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28包邮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教师心理咨询的48个典型案例

满28包邮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教师心理咨询的48个典型案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志国 著
图书标签:
  • 教师心理健康
  • 教师心理咨询
  • 案例分析
  • 心理辅导
  • 情绪管理
  • 压力应对
  • 人际关系
  • 职业发展
  • 心理健康教育
  • 包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梅凯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4174994
商品编码:29980508900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3-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教师心理咨询的48个典型案例

定价:38.00元

作者:马志国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0417499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48个典型案例,48剂心理处方,帮你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

内容提要


教师为何教不好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年轻漂亮、工作出色,也没有情感纠葛的小田老师却险些走上不归路?为什么年富力强的教师却突然病倒了?为什么越是关键时刻越是把课讲砸了?……
48个典型案例,涉及教师自我心理、教师职场心理、教师亲子心理和教师异常心理等多个方面;48剂心理处方,帮你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目录


前言 谁来关注教师的心灵
辑 教师自我心理:学会善待你自己
 1 新手教师,有权利失败
 2 新手教师,要接纳自我
 3 爱提意见的男教师
 4 爱发脾气的女教师
 5 戴好你的“人格面具”
 6 出色女教师为何想走不归路
 7 接纳一个平凡的自己
第二辑 教师职场心理:找到工作的幸福感
 8 为何关键时刻把课讲砸了
 9 面临“职业角色冲突”
 10 不把“职业倦怠”带回家
 11 警惕“职业心理枯竭”
 12 教师梦中偏遇麻烦事
 13 谨防“师源”
 14 教师如何缓解心理压力
第三辑 教师人际心理:你也会遇到天使
 15 为何成绩显著却评优落选
 16 究竟该不该帮助他
 17 我为什么祸不单行
 18 为什么对我的印象更不好
 19 拨响心弦才会有知音
 20 青年教师人际障碍多
 21 怎样才能有个好人缘
第四辑 教师情感心理:我的心情我做主
 22 别让怒火烧坏了身心
 23 不给自己制造“第二箭”
 24 怎样找到一份好心境
 25 教师的爱,让学生总想逃离
 26 学生的爱,让教师困惑不已
 27 一位教师婚外迷情的背后
 28 一名女教师与两个好男人
第五辑 教师婚恋心理:营造和谐的港湾
 29 一言难尽“师生恋”
 30 加重爱情砝码是出路吗
 31 谁把你关在婚姻门外
 32 好丈夫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33 一位男教师奇怪的梦
 34 一位女教师奇怪的梦
 35 中年教师婚姻乐章跑了调
第六辑教师亲子心理:我是爸爸,我是妈妈
 36 教师为何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37 为什么孩子不如我
 38 请换个视角看孩子
 39 把生活“还”给孩子
 40 “职业外衣”挂在门外
 41 名师教育子女也头疼
第七辑 教师异常心理:心病还需心药医
 42 非常女教师的非常恋情
 43 告别抑郁的女教师
 44 告别失眠的男教师
 45 女教师的强迫症状背后
 46 谁“套”住了你的悲苦人生
 47 中年教师为何突然病倒
 48 教师宿舍的一幕悲剧
【附录】教师自测心理:认识你自己
 教师心理健康自测
 教师职业接纳感自测
 教师职业心理枯竭自测
 教师心理压力自测
 后 记

作者介绍


马志国,心理学者,应用心理学研究员,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会性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保健国际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全国网上家长学校特聘心理健康专家,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总课题组专家委员会委员,《华夏教师》等多家报刊心理专栏作家,中央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心理节目专家。著有心理论文及心理散文2000余篇,《做学生的心灵导师》等心理学著作30余部。从事心理咨询与研究30余年,接待心理求询者数以千计,享誉全国。

文摘


序言



心理健康的基石:教师专业成长的必修课 在当代教育体系中,教师的角色早已超越了知识传授者本身,他们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引路人,是校园文化氛围的塑造者。然而,随着社会对教育期望的不断提高,以及日常教学、人际关系和自我调适带来的巨大压力,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一本深刻洞察教师内心世界、提供切实可行的专业支持的指南,对于维持教育生态的健康运转至关重要。 本书旨在为广大一线教师、教育管理者以及所有关注教师职业发展的专业人士,提供一套系统而实用的心理自助与互助框架。它聚焦于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可能遭遇的各类心理困境,并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为支撑,辅以大量贴近实际的案例分析,引导读者深入理解情绪、压力、职业倦怠的根源,并掌握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 第一部分:理解教师的“隐形负荷”——职业心理的深度剖析 本部分着重于建立对教师职业特殊性的客观认知。我们不讨论具体的咨询技巧,而是首先探讨教师群体所承受的独特压力源及其对个体心理结构的潜在影响。 1. 角色冲突与身份认同的拉扯: 教师不仅是教育工作者,他们同时也是家庭成员、社会公民。本书细致描摹了“好老师”的社会期待如何与个人生活需求产生冲突,例如,如何在平衡备课、辅导与家庭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重点分析了完美主义倾向和高责任心如何内化为持续的焦虑源。 2. 应对“非理想化”的现实: 教育工作往往充满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本书探讨了教师面对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家长期望管理困难、学校行政压力等情境时,可能产生的无力感和习得性无助。我们深入分析了“情感劳动”的成本,即教师需要持续管理自身情绪以回应学生需求的现象,如何导致情感耗竭。 3. 职业倦怠的早期识别与量化: 职业倦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系统性耗竭的累积。本章提供了多维度、非咨询技术性的工具,帮助教师识别自己是否处于职业倦怠的边缘——包括情感超脱、成就感降低、以及生理上的慢性疲劳信号。分析的重点在于区分“正常的疲惫”与“需要专业干预的倦怠”。 4. 教师的边界管理挑战: 教学活动的延展性(如晚间回复信息、周末备课)使得工作与生活的物理和心理边界日益模糊。本书探讨了如何清晰界定专业边界,以及处理那些试图侵入教师私人领域的外部请求时的心理策略,避免因边界模糊而产生的过度付出和怨愤积累。 第二部分:构建内在韧性——教师自我关怀与赋能的路径 本部分的核心在于提供一套可操作的、侧重于“预防”而非“治疗”的心理健康维护体系。这套体系强调教师的主动性,帮助他们建立起强大的内在支持系统。 1. 情绪的“非评判性观察”训练: 引导教师从“应该如何感受”的评判中解脱出来,学会以观察者的视角接纳当下的情绪状态(无论是挫败、愤怒还是悲伤)。这包括正念练习(Mindfulness)在短暂休息期间的应用,旨在打断负面思维循环。 2. 重塑教学叙事: 许多教师被“我没有帮助到那个孩子”的负面叙事所困扰。本书提供方法论,帮助教师审视和重构自己的职业生涯故事,将注意力从“未竟之事”转移到“已取得的微小进步”上,以此重建自我效能感。 3. 建立健康的同伴支持网络: 强调发展非正式的、非行政性的教师互助小组。这类小组应着重于情感宣泄和经验分享,而非互相“指点迷津”式的建议。内容包括如何有效倾听同事的压力,以及如何请求并接受他人的支持,避免在互助中产生新的比较和竞争。 4. 身体与心理的链接: 探讨压力在身体上的具体表现(如消化系统问题、睡眠障碍),并提供基于运动生理学和放松技巧的简单干预措施。重点介绍如何在繁忙的日程中插入“微休息”(Micro-breaks),以实现快速的神经系统降压。 第三部分:超越个体范畴——优化教学环境的心理要素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他们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本部分将视角从个体扩展到课堂和学校层面,探讨如何通过优化人际互动和环境设计来减轻心理负担。 1. 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亲子沟通障碍常常是教师压力的重要来源。本书提供了一套非对抗性的沟通框架,重点在于理解家长背后的焦虑动机,以及如何在维护专业权威的同时,建立合作的姿态。这是一种“共情式澄清”的技巧,旨在减少因误解和对立产生的心理消耗。 2. 课堂管理的“去情绪化”策略: 面对课堂失范行为,教师的情绪反应往往会加剧冲突。本章侧重于教授如何在保持冷静和权威的同时,使用结构化的、预先设定的程序来处理干扰,从而将个人情绪与对学生的管教行为有效分离。 3. 倡导积极的反馈文化: 探讨学校管理者如何通过更具建设性和认可性的方式进行绩效评估和日常反馈,避免反馈成为教师心理的又一重负担。同时,也指导教师如何主动寻求建设性的专业发展反馈,将其视为成长的机会而非审判。 4. 科技使用的自我约束: 讨论数字设备和社交媒体对教师注意力和休息时间的侵占,并提出关于设定数字界限的实用建议,以保护教师的私人时间不被持续的“在线”要求所消耗。 通过以上三个层面的深入探讨,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全面、务实、且富有同理心的视角,帮助教师认识到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不仅是个人需求,更是保证教育质量、实现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它不是一本教授如何进行心理咨询的技术手册,而是一部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稳定、更有适应力、更能享受教育事业的专业人士的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教师这个职业背负着太多不为人知的压力,他们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关照学生的心灵成长。这本书的题目《满28包邮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教师心理咨询的48个典型案例》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立刻联想到自己读书时遇到过的那些充满智慧又有人情味的老师,他们不仅仅是讲台上的人,更是学生们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想象一下,当一个教师自身就拥有强大的心理韧性和专业的咨询技巧,那对整个班级乃至学校的氛围都会产生多么积极的影响!我尤其好奇书里会不会讲到,当老师们面对学生各种各样令人头疼的问题,比如青春期的叛逆、学习的焦虑、家庭的矛盾,甚至是更复杂的心理困扰时,他们是如何运用书中提到的方法来化解冲突,疏导情绪,并最终帮助学生找到自我,健康成长的。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识别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倾听和沟通,又或者是在面对一些棘手的师生关系时,如何保持冷静和专业。这本书的名字让我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像是一本充满实践指导的工具书,希望能帮助我或者我认识的老师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温暖。

评分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我们教育体系中,对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是不是还不够?很多时候,大家只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却忽略了老师们同样是鲜活的个体,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也有自己的烦恼和压力。这本书的名字《满28包邮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教师心理咨询的48个典型案例》简直是说到了我的心坎里。我脑海中浮现出那些在教育一线辛勤耕耘的老师们,他们每天面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孩子,各种各样的需求和问题扑面而来,这该是多么巨大的挑战!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里提到的“48个典型案例”究竟会涉及哪些方面?是否会涵盖处理校园欺凌、学生学业压力过大、家庭变故对学生的影响、师生冲突等等我们经常在新闻中看到或生活中经历的真实场景?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会提供怎样的“心理咨询”思路和方法?是纯理论的讲解,还是充满了具体的对话范例和行动指南?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强的建议,让老师们在面对这些挑战时,不至于感到束手无策,而是能够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既保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又能帮助学生渡过难关。这本书的出现,感觉像是在为一线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后盾,让我对“心理健康的教师”这个概念充满了向往和期待。

评分

作为一名对教育领域一直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常常会去关注一些能触及教育深层问题的书籍。《满28包邮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教师心理咨询的48个典型案例》这个书名,直接点出了一个我认为非常核心且容易被忽视的议题。我很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将“心理健康”与“教师”这一职业特性紧密结合起来的?“48个典型案例”听起来就非常丰富且贴近实际,我猜想这些案例可能会涉及老师在处理学生之间人际关系问题时的困境,例如如何调解同学间的矛盾,如何帮助内向的学生融入集体;也可能包括老师自身在面对工作压力、职业倦怠时的应对策略,如何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保持积极的心态;甚至可能触及如何与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沟通,如何理解和支持他们。我特别期待看到书中是如何通过这些案例,来阐述“教师心理咨询”这一概念的。它是否会教导老师们如何成为学生心灵的“倾听者”,如何给予适当的引导,而不是简单地扮演“教导者”的角色?我设想书中一定会有关于如何建立信任、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如何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提供支持等方面的深入探讨。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不仅仅在于帮助教师,更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健康、更阳光的校园生态。

评分

我一直觉得,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温暖的心灵和过硬的心理素质。这本书的题目《满28包邮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教师心理咨询的48个典型案例》让我眼前一亮,因为它恰恰点出了这一点。“做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目标,而“48个典型案例”,则预示着这本书将会充满真实的情境和解决问题的智慧。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各种各样的教育场景: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变故而情绪低落,老师该如何去理解和安抚?一个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重大挫折,表现出严重的焦虑和自我否定,老师如何介入并帮助他重拾信心?甚至,老师在面对学生的不理解、误解,甚至是对抗时,内心会承受怎样的压力,又该如何专业地处理,既不伤害学生,也不委屈自己?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咨询技巧,比如如何识别学生微妙的情绪信号,如何用共情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如何设定合理的界限,以及如何在必要时寻求专业支持。这本书的出现,感觉像是为无数奋斗在一线的教师们提供了一本“心理急救箱”和“心灵导航仪”,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所蕴含的智慧和温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满28包邮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教师心理咨询的48个典型案例》真的很有吸引力,它直接指出了一个关键点:教师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而这需要具体的实践来支撑。《48个典型案例》这个数字听起来就非常有料,让我立刻好奇这些案例会包含哪些内容。我猜测,书里很可能会涉及老师在处理学生青春期叛逆时的困惑,如何与那些情绪波动的青少年有效沟通;也可能包含了老师如何应对学生之间的校园欺凌事件,如何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甚至可能触及到老师在面对家长压力、工作超负荷时,如何进行自我调节,保持专业和耐心。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师心理咨询”方法,比如如何识别那些隐藏在沉默或叛逆背后的心理问题,如何运用积极的语言去鼓励和引导学生,以及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冷静和客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话语范例,或者行动步骤,让老师们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借鉴和模仿。这本书的意义,我认为在于它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也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学生,最终促进整个校园的和谐与发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