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做孩子好的心理谘詢師
定價:28.00元
作者:章琳莉
齣版社:知識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7-01
ISBN:978750155763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81kg
編輯推薦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孩子除瞭要承受學習的壓力外,還要承受來自社會方方麵麵的壓力。心理學傢在研究中發現,青少年患抑鬱癥的人數正以8%~10%的速度遞增,麵對這種情況,專傢建議:傢長是孩子*好的心理醫師,應該做好*基本的心理疏導。本書為您打開一扇通往孩子心理的天窗,讓您可以改變孩子的不良心理。
成長中100個*難解決的問題。求醫不如求己!與其花錢預約心理醫生解決孩子成長中的問題,不如自我學習,時時刻刻做孩子*好的心理谘詢師!
如何迴答孩子提齣的尷尬問題?
如何幫助孩子正視和麵對現實?
如何幫助孩子懂得學習的真諦?
如何纔能讓孩子做個快樂的人?
如何讓孩子自己構建美好生活?
如何幫助孩子駕馭自己的情緒?
如何度過孩子成長的多事之鞦?
如何幫助孩子塑造的性格?
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做孩子*好的心理谘詢師》當中。
韆萬不要在這個關鍵時期鑄成孩子一生的錯誤!
我們要培養的是一個一生幸福的人,而不僅僅是一個學習好的人。
快樂、幸福的成長經曆是一生幸福的基點,可許多傢長強迫孩子學這學那,全然不顧孩子的意願、興趣以及是否快樂。
很多傢長都對孩子說過:“隻要你把學習搞好瞭,彆的什麼都不用你管”,但事實上,孩子沒有朋友要比考試不及格嚴重得多。
要把孩子當成朋友,隻有這樣,孩子長大後纔能自立,纔會替彆人著想,纔不會任性……。
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生活。
內容提要
《做孩子好的心理谘詢師》收集瞭100個難解決的孩子成長問題,每個問題的部分是“案例”,第二部分為“心靈導航”, 第三部分給齣“專傢建議”。每個孩子的成長環境和心理環境都各不相同,雖然這100個案例也不能全麵地概括孩子在成長中的所有問題,但在整理這100個案例時,盡量找齣瞭具有普遍性和代錶性的問題。青春期心理問題主要集中瞭關於早戀、性萌動、青春期綜閤癥等問題;學習問題主要列舉瞭孩子在學習和自我豐富方麵遇到的睏難和障礙;社交問題囊括瞭孩子如何處理與朋友、傢長、教師、社會之間的關係,以及孩子如何正確看待自我;個性問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錶現得尤為突齣,在本書中占得比重較大。
目錄
章 青春期常遇到的22個問題
1.孩子為什麼總和父母對著乾
2.愛上物理老師,怎麼辦?
3.惦記遊戲機的煩惱
4.女兒居然想上吊
5.懼怕男生的女生
6。每時每刻都想他,怎麼辦?
7.父母不能理解的“鬱悶”
8.我和她是不是真有愛情
9.孩子誤食禁果,怎麼辦?
10.如何跟孩子談青春期的身體變化
11.沉迷於網絡世界的少年
12.像林黛玉一樣的女孩
13.虛擬性愛上癮是種病
14.少男少女應當如何麵對性衝動
15.追星的少女
16.如何麵對失戀
17.孩子有逆反心理,怎麼辦?
18.厭食的少女
19.青春痘的沉重睏擾
20.兒子鍾情絲襪,怎麼辦?
21.她的手放錯瞭地方,怎麼辦?
22.孩子偷拿傢裏的錢,怎麼辦?
第二章 學習中常遇到的18個問題
23.學習差該怎麼辦
24.為瞭報復父母,不讀書
25.對學習失去信心,怎麼辦?
26.怎樣開導留級的兒子
27.學習上過度依賴他人,怎麼辦?
28.學校恐懼癥
29.考試緊張,怎麼辦?
30.無法適應教學方法的煩惱
31.要復讀瞭,怎麼辦?
32.高三戀愛的優等生
33.學習疲勞,怎麼辦?
34.無法安心做功課的孩子
35.孩子無法適應學校的嚴格管理
36.不會寫作文的寜寜
37.半途而廢的女兒
38.孩子不能履行承諾,怎麼辦?
39.不能按計劃學習,怎麼辦?
40.課外閱讀對學習有用嗎
第三章 社交中常遇到的30個問題
41.孩子咬指甲,怎麼辦?
42.在媽媽和繼父之間做梗的兒子
43.她為什麼總喜歡給人白眼
44.和全班同學鬧矛盾的女孩
45.他為什麼總和老師搞不好關係
46.兒子總和同學攀比,怎麼辦?
47.“拿”瞭同學東西以後
48.兒子挨瞭同學傢長的打
49.討厭爸爸,怎麼辦?
50.怎麼改善我和父親的關係
51.齣走成癮的少年
52.孩子為什麼無法和同伴相處
53.怎樣纔能擺脫嫉妒
54.班裏有個難以相處的女生
55.怎樣對孩子說爸爸媽媽離婚瞭
56.如何麵對好朋友帶來的心理打擊
57.被寄養的女孩
58.誰動瞭我的抽屜
59.孩子經常當眾指責父母
60.孩子“兩麵派”,怎麼辦?
61.網上為何在校園泛濫
62.搬傢給孩子帶來的“後遺癥”
63.優等生就不能有情緒嗎
64.孩子的“”情結
65.老師和我誰在為難誰
66.高中男生為何煙不離手?
67.愛說反話的兒子
68.孩子不喜歡迴自己傢
69.“大方”的兒子
70.兒子總是對奶奶十分粗暴
第四章 個性發展中常遇到的30個問題
71.她為什麼總穿男裝
72.如何管教愛打架的他
73.穿紙尿褲纔能大便的男孩
74.什麼都要放整齊的孩子
75.自戀的女兒
76.當眾說話就臉紅
77.被虛榮心睏擾的少年
78.急性子的小孩
79.他為什麼執著於整容
80.女兒是不是同性戀
81.個性古怪的老大
82.如何幫助心情抑鬱的她
83.豆豆的怪毛病
84.兒童不愛說話是什麼原因
85.孩子是不是得瞭白閉癥
86.情緒極不穩定的孩子
87.為什麼有傷害女生的衝動
88.不敢關燈獨自睡覺的女孩
89.“人來瘋”女同學
90.孩子太聽話更容易患“心病”
91.孩子為何虐待小動物
92.孩子過於懶惰,怎麼辦?
93.任’陛的小孩
94.孩子愛撒謊,怎麼辦?
95.孩子嫉妒心強,怎麼辦?
96.多動癥兒童
97.自虐兒童
98.“自私”的小孩
99.不肯乖乖吃藥的孩子
100.總是“率性而為”的男孩
附錄:常見心理問題應診
1.自卑
2.多疑
3.無端煩惱
4.孤僻
5.消沉
6.攻擊性
7.狂熱
8.怯弱
9.心理疲勞
10.恐怖癥
11.強迫證
12.疑病癥
13.癔癥
14.考試焦慮癥
15.厭學癥
16.神經性厭食癥
17.戀物癖
18.惡劣心境
19.錶演型人格障礙
20.偏執型人格障礙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對於我這樣一個剛開始接觸兒童心理學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是一本寶藏。它不像那些枯燥的學術書籍,而是用非常生動、貼近生活化的語言,將許多復雜的心理學原理娓娓道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依戀關係”的章節,它詳細解釋瞭不同類型的依戀關係對孩子一生發展的影響,以及谘詢師如何通過工作來幫助那些有安全感睏擾的孩子。我之前完全沒想到,孩子小時候的一個小小的行為,可能背後都隱藏著如此深刻的心理根源。這本書讓我明白,做一名好的心理谘詢師,不僅僅是掌握技術,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真正愛孩子、尊重孩子的心。它教會我如何用一種更耐心、更包容的態度去麵對孩子的“問題”,以及如何通過細緻的觀察和真誠的互動,去引導他們走齣內心的睏境。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如何與傢裏的孩子相處,都有瞭更清晰的方嚮。
評分坦白說,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兒童心理谘詢這個領域瞭解得非常有限,甚至有些刻闆印象。以為就是給小孩子做做遊戲,然後講講道理。但這本書完全打碎瞭我之前的認知。它非常深入地探討瞭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心理睏擾,不僅僅是學習上的壓力,更多的是情感上的需求、人際關係的衝突、自我認知的模糊等等。書裏用瞭很多篇幅去分析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比如為什麼孩子會錶現齣攻擊性,為什麼他們會對某些事物産生強烈的恐懼。作者通過生動的案例,將這些復雜的心理現象講得淺顯易懂,讓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也能從中獲得深刻的啓示。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同理心”的闡述,它不隻是簡單地說“理解你”,而是要真正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這種細緻入微的描寫,讓我看到瞭一個優秀的心理谘詢師所需要具備的極高的共情能力和敏銳的洞察力。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孩子的世界有瞭更溫柔、更理解的視角。
評分這本書我最近纔讀完,說實話,這本書給我帶來的觸動和思考是相當深刻的。一開始我抱著一種“看看人傢是怎麼做谘詢的”的心態,但越讀越發現,它所探討的不僅僅是技巧,更是關於如何真正地走進孩子的心靈,如何成為他們信任的夥伴。書中提到的那些案例,雖然篇幅不長,但每一個都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孩子內心深處的睏惑、恐懼與渴望。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如何建立安全感的章節,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給齣幾個“怎麼辦”,而是詳細地闡述瞭背後的心理機製,讓我們理解到,安全感的缺失是如何影響孩子行為的方方麵麵,以及谘詢師需要通過怎樣的耐心和真誠去慢慢修復。讀到後麵,我甚至開始反思自己和身邊的一些孩子,是不是在某些方麵也忽略瞭他們的真實感受,是不是我們的“好意”反而成瞭某種壓力。這本書讓我明白,做一名好的心理谘詢師,需要的不僅僅是理論知識,更是一顆柔軟而堅定的心,一種能夠穿越迷霧去看到孩子本質的能力。它讓我對“助人”這個詞有瞭全新的認識,也點燃瞭我想要去更深入地瞭解兒童心理,並身體力行的願望。
評分我一直覺得,孩子的心靈是一個非常奇妙且需要被精心嗬護的世界。這本書恰恰為我打開瞭這扇門,讓我得以窺見孩子內心深處的波瀾。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書中反復強調的“非評判性”態度。很多時候,我們成年人在麵對孩子的行為時,很容易帶著自己的主觀判斷,甚至直接貼上“乖”、“壞”的標簽。但這本書告訴我,每一個行為背後都有其原因,而谘詢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去理解和接納,而不是急於去改變或糾正。書中關於如何處理孩子負麵情緒的描寫,讓我受益匪淺。它沒有給齣簡單的“忽略”或者“壓抑”的建議,而是教我們如何去引導孩子錶達,如何幫助他們認識和管理自己的情緒。讀到後麵,我甚至覺得這本書不隻適閤心理谘詢師,也同樣適閤所有想要更好地理解和陪伴孩子的傢長。它就像一位溫柔的導師,用智慧和愛,指引著我們如何成為孩子生命中那個值得信賴的“大人”。
評分這絕對是一本讓我耳目一新的書。我以前可能對心理谘詢師的印象還停留在“解決問題”的層麵,覺得他們應該像個偵探,找齣問題的根源然後給齣解決方案。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這種看法。它更強調的是“陪伴”和“傾聽”,以及如何通過非語言的溝通去理解孩子。我印象最深的是裏麵提到瞭關於“容器”的概念,解釋瞭谘詢師如何成為孩子情緒的“容器”,幫助他們容納那些難以承受的感受。這一點真的非常有啓發性!我們平常生活中,很多時候都會不自覺地想要“解決”孩子的情緒,而不是去“承接”它們。比如孩子哭瞭,我們第一反應可能是“彆哭瞭,你看xxx”,而不是去感受他們為什麼哭,讓他們知道他的情緒是被看見和接納的。這本書通過大量的細緻描寫,讓我們看到瞭一個谘詢師是如何做到這一點,是如何在一次次的互動中,一點點地構建起信任的橋梁。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如何與孩子溝通,如何理解他們的行為,都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