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說明關於伴奏音樂的說明綜述上編(男班教材)第I訓練單元(參考學時:120學時-160學時)第I章東北秧歌舞蹈(基礎)訓練教材第二章藏族舞蹈(基礎)訓練教材第二訓練單元(參考學時:120學時-160學時)第三章雲南花燈舞蹈(基礎)訓練教材第四章濛古族舞蹈(基礎)訓練教材第三訓練單元(參考學時:160學時-180學時)第五章安徽花鼓燈舞蹈(基礎)訓練教材第六章維吾爾族舞蹈(基礎)訓練教材第四訓練單元(參考學時:160學時-180學時)第七章山東鼓子秧歌舞蹈(基礎)訓練教材第八章朝鮮族舞蹈(基礎)訓練教材第五訓練單元(參考學時:80學時-120學時)第九章傳統舞蹈組閤訓練教材第六訓練單元(參考學時:80學時-120學時)下編(女班教材)第I訓練單元(參考學時:120學時-160學時)第I章東北秧歌舞蹈(基礎)訓練教材第二章藏族舞蹈(基礎)訓練教材第二訓練單元(參考學時:120學時-160學時)第三章雲南花燈舞蹈(基礎)訓練教材第四章濛古族舞蹈(基礎)訓練教材第三訓練單元(參考學時:160學時-180學時)第五章安徽花鼓燈舞蹈(基礎)訓練教材第六章維吾爾族舞蹈(基礎)訓練教材第四訓練單元(參考學時:160學時-180學時)第七章山東秧歌舞蹈(基礎)訓練教材第八章朝鮮族舞蹈(基礎)訓練教材第五訓練單元(參考學時:80學時-120學時)第九章傳統舞蹈組閤訓練教材第六訓練單元(參考學時:80學時-120學時)後記
作者簡介 潘誌濤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間舞係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舞蹈傢協會教學學會委員,北京舞蹈傢協會理事.北京舞蹈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1985年創辦我國藝術院校“桃李杯”舞蹈比賽.連續七年擔任主要策劃和組織者:創建中國民間舞學科及民間舞係.任首屆係主任:1994年由於突齣貢獻獲國務院特殊津貼:1995年藉聘到廣東舞蹈學校任校長,2000年申辦國傢重點中專列為入選學校。曾主編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國傢重點教材、中國藝術教育大係·舞蹈捲《中國民間舞教材與教法》。獲國傢教委頒發的高等教育教學成果工等奬、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奬。
從齣版社定位來看,上海音樂齣版社的作品通常麵嚮高等院校和專業藝術團體,這意味著對專業術語的準確性和知識的更新速度要求很高。我很好奇,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這本書如何選取和界定“中國民間舞”的範疇?它是否覆蓋瞭近年來新發現或受到關注的少數民族舞蹈?更重要的是,作為一本“教法”書,它是否能有效指導教師如何應對當前舞蹈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資源不足、教材版本不統一等現實問題?例如,對於那些地處非民間舞發源地的學校,這本書能否提供一套通用的、可遷移的訓練體係,讓即便是零基礎的老師,也能依靠這本書,將中華民族的優秀舞蹈文化,以一種既尊重原貌又符閤現代教學規律的方式,傳遞給下一代。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和整體裝幀風格,從側麵反映瞭其內容可能偏嚮於嚴肅的學術研究。我個人更偏愛那種充滿活力和地域色彩的視覺呈現,能立刻勾起我對遼寜秧歌的豪邁、藏族鍋莊的熱烈,或是苗族蘆笙舞的靈動的想象。不過,內容為王,我更關注其對具體舞種的解構是否到位。例如,在介紹某個特定區域的舞蹈時,是否能細緻到連步伐的重音、手位的細微變化,甚至是眼神的運用都有明確的指導?很多民間舞蹈的“神韻”往往就在這些細枝末節之中,是區分“會跳”和“跳得像”的關鍵。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藝人手把手地教導,用最樸實的語言,闡釋最深奧的韻律,讓讀者能夠真正“入戲”,體會到舞蹈中蘊含的勞動人民的生活哲學和審美情趣。
評分這本關於中國民間舞的教材,光是看書名和齣版社就讓人感到一股濃厚的學術氣息撲麵而來,上海音樂齣版社的齣品,想必在專業性和嚴謹性上是有保證的。我作為一個舞蹈愛好者,一直對中國豐富多彩的民間舞蹈抱有濃厚的興趣,但苦於找不到一本既係統又深入的入門書籍。很多市麵上的資料要麼過於偏嚮理論,缺乏實操指導,要麼就是零散的片段介紹,難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係。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提供清晰的教學步驟和詳實的動作分解,畢竟民間舞的精髓在於身體的傳承和地域文化的體現。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羅列舞種,更能深入挖掘每一個舞蹈背後的曆史背景、服飾特點乃至音樂的韻律,讓學習者在動起來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文化的沉澱。如果書中能配有清晰的圖解或視頻二維碼輔助說明,那就再好不過瞭,畢竟舞蹈是視覺和動覺的藝術,單純的文字描述總有其局限性。
評分閱讀教材時,我通常會下意識地去尋找其中的“理論支柱”與“實踐案例”的銜接點。對於民間舞而言,其理論基礎可能涉及人類學、民族學甚至音樂學。我希望這本書不隻是簡單地羅列“是什麼”,更能深入探討“為什麼”——為什麼是這種節奏?為什麼采用這種隊形?這種探究能極大地提升學習者對舞蹈的理解深度,將舞蹈從單純的肢體運動提升到文化認知的高度。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田野調查的案例分析,展示研究者是如何從地方采集、記錄到最終形成教材的整個過程,那對那些有誌於從事舞蹈研究或教育工作的讀者來說,無疑是極具啓發性的寶貴財富。它將幫助我們理解,如何科學、尊重地對待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工作。
評分坦白說,我對這類“大係”叢書通常抱有一種敬畏又挑剔的態度。它們往往試圖包羅萬象,但深度上卻可能有所取捨。對於《中國民間舞教材與教法》這樣一本定位明確的專業用書,我最關心的無疑是“教法”二字。民間舞的教學,尤其是在當代教育體係中推廣,如何平衡其原生態的韻味與規範化的訓練體係,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課題。我非常好奇,作者團隊是如何處理這種“去土味”和“保真味”的平衡的?它是否為不同年齡段、不同基礎水平的學習者設計瞭差異化的教學路徑?比如,針對初學者,哪些是最核心、最能體現地域特色的基礎律動可以優先引入?而對於有一定基礎的進階者,復雜的群舞編排和情感錶達又該如何循序漸進地引導?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套成熟的、可操作性強的教學框架,而不是停留在對舞種的描述上,那它就真正稱得上是一本實用的“教法”寶典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