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入门宝典(附1DVD光盘) 9787115375766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中国画入门宝典(附1DVD光盘) 9787115375766 人民邮电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广胜著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画
  • 绘画入门
  • 技法
  • 教程
  • 艺术
  • 文化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绘画
  • 书法
  • 艺术学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75766
商品编码:2992975117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画入门宝典(附1DVD光盘)

定价:98.0元

作者:王广胜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115375766

字数:516千字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27种中国画基础绘画技法,51种花鸟画绘画技法,17种山水画绘画技法,6种人物画绘画技法;
※53个案例,配以绘制过程详解,零基础上手学国画,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超值附赠大容量DVD视频教学光盘,内含19分钟零基础国画视频教学,910分钟国画视频教学,62幅高精度国画作品欣赏。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内容和技巧非常全面的中国画教程类图书。《中国画入门宝典》在一开始便对写意画的特点及分类,绘制国画的必备工具如毛笔、墨、纸、砚台、颜料,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如笔法、墨法、色法、运笔、构图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即使是零基础的国画爱好者,也能据此对国画有一个基础的了解;进而本书由易到难地安排了五十余个完整的国画示例,从水果蔬菜到花卉植物,从草虫到禽鸟和鱼虾蟹,包括了写意花鸟、写意山水、写意人物。初学者可以从简单的学期,一步一步逐渐掌握中国画的绘画技法。随书附赠1张DVD光盘,包含了国画基础技法的讲解和书中大部分案例的绘制过程。《中国画入门宝典》图例丰富,讲解细致,步骤清晰,对于准备提高写意画绘画修养和绘画技法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错的教程和临摹范本。

目录


作者介绍


Corel中国地区CCCP(设计师)、CCCE(设计专家)和CCCI(认证教师)考试题目编写者。中国商业插画师资格考核员,认证教师。Adobe讲师。 教育工作经历 01.2000-2001:北京成人教育考试中心—期间主要进行平面设计、图形图像学的教学工作。 02.2001-2002:北京大学—任职期间进行Photoshop、Painter、Illustrator等软件的教学工作和商业插画师的培训工作。 03.2003-2004:中央美术学院—在职期间进行数码插图的教学工作。 04.2005-2005:中央美术学院(城市学院)—在职期间主要进行平面设计、图形图像学的教学工作。 05.2005-2006火星时代:期间进行职业动漫师的培训工作。 06.Adore公司:师资培训讲师。 07.水晶石教育学院:外聘讲师。

文摘


序言



《西方艺术史:从史前到当代》 一本全面、深入、富有洞察力的西方艺术发展历程全景图 作者:[此处可虚构一位资深艺术史学家姓名,例如:伊丽莎白·格林伯格 或 约翰·哈珀] 出版社:[此处可虚构一家权威出版社名称,例如:环球学术出版社 或 文汇精粹] ISBN:[此处可虚构一个与原书ISBN完全不同的全新ISBN] --- 导言:凝视文明的脉络 艺术,是人类文明最持久的记录,是思想、信仰、技术和情感的具象化。它不仅仅是装饰,更是我们理解过去社会结构、宗教观念、政治动荡和个体精神状态的钥匙。《西方艺术史:从史前到当代》旨在为读者提供一部涵盖两万多年西方艺术发展脉络的权威性著作。本书摒弃了传统艺术史教材中常见的枯燥编年体叙述,转而采用主题驱动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的方式,深度剖析西方艺术如何随社会思潮的演变而不断重生与革新。 我们试图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艺术家是如何思考的?他们的作品在当时的社会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以及,他们的审美选择如何塑造了后世的观念? 本书的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涵盖了建筑、雕塑、绘画、版画乃至摄影等多种媒介,力求展现西方艺术的广度与深度。 --- 第一部分:起源与神圣的形体——史前、古代文明与古典的奠基 (约公元前 400,000 年 – 公元 300 年) 本部分追溯艺术的萌芽,探寻人类最初的创造冲动。 第一章:幽暗中的火花——史前艺术 深入探讨洞穴壁画(如拉斯科与阿尔塔米拉)的象征意义,分析新石器时代巨石阵(如巨石阵)所体现的早期宇宙观与社群组织。重点分析艺术的“功能”:是巫术、记录还是社会标记? 第二章:尼罗河的永恒秩序——古埃及艺术 解析古埃及艺术的永恒性、稳定性和严格的规范。分析其“正面律”的构图原则如何服务于宗教信仰和法老的权力神化。深入剖析陵墓壁画、石棺雕塑及图坦卡蒙陵墓中的黄金制品,解读象形文字与图像的共生关系。 第三章:人类的理想尺度——美索不达米亚与爱琴海文明 对比苏美尔、巴比伦和亚述文明的纪念性建筑(如空中花园的构想、空中花园的复原模型研究)和印章艺术。特别关注米诺斯文明(克里特岛)的活力与自然主义倾向,以及迈锡尼文明中对战争与权力的表现。 第四章:理性的黄金时代——古希腊的诞生与成熟 这是西方艺术的基石。本书详细区分了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的风格演变。 建筑:从多立克、爱奥尼和科林斯柱式的起源到帕特农神庙的完美比例学研究。 雕塑:着重分析“理想化的人体”是如何从僵硬到“湿袍衣纹”的,重点剖析波留克列特斯、菲狄亚斯和普拉克西特利斯的作品,理解“平衡的动感”这一核心概念。 第五章:权力与实用主义——古罗马的工程与肖像 罗马人如何继承希腊的艺术遗产并将其转化为帝国工具。分析写实肖像画的社会功能、万神庙的结构奇迹,以及纪念性建筑(如提图斯凯旋门、图拉真纪功柱)如何服务于政治宣传。 --- 第二部分:信仰的桎梏与光芒——中世纪的宗教主导 (约公元 300 年 – 1400 年) 本部分聚焦于基督教信仰如何重塑艺术的表达方式,从早期基督教的隐秘赞美到盛期中世纪的宏大叙事。 第六章:黑暗中的十字架——早期基督教与拜占庭艺术 探讨基督教合法化后,艺术如何从地下转向公共空间。分析马赛克艺术的非物质化倾向,以及拜占庭帝国(如圣索菲亚大教堂)对神圣空间和平面化圣像画(Icons)的极致追求。 第七章:蛮族的融合——罗马式艺术 随着中世纪早期欧洲的分裂,地方性风格勃兴。详细描述罗马式教堂(如比萨斜塔群)的厚重、堡垒般的结构,以及其对壁画和雕塑(特别是关于末日审判主题)的叙事功能。 第八章:向天国的攀升——哥特式建筑与光线哲学 哥特式艺术是对罗马式的彻底革新。解析肋拱、飞扶壁和尖券如何解放墙体,使建筑向上无限延伸。重点分析哥特式玫瑰窗的光学和神学意义,以及沙特尔大教堂等典范作品中雕塑从门楣走向自由的历程。 --- 第三部分:重返人间与科学的觉醒——文艺复兴与巴洛克 (约 1400 年 – 1750 年) 这是艺术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变革期,人类中心主义的回归与科学方法的引入彻底改变了艺术的规则。 第九章:人文主义的曙光——早期与盛期文艺复兴 (意大利) 本书将重点比较佛罗伦萨、罗马和威尼斯画派的差异。 技术革命:透视法的发明(布鲁内莱斯基)与明暗对照法的运用(马萨乔)。 大师的成就:达·芬奇对解剖学的掌握与“空气透视”,米开朗基罗对人体潜能的探索,以及拉斐尔的和谐构图。 第十章:北方的细腻与反思——文艺复兴在欧洲其他地区 探讨尼德兰和德意志地区(如扬·凡·艾克、丢勒)对油画媒介的精进、对细节的痴迷,以及宗教改革对图像赞助和艺术主题的影响。 第十一章:动感、激情与戏剧性——巴洛克艺术 分析天主教反宗教改革(Counter-Reformation)如何推动巴洛克艺术成为情感的放大器。 卡拉瓦乔:革命性的“光影对决”(Tenebrism)。 贝尼尼:雕塑如何突破界限,捕捉瞬间的戏剧高潮(如《圣特蕾莎的狂喜》)。 鲁本斯与伦勃朗:对色彩、运动感和心理深度的极致探索。 第十二章:镜子与宫廷的辉煌——洛可可与新古典主义的序曲 洛可可的轻盈、享乐主义与对宫廷生活的精致描摹。简要引入启蒙运动对古典秩序的重新呼唤,为下一阶段的回归奠定基础。 --- 第四部分:革命、理性与主观世界的爆发 (约 1750 年 – 1900 年) 工业革命、政治动荡和社会结构的剧变,促使艺术家们质疑学院派的权威,转而拥抱情感、自然与个体经验。 第十三章:秩序的回归与激情的萌动——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对比雅克-路易·大卫(对理性与共和美德的颂扬)与德拉克洛瓦(对色彩、异域风情和不受约束的情感的追求)。分析戈雅的作品如何预示着现代的焦虑。 第十四章:捕捉流动的瞬间——从巴比松到印象派 探讨摄影术对绘画构图和“真实”概念的挑战。深入分析库尔贝的现实主义对社会题材的关注,以及莫奈、雷诺阿如何将研究焦点转向光线、色彩和人造光下的城市生活。 第十五章:内在世界的探索——后印象派的结构与情感 解析塞尚(结构)、梵高(情感表达)和高更(象征与原初性)如何超越印象派的表面光影,为20世纪现代主义的爆发奠定理论和视觉基础。 --- 第五部分:现代性的碎片化与重塑 (约 1900 年 – 至今) 本部分关注艺术如何彻底脱离再现的责任,走向对形式、观念和媒介本身的探索。 第十六章:爆炸的色彩与形体——野兽派、立体主义与未来主义 分析毕加索和布拉克如何通过多视点观察彻底解构三维空间。探讨立体主义如何成为理解20世纪物理学和心理学进展的视觉隐喻。 第十七章:心灵的风景——表现主义与抽象艺术的诞生 考察德国表现主义对社会疏离感的控诉。重点分析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如何将艺术推向纯粹的非客观性,探索精神与形式的终极关系。 第十八章:对意义的颠覆——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 分析两次世界大战对西方理性的彻底摧毁,如何催生了杜尚对“艺术品”定义的挑战,以及达利和马格利特如何将潜意识的梦境引入画布。 第十九章:美国的主导与战后艺术的多元化 聚焦二战后艺术中心从巴黎转移到纽约的历程。深入分析抽象表现主义(波洛克、罗斯科)对尺幅与情感的关注。随后过渡到波普艺术(安迪·沃霍尔)对大众文化的反思。 第二十章:观念的胜利与当代的景观 探讨极简主义(Minimalism)如何剥离情感,回归材料本身。最后,概述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包括对挪用、身份政治和新媒介(装置、影像艺术)的广泛应用,展示当代艺术在持续不断地挑战我们对“什么是艺术”的固有认知。 --- 结语:历史的回响与未来的对话 本书最后总结了西方艺术史上关键的“循环”:从对古典的回归(如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到对现有范式的反叛(如巴洛克、现代主义)。我们邀请读者带着这些知识,重新审视那些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图像,理解艺术是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地塑造、反映并最终定义了“我们是谁”。 附录:艺术史重要年代简表、艺术家词汇表与推荐阅读书目。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曾经在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瓶颈,总是感觉自己掌握不好笔墨的精髓,也无法真正领会中国画的意境。直到我翻阅了这本《中国画入门宝典》,才仿佛拨开了迷雾。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笔墨的讲解,它没有空洞的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将抽象的笔墨技巧具象化,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笔每一画的变化和效果。书中的范例也非常丰富,涵盖了山水、花鸟、人物等多个画种,为我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评分

我是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情感的人,一直以来都梦想着用自己的双手描绘出心中的山水意境。偶然间,我发现了这本《中国画入门宝典》,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为我指引了前进的方向。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中国画“意境”的解读,它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情感的抒发和哲思的表达。书中的每一个笔触,每一道墨痕,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对中国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画心驰神往已久的初学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引领我入门的工具书。在琳琅满目的选择中,我被《中国画入门宝典》这个名字深深吸引。拿到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精美的封面设计,古朴而典雅,仿佛瞬间将人带入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殿堂。迫不及待地翻开,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专业而不失亲切的氛围。书中的内容编排非常合理,从最基础的笔墨技法,如执笔、运笔、墨色运用,到勾勒、皴擦、点染等基本功训练,都讲解得细致入微。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每一项技法的图文并茂的解析,大量的范例图片清晰地展示了不同笔法的效果,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模仿。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组织得非常扎实,从最基础的笔墨训练,到具体的山水、花鸟、人物画技法的讲解,都覆盖得很全面。我之前尝试过一些其他的国画入门书籍,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够清晰,或者跳跃性太强,很容易让人感到困惑。但在这本《中国画入门宝典》中,我发现作者非常注重基础的扎实性,每一章节都围绕着一个核心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并且配有大量的示范图例,清晰地展示了笔墨的运用和变化。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画怀有浓厚的兴趣,但苦于没有门路,不知从何下手。《中国画入门宝典》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世界的大门。我特别喜欢书中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理论,而是从最基本的执笔姿势、墨色浓淡的调节等最基础的环节开始讲解,让我感觉学习过程非常扎实。书中的插图非常精美,而且对每一笔每一画的走向和力度都有详细的标注,配合文字说明,让人一目了然。即使是没有绘画基础的读者,也能通过这本书逐步掌握中国画的精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