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作者简介 序^黄晓同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 2.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4 3.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8 4.真情家园 11 5.感恩 14 6.同一首歌 18 7.红头绳 24 8.北风吹 33 9.娘子军操练 49 10.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 56 11.快乐的啰嗦 81 12.瑶族舞曲 98 13.春天 116 14.土耳其进行曲 727 15.前苏联名曲联奏 136 16.命运 145 后记 179
《中小学弦乐队合奏曲集(套谱版)》,中小学弦乐队合奏曲集分为总谱和分谱,作者选择了16首适合中小学生演奏的中外名曲,并将其重新配器,成为适合弦乐队演奏的乐曲。
我是一个比较注重实用性的家长,我最关心的就是孩子拿着书本能不能真正“用起来”。这套教材在这方面做得堪称典范。首先,它附带的资源(虽然我没明确看到实体光盘,但在线资源的支持也足够了)非常丰富,有助于老师和家长更好地辅导孩子。其次,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适合项目式学习。比如,我们社区的音乐俱乐部在准备一场小型汇报演出时,可以直接选取其中一个单元的曲目进行攻关,因为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完成度标准。书中的一些练习曲,即便不作为完整曲目演奏,单独拿出来作为热身或者技术训练的小片段,效果也非常好,充分体现了“一物多用”的价值。它真正做到了将复杂的合奏技能拆解成易于消化的小模块,让学习过程变得高效而有序。每次孩子带着这本教材回家,我都能明显感觉到他们对练习的热情提高了,这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说服力。
评分老实说,我一开始对“套谱版”这个概念有点疑虑,担心不同声部之间的配比会失衡。但实践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套教材在声部平衡上做得非常出色,无论是小提琴声部、中提琴、大提琴还是低音提琴,都有足够的空间展示自己的特色,同时又紧密配合,形成了强大的整体张力。指挥在排练时可以清晰地听到各个声部的线条,很容易抓住问题所在并进行调整。我所在的学校弦乐队以前排练时,总感觉某些声部被淹没了,但用了这套教材后,这种“音墙”现象明显改善了。我尤其欣赏它对节奏处理的细致要求,很多地方不是简单的记谱,而是通过不同的力度标记和速度变化,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比如,在处理一个渐强渐弱的乐句时,教材会明确指出每一个小节的力度变化,而不是让指挥凭空去“喊”出来的。这种精细化的设计,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音乐表现力的理解深度,让他们不再是机械地演奏音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抓人眼球,色彩搭配的非常和谐,一下子就给人一种专业又不失活力的感觉。我是在一个音乐老师的推荐下买的,本来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打开之后惊喜不断。首先,教材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从基础的和弦进行到复杂的复调练习,循序渐进,完全照顾到了不同水平的弦乐队成员。而且,配套的讲解部分对音乐术语的解释非常到位,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理解。比如,在讲解弓法技巧时,书里配有非常细致的图解,不像有些教材只是干巴巴的文字描述,这点对于我们这种需要自学或者在没有专业老师指导的情况下练习的群体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我特别喜欢它收录的一些改编曲目,虽然是合奏曲集,但它巧妙地平衡了各个声部的难度,确保了整体合奏时的和谐感,而不是让某个声部“唱独角戏”。这套教材的选曲也很有品味,既有古典音乐的精髓,也融入了一些现代的、孩子们更喜欢的元素,让排练过程充满了乐趣,而不是枯燥的任务。总之,作为一套面向中小学生的教材,它在实用性和趣味性上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
评分从我们乐团指挥的角度来看,这套教材提供的练习曲目难度梯度设置得极为科学。它不像一些国外引进的教材,完全不考虑国内中小学生乐团的现有水平,上来就是高难度挑战,导致学生产生挫败感。这本书的内容显然是经过了充分的本土化考量,起始练习的难度适中,能够快速建立学生的信心,让他们体会到合奏的乐趣和成就感。随着章节的深入,难度逐步增加,特别是到了后半部分的一些合奏曲目,即使是对经验丰富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技术挑战。最让我赞赏的是,教材中一些段落的改编,非常巧妙地融入了民族乐曲的韵味,使得演奏听起来既有西方弦乐的规范性,又带有一种亲切的“中国味儿”。这种跨文化的融合,对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都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寻求高质量、高适用性弦乐队教材的音乐教师们。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套教材的装帧质量实在是一流。纸张厚实,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经常翻阅和在排练时摊放在谱架上,也不会出现字迹模糊或者纸张轻易磨损的情况。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出版方对音乐教育的尊重。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教材中穿插的一些关于乐队协作和音乐史的小知识点,虽然不是主要的练习内容,但极大地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我的孩子在学习其中一首曲子时,因为好奇书中提到的某位作曲家,主动去查阅了相关资料,这比我们平时催促他们学习乐理要有效得多。另外,这套书的排版布局非常人性化,五线谱的行间距和字号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即使在昏暗的排练室灯光下,也能看得清楚,大大减轻了长时间阅读的视觉疲劳。我注意到,一些技巧性较高的段落,作者还贴心地标注了“注意”或者“提示”,这些经验之谈对于提升乐队整体的演奏水平至关重要。可以说,这不仅仅是一本乐谱集,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老师在手把手地指导我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