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音乐学科教育学 |
| 丛书名: | 学科教育学大系 |
| 作者/主编: | 曹理,何工 |
| 出版社: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810641456 |
| 出版年份: | 2000年12月1日 |
| 版次: | 第 1版 |
| 总页数: | 451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34元 |
| 实际重量: | 540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学科教育学大系:音乐学科教育学》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前言
导言
0.1音乐学科教育学研究对象
0.2音乐学科教育学的体系与内容
0.3我国音乐学科教育学的发展与展望
0.4音乐学科教育学的学习方法
1音乐教育的本质特征与社会功能
1.1音乐教育的本质
1.2音乐教育的特征
1.3音乐教育的功能
2中小学生音乐心理发展
2.1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简述
2.2中小学生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特征
2.3影响中小学生音乐心理发展的因素简析
2.4因学生音乐心理发展施教
3音乐教育课程
3.1音乐教学基本原则
3.2音乐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3.3音乐课程教材
3.4音乐课堂教学
3.5课外音乐活动
4音乐表演学习与教学
4.1音乐表演学习与教学概述
4.2歌唱表演学习与教学
4.3器乐演奏学习与教学
5音乐创作学习与教学
5.1音乐创作学习与教学概述
5.2音乐创作学习与教学建议
6音乐欣赏学习与教学
6.1音乐欣赏学习与教学概述
6.2音乐欣赏学习与教学建议
7音乐基础知识和识谱记谱技能学习与教学
7.1音乐基础知识和识谱记谱技能学习与教学概述
7.2音乐基础知识和识谱记谱技能学习与教学建议
8音乐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
8.1音乐教学设计
8.2音乐教学目标
9音乐教学方法
9.1音乐教学方法概述
9.2中小学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
9.3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10音乐教学模式
10.1教学模式概述
10.2中小学常用音乐教学模式剖析
11音乐教学媒体
11.1音乐教学媒体概述
11.2常用的音乐教学媒体
11.3使用教学媒体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2国外音乐教育体系
12.1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
12.2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12.3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12.4卡巴列夫斯基与前苏联普逋学校音乐教学大纲
12.5学习借鉴与思考
13音乐教学评价
13.1教学评价概述
13.2音乐能力与学习测量评价的几种常用方法
13.3音乐教学质量评估
14音乐教育研究
14.1音乐教育研究概述
14.2音乐教育研究的选题
14.3音乐教育研究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4.4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的撰写
15音乐教师
15.1音乐教师角色
15.2 良好音乐教师的特征
15.3音乐教师的威信及其形成条件
参考文献
(5)适合教学的现有条件和所规定的时间。
(6)依据教师本身的条件。选择教学方法取决于教师音乐知识基础、水平、教学水平、年龄特征、能力特长、个性特点等条件。
表9—1,对一些音乐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可供选择音乐教学方法时参照使用。
9.3.2优选音乐教学方法的步骤
要实现音乐教学方法的优化,除了需要依照上述选择标准外,还需要考虑适当的选择步骤。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中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一书中依据所进行的调查、访问和分析教师们议论的结果,在组成每一课题的教学方法总和时,确认了通用的七个操作步骤,有助于教师后做出优选的决策。参照巴班斯基提出的建议,结合音乐学科教学的特点,我们认为优选音乐教学方法的一般步骤和顺序是:
步,在学习管理方面决定是选择由学生独立地学习该课题的方法,还是选择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教材的方法。可以采用学生独立学习的方法来组织进行这个专题学习的一般条件是:教学内容很简单,学生有独立学习该专题的基础,有适宜学生独立学习该专题的自学教材或软件,教学时间允许学生慢慢学习该专题(通常学生独立学习教材的速度较慢)。相反,教师就要选择其他教学方法。
第二步,在思维方面决定是选择再现法,还是选择探索法。可以采用探索法来组织进行这一专题学习的一般条件是:教材具有中等难度,学生受过训练,能够在解决问题情境过程中独立“充实”自己,有足够时间探讨问题等等。相反,教师就要采用再现法组织学习。
第三步,在活动内容方面,决定是选择体验性教学方法,还是实践性教学方法。以音乐感受情感体验为主的教学内容宜采用体验性的音乐教学方法,而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内容,则宜选择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以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技巧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
第四步,在传递和感知知识信息方面,决定口述法、直观法和实际操作法如何结合的问题。如果该课题内容允许把口述法、直观法和实际操作法结合起来,教师拥有教学物质手段和教具,教师有时间使用直观教具,进行实验和实习等,则可以选择结合起来组织进行教学的方案。相反,教师就要选择其他的教学方法。
第五步,决定关于选择激发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考察学生、内容和时间,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激发和形成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如激发和形成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情趣性、教学讨论、情绪激励法等。
第六步,决定关于选择哪些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问题。选择口头检查、书面检查、音乐表现活动检查等。
第七步,认真考虑所积贮的各种方法相结合的不同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形成教学方法的整体效应。这种联系可以是并列的,即同时采用几种教学方法,如演示法、口述法结合,设置教学的情境,学生进行相应的活动;也可以是连贯式的,即一种活动方式结束之后开始另一种。
我必须得提一下这本书在引证和参考文献处理上的细致入微。翻到书的后部,那份详尽的参考书目列表,简直就是一张通往相关领域更深层次研究的地图。它不仅列出了经典文献,也涵盖了近年来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这对于需要进行深入学术探索的读者来说,是无价之宝。更令人称道的是,正文中对引文的标注系统处理得非常干净利落,既保证了学术规范性,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主体阅读流畅性的干扰。这表明作者不仅对自己的论点胸有成竹,对整个学科领域的知识版图也了然于心。通过这些详实的佐证,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观点绝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坚实的历史积淀和前沿探索之上的。这种对学术诚信和严谨态度的坚持,极大地增强了我对全书内容的信赖度。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严谨。从宏观的学科发展脉络梳理,到微观的教学法探讨,作者似乎将音乐教育领域内所有重要的知识点都进行了精密的编排和链接。我特别欣赏它在理论阐述上的层次感,第一部分奠定坚实的哲学基础,第二部分过渡到具体的课程设计原则,最后一部分则落脚于实践案例的分析与反思。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复杂理论的门槛。它不是那种堆砌概念的学术著作,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带着你一步步走过知识的迷宫。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一领域的读者,也能顺着作者的思路清晰地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每当我觉得某个概念即将变得晦涩难懂时,作者总能适时地引入一个清晰的比喻或者一个生动的教学场景来加以佐证,使得抽象的理论立刻变得触手可及。这种对知识架构的精妙把控,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卓越的教学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低饱和度的莫兰迪色系,搭配上烫金的字体,一下子就把档次提上去了。我特别喜欢它纸张的选择,那种略带米黄色的道林纸,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翻页的时候几乎没有静电的干扰,阅读体验非常舒适。尤其是内页的排版,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和字距的把握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干涩疲劳。而且,这本书在章节之间的过渡页设计上颇具匠心,运用了一些抽象的音乐符号作为背景纹理,虽然只是细节,但看得出出版社在整体视觉呈现上下了真功夫。装订工艺也十分扎实,多次翻阅后书脊依然平整如初,完全没有松散的迹象。对于一个注重阅读仪式感的读者来说,光是捧着它翻阅,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那种沉甸甸的质感,仿佛是在触摸一份沉淀了多年学术功底的珍贵之物。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它的外观和触感,已经为接下来的知识探索奠定了愉悦的基调。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混合体——既有古典学术著作的严谨规范,又不失现代教育学研究的前沿活力。作者在论述关键概念时,措辞精准,用词考究,每一个术语的使用都无可挑剔,充分体现了对专业领域的敬畏。然而,在展开论述或进行观点总结时,笔锋又变得流畅而富有启发性,仿佛在与一位思想平等的同行进行深度对话。我尤其喜欢它在引用其他学者观点时的那种谦逊与尊重,清晰地标明了理论的来源,但又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没有产生任何生硬的拼凑感。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些精辟的论断,体会其字里行间蕴含的深层含义。这种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可读性的文风,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愉悦和挑战,真正做到了让专业知识在优美的文字中‘流动’起来。
评分从一个实际应用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最宝贵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那些充满实践智慧的“可操作性建议”。它没有停留在高屋建瓴的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到了课堂实践的细节之中,比如如何设计一个能激发学生创造力的音乐活动,或者如何评估一个非传统的音乐学习成果。书里的一些案例分析,简直是‘实战’的宝典,我能从中看到许多自己以往教学中忽略的盲点和可以改进的方向。特别是一些关于如何平衡音乐的审美性与教育性的探讨,观点非常独到且富有启发性,让我对“音乐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一层的体悟。它更像是一本“工具箱”,里面装满了高质量的理论工具和实践方法论,随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进行调用和组合。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的理论认知,更重要的是,它实实在在地为我的日常教学工作带来了立竿见影的积极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