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微动作心理学
定价:39.80元
作者:李杨
出版社:煤炭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020633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微动作心理学》一书,就是通过动作来了解心理的一本书,它不仅告诉我们一些下意识动作、习惯性动作所暗示的心理活动,还告诉我们当人紧张时、动摇时、内心消极时、出现心理戒备时身体会有哪些小动作,更告诉我们如何观察并利用一举一动来掌控他人的心理,达成自己所愿。
目录
作者介绍
李杨,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硕士学历。曾广发涉猎阅读了弗洛伊德、荣格、卡伦·霍尼等人的心理学着作,对于心理学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始终认为心理学不仅是课堂上的学问,而且是一门具有非常广阔的实践应用科,致力于将心理学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文摘
肢体语言是润物无声的表达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梅拉宾曾提出“7%-38%-55%定律”:当人们进行面对面沟通的时候,会使用到三个主要的沟通元素——用词、声调,还有肢体语言。所谓的“7%-38%-55%定律”,指的就是这三项元素在沟通中所担任的影响比重。用词占7%,声调占38%,肢体语言占比重,是55%。从这个定律中,我们至少可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面对面的沟通中,说话内容是不重要的,身体语言在信息交流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美国行为学家斯泰恩将非言语沟通中的显称为身体语言,亦称体语。主要包括眼神、手势、语调、触摸、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这类显。肢体语言虽然无声,但具有鲜明而准确的含义,它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譬如,星期天,忙碌了一上午的妻子吃完午饭后刚睡着,丈夫轻轻打开窗户准备让正在楼下玩耍的女儿回家做作业。为了不吵醒妻子,丈夫没有大声呼喊女儿,而是朝她招了招手。女儿看见爸爸的手势后,顿时明白了爸爸的意思,便迅速朝家走来。这时,丈夫抬手一看表,不到一点半,心想还可以让女儿再玩一会儿,于是,丈夫又向正朝家走来的女儿挥挥手。女儿看见爸爸的这个手势后,稍微一想,便又调转头,兴高采烈地和伙伴们玩去了。整个过程丈夫没有说一个字,仅凭手的两个简单动作,便和女儿完成了两次沟通。
同理,大街上的交通警察指挥来来往往的汽车和行人,靠的也是这种无言的体语。而一些目的性很强的动作,则完全可以看作是一种行为的信号。譬如,书店里,某一个人踮着脚去拿书架上的一本书,我们知道,他想看看这本书。尽管他已把脚踮得很高,但还是够不着。这时,他旁边身材较高的营业员注意到了他的这个动作,于是,从架上拿了那本书递给了这位顾客。营业员是怎么知晓这位顾客心理的呢?因为顾客踮脚的动作表现了一种难以被人忽视的窘境:“我需要帮助!”
不同于有声语言的蕴藉性和委婉性,我们身体所表达的话语是鲜明而准确的,尽管这一点我们经常意识不到。肢体语言一旦和有声语言相结合,能准确传达话语者内心思想和情感的往往不是有声语言而是体语。如,一位年轻女孩告诉她的心理医生,她很爱她的男朋友,与此同时却又下意识地摇着头,从而否定了她的话语表达。可见,要想真正了解交谈对象的话语意思,在认真倾听其述说的同时,还必须认真解读对方的体语。他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在传达着他的真实想法。
“在没有得到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是不能进行推理的,那样,只能是误入歧途。”这是文学经典形象福尔摩斯侦探的名言。福尔摩斯是柯南·道尔笔下的神探,他的神奇之处在于他可以凭借指甲、外套的袖子、脚上的靴子、膝盖处的褶皱、食指和拇指上的老茧,以及面部表情和种种行为判断人的内心活动。
“假如在得到所有这些信息的情况下,竟然还是无法对这些信息的主人做出准确的判断,我认为,这一定是天方夜谭。”福尔摩斯如是说。为什么他有如此大的信心呢?因为他十分清楚人的身体语言密码所拥有的巨大力量。犯罪嫌疑人可以制造出种种口头上的谎言,却没有办法控制住自己的身体语言。不经意中他们就会把内心的秘密泄露在一个眼神,或者一个看似没有深意的手势里。与一般人相比,福尔摩斯的优势就在于他能够通过人的身体语言来分辨他是否在说谎,同时从这些不说谎的信号里知道对方的真实想法。
告别了福尔摩斯,我们再来看看卓别林。卓别林是无声电影时代的电影演员,他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大银幕经典形象。只要提起他的名字,我们就会回忆起那个穿着破烂的燕尾服,迈着八字步的形象。与今天音画俱全、推崇技术的电影相比,卓别林的电影受时代和技术的限制,没有声音也没有色彩。但是,这些并没有影响到卓别林对故事的讲述,我们还是能看到一个个结构精巧、感人至深的故事。那么,你不会感到惊奇吗?他是凭借什么在无声的世界里把这些故事完整地叙述出来的呢?这些问题的答案,既简洁又内涵丰富,那就是身体语言。卓别林就是使用丰富的身体语言把人物的感情、想法、经历一一呈现在观众眼前的。观众没有感觉缺省,也不会觉得唐突,而是被他的一举一动所吸引,所感动。演员的身体语言是无声电影的灵魂。
从福尔摩斯到卓别林,我们一再提及一个词——身体语言。而我们总是过分重视口头内容表达,而忽略了身体语言的能量之大。福尔摩斯与卓别林给了我们新的启示:在与人面对面交流沟通时,即使不说话,我们也可以凭借对方的身体语言来探索他内心的秘密,对方同样可以通过身体语言了解到我们的真实想法。所以,开始有意识地去探究身体语言的密码吧!那些曾经被你忽视的非语言信息才是读懂对方心思的可靠的资源。
……
序言
我最近正在阅读这本《微动作心理学》,它确实是一本能让人醍醐灌顶的书。我之前一直认为,要理解一个人,主要就是要听他说了什么,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用非常生动且易于理解的方式,揭示了那些隐藏在日常行为中的“微动作”,以及它们背后所代表的深刻心理含义。我之前从未想过,一个人在思考问题时,不自觉地触摸下巴,或者在感到不安时,反复整理衣角,竟然都蕴含着如此丰富的信息。书中的案例非常贴近生活,让我能够很容易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我开始在和朋友、同事交流时,有意识地去观察他们的微动作,并且惊讶地发现,很多时候,这些细微的信号比他们口头表达的更加真实。这让我对人际交往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能更准确地判断对方的情绪和意图。我非常推荐这本书给那些希望提升自己人际洞察力,或者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朋友们,它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宝藏。
评分坦白说,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对“微动作”这个概念是有些模糊的,甚至觉得它有些玄乎。但读了几章之后,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作者的论述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用大量生动的案例和研究数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让我信服不已。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情绪泄露”的部分印象深刻。原来,当我们试图掩饰某种情绪时,身体总会不自觉地通过一些微小的动作来“出卖”我们。比如,一个人即使在面带微笑的同时,紧握的拳头或者微微颤抖的指尖,都可能暗示着他内心的紧张或不满。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蕴含着巨大的信息量,足以颠覆我们对他人真实情感的判断。这本书就像一本“读心术”的指南,只不过它并非依靠猜测或直觉,而是建立在严谨的科学理论和大量的实践观察之上。我开始尝试在与人交流时,有意识地去留意那些之前被我忽略的细微之处,并且惊讶地发现,很多时候,这些微动作确实能够印证或修正我原有的判断。这让我感到非常兴奋,也更加期待后续内容的学习,希望能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成为自己分析问题的有力工具。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把精密的探针,深入到了人类行为最细微的层面。我一直以为,人们所展现出来的行为,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有意识的选择,但《微动作心理学》让我看到了事物更隐秘的一面。作者并没有用晦涩难懂的术语来阐述,而是通过大量的生动比喻和现实场景,将那些几乎难以察觉的身体信号一一呈现出来。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信号冲突”的部分所吸引。当你听到一个人说“我没事”,但他的身体却在传递着紧张、不安的信号时,你该如何解读?这本书就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分析框架,帮助我理解这种矛盾背后可能的原因。它让我明白,我们所看到的,往往只是冰山一角,而真正驱动一个人行为的,是那些隐藏在水面之下的巨大潜流。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与其说是在学习知识,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自我和对他人的深度探索。我开始更加关注那些被我们常常忽略的细节,并且从中发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规律。
评分这本书我最近才入手,虽然还没能完全细读,但光是翻阅的几个章节就让我深感震撼。作者对“微动作”的定义和解读,简直是打开了我认知世界的新视角。我一直以为只有那些明显、大幅度的肢体语言才具备心理暗示,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原来那些不经意的、几乎难以察觉的细微动作,才是我们内心真实想法最直接的流露。比如,书中举例说明了一个人在撒谎时,眼神会不自觉地回避,或者不经意地触摸自己的鼻子。这些细微的动作,如果不是有人专门点破,我可能永远都意识不到。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现象的描述,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微动作背后的心理机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应?它与我们的情绪、动机、甚至是潜意识有什么样的联系?这些问题的解答,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特别期待接下来的章节,希望能够学习到更多识别和解读这些微动作的技巧,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我坚信,掌握了这项能力,将极大地提升我的沟通效率和人际交往能力,让我能够更敏锐地洞察他人的内心世界,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判断和回应。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把钥匙,为我解锁了一个更加丰富、更加真实的心理世界。
评分这本《微动作心理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的角度。我一直觉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往往被语言所占据,而忽略了身体语言的无声叙述。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那些不经意间的小动作,比如一个人坐姿的微调、眼神的短暂停留、或者手指轻微的敲击,都可能传递出比语言更真实、更深层的信息。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深刻,他不仅仅罗列了各种微动作,更重要的是,他解释了这些动作是如何在潜意识层面运作的,它们与我们的情绪、思维模式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习惯性微动作”的章节,它让我明白,很多看似无意义的小动作,其实是我们长期以来某种心理状态的沉淀。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甚至是一些我从未注意到的习惯性动作,是否也暴露了我内心的某些状态。这种自我审视,让我受益匪浅。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阅读体验,它让我学会了如何用更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用更深入的思考去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也更好地理解他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