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不了情/走进教育数学

数学不了情/走进教育数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景中 编
图书标签:
  • 教育数学
  • 数学教育
  • 数学方法
  • 教学策略
  • 学习方法
  • 中学数学
  • 解题技巧
  • 数学思维
  • 教育
  • 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金卫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
ISBN:9787030268211
商品编码:29913147009
丛书名: 数学不了情走进教育数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4-01

具体描述


本店POD版图书均在书名下有明显红字标注,POD图书属于按需定制,您下单购买后我们才开始印刷,故不可取消订单。 我们一般会在您下单后的4-7个工作日内完成发货,请谨慎下单!商品无质量问题不支持退货,定价和装帧可能会与原书不同,请以实物为准!详情请咨询客服 购买电子版图书请与客服直接联系,或搜索科学出版社电子商务平台购买
数学不了情
定价 78.00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6年06月
开本 16
作者 谈祥柏
装帧 平装
页数 336
字数 300
ISBN编码 9787030268211

内容介绍
笔者以数十年潜心研究发现的数的奇妙性质公助同好,并以国外的一些学术价值很高而且非常畅销的读物中的核心素材充实本书。笔者以数十年潜心研究发现的数的奇妙性质公助同好,并以国外的一些学术价值很高而且非常畅销的读物中的核心素材充实本书。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1章 智力加油站
1.1 有记性的数
1.2 推陈出新,增加调料
1.3 无视直觉
1.4 试两次就行
1.5 风行宇内
1.6 千年名题话百鸡
1.7 月相变化的乘法
1.8 用减法开平方
1.9 数点子求面积
1.10 青朱出入图

第2章 灵机一动,苦尽甘来
2.1 出奇制胜,以静制动
2.2 根号里套根号
2.3 炒股高手
2.4 打破思维定式
2.5 数字录像
2.6 葛藤之长
2.7 独立王国
2.8 灵感闪现,易如反掌
2.9 穷小子妙算,晾四座
2.10 菩提明镜
2.11 梁羽生与数学

第3章 数字照妖镜
3.1 金箍棒当钉耙
3.2 大款上当
3.2 数字照妖镜
3.4 面上无光
3.5 伤心骰子
3.6 打破“千年一贯”制
3.7 六道轮回
3.8 别开生面的密码信
3.9 经书藏在哪里
3.10 漏窗式密码

第4章 自然数群英谱
4.1 续命金丹
4.2 无0就乱套
4.3 0作焊料
4.4 X号的平移
4.5 争取100分
4.6 锦囊中的答案
4.7 十六字令
4.8 五代同堂的幻方
4.9 金镶玉边
4.10 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4.11 天神的手笔
4.12 出土文物
4.13 认祖归宗
4.14 和谐的象征;
4.15 暗室寻猫
4.16 香港的“伯乐”
4.17 十八罗汉之首
4.18 五环体现数学之美
4.19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4.20 视觉的盛宴
4.21 数学不了情

第5章 以造化为师
5.1 敲打羊皮
5.2 横看成岭侧成峰
5.3 森德拉姆之筛
5.4 怪异的生蛋母鸡
5.5 西方宝树
5.6 杨辉三角形的分形性质
5.7 哈雷数
5.8 天体运动的启示
5.9 高空对接
5.10 数学大玩家刘卡
5.11 外星人的算术
5.12 圆通算法
5.13 不怕辣
5.14 天网恢恢
5.15 不可思议的巧合
5.16 互补意味着幸福和完美
5.17 各领风骚的三角形
5.18 水仙花数,黑洞与振荡
5.19 不动明王

第6章 近繁殖与远缘杂交
6.1 西方的“夸父逐日”
6.2 钦佩“大唐文化”
6.3 风马牛可相及
6.4 两度元宵
6.5 美丽心灵
6.6 怀念金克木
6.7 数学教授讲的占星术故事
6.8 拆字奇谈
6.9 熟语的字数
6.10 芳龄几何
6.11 等号的延伸
6.12 走出疑古时代
6.13 千年等
6.14 怡红夜宴图
6.15 圆台面上的巡礼
6.16 八山叠翠
6.17 成语中的数学伏兵
6.18 蓝罗裙子束纤腰
6.19 拗口令
6.20 向物理讨救兵

第7章 无所不在的数学
7.1 击鼓撞钟
7.2 金香炉
7.3 囚衣的号码
7.4 “大神”的姓氏
7.5 避讳趣话
7.6 游山玩水
7.7 足球悖论
7.8 大雁的情报
7.9 五行取名
7.10 轴心国爱“偷打”
7.11 历史老师陆先生
7.12 乱穿马路找借口
7.13 一场动人的速算表演
7.14 数学与猜谜
7.15 数学与神话
7.16 数学与草书
7.17 名家的失误
参考文献
后记   方地为舆,圆天为盖。长剑耿介,倚天之外。
  ——宋玉《大言赋》
  我们是独*无二的吗?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很多世代。也许我们的老祖宗在仰望夜空中浩瀚的天河群星时就在想:这些星星上会有人吗?
  天文学是一切科学之中zui富有诗意的学科。有一幅世界名画叫做“银河的起源”,肇始于优美动人的希腊神话。星光闪烁,它们是遥远的太阳,拥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把万物之灵的人类引向空间深处。黑洞,白洞,超弦,奇点,时空隧道……有着无穷无尽的宇宙奥秘。
  宇宙的年龄有多大?天文学家们估计,从“大爆炸”至今,大约已有150亿到160亿年的“高龄”了,而人类至今的历史仅仅是区区40万年左右。而高速电子计算机、核爆炸、互联网等现代科技的出现,则还不到100年。
  早在1924年,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就证明了在我们的银河系之外还有其他星系。
作者介绍
  谈祥柏,数学家科普作家,从事数学科普创作逾半个世纪,迄今为止正式出版的创作与翻译书籍已达50种之多,代表作有《稳操胜券》、《数学加德纳》、《趣味数学辞典》、《奇妙的幻方》、《线性规划与对策论》,以及《十万个为什么·数学分册》等;发表的科普文章超过1000篇.具有扎实的古文与渊博的文学知识,通晓多种语言,擅长矩阵、古今密码编制与破译、组合数学,研究与攻坚能力迄今未衰。
  张景中,多年从事几何算法和定理机器证明研究,其成果曾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热心数学教育,提出教育数学的思想,并从事中学教学改革和微积分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爱科普事业,其所著《教育数学丛书》曾获中国图书奖,《数学家的眼光》等科普作品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全国科普创作一等奖,《好玩的数学》丛书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关联推荐
  改造数学使之更适宜于教学和学习,是教育数学为自己提出的任务。
  把学数学比作吃核桃。核桃仁美味而富有营养,但要砸开才能吃到它,数学教育要研究的,是如何砸核桃吃核桃,教育数学呢,则要研究改良核桃的品种,让核桃更美味,更营养,更容易砸开吃净。
  翻翻这风格不同并且内容迥异的10本书,教育数学领域的现状历历在目,这是一个开放求新的园地,一个蓬勃发展的领域,在这里耕耘劳作的人们,想的是教育。做的是数学,为教育而研究数学,通过丰富发展数学而推进教育,提出新定义新概念,建立新方法新体系,发掘新问题新技巧,寻求新思路新趣味,凡此种种,无不是为教育而做数学。
  这样的书,数学教师不可不读,数学教育的研究者不可不读。
  把奇妙的对称、均衡、和谐等美学要素注入高等代数与其他学科使较为冷漠的学科变得生龙活虎。书中大量生动活泼的素材,深刻哲理与无比激情兼而有之,作者继承了数学科普大师马丁?加德纳的文风、加以有机融合完成了素材的中国本土化,使之文采斐然,雅俗共赏。
在线试读
  有人称此算法为“本原算法”,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可说抓住了要害,看透了问题的本质,有人对此深表怀疑,认为这样一来势必大大限制了应用范围。实际上,这种顾虑完全没有必要。被开方数既可为整数,也可为小数,或者是整数与小数两者兼有的混合多位数,我们只要两位一节地定好位置,即可易如反掌地得出zui后的结果,总而言之,在运算过程中,一切数据都可以视为正整数,但这种数目是可大可小的,大到充满六合,小到只有半粒米,作为孙悟空的运载工具,钻进牛魔王的肚子里去,现在设被开方数为34567,求它的平方根,要求准确到两位小数。我们的被开方数完全是随机取来的,按照数理统计原理,子样虽小,但它完全与统计母体一致,因而不失为一个代表性的例题,具有普遍适用的意义,许多珠算高手都背得出100以下的平方数,例如882=7744之类,由是容易看出182=324,于是就有32400=1802,从而n:180,2n-1=359,让我们求出第*个余数,即34567-32400:2167,根据上文所作的特别交代,“吾道一以贯之”,下一个减数应该是361,即紧接着359的下一个奇数。
图书简介:《时空交织:古典物理学与现代宇宙的边界》 一、 宏大叙事与思想溯源:从牛顿的苹果到爱因斯坦的时空观 本书《时空交织:古典物理学与现代宇宙的边界》是一部深度剖析物理学两大支柱——经典力学与相对论——发展脉络的学术专著。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公式和定律,而是致力于描绘出人类认知边界是如何一步步被拓展、被颠覆的历史进程。 第一部分:坚实的基石——牛顿力学的辉煌与局限 我们将从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和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讲起,构建起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理论框架。详细阐述牛顿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述及其在宏观低速世界中的无上成功。本部分深入探讨了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基本概念的哲学意义,它们如何塑造了启蒙时代对世界确定性的信心。 然而,本书的重点并非止步于歌颂。我们将细致剖析经典物理学在以下领域的“失效”或“不完备性”: 1. 对微观世界的描述困境: 经典电磁学在解释黑体辐射和光电效应时的理论矛盾。 2. 对高速运动的无力: 对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结果的经典解释的失败。 3. 绝对时空的哲学枷锁: 对“以太”这一中介物假设的深入批判性审视。 通过这种对比,读者将清晰地认识到,任何看似完美无缺的理论体系,都内含着其自身的瓦解的种子,而这些“种子”,正是通往新物理学的阶梯。 二、 概念的革命:相对论对绝对时空观的颠覆 本书的第二部分是关于爱因斯坦革命的深度解读。我们首先从狭义相对论入手,详细推导了洛伦兹变换,揭示了光速不变原理如何迫使我们接受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的非直觉结论。我们将着重分析“同时性的相对性”这一核心概念,并探讨其对传统哲学中时间观的冲击。 紧接着,本书进入更深层次的讨论:广义相对论。我们力求以最清晰的方式阐释“引力即时空弯曲”的几何化思想。 测地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阐述爱因斯坦场方程的物理内涵,并探讨其在弱场近似下如何退化为牛顿引力定律。 水星近日点进动与引力红移: 通过具体的实验观测,验证广义相对论的预言。 黑洞的诞生与事件视界: 深入探讨史瓦西解的物理意义,以及黑洞作为时空极端扭曲区域的存在,如何挑战我们对“存在”的传统理解。 三、 边界的冲突与融合:从古典到量子的过渡地带 物理学的历史并非一次平稳的过渡,而是一系列剧烈的“相变”。本书的第三部分聚焦于两种理论的交界区域,即“量子引力”的初步探索。 我们探讨普朗克常量的引入如何标志着能量的“量子化”,以及玻尔的原子模型如何尝试调和经典轨道概念与新的量子规则。本部分将重点分析“互补性原理”的哲学意义,即在微观世界中,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如波或粒子)依赖于我们提问的方式,这与经典物理中客观实在性的信念形成了尖锐的对比。 四、 结构与应用:现代宇宙学的支撑 在理解了经典与相对论的基础上,本书的第四部分将这些概念应用到宇宙学的宏大尺度: 1. 宇宙的膨胀: 阐述哈勃定律的发现及其与弗里德曼方程(基于广义相对论)的联系,解释宇宙学原理。 2. 大爆炸模型的证据链: 详细介绍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物理起源,将其视为早期宇宙“热寂”留下的余温,而非单纯的电磁波。 3. 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挑战: 讨论现代观测数据(如星系旋转曲线和Ia型超新星观测)如何暗示我们现有的物质和能量模型(基于标准粒子物理学)尚不完备,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时空结构本身可能包含我们尚未理解的组分。 五、 总结与展望:未竟的探索 本书的结论部分将总结经典物理学作为近似理论的地位,以及现代物理学所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如何将广义相对论的宏观几何描述与量子力学的微观概率描述统一起来。我们探讨弦论、圈量子引力等前沿理论的初步构想,旨在引导读者认识到物理学的探索永无止境,我们当前对时空本质的理解,可能仅仅是未来更深刻理论的雏形。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对物理学史、哲学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以及大学物理、工程学、天文学等专业背景的学生。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代数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注重启发性而非纯粹的数学推导的繁复性。通过阅读此书,读者将获得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及其时空背景的全新、立体的理解。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拿在手里,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油然而生。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却不失雅致,柔和的色彩仿佛在低语着一种宁静的力量。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醇厚的文字香,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教育事业深沉的热爱,以及对数学这门学科细腻而独到的理解。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开篇时描绘的那幅画面,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园丁,正耐心地、温柔地引导着孩子们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没有枯燥的说教,只有循循善诱的启发。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理念,让我深深打动。我能感受到作者并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试图通过一种更加人性化、更具温度的方式,去构建数学与人心之间的桥梁。这种对教育本质的回归,以及对数学教育方法论的深入思考,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也置身于那个充满阳光的课堂,与孩子们一同经历发现的喜悦,克服理解的困境。整本书的基调温暖而充满希望,让我对未来的数学教育充满了更深层次的期待和信心。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我看了很多遍,每一次重读都有新的收获。它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用平实而深刻的语言,与我进行一场关于教育和成长的对话。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教学中的“难点”和“痛点”时所展现出的耐心和智慧。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遇到一些学生对数学感到畏惧、产生抵触情绪的情况,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非常具有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它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更是实践层面的指导,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出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化解学习困难的教学策略。我尝试将书中的一些方法运用到我的日常教学中,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孩子们不再视数学为洪水猛兽,而是开始享受解决问题的乐趣。这种教学上的“突破”,让我由衷地感谢这本书,以及它背后那位充满教育情怀的作者。

评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沉浸在这本书营造的独特氛围里。书中的论述,与其说是在讲解数学知识,不如说是在讲述一种思考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哲学。作者对“为什么”的执着追问,以及对“如何”的细致拆解,极大地拓展了我对数学的认知边界。我一直以为,数学就是公式和定理的堆砌,是逻辑和符号的抽象游戏,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让我看到,数学背后蕴含着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培养理性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通过一些生动的生活化案例,将原本晦涩难懂的数学概念变得触手可及,让“数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象牙塔,而是融入生活、服务于现实的实用工具。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对数学的偏见,以及在教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区。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益,更是一种思维的启迪,一种对学习本质的重塑。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它不像那些华丽的辞藻那样能瞬间抓住人的眼球,却能在字里行间悄悄地改变你的认知,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反复咀嚼书中的每一个论断,每一次都能从中品味出新的况味。它让我看到了教育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观的塑造,是品格的培养。作者在探讨数学教育的时候,也巧妙地融入了对人文关怀的思考,这种跨领域的融合,让这本书的内涵更加丰富和深刻。我从中获得的,不仅仅是对数学教学方法的启示,更是对人生和教育的深刻理解。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教育,是点亮生命的火种,是激发内在的潜能,是引导个体去发现自我、实现自我。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书,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数学”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的书,一本关于“教育”的书。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他不是从宏观的教育政策或者微观的解题技巧入手,而是从学生个体的情感需求和认知发展规律出发,来探讨如何让数学教育变得更加人性化、更具生命力。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打开了一扇扇新的窗户,让我看到了数学教育背后隐藏的无限可能性。我被作者对教育事业的坚守和热爱所深深感染,也对未来数学教育的发展充满了乐观的期待。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阅读的体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教育理念的重塑。它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在教育道路上的信念,也给了我源源不断的动力去探索和实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