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西京杂记(外五种)
定价:18.00元
作者:(汉)刘歆 等撰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53256363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西京杂记(外五种)》收录《西京杂记》、《汉武帝别国洞冥记》、《汉武帝内传》、《汉武故事》、《裴子语林》、《殷芸小说》共六种。其中,《西京杂记》,汉刘歆撰,晋葛洪集,王根林校点,是一部介绍西汉一代帝王后妃、公侯将相、方士文人等的志人小说。《汉武帝别国洞冥记》,汉郭宪撰,王根林校点,以汉武帝求仙和异域贡物为主要内容,涉及西域以及中亚西亚一带国家的传闻,极富想象力,可了解这些地区的民俗与传说。《汉武帝内传》,佚名撰,王根林校点,从汉武帝出生时写起,直到他死后殡葬,详于求仙问道,特别是西王母会武帝之事,情节繁复,极尽铺陈,运用汉赋排偶的手段,文学性很强。《汉武故事》,佚名撰,王根林校点,又名《汉武帝故事》,记载汉武帝从出生到葬于茂陵的传闻轶事,属于汉武帝传说系统中的一部传记小说。《裴子语林》,晋裴启撰,王根林校点,又名《裴启语林》,辑录汉魏至晋代知名士人传闻轶事及人物间精彩对话。《殷芸小说》,梁殷芸撰,王根林校点,记载自先秦到东晋的轶事传闻,带有野史性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必须承认,我最初是被《星辰的低语:古代天文学与神话解读》的封面吸引的,那深邃的蓝色调和古典的星座图谱,极具诱惑力。然而,内容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这本书巧妙地将硬核的天文知识与不同文明的神话体系结合起来,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星座的名字,而是深入探讨了古人如何通过观察天象来构建他们的宇宙观和信仰体系。例如,作者对比了巴比伦、古希腊以及中国古代对特定星群的解读差异,揭示了文化在面对同一片星空时所产生的巨大想象力差异。行文逻辑缜密,推理严谨,使得即便是涉及复杂的轨道计算和历法变迁,也能够被清晰地阐述,这一点非常了不起。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连接了科学的冰冷和人文的温度。读完后,我再仰望夜空时,感觉那些星星似乎都带着故事,不再是遥远的光点,而是承载着人类数千年想象的活历史。唯一的小瑕疵可能在于,有些章节对古代天文仪器的描述略显冗长,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理解起来略费神。
评分这本《秦风旧事辑录》真是让人爱不释手,翻开第一页,就仿佛被一股古朴的气息裹挟着,瞬间穿越回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作者的笔力深厚,对秦朝的社会风貌、礼乐制度乃至市井百态的描摹细致入微,绝非是那种干巴巴的史料堆砌。读着读着,我甚至能想象出咸阳城里的喧嚣与静谧,感受到秦俑兵马阵前那种无声的磅礴气势。尤其赞赏其中对一些历史人物侧面刻画的独到见解,那些在正史中往往一笔带过的名字,在这里被赋予了鲜活的血肉和复杂的情感纠葛,让人在唏嘘之余,不禁对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有了更深一层的体悟。装帧设计也颇具匠心,那种泛黄的纸张质感,配合着古拙的字体,使得每一次捧读都像是在进行一场私密的、与古人的对话。只是,对于初涉秦史的读者来说,其中一些专业的历史术语可能需要频繁查阅工具书,稍显门槛,但这或许也正是其深度所在,耐人寻味,值得反复咀嚼。它更像是一部精心打磨的艺术品,而非快餐式的读物,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文化厚度与历史沧桑感。
评分最近接触了一本名为《中原的匠心:失落的金属冶炼技术考》的书籍,读完后对古代工匠的智慧肃然起敬。这本书的焦点非常集中,它几乎是考古学、材料学与历史学的一次大胆联姻。作者似乎花费了数十年心血,追踪考证了从商周到宋代,中原地区在青铜、铁器甚至一些合金制作上的关键技术。书中的图文并茂展示了许多失传的铸造工艺,比如如何控制炉温、如何配比矿石、以及那些被视为“秘方”的淬火方式,细节之丰富令人咋舌。它没有过多渲染历史的宏大叙事,而是将聚光灯打在了那些默默无闻、却以双手创造了不朽文明的匠人身上,笔触中充满了对“技”的尊重与赞美。阅读过程中,我脑中不断浮现出炉火旁汗流浃背的工匠形象,那种对完美的执着追求,是现代流水线生产线无法比拟的。这本书对于那些对传统手工艺和古代工程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极其珍贵的财富,它让你重新审视“制造”的真正含义。
评分《岭南秘境:番禺的物产与风俗》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奇特,它带给我一种强烈的地域沉浸感,仿佛真的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了那个湿热、充满异域情调的南国之地。作者似乎是个极度热衷于田野调查的学者,对于番禺(今广州地区)的特色物产,无论是那些奇特的香料、鲜为人知的海货,还是当地特有的耕作方式,都描述得生动具体,充满了烟火气。文字的行文风格非常接地气,夹杂着不少地方的俚语和口头禅,读起来有一种与老者围炉夜饮、听他讲述陈年往事的亲切感。书中对清末民初番禺的商贸往来也有涉猎,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末梢活动,描绘得尤为精彩,展现了岭南地区作为中西文化交汇点的独特魅力。不过,对于不熟悉该地区地理环境的读者来说,某些地名的反复出现可能会造成轻微的阅读障碍,需要时不时地在脑海中构建一张模糊的地图。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充满生命力和地方情怀的著作,让人流连忘返。
评分我最近一口气读完了《大宋风雅鉴赏》,这本书简直是为所有热爱宋代美学的人量身定制的宝典。它没有冗长地叙述宋朝的兴衰更迭,而是聚焦于宋人的日常生活美学,从宋瓷的温润如玉到宋词的清空悠远,再到宋人的插花、焚香之道,无一不展现出那种深入骨髓的精致与雅致。作者的文字如同宋人笔下的山水画,清丽而不失力度,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那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禅意境界。特别是书中对于宋代文人士大夫圈子的社交礼仪和审美趣味的剖析,极其考究,让人大开眼界,原来当时的“雅集”竟有如此多的讲究和学问。我已经开始尝试在自己的生活中引入一些宋代的元素,比如用更朴素的器皿盛茶,或者学习宋人对光影的敏感捕捉。唯一的遗憾是,图片资料略显单薄,很多描绘精妙的器物如果能配上高清的实物图,那就更为完美了。这本书无疑是带领我们进入宋代精神世界的绝佳向导,让人深刻理解了“简约而不简单”的东方哲学精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