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部分 近現代時期社會、政治、文化背景及音樂風格特徵
20世紀音樂
20世紀音樂流派
社會、政治對音樂的影響
第三次技術革命對音樂的影響
20世紀文化藝術的發展
1.現代哲學
2.現代文學
3.現代美術
4.現代電影
20世紀音樂總體特徵
1.鏇律方麵
2.節奏節拍方麵
3.和聲方麵
4.調式調性方麵
5.配器方麵
20世紀歌劇的發展
1.主要流派
2.代錶人物與作品
喬治·格什溫
《夏日時光》
20世紀音樂劇的發展
1.概述
2.由來
3.特徵
4.代錶人物與作品
安德魯·勞埃德·韋伯
《迴憶》
印象主義音樂
1.由來
2.特徵
3.代錶人物與作品
剋勞德·德彪西
《曼陀林》
錶現主義音樂
1.由來
2.特徵
3.代錶人物與作品
阿爾班·馬利亞·約翰尼斯·貝爾格
《蘆葦之歌》
新古典主義音樂
1.由來
2.特徵
3.代錶人物與作品
達律斯·米約
《愛情之歌》
新民族主義音樂
1.由來
2.特徵
3.代錶人物與作品
貝拉·巴托剋
《鞦淚》
多姿多彩的音樂體裁
小夜麯
1.含義
2.代錶人物與作品
迪·卡普阿
前奏麯、詠嘆調、諧謔麯
1.含義
2.代錶人物與作品
埃尼奧·波利諾
賦格與舞麯
1.含義
2.代錶人物與作品
K.迪特裏希
隨想迴鏇麯
1.含義
2.代錶人物與作品
I.伊萬諾夫
嬉遊麯
1.含義
2.代錶人物與作品
I.伊萬諾夫
第二部分 近現代時期的九位大師
1.愛德華·埃爾加
《愛的緻意》
2.弗朗蒂切剋·德爾德拉
《迴想》
3.波爾迪尼
《洋娃娃之舞》
4.艾乃斯托·德·庫爾蒂斯
《那波利之歌》
5.斯苔法諾·多那烏蒂
《倩影朦朧》
6.皮艾特羅·契瑪拉
《雪花》
7.F.J.奧布拉多爾斯
《甜美的民謠》
8.切薩萊·安德萊·比剋西奧
《隻為瞭你,露琪亞》
9.E.拉紮羅
《羅馬的吉他》
西方經典音樂作品之《薩剋斯管演奏指導》通過音樂與其他領域的知識融閤,生動再現瞭每一個時代的藝術風采。全係列共五冊,每冊按照固定體例,分彆論及社會、政治、文化對音樂的影響;音樂的功能與作用;音樂風格形式和體裁;樂器的發展以及偉大作麯傢的成就。作者收集瞭數百幅曆史珍貴圖片資料,使讀者能夠對古往今來的許多音樂場景如臨其境。
這本書在教學法上的創新令人印象深刻,它似乎顛覆瞭傳統教材那種“先學音階,再啃麯子”的綫性模式。它采用瞭模塊化的學習單元,每個單元都圍繞著一個特定的近現代演奏技法(比如超高音域的穩定性、特定裝飾音的快速執行,或者非傳統音色的模仿)來構建一套練習序列和相應的示範麯目。這種“技法先行,應用為輔”的結構,讓學習過程充滿瞭即時的成就感,因為你每完成一個模塊,都能立刻看到自己的技術能力發生瞭量化的提升。而且,作者對節奏的標注也極為細緻,對於那些充滿切分和復雜拍號的現代作品,書上附帶的“節奏拆解練習”部分簡直是救星,它用可視化的方式將那些看似混亂的節奏打散重組,幫助我用更精確的內部節拍器去理解和駕馭它們。這種注重實戰應用和即時反饋的教學流程,讓枯燥的技巧練習變得目標明確且充滿驅動力。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紙張質量絕對是專業級彆的,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內頁印刷的清晰度和油墨的質感都非常棒,這對於需要反復研讀和標記的樂譜教材來說至關重要。我特彆欣賞它在排版上所下的功夫,譜麵布局疏密有緻,關鍵的指法和吹奏技巧提示都用醒目的圖標或顔色標注齣來瞭,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迅速抓住重點,避免瞭那種密密麻麻、讓人望而生畏的排版。更讓我驚喜的是,書裏附帶的音頻資源鏈接非常便捷,我下載後發現音質極佳,演奏者的音準和對樂麯情感的把握都達到瞭教科書的標準,這對於模仿和學習不同演奏風格簡直是無價之寶。我花瞭很長時間對比瞭市麵上其他幾本教材,唯獨這本在細節處理上做到瞭極緻,看得齣編者對提高學習體驗的用心良苦。這絕對是一本值得收藏,並且會陪伴我度過漫長練習歲月的工具書,它的物理屬性本身就傳遞齣一種嚴謹和專業的態度。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在大學音樂係任教的老師,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參考價值已經超越瞭普通的學生用書範疇,它更像是一本可以支撐一個小型薩剋斯管工作室的“百科全書”。我特彆關注瞭它對不同品牌和型號薩剋斯管的推薦與聲音特性的分析部分,雖然篇幅不長,但其專業性和客觀性是顯而易見的,它提醒我們在解讀近現代作品時,必須考慮樂器本身的物理限製與聲音潛力之間的張力。此外,書中對演奏記號的“標準化”解釋體係,為不同國傢和不同流派演奏者的溝通建立瞭一個清晰的橋梁,這在國際閤作或跨文化交流的演齣中極為重要。它不僅僅是教人“怎麼吹”,更是在構建一個規範化的演奏語言體係。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國內的近現代薩剋斯管演奏教學提供瞭一個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值得信賴的參照標準,我非常期待我的學生們能夠從中汲取到最前沿和最紮實的訓練養分。
評分這本書的選麯跨度雖然聚焦於近現代,但其對每首作品背後的曆史背景和風格演變的闡述,簡直是一堂精彩的音樂鑒賞課。我原本以為這隻是一本純粹的技術手冊,沒想到它在音樂學層麵上也如此深入。比如,對於德彪西作品中那些模糊不清、充滿暗示性的速度和力度記號,作者不僅給齣瞭閤理的演奏建議,還追溯瞭印象派音樂對傳統規範的反叛,這種深度的解讀極大地拓寬瞭我對薩剋斯管在現代音樂語境中角色的理解。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這裏要吹得柔和一點”,而是解釋瞭“為什麼”要這樣吹,以及這種處理方式如何服務於作麯傢想要營造的整體氛圍。對於那些希望從“能吹響”到“能理解並詮釋”的進階學習者來說,這種富有思想深度的注釋是檢驗一本教材是否真正優秀的試金石,它成功地將演奏技巧的訓練融入瞭曆史和審美的熏陶之中。
評分我得說,這本書對中高級學習者的技術挑戰性安排得非常巧妙,它幾乎沒有給你任何喘息的機會,卻又在關鍵時刻提供瞭救命稻草般的技巧指導。比如,在處理一些需要大幅度換指和復雜氣息控製的二十世紀後期作品時,作者沒有采用那種籠統的“多加練習”的敷衍方式,而是細緻地分解瞭手指協同、氣息支撐與舌位配閤的每一個微小環節。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多聲部織體演奏的章節,作者通過不同的排綫粗細和符號係統,清晰地指示瞭主鏇律、伴奏聲部以及對位綫條之間的平衡關係,這在以往的教材中是極少涉及的深度。我感覺自己不是在學習一首麯子,而是在學習一套關於如何駕馭復雜現代管樂織體的係統工程方法論。這本書毫不留情地暴露瞭我現有技術的局限,但同時又提供瞭清晰的藍圖,指引我如何去突破這些瓶頸,這種高強度的針對性訓練非常有效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