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周龙音乐作品选:太平鼓 |
| 丛书名: | |
| 作者/主编: | 周龙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52313239 |
| 出版年份: | 2017年9月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8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13元 |
| 实际重量: | 18.1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周龙,作曲家,1953年出生于中国北京。1973年开始向罗忠镕、黎英海、樊祖荫学习作曲,向严良垄学习指挥。1983年毕业于音乐学院,师从苏夏。曾任中国广播艺术团驻团作曲家。1985年获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赴美学习,师从周文中、达维多夫斯基和爱德华兹。1993年获音乐艺术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音乐舞蹈学院作曲教授及天津音乐学院特聘教授。
周龙的作品汇集了东西方审美观念和音乐元素。2011年,周龙以他的部歌剧《白蛇传》成为获得普利策音乐奖的首位美籍华裔作曲家(波士顿歌剧院与北京音乐节联合委约)。他获得的奖项还包括美国文学艺术院终身成就奖、纽约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颁发的斯托格大奖、美国巴罗基金会作曲比赛首奖、美国古根海姆基金会奖金。他曾多次受到美国国会图书馆库茨维斯基音乐基金会、哈佛大学弗朗姆音乐基金会、美国国家艺术委员会委约创作。此外,周龙和陈怡的交响乐《虎门1839》唱片专辑被提名2016年格莱美奖,同年周龙被授予纽约艺术基金会名人堂荣誉称号。
近年来,周龙完成了由青岛交响乐团委约的《琴岛》序曲(获得中国国家艺术基金);由北京交响乐团委约的交响组曲《京华风韵》;由新加坡交响乐团与BBc逍遥音乐节联合委约的钢琴协奏曲《态势》(2014音乐季首演);由北京音乐节委约的大型交响史诗《九歌》(2013年首演)。这些作品均由世界各大音乐团体委约演出并录制唱片,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及牛津大学出版社各自出版中英语乐谱。
正文
《太平鼓/周龙音乐作品选》小提琴与钢琴版初创作于1983年。2005年应二胡大师许可之约改编了二胡与大提琴版。2016年改编为二胡与弦乐五重奏版。
太平鼓(又称单鼓),起源于唐代,是中国东北的一种圆扇形单面鼓皮打击乐器。左手以铁环把手持鼓,右手以藤条拍击。初是萨满教用于和祭祀的,如今“太平鼓”已普遍成为蒙古族、满族以及汉族的歌舞形式。表演者击鼓的同时伴随着节奏起舞。作品以内蒙及东北流行的“二人台”中的五声音阶曲调为素材,结构为回旋曲式。说实话,我入手这本书之前还有点犹豫,毕竟市面上的考研资料汗牛充栋,到底哪一本才是真正的“宝藏”?然而,当我翻到关于作品背景介绍的部分时,所有的疑虑都烟消云散了。这本书的考证工作做得极其严谨,每一个作品的创作年代、首演信息,甚至连当时的一些文化背景和作曲家的心路历程,都有非常详实的引用和注释。这不仅仅是一本“如何演奏”或“如何分析”的指南,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侧面观察。它教给我的不仅仅是技巧,更是对音乐家精神的理解。比如,作者在论述某个阶段的作品风格转变时,会巧妙地将当时的社会思潮融入其中进行解读,这种宏观视野的培养,对于我们提升专业素养,应对更高阶的考试和研究是极为关键的。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音乐爱好者的角度来说,这本书带来的精神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我个人对“周龙”这位作曲家的作品一直抱有极大的好奇心,但由于资料分散,很难系统地进行了解。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是为我搭建了一个私人博物馆,让我可以按部就班地欣赏和品味他的艺术脉络。我特别喜欢其中收录的一些相对冷门的练习曲,它们虽然不如那些大编制的交响作品那样光芒四射,却最能体现出作曲家在技术层面的精妙构思。通过对这些小作品的细致揣摩,我仿佛能听到作曲家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和最纯粹的激情。这已经超越了应试教育的范畴,真正触及到了音乐艺术的本质——那就是通过声音与人进行深层次的、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本书,绝对是值得所有对中国当代音乐有热情的人珍藏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简直是出乎我的意料,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准备考研或者在大专院校学习音乐理论的学生来说,它简直是量身定做的。我仔细对比了一下市面上其他几本同类型的参考书,这本书在曲目选择的广度和深度上明显更胜一筹。它不仅仅是罗列了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更重要的是,它对那些在音乐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剖析。比如,其中关于“太平鼓”这种特定乐器的演奏技法和历史演变部分的论述,简直是详尽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完全可以作为一篇独立的学术论文来参考。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注重逻辑性,他没有用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腔调来压制读者,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手把手地带领你走进作品的内心世界。这种“带着你一起思考”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让我不再惧怕那些看似复杂的乐理分析。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很吸引人,那种带着古典韵味的排版,一眼就能看出里面收录的内容应该是比较严肃和专业的。我尤其喜欢它那种留白的处理方式,既不会让人觉得信息量太大而压抑,又能很好地突出书名和作者信息。拿到手里感觉分量十足,纸张的质感也很棒,翻阅起来非常顺滑,那种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特有的味道,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教材,而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我本来还担心这种专业性很强的音乐作品选,内容会不会太过晦涩难懂,但光是看到目录的编排,就觉得作者在整体的结构上花了不少心思,层次感很清晰,从基础的理论到具体的乐曲分析,循序渐进,这对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个福音。而且,听说这次的版本在印刷和装帧上都有升级,细节之处真的体现出了出版社的用心。光是这份对出版质量的坚持,就已经让我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相信它一定会成为我音乐学习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评分我必须得提一下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在这个人人都追求“极简风”的时代,这本书却坚持了一种传统而稳重的视觉语言,这恰恰是严肃学术著作所需要的。内页的字体大小和行间距处理得非常恰到好处,即使是长时间对着密密麻麻的五线谱和文字进行学习,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更让人称赞的是,对于那些关键的乐句标记和和声分析图,他们使用了不同层次的灰度或粗细来区分主次信息,这种细微的差别对于准确理解作曲家的意图至关重要。我记得以前看的某些教材,为了省成本,把重要的注释和正文混在一起,找起来非常费劲。但这本书在这方面简直做到了教科书级别的标准,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清晰、高效的阅读体验,这无疑是对读者学习体验的最大尊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