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视新闻摄影理论及应用——影视艺术理论与创作丛书
定价:19.50元
作者:郭艳民
出版社: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1-01
ISBN:978750434484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实用性——根据电视新闻实践近几年的发展变化,针对一些传传电视新闻体裁拍摄中出现的新问题和一些前沿性的课题进行探讨;
理论性——针对目前中国电视新闻摄影实践中普遍存在的观念问题进行研究总结;
前沿性——电视新闻摄影发展到新阶段的理论成果;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分成“理论”和“应用”两个部分,其中更加偏重应用部分。本书强调其系统性,努力创新,许多问题没有按照书的体例写作,而是根据电视新闻实践近几年的发展变化,针对一些传统电视新闻体裁拍摄中出现的新问题与与些前沿性的课题,比如:纪录片拍摄中的再现问题,DV在电视新闻摄影中的运用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书努力针对目前中国电视新闻摄影实践中普遍存在的观念问题和操作问题,比如:电视新闻、纪录片摄影等,进行研究、总结。在该书中还按照国际惯例提出了电视摄影师的概念,放弃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摄像师概念,并且对部分中国电视摄影师作了介绍和评价。正因为上述原因,《电视新闻摄影理论与应用》一书不属于电视新闻摄影的入门读物,其探讨的问题比较深入、比较前沿,是电视新闻摄影发展到新阶段的理论成果。
目录
前言
章 绪论
一 关于电视新闻摄影
二 关于美和美学
三 关于电视新闻摄影的美学追求
第二章 电视新闻摄影的本体特性
一 电视媒体的特性:历史的视角
二 电视新闻摄影的简要历程
三 电视新闻摄影的本体特征
1 忠于生活的纪实性
2 声画一体的真实性
3 现场取材的线性和不可重复性
4 虚拟体验性
5 画面的思想倾向性
6 画面内涵的丰富性
7 画面的艺术性和创造性
第三章 电视新闻摄影的美学追求
一 挑战时空极限——现场
二 自然之美——关键的段落与过程
三 画面的个性与信息
四 表意——会说话的摄像机
1 摄像机的叙事
2 摄像机的论证
3 摄像机的抒情
4 摄像机的评论
第四章 电视新闻摄影者的素质
一 什么是素质?什么是电视新闻摄影师的素质?
二 电视新闻摄影师的基本素质
1 正确坚定的政治立场
2 高度的敬业精神
三 电视新闻摄影师的专业素质
1 电视新闻摄影师也是新闻记者
2 具备充分的摄影专业技能
3 敏锐的形象观察能力与形象捕捉能力
四 自觉学习、不断提高素质以适应新世纪电视发展的要求
1 强化电视意识
2 电视摄影师的平等意识
3 电视新闻摄影师的身入、心入、情入
4 运用现代电视手段的能力
第五章 不同体裁的电视新闻摄影
第六章 电视新闻摄影实践
第七章 电视新闻摄影与传播手段
第八章 电视新闻摄影与法律纠纷
第九章 中国的电视摄影师
参考书目
后记
作者介绍
郭艳民,副教授,河北藁城人,1973年3月12日出生,1994年7月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97年7月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新闻学专业电视新闻方向,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99年被聘为电视系摄影教研室主任,2002年9月由电视系调到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到来,着实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原本以为“满28包邮”的书籍可能在内容深度上会有所欠缺,没想到《电视新闻摄影理论及应用》却给了我截然不同的体验。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娓娓道来摄影的奥秘。书中关于“光影的魔术”的章节,让我对自然光和人造光的运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拍摄效果,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光线来塑造人物情绪,突出事件重点,甚至营造出特定的氛围。此外,书中对“运动镜头”的讲解也颇具匠心,无论是跟拍、摇拍还是推拉镜头,都通过生动的图例和详尽的步骤,让我理解了如何在运动中保持画面的稳定性和叙事性,这对于拍摄需要动态呈现的新闻事件至关重要。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还专门辟出一章,讨论了“突发新闻的拍摄挑战与策略”,这对于我们这些在新闻一线摸爬滚打的人来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实用的建议。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摄影、投身新闻事业的朋友们。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满28包邮”这样的字眼,总让人觉得内容可能不那么“硬核”。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这本《电视新闻摄影理论及应用》的内容,远超我的想象。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画面构图的艺术”部分。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基本的“三分法”上,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运用“引导线”、“对称构图”、“框架构图”等多种手法,来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和信息传达效率。通过书中大量的实拍照片分析,我才真正理解了,为什么有些照片能够瞬间抓住观众的眼球,而有些则显得平淡无奇。书中还特别提到了“特写镜头”的运用,详细阐述了在电视新闻中,如何通过精准的特写,捕捉人物最细微的面部表情,传递最直接的情感信息。这对于拍摄人物访谈或者情感类新闻报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技巧。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体现在价格上,更在于它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视野。
评分这本《电视新闻摄影理论及应用》完全颠覆了我对“满28包邮”书籍的刻板印象。它不仅内容扎实,而且逻辑严谨,理论阐述与实践应用完美融合。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书中对“视角选择”的深入剖析。作者认为,不同的视角能够传达不同的信息和情感,例如平视镜头下的客观公正,仰视镜头下的崇高感,俯视镜头下的渺小感,以及低角度镜头下人物的压迫感。通过对大量案例的解读,我深刻体会到,一个好的摄影师,必须懂得根据新闻事件的属性和想要传达的情感,选择最恰当的视角,才能让画面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此外,书中对“色彩的语言”的讲解也相当独到,不仅仅是讲理论,更重要的是结合电视新闻的实际,探讨如何运用色彩来烘托气氛,暗示情感,甚至引导观众的注意。例如,暖色调的运用可以营造温馨或激情的氛围,而冷色调则可能带来疏离或紧张感。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老师,耐心地引导我一步步走进电视新闻摄影的精彩世界。
评分刚拿到这本书,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虽然书名中有“满28包邮”几个字,但完全没有影响我对这本书内容的期待,反而觉得物超所值。这本书深入浅出地探讨了电视新闻摄影的方方面面,从最基础的镜头语言、构图技巧,到复杂的画面叙事、情感表达,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特别是书中关于“黄金分割”和“三分法”的讲解,配以大量的实际案例分析,让我对如何构建一个既有冲击力又不失美感的画面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不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重要的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分析大量经典的电视新闻影像,揭示了其背后的拍摄思路和创作意图。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情绪捕捉”的章节,作者通过对不同新闻事件的现场摄影经验分享,让我明白了一个优秀的电视新闻摄影师不仅要掌握技术,更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同理心,才能在瞬间捕捉到最真实、最动人的情感瞬间,让画面说话。这本书的装帧也很精美,纸质优良,排版清晰,阅读体验非常舒适。对于任何对电视新闻摄影感兴趣的朋友来说,这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门和进阶指南。
评分坦白说,在看到“满28包邮”的时候,我心中对这本书的内容质量是打了个问号的。但当我翻开《电视新闻摄影理论及应用》后,这个问号就被彻底打消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感到非常惊喜。书中对“景深控制”的讲解,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理解了如何运用前景、中景和背景的虚实关系,来突出主体,引导观众的视线,并营造出空间的层次感。作者通过对比不同景深设置下的画面效果,生动地展示了景深在信息传达和情感烘托上的重要作用。此外,书中对“声音与画面的结合”的探讨,也是我之前从未在其他摄影书籍中深入了解过的。作者强调,电视新闻摄影不仅仅是二维的画面,更是声音与画面的有机统一。如何通过画面来配合声音,反之亦然,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新闻叙事,这一点本书进行了非常详尽的阐述。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电视新闻摄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需要技术、理论和创意的完美结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