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孩子究竟要什么——心理专家帮你解读孩子心理
定价:32.00元
作者:明天
出版社: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30405615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孩子究竟要什么:心理专家帮你解读孩子心理》通过四十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家教心理个案,深入分析了孩子需要爱、需要接纳、需要成长空间、需要尊重等心理特点。每个个案中,既有家长和孩子的讲述,也有深入浅出的心理分析,更提出了明确的解决对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目录
章 孩子对爱的渴望
1.1 他想要一个怎样的奶奶
这是典型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而小健真正想从奶奶那里获得的并不是教育,而是温暖。
关系比教育更重要
爱和自由,关系的基石
1.2 孩子为何冷漠无情
在家长、老师、同学眼中,我是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可事实上,我欺了他们。我非常担心:我会不会也像药家鑫那样,不眨眼。
冷漠源于爱的空洞
给孩子心灵的“爱箱”储满爱
1.3 他为什么虐待小动物
他在泄愤
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
1.4 爱比拳头更有效
“虎爸”的担忧
别伤了孩子的自尊
爱比拳头更有效
爱是启动孩子人格健康发展的原动力,爱的缺失会使孩子的人格出现偏差,而且难以弥补……
1.5 父母为什么伤害孩子
一个“父母皆祸害”的讨论小组在网上非常火暴,小组成员过万,大家争相声讨父母的“罪行”……
父母本想给孩子一枝玫瑰,却刺伤了孩子,这其中有什么心理误区呢?
原因之一:内在关系的投射
原因之二:焦虑的转移
原因之三:自我保护
原因之四:证明自我价值
第2章 孩子的画在诉说什么
2.1 妈妈,请不要控制我
在睿睿的内心里,那个拿着刀、控制着整个局面的主人是谁?那头既生气又难过地“等死”的牛又是谁?为什么他的脑海里会
产生这种画面?
控制与反控制的母子
给予孩子真正需要的爱
2.2 孩子性格孤僻源于母亲的“追讨”
孩子画了一幅画,一只猫捉了四只老鼠,因为没有得到表扬很不高兴。心理专家问,这等待表扬的猫是谁呢?孩子回答说,是我妈妈啊。
妈“追讨”让孩子逃避交往
解开自己的心结
让孩子拥有一颗友爱、开放的心
2.3 母子“敌对”给孩子成长带来什么影响
儿童画隐喻的母子关系
他们母子是什么关系
建立优质的母子关系
2.4 面对受侵害的孩子
父母的看法和态度,也许会再次伤害孩子陪伴和鼓励重要
第3章 赋予孩子成长的责任
第4章 孩子渴求你的认同
第5章 孩子有自己的坐标点
第6章 孩子呼唤成长空间
第7章 青春期的孩子惹了谁
第8章 孩子需要指路明灯
作者介绍
明天,女,高级心理咨询师,湖北省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关注青少幻心理问题,担任多所学校的心理顾问,在多家杂志开办家庭教育专栏。著有《怎么说,怎么爱——夫妻沟通的奥秘》、《和谐婚姻:手牵手向前走》、《婚姻处方》、《女心理师婚姻咨询手记》、《孩子成长的五大动力》、《第二次成长》等书。
文摘
序言
这本书非常务实,简直就是为那些在育儿道路上感到迷茫、不知所措的家长量身打造的。它没有大谈特谈理论,而是聚焦于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常见、最让家长头疼的问题,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例如,书中有一章节专门讨论如何处理孩子的“逆反期”,分析了孩子为什么会突然变得爱说“不”,并且提供了如何在不破坏亲子关系的前提下,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技巧。我还学到了一些关于如何引导孩子建立规则意识的方法,比如如何制定家庭规则,以及如何在孩子触犯规则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管教,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责骂。书中还分享了很多关于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经验,比如阅读习惯、运动习惯等等,都提供了非常具体的实施步骤。总的来说,这是一本能够让你立即学到东西,并且能立刻运用到实践中的育儿书籍。
评分这是一本非常“硬核”的育儿指南,简直就是给新手爸妈准备的“育儿作战手册”。它并没有过多地谈论“孩子心里想要什么”这种比较虚的概念,而是直击育儿过程中的痛点,比如孩子挑食怎么办?夜醒频繁如何调整?孩子不愿意分享玩具,怎样才能教会他?书里列举了大量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非常细致的解决方案。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孩子睡眠训练的部分,书中详细讲解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睡眠特点,以及如何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抱睡”、“奶睡”等不良依赖。还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应对孩子半夜哭闹,但不至于过度干预的方法。另外,书里还提到了关于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方法,比如如何鼓励孩子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以及如何逐步放手,让孩子尝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在关键时刻给你指点迷津,让你少走弯路。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孩子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它不像市面上很多育儿书那样,只是简单地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孩子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动机。书里用了很多心理学的概念,但都解释得非常清楚,比如“依恋理论”、“情绪调节”等等,让我对孩子的情绪变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倾听”的部分,它教会我如何真正地听懂孩子想要表达什么,而不是只听到他们表面的抱怨或者哭闹。书里还提到了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如何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灌输。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棒,它让我意识到,育儿的关键在于理解和连接,而不是控制和说教。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对孩子的耐心和包容度都大大提升了。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轻松有趣,读起来就像在和一位朋友聊天,而不是枯燥的理论说教。它没有使用很多晦涩的心理学专业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很多关于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比如说,为什么孩子会突然变得“黏人”,或者为什么孩子会突然对某个东西产生强烈的执念?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揭示了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可能出现的心理需求,比如对探索的渴望,对界限的试探,以及对父母认可的追求。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父母的自我成长”的部分,它强调了父母的心态对于孩子成长的巨大影响。当父母自己能够更好地管理情绪,更平和地看待孩子的行为时,孩子自然也会受到积极的引导。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有耐心、更理解孩子的父母的思考,让我觉得育儿不仅仅是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更是一次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
评分最近读了一本关于育儿的书,虽然书名跟孩子到底要什么有点相似,但这本书更侧重于一些非常具体的生活场景和解决策略。比如,书中花了很大的篇幅来探讨如何处理孩子的分离焦虑,从宝宝刚出生时的依恋建立,到 toddler 阶段第一次上幼儿园的适应,再到大一些孩子面对短期分离(比如爸爸妈妈出差)时的情绪管理。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案例,比如一个两岁的小朋友,每天早上都要哭着闹着不肯去幼儿园,家长该怎么做才能既尊重孩子的情绪,又不妥协原则?书中给出了很多实操性的建议,比如建立一套固定的送园流程,在分开前给予孩子充足的安慰和明确的“我一定会回来”的承诺,甚至还提到了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我尤其喜欢书里关于“给孩子安全感”的章节,里面讲到,很多时候孩子表现出的“不听话”或者“乱发脾气”,背后可能只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和连接。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关于如何更温柔、更有效沟通的启发,让我觉得育儿不再是一件令人头疼的差事,而是可以充满智慧和乐趣的旅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