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天空20年零至无穷

摩登天空20年零至无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摩登天空传媒 编
图书标签:
  • 摩登天空
  • 独立音乐
  • 中国摇滚
  • 20周年
  • 音乐文化
  • 影像志
  • 音乐纪录片
  • 潮流文化
  • 艺术设计
  • 音乐厂牌
  • 本土音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火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
ISBN:9787508685021
商品编码:29930250607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摩登天空20年零至无穷
  • 作者:摩登天空传媒
  • 定价:68
  • 出版社:中信
  • ISBN号:9787508685021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8-05-01
  • 印刷时间:2018-05-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254
  • 字数:158千字

内容提要

摩登天空系列MOOK第三期《摩登天空03:摩登天空20年·零至无穷》摩登天空的过去20年,还有多少“不靠谱”的内幕等你挖掘?只看《摩登天空03:摩登天空20年·零至无穷》将这些八卦一网打尽!《摩登天空03:摩登天空20年·零至无穷》由 HERO和ZERO 两大专题组成,采用独特的双封面设计。在HERO部分,我们采访了几十位在过去20多年中与“摩登天空”产生过各种关联的人,尽力还原了过去20年中“摩登天空”所经历的种种惊心动魄的时刻;而ZERO中,我们把一组关于未来的话题抛给了年轻、敏锐的新锐艺术家、时尚设计师、**科技企业的掌舵人和工程师,而他们正是“摩登天空”正在预谋的未来。
     2017年12月27日,在摩登天空20周年派对上,一个神秘的ZERO计划正式启动…… 不断打破、不设边界,这才是摩登天空。
     本期附赠:宋冬野、马頔、尧十三、刘东明、张尧的《麻油叶6不6》印刷签名别册!

作者简介

摩登天空,中国**具有规模和文化影响力的音乐公司,同时也是两岸三地具有规模、实力中坚的音乐节制作运营机构。是目前中国具有创造性以及规模的的原创新音乐唱片公司,同时也是倍受**关注的中国音乐公司。
  摩登天空业已出品200余张风格迥异的唱片专辑,囊括中国原创音乐精华,其中包括:左小祖咒、新裤子、马頔、万青、后海大鲨鱼、周云蓬、万晓利、谢天笑、宋冬野、张曼玉等,都是中国独立音乐发展路途中无法抹去的重要名字。
  2007年,创办“摩登天空音乐节”,被**音乐媒体美国《Billboard》杂志评为“中国*佳音乐节”。2009年,创办“草莓音乐节”,成为目前**中坚音乐节***。
  摩登天空以其大胆的前瞻性为中国新音乐的发展开辟了一条风格多元化之路,在华语流行音乐圈以力求创新的音乐态度画下鲜明旗帜。强烈影响了中国青少年文化,成为年轻人的心目中的品质代名词。

目录

20年白皮书
1、HERO 摩登20年
2、从清醒乐队到摩登天空
3、印刷机、外国杂志和苹果电脑
4、下一站,花园村
5、谁不喜欢坏脑袋?
6、顺理成章做杂志
7、“山羊皮”落地北京,办公室飞向海外
8、看似轻描淡写的艰难
9、换个角度看世界
10、要有好看的音乐节
11、“签几个明星”
12、那个叫沈黎晖的人
13、关于现在和未来
14、SPIN'N 'DIZZY 转到晕
15、一本音乐杂志对现实的人为介入
16、镜头不撒谎
17、2018早春Psycho Boy系列
18、“你穿得够震撼,才能过上*好的生活”

20年黑皮书
1、零之无穷
2、多媒体艺术
3、大波浪乐队
4、费俊/在这个时代,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样重要
5、龙龙&沈琪/未来的音乐已经出现了
6、任远/你能预见很多东西,只是它还没有发生
7、吴珏辉/人这一辈子不就是场游戏吗?
8、田晓磊/我觉得未来想象力都可以被替代
9、吕思斯/“未来感”就是好奇与未知
10、颜磊/其实艺术就是想一想的事情
11、时尚
12、旋转保龄
13、喜欢过去的东西,但不缅怀过去
14、20年后我会怀念现在
15、龚力/未来是即将到来的当下
16、王馨瞳/怀念人类刚拥有科技时候的创造力
17、未来感就是不确定感
18、科技
19、CNdY
20、诺亦腾/用技术无限放大创意的源泉
21、欧阳/将来可能只有艺术家能够存活
22、英吉梅/让艺术成为*直观的本能表达
23、Hololens 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解放,为什么这次不提?
24、HTC VIVE 我们要影响一亿人的生活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星火燎原:独立音乐的十年浪潮》的图书简介,内容与《摩登天空20年零至无穷》无关,并力求详实自然: --- 星火燎原:独立音乐的十年浪潮 内容简介 《星火燎原:独立音乐的十年浪潮》是一部深度剖析中国独立音乐生态在特定历史时期(约2005年至2015年)从边缘走向主流视野的纪实与思想结晶。本书并非简单的时间线梳理,而是通过对一批关键性乐队、厂牌、音乐节以及重要人物的聚焦,试图描摹出一种文化现象的内在驱动力、创作生态的脆弱与坚韧,以及音乐如何成为一代人精神图腾的复杂过程。 全书结构分为五个主要部分,每一部分都对应着独立音乐发展中的一个关键维度: 第一部分:暗流涌动——地下场景的萌芽与结构 这一部分着重于2000年代中期,在主流唱片工业趋于疲软,互联网尚未完全主宰信息流通的过渡时期,独立音乐是如何在城市肌理的缝隙中生根发芽的。 我们将目光投向了几个主要的“根据地”——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的Live House。这些空间,如迷笛、育音堂、星海音乐厅的小剧场,成为了最初的孵化器。作者详细记录了早期DIY(Do It Yourself)精神的实践,包括乐队如何自行印制Demo磁带、海报,以及早期独立厂牌(如一些区域性的非商业性小型工作室)在资金和运营上的窘迫与坚持。 特别篇章探讨了“城市游牧者”的生存状态:独立音乐人如何平衡兼职工作与排练创作,那种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拉扯的日常,如何反过来塑造了他们音乐中特有的疏离感和批判性。例如,对早期民谣复兴运动中,那些拒绝商业化包装,坚持在咖啡馆或小酒吧进行口述历史的音乐人的细致刻画,展现了“反主流”的初步姿态。 第二部分:风格的拓扑学——流派的边界与融合 独立音乐的魅力在于其风格的多元与不稳定。本书用大量篇幅解析了十年间,几种核心流派的本土化进程及其相互影响。 后朋克与噪音美学: 探讨了早期受到英美影响的乐队,如何将内省的、疏离的音乐语言,与本土的社会情绪结合。我们审视了那些坚持使用大量失真、回声和极简主义编曲的乐队,他们如何在一个相对保守的听众群体中开辟了精神领地。重点分析了特定录音技术对声音质感的塑造,以及如何通过有限的资源达到强烈的听觉冲击。 独立摇滚(Indie Rock)的本土叙事: 这一章节聚焦于那些更注重旋律性和歌词叙事的乐队。他们不再满足于模仿,开始尝试用更贴近生活化的语言描绘都市青年的困惑、爱情的失落和对宏大叙事的祛魅。本书收录了对几支代表性乐队主创人员的深度访谈,揭示了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处理“口语化”与“诗意化”之间的张力。 电子与实验的交汇点: 独立场景也为电子音乐的先锋探索提供了土壤。我们关注那些游走于器乐演奏和电子音景之间的团体,他们如何利用早期数字音乐制作工具,构建出与传统摇滚乐截然不同的听觉空间,并试图在现场演出中实现即兴的视觉与听觉的同步。 第三部分:互联网的冲击——传播与盗版的双刃剑 2000年代后期至2010年代初期,互联网技术对音乐产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星火燎原》深入分析了在MP3和盗版资源泛滥的背景下,独立音乐人是如何应对传播困境的。 “共享”时代的免费午餐: 本书梳理了早期音乐论坛、BT下载站和独立音乐博客在信息传播中的关键作用。这些平台免费提供了音乐,极大地拓宽了潜在听众的基础,但同时也使得商业变现变得异常困难。我们通过案例分析,展现了乐队和厂牌在数字世界中探索“如何让人为音乐付费”的艰难尝试,包括早期的数字销售、众筹模式的雏形等。 社交媒体的觉醒: 随着微博、豆瓣等平台的兴起,音乐人获得了直接面对听众的能力。这一部分分析了音乐人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构建个人品牌和社群关系,以及这种直接性如何影响了他们音乐创作的即时反应性。 第四部分:从地下到舞台——音乐节的崛起与异化 音乐节的兴盛被认为是独立音乐走向成熟的标志。《星火燎原》详尽考察了几个里程碑式的音乐节(此处不点名具体品牌,而是泛指几类不同定位的节日)的创办理念、运营模式及其对独立音乐产业的意义。 理想主义的舞台: 分析了早期音乐节如何致力于维护“独立”的姿态,提供给地下乐队展示的最高规格舞台。音乐节不仅是演出场所,更是社群的年度聚会。 商业化的张力: 随着赞助商的介入和规模的扩大,独立音乐节不可避免地面临商业化的挑战。本书探讨了当“独立”的概念被消费时,音乐人、主办方和观众之间产生的新矛盾。一些乐队在登上大舞台后,其音乐风格和现场表现是否发生了微妙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对市场妥协,还是必然的成长?作者通过对几支“跨界”乐队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深刻的质疑。 第五部分:超越音乐——文化身份与社会投射 本书的终极目标,是探讨独立音乐在特定十年中,如何超越纯粹的听觉艺术,成为一种文化身份的载体。 独立音乐人群体,常常是城市中受教育程度较高、对社会议题敏感的一群人。他们的音乐成为了他们对社会现实、消费主义、以及个人存在价值进行反思和表达的媒介。本书通过对歌词主题的文本分析,揭示了在时代快速变革的背景下,独立音乐人如何构建属于自己一代人的“精神避难所”或“批判之声”。 《星火燎原:独立音乐的十年浪潮》是一部献给所有在喧嚣中寻找自己声音的人的诚恳记录,它记录了激情、迷惘、挣扎与胜利,勾勒出一幅既粗粝又充满生命力的十年图景。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封面上烫金的字体在不同光线下折射出低调却奢华的光芒,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它。内页的纸张选择也极其考究,触感温润细腻,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光是看着它静静地躺在书架上,就仿佛能感受到那二十年间每一个音符跳动的力量和时代的脉搏。我特别喜欢它排版的留白处理,既有留给思考的空间,又不失内容的饱满,仿佛作者在用画面和文字交织出一场视觉盛宴。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溯,那种怀旧的情绪被这种精致的实体形式完美地烘托了出来,让人倍感珍贵。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布局非常巧妙,它似乎遵循着一种非线性的时间逻辑,让你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在不同时间点之间跳跃,这种破碎感反而模仿了记忆本身的工作方式。这种跳跃不是混乱,而是一种精心设计的节奏感,使得回顾的历史事件之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关联和呼应。我个人最喜欢它在章节切换时,总会穿插一些未曾曝光的珍贵图片或者当年的内部文件片段,这些“彩蛋”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真实性和现场感。读完后感觉像是完成了一场漫长而充实的朝圣之旅,心中充满了对这种坚持不懈的创造力的敬意,也对未来充满了某种更具洞察力的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变化多端,时而像一位犀利独到的乐评人,用极富画面感的比喻解构复杂的音乐现象;时而又化身为一位沉静的社会观察家,不动声色地剖析着城市文化与亚文化的生成机制。我特别欣赏它在叙事中保持的那种适度的疏离感,既不煽情过度,也不冰冷刻板。它像是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不同年代里,理想主义是如何与残酷现实进行博弈的。读到一些关于艺术坚持与商业妥协的段落时,我甚至会停下来,思考自己生活中类似的选择,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参照系,让思考变得更有重量。

评分

阅读体验的过程,简直像进行了一次深度访谈,信息密度高到让人需要反复咀嚼才能消化。它不是那种浮光掠影的流水账记录,而是深入到决策层面的策略分析和对行业趋势的精准预判。我惊讶于作者对于诸多关键历史节点的还原,那种近乎还原现场的细节描绘,使得那些曾经在报章杂志上读到过的人物和事件,此刻仿佛拥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尤其是在描述早期创业的艰辛和市场突围的关键时刻,那种文字的张力,甚至能让人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感。它成功地搭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叙事框架,将商业逻辑、文化变迁和个人奋斗紧密地编织在一起,远超出了我最初对一本“回顾录”的期待。

评分

我尝试从一个纯粹的文化史爱好者的角度去审视这本书,它无疑提供了一份极具价值的口述史料。作者似乎没有刻意去美化或贬低任何一方,而是忠实地记录了那一代文化弄潮儿们所秉持的信念与他们所必须面对的妥协。我尤其关注那些被主流叙事略微忽略的边缘声音和地方性的文化实验,书中对此着墨不少,拓宽了我对“摩登”这一概念的理解。这不仅关乎音乐的演变,更关乎一代人如何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定义“当代生活”,那种在摸索中前行的勇气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是全书最打动我的核心精神内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