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基本乐理(第7版) |
| 丛书名: | 21世纪音乐教育丛书 |
| 作者/主编: | 贾方爵 |
| 出版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62188209 |
| 出版年份: | 2017年6月1日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293 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45元 |
| 实际重量: | 0.558k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本书原为西南师范大学音乐系本科、专科、函授、自考“基本乐理教材”,自1987年定稿,1990年正式出版,受到使用本书的各大专师范院校音乐院、系,艺术学校及音乐爱好者的好评。本教程系作者在原《基本乐理》基础上再次修改而成。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院、系的本科、专科、函授、自考及艺术学校、中等师范学校音乐班的“基本乐理教材”,也可供音乐工作者和业余音乐爱好者学习音乐基本理论使用。
章 音的高度与记谱法
§1 音的产生与类别
§2 音的性质
§3 乐音体系、音列、音级
§4 基本音级、音名、唱名
§5 记谱法、谱号、谱表
§6 音的分组
§7 音域、音区
§8 变音、变音记号
§9 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变化半音和变化全音
§10 等音
§11 泛音列
§12 标准音
§13 音律
第二章 音的长短与记谱法
§14 音符
§15 休止符
§16 增长音值的记号
第三章 节奏、节拍
§17 节奏、节拍、节奏型
§18 重音、拍子
§19 拍子的分类
§20 我国民族音乐中的板眼
§21 音值的特殊划分(连音符)
§22 弱起小节
§23 切分音
§24 音值的组合法
§25 几种常见节拍挥拍的基本图式
第四章 调、调号、调号的产生、译谱、临时记号
§26 大音阶及音阶中各音级的名称
§27 调、调号、调的五度循环、等音调
§28 临时记号及译谱
第五章 装饰音、略写记号及其他记号
§29 装饰音
§30 略写记号
§31 其他常用记号
第六章 速度、力度及感情术语
§32 速度
§33 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34 力度
§35 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36 常用音乐术语
第七章 音程
§37 音程、音程的组成形式
§38 音程的级数和音数
§39 基本音程
§40 增音程、减音程
§41 单音程、复音程
§42 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
§43 音程的转位
§44 等音程
第八章 和弦
§45 和弦概述
§46 三和弦
§47 七和弦
§48 九和弦
§49 原位和弦与转位和弦
§50 等和弦
§51 和弦音的重复与省略及不同排列
§52 非三度结构的和弦
第九章 调式
§53 主音、调式、音阶、调性
§54 主音、属音、下属音
§55 大调式
§56 大调各音级的名称、特性和标记
§57 小调式
§58 平行调
§59 同主音大小调
§60 中古调式
§61 五声调式
§62 五声调式常用的三种记谱法
§63 五声调式中主音与色彩音的关系及意义
§64 六声调式
§65 七声调式
§66 其他调式
§67 同宫调
§68 同主音调
第十章 调式中的音程及和弦
§69 大小调式中的音程
§70 民族调式中的音程
§71 音程所属调性的识别
§72 稳定音程与不稳定音程
§73 不协和音程的解决
§74 音程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75 大小调式中的和弦
§76 大小调式中IV、V级三和弦的解决
§77 属七和弦与导七和弦的解决
§78 民族调式中的和弦
§79 和弦的应用
第十一章 调性关系、调性变换
§80 调的近、远关系
§81 调性变换
§82 调式交替
§83 转调
§84 其他转调方法及名称
§85 调性变换旋律的调性分析
第十二章 调式变音及半音阶
§86 调式变音
§87 半音阶
第十三章 移调
§88 移调的目的
§89 移调的方法
附录一 电子琴常识简介
附录二 我国古代十二律及其名称
附录三 锣鼓字谱和符号说明
附录四 视听练习参考答案
《21世纪音乐教育丛书:基本乐理(第7版)》是作者贾方爵在原《基本乐理》基础上再次修改而成。全书共13章,包括“音的高度与记谱法”,“音的长短与记谱法”,“节奏、节拍”,“调、调号、调号的产生、译谱、临时记号”,“装饰音、略写记号及其他记号”,“速度、力度及感情术语”,“音程”,“和弦”,“调式”,“调式中的音程及和弦”,“调性关系、调性变换”等。《21世纪音乐教育丛书:基本乐理(第7版)》各章选用口头阐述习题、书写习题和键盘习题等,各种习题内容丰富、题型多样。《21世纪音乐教育丛书:基本乐理(第7版)》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院、系的本科、专科、函授、自考及艺术学校、中等师范学校音乐班的“基本乐理教材”,也可供音乐工作者和业余音乐爱好者学习音乐基本理论使用
说实话,我之前对乐理学习一直抱着一种“应付了事”的心态,总觉得那些规则和定律太死板,缺乏艺术的灵动性。但是,自从翻开这本教材后,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极具启发性,它没有将乐理视为一套僵硬的枷锁,反而将其描绘成是构建所有美妙音乐的底层“语法”。它巧妙地在理论阐述和音乐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举个例子,书中对调式和转调的讲解,不再是简单地罗列规则,而是结合不同时期作曲家的作品,展示了这些技法是如何服务于音乐情感表达的。这种由表及里的探讨,让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聆听和分析音乐。每一次翻阅,都会有新的感悟,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音乐深层结构的大门。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学术,但绝不晦涩,恰到好处地平衡了深度和可读性。对于想要真正吃透乐理、想在专业上有所突破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或缺的案头常备书。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沉稳”与“权威”的结合。它没有试图用花哨的包装或新潮的理论来吸引眼球,而是依靠扎实的内容和经过时间考验的教学方法立足。对于准备高规格考试的人来说,这种可靠性至关重要。书中对乐理史的简要概述也处理得恰到好处,它不占用过多篇幅,但足以让你了解这些理论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和完善的,这在宏观上帮助我构建了对整个音乐理论体系的认知框架。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听觉训练”与“理论学习”之间关系的强调,它反复提醒读者,乐理不是用来“背”的,而是用来“听”和“感受”的。这种理念的灌输,让我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主动和有目的性。可以说,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为什么会是这样”,这份理解深度,才是通往真正音乐素养的关键。
评分我是一个偏爱自学的人,市面上很多教材要么过于简单,读完后感觉知识点浮于表面,要么就是内容过于陈旧,跟不上现代音乐分析的需求。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样的自学者量身定做。它的内容覆盖面非常广,不仅包括了传统乐理的核心内容,还对一些现代和声技巧有所涉猎,这在同类教材中是相当少见的。更让我赞赏的是,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重点内容使用了不同的字体或加粗来突出显示,这对于做笔记和快速回顾考点非常友好。每次我感到迷茫时,翻到目录,就能迅速定位到我需要加强的部分。而且,这本书的印刷质量也是一流的,纸张厚实,即便是频繁翻阅也不会轻易损坏,这种对细节的重视,也体现了出版社和作者的专业态度。它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专业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音乐学习者的宝藏,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厚实的内容和清晰的排版吸引住了。作为一名正在努力攻克考研的音乐学子,我深知基础理论的重要性,而这本书恰恰把那些看似枯燥的乐理知识讲得生动有趣。尤其是对和声学和曲式结构的讲解,简直是化繁为简的典范。作者的叙述逻辑非常严谨,从最基础的音程、音阶开始,层层递进,直到复杂的多声部写作和对位法,每一步都为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复杂概念时,总会辅以大量的实例分析,那些经典的音乐片段被剖析得淋漓尽致,让人茅塞顿开。读完一个章节,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记住了知识点,而是真正理解了音乐是如何构建和运作的。这本书的价值远超教材本身,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指引着我在音乐的殿堂里稳步前行。书中的习题设计也非常巧妙,既能检验我们对理论的掌握程度,又兼顾了实际应用能力,这对于准备考试的我来说至关重要。
评分作为一名已经工作多年的音乐爱好者,我本想找一本能帮我系统梳理多年来零散知识的书籍。我试了好几本,最终还是选择了这本。它的最大优点在于其严密的体系构建和贯穿始终的逻辑性。作者仿佛是带着你一步步攀登一座知识的高峰,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指引和清晰的路径。特别是关于节奏和节拍的深入探讨,它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的二拍子、三拍子,而是深入到复节奏、复拍子的复杂交织,以及它们在不同音乐风格中的体现。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拿出乐器,把书上描述的理论概念实际演奏出来,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极大地巩固了我的理解。这本书的深度足以让科班出身的人士进行知识复习和拓展,同时也足够清晰,让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能够实现理论上的飞跃。它带来的那种“融会贯通”的成就感,是其他教材难以给予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