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体育锻炼与欣赏_网球羽毛球
定价:27.00元
作者:庞宏陆,李静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81106082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网球和羽毛球运动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具有很高的健身性、克技性、娱乐性、休闲性的老少皆宜的运动。现今,网球、羽毛球运动不仅是人们健身、娱乐的需要,也是一种追求时尚的象征。伴随着媒体对网球、羽毛球运动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世界高水平比赛。世界网坛明星辈出,中国网球运动,特别是女子网球飞速进步;中国羽坛长盛不衰,捷报频传、明星璀璨。在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两项运动中,尤其是高校学生作为时尚的追求,积极参与这两项运动,了解背景、文化、技术、知识、战术知识,提高运动能力,培养素质、发掘心智、陶冶性情。目前,在全国的高校中,这两项运动正在蓬勃发展。 本书主要面向高校学生和广大青少年初学者。内容丰富,集全面性、知识性、可行性、趣味性于一体,有很强的可读性。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网球、羽毛球两大部分。分别从知识、技术、战术、练习与提高和竞赛五方面叙述。知识篇从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开始,对运动项目的特点和锻炼价值进行介绍,引出重大赛事和名人名将,使读者对运动项目有更深的了解。技术、战术篇图文并茂,简明直观,介绍基本、实用的技术、战术知识,易懂易学。练习与提高篇介绍如何提高运动技术、身体素质的方法手段和自我评价的内容,练习方法有较高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竞赛篇重点介绍项目的比赛知识、比赛方法、基本的规则和裁判法,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运动项目的有关知识,懂得如何参与比赛和理性客观地欣赏比赛。
本书面向广大高校学生以及青少年初学者。内容丰富,集全面性、知识性、可行性、趣味性于一体,有很强的可读性。大量的图片内容,增加了技术、战术的直观效果,使学生更易理解、更易接受。本书是很好的自学读物和文化素质教育的教材。而且,网球、羽毛球两项运动同书相伴,便于学生对两者进行比较,从知识、技术、战术和规则中了解、区分它们的共性和特性,扩大知识面,从而运用到日常的健身、娱乐活动中。
目录
网球知识篇
1 网球运动的诞生与发展
1.1 早期网球——“掌球戏”
1.2 应知道的网球“”
1.3 璀璨明星
球王博格
性感女神苏珊娜·朗格朗
草地桑普拉斯
网坛玉女格拉夫
女金刚纳芙娜蒂诺娃
网坛常青树阿加西
飞毛腿芙籍华人张德培
瑞士公土辛吉斯
网坛美少女库尔尼科娃
天使杀手莎拉波娃
天王费德勒
天才少年纳达尔
中国网球的快速发展
2 网球运动的价值与特点
2.1 网球运动的价值
2.1.1 强身健体——网球运动的健身价值
2.1.2 力与美——网球独特的欣赏价值
2.2 网球运动的特点
2.2.1 现代网球更具有职业化、商业化
2.2.2 比赛场地的多样化促进运动员的技术更加全面
2.2.3 各项攻防技战术不断创新和发展
2.2.4 职业网球选手的年龄越来越小
3 世界网球运动重大赛事
3.1 现代网球史上早的网球赛事——温布尔登草地网球锦标赛
3.2 好看的网球赛事——法国网球公开赛
3.3 奖金高的网球赛事——美国网球公开赛
3.4 有魅力的网球赛事——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
3.5 世界高级别的团体网球赛事——戴维斯杯赛和联合会杯赛
网球技术篇
4 网球运动的基本技术
5 网球运动的基本战术
6 网球基本技术的练习
7 网球场地与网球比赛
羽毛球知识篇
8 羽毛球运动的由来与发展
9 羽毛球运动的特点与价值
10 羽毛球运动赛事与名人
羽毛球技术篇
11 握拍——羽毛球运动基本动作
12 发球——慎重的拍
13 击球——羽毛球各种挥拍艺术的体现
14 步法——“动如脱兔”
15 战术
羽毛球练习与提高篇
16 技术的练习方法
17 身体素质的练习
羽毛球竞赛篇
18 羽毛球知识
19 裁判法
20 羽毛球规则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体育项目中的一些“冷知识”和发展历程非常感兴趣。这本书在我的视野里出现,让我觉得眼前一亮。网球和羽毛球,这两个项目虽然普及度很高,但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演变,往往被人们所忽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地挖掘这些内容,比如网球是如何从一项贵族运动演变成如今的全球性运动,羽毛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又有哪些独特的演变和发展?我尤其想了解一些关于这项运动的“幕后故事”,比如那些改变了项目发展方向的重要人物、关键事件,或者是一些鲜为人知的规则的由来。对于欣赏层面,我更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理解比赛中的战术博弈,比如发球上网、底线相持、或者是在双打比赛中如何进行有效的配合。这些战术的运用,往往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也是最能体现运动员智慧和经验的地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资深的体育评论员,用专业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带领我领略网球和羽毛球的魅力。我也期待书中能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比赛,并对其进行精彩的点评,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比赛的精彩之处。
评分这次入手这本《体育锻炼与欣赏_网球羽毛球》,纯粹是出于对运动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了解一项运动,不仅仅是知道规则,更重要的是去体会它背后的文化和精神。这本书虽然聚焦在网球和羽毛球上,但我期待它能像一扇窗,让我窥见这项运动的魅力所在。我尤其对那些关于运动训练的科学性部分感到好奇,比如如何科学地进行热身和放松,如何避免运动损伤,这些都是我平时锻炼中容易忽视但又非常重要的地方。我也想知道,对于初学者来说,有哪些基础的动作技巧是需要特别注意和反复练习的。毕竟,很多时候,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原理。这本书会不会讲解一些经典的比赛案例,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来揭示运动员的战术思维和临场应变能力?我希望它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让我在自己的运动过程中,也能学到一些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而且,对于“欣赏”这个词,我也有自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观看比赛,更是一种对运动美学的感知,对运动员拼搏精神的敬意。这本书会不会引导我去欣赏比赛中的一些细节,比如球员的步伐、击球的轨迹、甚至是他们脸上的表情?这些细微之处,往往能传递出最真实的情感和最动人的力量。总之,我抱着一种探索和学习的心态来阅读这本书,希望它能满足我对这项运动的求知欲,并为我的健康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初衷,更多的是为了给我的孩子找一些体育启蒙的读物。我希望他能够从小就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不仅仅是让他去“玩”,更让他明白运动的意义。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吸引人,色彩鲜明,充满动感,让我觉得这本书一定很有趣。我希望它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网球和羽毛球的基本规则,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传递给孩子们一种积极向上、永不放弃的运动精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运动不仅能强健体魄,更能培养坚韧的意志和良好的品德。这本书会不会包含一些有趣的互动环节,比如一些小游戏或者练习,让孩子们在阅读的同时也能动手实践?我希望它能激发孩子的运动潜能,让他们在运动中找到快乐,在挑战中学会成长。我尤其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运动装备的建议,以及如何在家庭中营造积极的运动氛围。毕竟,家长的引导和支持,对于孩子培养运动习惯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与孩子之间,关于运动话题的一个良好开端,让我们一起探索运动的奥秘,享受运动带来的健康与活力。
评分我一直认为,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体能的比拼,更是心理素质的较量。这本书的主题,让我眼前一亮。我希望它能深入地探讨网球和羽毛球运动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是如何影响比赛表现的。比如,在面对关键分或者落后时,运动员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冷静和专注?书中会不会介绍一些心理训练的方法,比如如何进行积极的自我对话,如何运用可视化技巧来增强信心,或者是在比赛中如何有效应对压力和紧张情绪?我尤其想了解一些关于运动员的专注力训练的内容,毕竟,在快速变化的比赛节奏中,保持高度的专注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我希望这本书能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来展现运动员在心理上的强大力量。比如,那些在逆境中绝地反击,或者是在巨大压力下依然能够发挥出色的运动员,他们的心理秘诀是什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教练,为我打开一扇通往运动心理学的大门。我也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帮助我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能更好地管理情绪,提升抗压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评分我是一个对运动解剖学和生物力学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总觉得,理解一项运动,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更要去探究其背后的科学原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希望。我希望它能够从人体运动学和生物力学的角度,去解析网球和羽毛球中的一些核心动作,比如发球、挥拍、跨步、跳跃等等。它会不会详细地讲解这些动作涉及到哪些肌肉群的协同发力,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动作来提高效率、减少能量损耗?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运动损伤预防的内容,比如不同类型的运动损伤是如何产生的,以及有哪些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康复手段可以有效避免或治疗这些损伤。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练习方法,让我能够在日常的锻炼中,有针对性地去加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者去改善自己的运动模式。而且,对于“欣赏”这个概念,我希望这本书能将其与科学分析相结合。比如,当我们欣赏一个精彩的挥拍动作时,这本书能否告诉我们,这个动作的生物力学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这个动作如此高效和优美?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理解运动的“科学指南”,帮助我更深入地认识自己的身体,更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