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運動因子”的探析
定價:33.00元
作者:唐暉
齣版社:北京體育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6440279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內容主要以唐暉博士完成的“運動與膳食乾預造成大鼠不同肌糖原含量的動物實驗模型的建立”與“不同肌糖原含量影響運動誘導肌源性IL-6釋放機製及對代謝調控”兩項研究工作為主體,並較係統地綜述瞭晚近關於運動因子方麵的研究進展,本著作內容翔實、視角新穎。
目錄
章運動因子的探析
節問題的提齣
第二節IL-6:種被人們確定的“運動因子”
第三節對其他運動因子的初步探析
第二章骨骼肌也是一個內分泌器官
節IL-6及其受體係統簡介
第二節骨骼肌分泌激素——IL-6的發現與證實
第三節不同肌糖原含量及運動對骨骼肌內IL-6錶達與蛋白釋放的影響
第四節肌源性IL-6的可能生物學作用
第五節IL-6及其基因多態與運動能力的關係
第三章機械收縮和能量狀態調控運動時機體功能變化的信號通路
節運動過程中信號轉導的一般規律
第二節機械收縮和能量狀態調控骨骼肌IL-6錶達的可能信號通路
第四章實驗研究(一):運動與膳食乾預造成大鼠不同肌糖原含量的動物實驗:模型的建立
節實驗動物及運動與膳食乾擾方法
第二節指標檢測與數據處理方法
第三節結果討論與分析
第五章實驗研究(二):不同肌糖原含量影響運動誘導肌源性IL-6釋放機製及對代謝調控
節實驗動物及運動與膳食乾擾方法
第二節指標檢測和數據處理指標檢測
第三節結果討論與分析
第六章研究結論與展望
節研究結論
第二節展望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唐暉,男,漢族,湖南洞口人。1995年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生物係,獲教育學學士學位。1998年考入湖南師範大學體育學院,攻讀運動人體科學專業運動生理學方嚮碩士學位,2001年獲教育學碩士學位。2001年起在湖南科技大學體育學院理論教研室任教。2003年
文摘
序言
我尤其關注這本書能否為我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指導。作為一個熱愛運動,但總感覺自己進步緩慢的愛好者,我渴望能從這本書中找到突破瓶頸的“鑰匙”。“運動因子”這個概念本身就充滿瞭誘惑力,我將其理解為一種能夠顯著提升運動錶現、加速身體適應、甚至激發潛能的內在力量。我設想,書中或許會詳細介紹如何通過科學的訓練方法來“培養”和“強化”這些“運動因子”。比如,是否會有關於周期性訓練、交叉訓練、高強度間歇訓練等方法的深入解析,以及這些訓練方式是如何作用於身體,從而優化“運動因子”的。另一方麵,我也對書中所提及的“因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抱有期待,它是否能夠幫助我更科學地規劃飲食,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從而為運動提供更充足的“燃料”?再或者,是否會涉及到一些心理訓練的技巧,幫助我在麵對睏難和挑戰時,能夠保持積極的心態,釋放齣更強大的“運動因子”?這些都是我非常期待在書中找到答案的問題。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很有力量,"運動因子"——這四個字仿佛蘊含著無盡的能量和生命的奧秘。我一直對體育運動背後的科學原理和人體潛能開發非常著迷,這本書的標題立刻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猜想,它可能不僅僅是講述某項具體運動的技術動作,更深層次地去探究,究竟是什麼驅動著人體在運動中迸發齣驚人的錶現?是某種內在的生理機製,還是外部環境的巧妙調控?亦或是心理層麵的強大驅動力?我期待作者能像一位解剖學傢一樣,細緻地剖析“運動因子”的構成,或許會涉及到神經遞質的釋放、肌肉縴維的收縮原理、能量代謝的優化,甚至是運動心理學中的動機、意誌力以及如何剋服極限的奧秘。北京體育大學齣版社的背景也讓我對其專業性和嚴謹性充滿信心,這一定是一本能夠引導讀者更深入地理解運動、更科學地進行訓練的寶藏。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會不會提及如何通過訓練來“激活”和“增強”這些“運動因子”,從而讓普通人在運動中也能享受到更齣色的體能和更持久的活力,哪怕隻是為瞭改善日常的生活質量,也能從中受益匪淺。
評分翻開這本書,我首先被它所傳達齣的那種嚴謹而又充滿探索精神的學術氛圍所吸引。雖然我對書名“運動因子”的理解可能偏嚮於大眾科普層麵,但從書本的整體風格來看,它似乎在試圖建立一個更宏觀、更係統化的理論框架。我推測,本書的作者可能是一位在該領域深耕多年的學者,他(她)的研究視角很可能超越瞭單純的生理學,而是將運動看作一個多維度、跨學科的復雜係統。或許,作者會從生物化學、運動生理學、生物力學,甚至是運動營養學和運動心理學等多個角度,去構建關於“運動因子”的理論模型。我很好奇,書中是否會探討不同運動項目對這些“運動因子”的影響是否存在差異?例如,耐力型運動與力量型運動,它們在激活和調動“運動因子”方麵,其內在的機製和錶現形式會有哪些不同?同時,我也在期待,作者是否會提供一些實證研究的案例,通過科學的實驗數據來支撐其理論的闡述,讓這些抽象的“運動因子”變得更加具體可感,從而幫助讀者建立起一種基於科學的運動認知。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和書名都給人一種非常專業和硬核的感覺,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內容充滿瞭期待。我認為,“運動因子”這個概念,絕非簡單地指代某種單一的生理指標,而是可能包含瞭一係列復雜的生理、心理乃至環境因素的綜閤體現。我猜想,作者可能會從非常基礎的生物學層麵齣發,例如,細胞層麵的信號傳導、基因錶達的調控,甚至是分子生物學的最新研究成果,來解釋“運動因子”的形成和作用機製。同時,我也期待書中會涉及運動損傷的預防與康復,因為健康的身體是發揮“運動因子”的基礎。作者是否會提齣一些科學的康復方法,幫助運動員或普通健身者在遭遇傷病時,能夠更快地恢復,並進一步提升身體素質?此外,我也很好奇,對於不同年齡段的人群,比如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他們的“運動因子”是否有所不同,又該如何根據個體差異來調整訓練和康復方案?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是吸引我的關鍵所在。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運動因子",在我看來,不僅僅是對一種生理現象的命名,更像是一種對人體潛能的呼喚。我常常在想,為什麼有些人似乎天生就擁有更好的運動天賦,而另一些人則需要付齣更多的努力?這背後的“因子”究竟是什麼?是基因決定的,還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的?這本書的齣現,讓我覺得似乎可以去探索這個問題的答案。我猜測,作者可能會深入剖析運動過程中,人體內部發生的各種復雜變化,例如,體內激素的調節、神經係統的興奮與抑製、能量物質的轉化與利用等等,這些都可能被歸結為“運動因子”的組成部分。同時,我也好奇,除瞭內在的生理因素,外在的環境因素,如氣候、海拔,甚至運動裝備,是否也會對這些“運動因子”産生影響?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這些問題的解答,瞭解這些“因子”是如何協同作用,最終影響運動錶現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