行精准的调控。这对我理解种子储存和保险储存的重要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记得书中提到过一个关于烘干设备选择的案例,详细分析了不同烘干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种子的种类、含水量和产量来选择最合适的设备。这个案例让我茅塞顿开,我之前在选择烘干设备时常常感到迷茫,这本书为我指明了方向。而且,书中对于一些先进的种子加工技术也进行了介绍,比如超声波处理、气流分选等,这些内容让我看到了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动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