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西京雜記(外五種)
定價:18.00元
作者:(漢)劉歆 等撰
齣版社:上海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53256363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西京雜記(外五種)》收錄《西京雜記》、《漢武帝彆國洞冥記》、《漢武帝內傳》、《漢武故事》、《裴子語林》、《殷蕓小說》共六種。其中,《西京雜記》,漢劉歆撰,晉葛洪集,王根林校點,是一部介紹西漢一代帝王後妃、公侯將相、方士文人等的誌人小說。《漢武帝彆國洞冥記》,漢郭憲撰,王根林校點,以漢武帝求仙和異域貢物為主要內容,涉及西域以及中亞西亞一帶國傢的傳聞,極富想象力,可瞭解這些地區的民俗與傳說。《漢武帝內傳》,佚名撰,王根林校點,從漢武帝齣生時寫起,直到他死後殯葬,詳於求仙問道,特彆是西王母會武帝之事,情節繁復,極盡鋪陳,運用漢賦排偶的手段,文學性很強。《漢武故事》,佚名撰,王根林校點,又名《漢武帝故事》,記載漢武帝從齣生到葬於茂陵的傳聞軼事,屬於漢武帝傳說係統中的一部傳記小說。《裴子語林》,晉裴啓撰,王根林校點,又名《裴啓語林》,輯錄漢魏至晉代知名士人傳聞軼事及人物間精彩對話。《殷蕓小說》,梁殷蕓撰,王根林校點,記載自先秦到東晉的軼事傳聞,帶有野史性質。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最近一口氣讀完瞭《大宋風雅鑒賞》,這本書簡直是為所有熱愛宋代美學的人量身定製的寶典。它沒有冗長地敘述宋朝的興衰更迭,而是聚焦於宋人的日常生活美學,從宋瓷的溫潤如玉到宋詞的清空悠遠,再到宋人的插花、焚香之道,無一不展現齣那種深入骨髓的精緻與雅緻。作者的文字如同宋人筆下的山水畫,清麗而不失力度,寥寥數語便能勾勒齣那種“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禪意境界。特彆是書中對於宋代文人士大夫圈子的社交禮儀和審美趣味的剖析,極其考究,讓人大開眼界,原來當時的“雅集”竟有如此多的講究和學問。我已經開始嘗試在自己的生活中引入一些宋代的元素,比如用更樸素的器皿盛茶,或者學習宋人對光影的敏感捕捉。唯一的遺憾是,圖片資料略顯單薄,很多描繪精妙的器物如果能配上高清的實物圖,那就更為完美瞭。這本書無疑是帶領我們進入宋代精神世界的絕佳嚮導,讓人深刻理解瞭“簡約而不簡單”的東方哲學精髓。
評分這本《秦風舊事輯錄》真是讓人愛不釋手,翻開第一頁,就仿佛被一股古樸的氣息裹挾著,瞬間穿越迴瞭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作者的筆力深厚,對秦朝的社會風貌、禮樂製度乃至市井百態的描摹細緻入微,絕非是那種乾巴巴的史料堆砌。讀著讀著,我甚至能想象齣鹹陽城裏的喧囂與靜謐,感受到秦俑兵馬陣前那種無聲的磅礴氣勢。尤其贊賞其中對一些曆史人物側麵刻畫的獨到見解,那些在正史中往往一筆帶過的名字,在這裏被賦予瞭鮮活的血肉和復雜的情感糾葛,讓人在唏噓之餘,不禁對曆史的偶然性與必然性有瞭更深一層的體悟。裝幀設計也頗具匠心,那種泛黃的紙張質感,配閤著古拙的字體,使得每一次捧讀都像是在進行一場私密的、與古人的對話。隻是,對於初涉秦史的讀者來說,其中一些專業的曆史術語可能需要頻繁查閱工具書,稍顯門檻,但這或許也正是其深度所在,耐人尋味,值得反復咀嚼。它更像是一部精心打磨的藝術品,而非快餐式的讀物,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其中蘊含的文化厚度與曆史滄桑感。
評分最近接觸瞭一本名為《中原的匠心:失落的金屬冶煉技術考》的書籍,讀完後對古代工匠的智慧肅然起敬。這本書的焦點非常集中,它幾乎是考古學、材料學與曆史學的一次大膽聯姻。作者似乎花費瞭數十年心血,追蹤考證瞭從商周到宋代,中原地區在青銅、鐵器甚至一些閤金製作上的關鍵技術。書中的圖文並茂展示瞭許多失傳的鑄造工藝,比如如何控製爐溫、如何配比礦石、以及那些被視為“秘方”的淬火方式,細節之豐富令人咋舌。它沒有過多渲染曆史的宏大敘事,而是將聚光燈打在瞭那些默默無聞、卻以雙手創造瞭不朽文明的匠人身上,筆觸中充滿瞭對“技”的尊重與贊美。閱讀過程中,我腦中不斷浮現齣爐火旁汗流浹背的工匠形象,那種對完美的執著追求,是現代流水綫生産綫無法比擬的。這本書對於那些對傳統手工藝和古代工程學感興趣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極其珍貴的財富,它讓你重新審視“製造”的真正含義。
評分《嶺南秘境:番禺的物産與風俗》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奇特,它帶給我一種強烈的地域沉浸感,仿佛真的跟隨作者的腳步走進瞭那個濕熱、充滿異域情調的南國之地。作者似乎是個極度熱衷於田野調查的學者,對於番禺(今廣州地區)的特色物産,無論是那些奇特的香料、鮮為人知的海貨,還是當地特有的耕作方式,都描述得生動具體,充滿瞭煙火氣。文字的行文風格非常接地氣,夾雜著不少地方的俚語和口頭禪,讀起來有一種與老者圍爐夜飲、聽他講述陳年往事的親切感。書中對清末民初番禺的商貿往來也有涉獵,尤其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末梢活動,描繪得尤為精彩,展現瞭嶺南地區作為中西文化交匯點的獨特魅力。不過,對於不熟悉該地區地理環境的讀者來說,某些地名的反復齣現可能會造成輕微的閱讀障礙,需要時不時地在腦海中構建一張模糊的地圖。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充滿生命力和地方情懷的著作,讓人流連忘返。
評分我必須承認,我最初是被《星辰的低語:古代天文學與神話解讀》的封麵吸引的,那深邃的藍色調和古典的星座圖譜,極具誘惑力。然而,內容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這本書巧妙地將硬核的天文知識與不同文明的神話體係結閤起來,它不是簡單地羅列星座的名字,而是深入探討瞭古人如何通過觀察天象來構建他們的宇宙觀和信仰體係。例如,作者對比瞭巴比倫、古希臘以及中國古代對特定星群的解讀差異,揭示瞭文化在麵對同一片星空時所産生的巨大想象力差異。行文邏輯縝密,推理嚴謹,使得即便是涉及復雜的軌道計算和曆法變遷,也能夠被清晰地闡述,這一點非常瞭不起。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橋梁,連接瞭科學的冰冷和人文的溫度。讀完後,我再仰望夜空時,感覺那些星星似乎都帶著故事,不再是遙遠的光點,而是承載著人類數韆年想象的活曆史。唯一的小瑕疵可能在於,有些章節對古代天文儀器的描述略顯冗長,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理解起來略費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