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摄影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丛书(第二辑)
定价:30.00元
作者:宋一苇,徐朝信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0-01
ISBN:978701007189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在大众传媒时代,我们该如何理解艺术?该如何理解摄影?该如何理解摄影与艺术的关系? 以大众传媒时代为背景,以文化研究为方法,以视觉文化为题域,重新思考和理解摄影与艺术的问题,将会带给我们一些崭新的感受与理念。 本书为我们解决的就是这些似乎都悬而未决的问题。
目录
导言
章 摄影艺术的性质
节 作为一种艺术的摄影
一、艺术的创造性与摄影艺术
二、艺术的审美性与摄影艺术
三、艺术身份认同与摄影艺术
第二节 摄影时代的艺术震荡
一、从“摄影作为艺术”到“艺术作为摄影”
二、摄影诞生与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变
三、摄影诞生与文化生产方式的转变
四、摄影诞生与艺术主体地位的转变
第二章 摄影艺术的特点
节 审美性与审美泛化
一、视像感性与审美性
二、摄影艺术与审美泛化
第二节 视像性与视觉理性化
一、感性的直观与理性的视看
二、视看的两重性与视看的多样性
第三节 纪实性与仿真拟像
一、写实再现的真实性
二、仿真拟像的超真实性
第三章 摄影艺术教育的性质
节 摄影艺术教育与艺术教育
一、摄影艺术教育与一般艺术教育
二、摄影艺术教育的审美独特性
第二节 摄影艺术教育与视觉艺术教育
一、摄影艺术教育与视觉艺术教育的联系
二、摄影艺术教育与视觉艺术教育的区别
第三节 摄影艺术教育与大众文化
一、摄影艺术的公共普及性
二、摄影艺术的大众文化性
三、摄影艺术的生活审美化
第四章 摄影艺术教育的特点
节 视看的感性直观性
一、视觉形象性
二、瞬间直觉性
三、视觉机械性
第二节 意象的艺术审美性
一、意象与仿像
二、意象与意境
第三节 影像时代的时尚性
一、当代文化媒介化与摄影艺术教育
二、视觉文化时尚性与摄影艺术教育
三、时尚双重性与摄影艺术教育
第四节 视觉形象的审美泛化
一、影像的增殖与审美的泛化
二、日常生活与传统艺术边界的消失
第五章 摄影艺术创作与欣赏教育
节 再现与表现O
一、摄影艺术的再现性
二、摄影艺术的表现性
第二节 直觉与构思
一、审美感受与创作冲动
二、概括化与典型化
第三节 形式与意蕴
一、形式美的追求
二、有意味的形式
第六章 摄影艺术的技术教育
节 摄影艺术教育与技术
一、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二、摄影技术的发展历程
三、技术对于摄影艺术的重要性
四、国内外摄影技术教育状况
第二节 摄影技术的知识教育
一、摄影技术知识教育的重要性
二、摄影技术知识教育的方法
第三节 摄影技术教育的操作训练
一、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
二、快速反应能力的训练
三、创意能力的培养
第七章 摄影艺术种类与流派教育
节 摄影艺术种类与摄影艺术教育
一、摄影艺术的分类原则
二、不同摄影艺术种类的艺术教育
第二节 摄影艺术流派与摄影艺术教育
一、摄影艺术流派的嬗变
二、风格各异的摄影艺术流派
第八章 摄影艺术教育与人文教育
节 摄影艺术教育与人文价值关怀
一、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二、摄影艺术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
第二节 摄影艺术教育与生存智慧的培养
一、摄影艺术教育与人生理想的建立
二、摄影艺术教育与生存能力的培养
第三节 摄影艺术教育与生活情趣陶冶
一、摄影艺术教育与情感教育
二、摄影艺术教育与生活情趣的培养
第四节 摄影艺术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
一、摄影艺术教育与综合素质提高
二、摄影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实施
第九章 摄影艺术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节 中国近现代摄影艺术教育
一、近代摄影艺术理论的萌芽与发展
二、当代摄影教育的发展与演变
第二节 摄影艺术教育在中国台湾
一、中国台湾摄影教育的历史状况
二、世纪年代中国台湾摄影教育的转型
第三节 摄影艺术教育在美国
一、大学摄影教育的兴起
二、多样灵活的摄影教育模式
图片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非常沉浸的阅读体验,仿佛置身于一个艺术的殿堂,与大师对话。它的编排方式非常精巧,不像许多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枯燥历史,而是围绕几个核心主题展开,比如“瞬间的凝固”、“情感的传递”、“叙事的构建”等等。每个主题下面都精选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摄影作品,并配以深入浅出的文字解读。我特别喜欢关于“情感的传递”那一章节,作者没有空洞地谈论情感,而是通过分析不同摄影师如何运用色彩、构图、以及人物的神态表情,来唤起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他举例说明,一张捕捉到孩子纯真笑容的照片,不仅仅是记录了一个可爱的瞬间,更是唤醒了我们对童年美好回忆的向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用大量的篇幅讲解了“虚实结合”的摄影技法,不是纯粹的技术指导,而是将其升华到一种艺术境界,如何在画面中创造出既有现实感又不失想象空间的意境。他引用了一些东方绘画的构图理念,将西方摄影技术与东方哲学巧妙地融合,让我耳目一新。这本书的文字非常有感染力,读起来不像是在学习,更像是在欣赏一篇篇优美的散文。每次读完一个章节,都会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想要拿起相机去尝试,去捕捉那些只属于自己的“瞬间”。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启发性是超乎想象的。它没有教我如何拍出“惊艳”的照片,而是让我明白,真正的艺术摄影,在于其思想的深度和表达的独特性。作者非常善于挖掘摄影作品背后隐藏的社会、文化以及个人情感的维度。例如,他对于一些纪实摄影作品的解读,不仅仅是停留在事件本身,更是深入探讨了摄影师在拍摄过程中所承担的伦理责任,以及影像如何影响公众的认知和舆论。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无数图片,有多少是在真正地“说话”,有多少只是浮光掠影的娱乐?它鼓励我打破思维定势,去探索那些不常被触及的主题,去用我的镜头关注那些被忽视的角落。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对“摄影作为一种思考方式”的论述。作者认为,摄影的过程,就是一种主动的观察、分析和重构。每一个快门按下,都是一次思考的结晶。这让我意识到,我的摄影之路,不应该是盲目的模仿和技术的堆砌,而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自我发现的过程。它没有给我一个明确的“成功”模板,而是给了我无数的可能性,让我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摄影,更是在学习如何更深刻地理解世界,如何更有力量地表达自己。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重新审视“观看”这件事情的书。它不像市面上许多摄影教程那样,一上来就教你如何调整光圈快门,而是从更深层次的艺术哲学角度切入,探讨摄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的本质。书中的观点常常让我拍案叫绝,例如,它提出了“摄影是对现实的二次创造”,这句话点醒了我,原来我们以为的“真实记录”并非那么简单。作者通过对不同流派摄影作品的分析,比如表现主义摄影如何通过扭曲现实来表达内心情感,或观念摄影如何将思想转化为影像,让我意识到,摄影不仅仅是用眼睛去记录,更是用心灵去感知和表达。我最欣赏的是它对“观看的权力”这一概念的探讨。作者指出,摄影师通过镜头选择和聚焦,实际上是在构建一个观看的视角,从而引导观众的认知。这让我开始警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被动地接受了太多的“预设视角”。这本书鼓励我们去培养一种批判性的观看习惯,去质疑眼前的影像,去探寻其背后的意图和意义。它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抛出问题,引导读者去独立思考,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我觉得非常有价值。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视野被打开了,不再仅仅满足于拍摄好看的照片,而是开始思考,我想要通过我的照片传达什么?我希望我的观看,能够给别人带来怎样的启发?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将摄影艺术教育的边界极大地拓展了。它不局限于传统的技术范畴,而是将摄影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甚至文学艺术紧密地联系起来。我读到了关于“观看的主观性”的精彩论述,作者通过分析大量的超现实主义摄影作品,揭示了摄影师如何通过打破常规的视觉逻辑,来唤醒观众潜意识中的想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提出的“摄影的叙事性”这一概念,不仅仅是简单的故事呈现,而是指摄影作品如何在有限的画面中,通过巧妙的构图、光影的处理以及细节的捕捉,来暗示更广阔的背景和更深层的情感。例如,他分析了一张空荡荡的椅子照片,如何能引发观众对主人缺席的无限联想。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诗意,作者善于运用文学性的笔触,将抽象的艺术理论变得生动而富有画面感。我仿佛能看到那些摄影师们在黑暗的暗房中,用沾满药水的双手,耐心地显影出那些划时代的影像。它没有给我灌输任何固定的拍摄模式,而是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考平台,让我去探索摄影的无限可能。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相机使用者”,而是成为了一位能够用视觉语言与世界沟通的“表达者”。
评分这部摄影艺术教育的图书,当我第一次翻开它时,就被那封面设计所吸引。它没有使用那些过于花哨或程式化的图片,而是选了一张充满生活气息、构图巧妙的黑白街头摄影,那种静谧中蕴含的张力,瞬间勾起了我对摄影的原始好奇。书的开篇,我以为会是枯燥的技术讲解,但它却以一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从摄影的历史渊源讲起,那些黑白影像背后的故事,那些摄影大师们是如何在简陋的设备下捕捉时代瞬间的,都让我沉醉其中。其中对早期摄影器材的介绍,不仅仅是冰冷的参数对比,更是描绘了那个时代摄影师们如何克服困难,将技术与艺术融合的智慧。我尤其喜欢关于“光影的魔术”那一章节,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将摄影中最核心的“光”进行了剖析,不是简单的物理原理,而是阐释了光线如何塑造形态、烘托情绪,甚至成为叙事的一部分。例如,他提到追随“黄金时段”的光线,不仅仅是让照片更柔美,更是捕捉到了一种时间流逝的诗意。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使用太多晦涩的理论术语,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让读者能够直观地理解摄影的语言。那些被收录的经典作品,从肖像到风景,从纪实到抽象,都配有细致的解读,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这张照片会如此打动人心,它的构图、色彩、甚至是按下快门的那个瞬间,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和思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