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车尔尼钢琴练习曲50首:手指灵巧的技术练习(作品740 699)(声像版)》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目录
集
1.手指和手的平稳动作的练习
2.大拇指从下面经过的练习
3.在快速中求清晰
4.在从容的断奏中求动作轻快
5.均匀地弹奏两个同音型的乐句
6.清晰地弹奏分解和弦
7.在同一个键在调换手指
8.左手的轻快动作
第二集
9.轻巧地跳跃和断奏
10.三度练习
11.敏捷地调换手指
12.左手伸缩自如
13.用尽快的速度弹奏
14.经过和弦的练习
15.尽量扩展指距的练习
16.快速弹奏时调换手指的练习
第三集
17.快速弹奏小音阶
18.两手从容地交叉并轻柔地触键
19.手保持平稳时指距的扩张动作
20.双八度练习
21.两手动作一致
22.颤音练习
23.左手手指轻快地触键
24.大拇指弹黑键时手的姿势
第四集
25.连贯而清晰
26.常快速地弹奏经过和弦
27.手指独立的练习
28.手指常灵活,手保持平稳
29.涟音练习
30.触键坚实
31.大拇复指从下面经过的练习
32.均匀地抬起手指
第五集
33.八度跳跃时手要轻快灵巧
34.三度颤音练习
35.在同一个键上调换手指的练习
36.手臂放松,手指伸缩自如
38.两手均匀地交替抬起
39.三度练习
40.轻快的和弦断奏
41.左手手指的灵活动作
第六集
42.双涟练习
43.大拇指灵巧地从下面经过
44.手指常敏捷时触键要常轻
45.分解和弦旋律的连奏
46.充分发挥触键和运指的技巧
47.弹奏分解和弦时解键要轻巧而清晰
48.颤音练习
49.熟练的八度弹奏练习
50.充分发挥触键和快速弹奏的技巧
内容提要
暂无相关内容
巨牛图书专营店———专业正版音乐书服务商!
巨牛图书专营店———专业正版音乐书服务商!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开本设计非常适合放在标准钢琴的谱架上。很多练习曲谱为了塞进更多的内容,常常会把五线谱挤得很紧凑,导致谱面阅读体验极差。但这本的版面布局非常合理,音符间的留白恰到好处,即使用力稍猛地弹奏时,目光也能迅速定位到下一个音符的准确位置。此外,关于指法标记的部分,出版方处理得非常专业,他们没有过度干预,而是只在那些至关重要的、容易产生误解或技术难点的音符上给出了建议性的指法,这为有经验的老师留出了调整空间,同时也为初学者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我特别喜欢其中几首练习曲中对快速连续半音阶的处理,这简直是对手指灵敏度和跨越能力的“极限测试”。我发现,坚持按照这些建议的指法练习下去,我的小指力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不再是那个拖后腿的“弱者”了。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能让你立刻弹得快,而在于它能帮你建立起扎实、可靠、不易疲劳的演奏基础。
评分说实话,我很少对练习曲集产生如此强烈的“代入感”,仿佛能看到作者在创作时那种对钢琴技巧的深刻理解。这本书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它对“均匀性”的强调。在很多快速的音阶和琶音练习中,往往最容易出现节奏上的拖沓或者力度上的不平衡,但翻阅这本书的谱子,我能感受到每根手指的“独立发言权”都被照顾到了。比如有一组练习,要求双手交替快速进行三度音程的演奏,这对于手腕的放松和手指的快速回弹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但谱面设计得巧妙,它迫使你的手指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抬起、落下、支撑的完整动作链。我对比了一下我以前用的其他版本练习曲,感觉这本在训练核心力量和耐力方面显得更为系统和全面。当然,练习曲的本质决定了它可能在“悦耳度”上无法与奏鸣曲相比,但对于一个渴望突破瓶颈的钢琴学习者来说,这种“硬核”的训练价值是无可替代的。我正计划着把最近练习遇到瓶颈的那几首曲子拿出来,用这本书里的对应练习来“对症下药”。
评分这本乐谱刚到手,说实话,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非常高,毕竟“车尔尼”这个名字在钢琴学习者心中几乎就是“技术提升”的代名词。我先从装帧和纸张质量说起吧。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一看就是正版授权的品质,油墨印刷清晰,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练习曲谱上的音符和指法标记如果模糊不清,那简直是学习的大忌,容易误导初学者。翻开内页,纸张厚度适中,不是那种一碰就皱的薄纸,而且纸张略微偏黄,长时间在灯光下练习眼睛也不会感到过于刺眼,这体现了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不过,我得提一句,虽然整体质量过硬,但如果能在曲谱的排版上再做一些人性化的调整就更好了,比如在一些快速连续的段落,谱页的跨度可以设计得更紧凑一些,这样翻页时就不容易打断手指的连贯性。这本书的曲目选择显然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我个人对其中几首难度递进的练习曲尤其感兴趣,它们的设计思路似乎是为了系统性地攻克特定的技术难点,而不是简单的堆砌曲目数量,这点非常吸引我这种追求效率的练习者。整体来说,作为一本严肃的钢琴技术教材,它的物理形态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标准,让人愿意把它摆在琴边,随时翻阅。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来研究这本书的整体结构和难度梯度。初看上去,这套练习曲确实是按照由浅入深的逻辑编排的,这对于自学者或者老师指导学生来说都是极大的便利。我特别注意到,它在引入新技巧时,往往会先用一两首相对简单的曲目进行铺垫,然后再逐步加深难度,比如在高音区和低音区同时进行快速琶音的练习,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初次接触高难度技巧时的挫败感。我尝试弹奏了几首中间难度的曲目,发现它们对指尖的独立性和力量的均匀性要求非常高,但更棒的是,作者在某些关键技术点上,似乎融入了早期巴赫或海顿的音乐元素,这使得冰冷的“技术练习”在某种程度上也带有了音乐的味道,而不是单纯的机械运动。当然,我个人认为,如果书里能附带一个简短的“技术难点解析”导读会更好,比如对某个特定练习曲的核心训练目标进行文字说明,这样学习者在开始练习前就能带着明确的目标,事半功倍。目前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而不是仅仅提供一堆音符。
评分作为一位已经学习钢琴有段时间的爱好者,我常常为找不到能真正“打磨”我现有技术的材料而苦恼。市面上充斥着大量强调“快速入门”或“炫技”的曲集,但真正能深入到技术肌理底层进行精细化训练的却很少。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术业有专攻”,它完全专注于将钢琴技术打磨至极致。我尝试着去解读其中几段要求极高协调性的练习,比如需要双手进行不规则的切分节奏交替进行跑动,这种训练的目的是打破传统思维中对音符排列的固有习惯,强迫大脑和手指建立新的神经通路。这种训练虽然枯燥,但效果立竿见影——它极大地提高了我的节奏稳定性和听觉的精确性。更令人欣慰的是,这套练习曲的编排逻辑似乎是互为支撑的,练习A中获得的指尖控制力,可以立即应用到练习B的快速轮指上,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闭环。这不是一本随随便便就能“应付过去”的教材,它要求你投入时间、精力和专注力,但回报是实实在在的技术飞跃。对于那些已经完成了初级阶段,渴望向专业水准迈进的进阶学习者来说,这本练习曲集是不可多得的“技术健身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