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部分 近现代时期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及音乐风格特征
20世纪音乐
20世纪音乐流派
社会、政治对音乐的影响
第三次技术革命对音乐的影响
20世纪文化艺术的发展
1.现代哲学
2.现代文学
3.现代美术
4.现代电影
20世纪音乐总体特征
1.旋律方面
2.节奏节拍方面
3.和声方面
4.调式调性方面
5.配器方面
20世纪歌剧的发展
1.主要流派
2.代表人物与作品
乔治·格什温
《夏日时光》
20世纪音乐剧的发展
1.概述
2.由来
3.特征
4.代表人物与作品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
《回忆》
印象主义音乐
1.由来
2.特征
3.代表人物与作品
克劳德·德彪西
《曼陀林》
表现主义音乐
1.由来
2.特征
3.代表人物与作品
阿尔班·马利亚·约翰尼斯·贝尔格
《芦苇之歌》
新古典主义音乐
1.由来
2.特征
3.代表人物与作品
达律斯·米约
《爱情之歌》
新民族主义音乐
1.由来
2.特征
3.代表人物与作品
贝拉·巴托克
《秋泪》
多姿多彩的音乐体裁
小夜曲
1.含义
2.代表人物与作品
迪·卡普阿
前奏曲、咏叹调、谐谑曲
1.含义
2.代表人物与作品
埃尼奥·波利诺
赋格与舞曲
1.含义
2.代表人物与作品
K.迪特里希
随想回旋曲
1.含义
2.代表人物与作品
I.伊万诺夫
嬉游曲
1.含义
2.代表人物与作品
I.伊万诺夫
第二部分 近现代时期的九位大师
1.爱德华·埃尔加
《爱的致意》
2.弗朗蒂切克·德尔德拉
《回想》
3.波尔迪尼
《洋娃娃之舞》
4.艾乃斯托·德·库尔蒂斯
《那波利之歌》
5.斯苔法诺·多那乌蒂
《倩影朦胧》
6.皮艾特罗·契玛拉
《雪花》
7.F.J.奥布拉多尔斯
《甜美的民谣》
8.切萨莱·安德莱·比克西奥
《只为了你,露琪亚》
9.E.拉扎罗
《罗马的吉他》
西方经典音乐作品之《萨克斯管演奏指导》通过音乐与其他领域的知识融合,生动再现了每一个时代的艺术风采。全系列共五册,每册按照固定体例,分别论及社会、政治、文化对音乐的影响;音乐的功能与作用;音乐风格形式和体裁;乐器的发展以及伟大作曲家的成就。作者收集了数百幅历史珍贵图片资料,使读者能够对古往今来的许多音乐场景如临其境。
作为一名长期在大学音乐系任教的老师,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参考价值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学生用书范畴,它更像是一本可以支撑一个小型萨克斯管工作室的“百科全书”。我特别关注了它对不同品牌和型号萨克斯管的推荐与声音特性的分析部分,虽然篇幅不长,但其专业性和客观性是显而易见的,它提醒我们在解读近现代作品时,必须考虑乐器本身的物理限制与声音潜力之间的张力。此外,书中对演奏记号的“标准化”解释体系,为不同国家和不同流派演奏者的沟通建立了一个清晰的桥梁,这在国际合作或跨文化交流的演出中极为重要。它不仅仅是教人“怎么吹”,更是在构建一个规范化的演奏语言体系。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国内的近现代萨克斯管演奏教学提供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值得信赖的参照标准,我非常期待我的学生们能够从中汲取到最前沿和最扎实的训练养分。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对中高级学习者的技术挑战性安排得非常巧妙,它几乎没有给你任何喘息的机会,却又在关键时刻提供了救命稻草般的技巧指导。比如,在处理一些需要大幅度换指和复杂气息控制的二十世纪后期作品时,作者没有采用那种笼统的“多加练习”的敷衍方式,而是细致地分解了手指协同、气息支撑与舌位配合的每一个微小环节。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多声部织体演奏的章节,作者通过不同的排线粗细和符号系统,清晰地指示了主旋律、伴奏声部以及对位线条之间的平衡关系,这在以往的教材中是极少涉及的深度。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习一首曲子,而是在学习一套关于如何驾驭复杂现代管乐织体的系统工程方法论。这本书毫不留情地暴露了我现有技术的局限,但同时又提供了清晰的蓝图,指引我如何去突破这些瓶颈,这种高强度的针对性训练非常有效率。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绝对是专业级别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内页印刷的清晰度和油墨的质感都非常棒,这对于需要反复研读和标记的乐谱教材来说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它在排版上所下的功夫,谱面布局疏密有致,关键的指法和吹奏技巧提示都用醒目的图标或颜色标注出来了,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迅速抓住重点,避免了那种密密麻麻、让人望而生畏的排版。更让我惊喜的是,书里附带的音频资源链接非常便捷,我下载后发现音质极佳,演奏者的音准和对乐曲情感的把握都达到了教科书的标准,这对于模仿和学习不同演奏风格简直是无价之宝。我花了很长时间对比了市面上其他几本教材,唯独这本在细节处理上做到了极致,看得出编者对提高学习体验的用心良苦。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收藏,并且会陪伴我度过漫长练习岁月的工具书,它的物理属性本身就传递出一种严谨和专业的态度。
评分这本书在教学法上的创新令人印象深刻,它似乎颠覆了传统教材那种“先学音阶,再啃曲子”的线性模式。它采用了模块化的学习单元,每个单元都围绕着一个特定的近现代演奏技法(比如超高音域的稳定性、特定装饰音的快速执行,或者非传统音色的模仿)来构建一套练习序列和相应的示范曲目。这种“技法先行,应用为辅”的结构,让学习过程充满了即时的成就感,因为你每完成一个模块,都能立刻看到自己的技术能力发生了量化的提升。而且,作者对节奏的标注也极为细致,对于那些充满切分和复杂拍号的现代作品,书上附带的“节奏拆解练习”部分简直是救星,它用可视化的方式将那些看似混乱的节奏打散重组,帮助我用更精确的内部节拍器去理解和驾驭它们。这种注重实战应用和即时反馈的教学流程,让枯燥的技巧练习变得目标明确且充满驱动力。
评分这本书的选曲跨度虽然聚焦于近现代,但其对每首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和风格演变的阐述,简直是一堂精彩的音乐鉴赏课。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纯粹的技术手册,没想到它在音乐学层面上也如此深入。比如,对于德彪西作品中那些模糊不清、充满暗示性的速度和力度记号,作者不仅给出了合理的演奏建议,还追溯了印象派音乐对传统规范的反叛,这种深度的解读极大地拓宽了我对萨克斯管在现代音乐语境中角色的理解。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这里要吹得柔和一点”,而是解释了“为什么”要这样吹,以及这种处理方式如何服务于作曲家想要营造的整体氛围。对于那些希望从“能吹响”到“能理解并诠释”的进阶学习者来说,这种富有思想深度的注释是检验一本教材是否真正优秀的试金石,它成功地将演奏技巧的训练融入了历史和审美的熏陶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