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庸论语 9787532582136

学庸论语 978753258213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财贵 著
图书标签:
  • 儒家经典
  • 国学
  • 论语
  • 学庸
  • 传统文化
  • 修身养性
  • 教育
  • 先贤智慧
  • 启蒙教材
  • 中华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枫林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82136
商品编码:30017783423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学庸论语

定价:39.00元

作者:王财贵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32582136

字数:106000

页码:190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学庸论语》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重要经典,现列入“中文经典诵读系列”(繁体竖排)。该系列丛书根据二十年来王财贵教授在台湾推广“儿童读经”所编给台湾儿童的读本修订而成。除将读音依据普通话标准调整外,本书采用了繁体竖排的形式,以供外希望熟悉繁体字的儿童使用。其特点是大字、白文、准确,拼音仅作辅助之用,故作了“淡化”处理。
  本丛书从选文、编排、审校到装帧、版式、用纸都融入了主编及编校、制作团队的心血和志愿;丛书着眼于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也适合喜欢传统文化的成年人诵读。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四书五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经典,历来被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foundational texts. 其中,《大学》、《中庸》、《论语》三部著作,与《孟子》合称“四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阐述了从个人修养到治国理政的完整路径,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层层递进。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理想的社会图景,并指明了实现这一图景的内在逻辑和外在步骤。 《大学》的思想核心在于“明德”,即发扬光明的德性,而这一过程始于“亲民”,即推己及人,关怀民众。为了实现“明德”与“亲民”,个体必须经过“止于至善”的目标追求,并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方法来达成。这些方法包括“格物致知”,即深入探究事物的道理,增长知识;“诚意正心”,即真诚对待自己的意念,端正自己的内心;“修身”,即培养良好的品德,完善自我;“齐家”,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建立和睦的家族;“治国”,即治理好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最终达到“平天下”的宏大目标。这些步骤相互关联,层层深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个人和社会发展模型。 《大学》的语言精炼而深刻,字字珠玑,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它所倡导的“修身”理念,不仅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更是对个体内在精神世界的深度挖掘。通过“格物致知”,人们能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从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而“诚意正心”则强调了真诚和正直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构建良好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 《中庸》则聚焦于“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处世哲学。它强调“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在复杂的现实世界中寻找平衡点,避免走向极端。这种“中庸”并非平庸,而是一种高超的智慧和境界,要求个体在各种情况都能保持冷静、客观和理性,做出最恰当的判断和行动。 《中庸》开篇即指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意即在情绪未发之时,人心处于一种不偏不倚、寂然宁静的状态,这是一种“中”;情绪发出时,都能合乎法度、恰如其分,这是一种“和”。“中和”是《中庸》的核心概念,是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根本原则。它强调了克制和节制的重要性,认为过犹不及,只有把握好“度”,才能达到圆满和稳定。 《中庸》还探讨了“诚”的哲学。“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认为“诚”是自然的规律,也是人类应当遵循的道路。一个“诚”的人,能够真诚地对待自己,真诚地对待他人,从而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诚”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个人言行到国家治理,都离不开“诚”作为支撑。 《论语》则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以其贴近生活、生动形象的语言,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它涉及政治、伦理、教育、哲学等多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的智慧。《论语》中的许多名言警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至今仍被广为传颂,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论语》的核心思想在于“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最高范畴,是爱人、忠恕、恕道、克己复礼等一系列道德品质的综合体现。孔子认为,“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是实现个体完善和社会和谐的关键。实现“仁”,需要从“孝悌”做起,即尊敬父母、友爱兄弟,这是“仁”的基础。然后,通过“忠恕”,即忠诚于自己,宽恕他人,来扩展“仁”的范围。最终,达到“克己复礼为仁”,即约束自己的欲望,遵循礼的规范,从而实现“仁”的境界。 《论语》也高度重视“礼”。“礼”是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它包括了一系列的礼仪、制度和道德规范。“礼”的作用在于约束人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的要求,从而达到“和”的状态。《论语》中强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正是为了强调“礼”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育方面,《论语》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主张不分贵贱、贫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论语》还强调“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孔子本人更是以身作则,注重实践,提倡“学思结合”,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三部经典,虽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社会治理和人生哲学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它们所倡导的智慧,穿越时空,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为我们提供解决当下社会问题、实现个人价值的宝贵启示。 《大学》所强调的系统性修养路径,从内到外,由浅入深,为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蓝图。《中庸》所倡导的审慎、平衡的处世之道,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明智的决策。《论语》所揭示的“仁”的智慧和“礼”的规范,则为我们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社会秩序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这三部经典,不仅仅是古代圣贤的思想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品格的生动体现。它们所蕴含的智慧,能够帮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保持精神的独立,坚守道德的底线,追求人生的意义,并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贡献力量。阅读和理解这三部经典,就是与古圣先贤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从中汲取力量,获得智慧,塑造更好的自己,也为社会注入更多的正能量。它们提供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指导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等等,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引人注目,那种古朴的墨香气仿佛能透过纸张扑面而来,让人立刻联想到历史的厚重与智慧的沉淀。装帧考究,拿在手里分量十足,这种质感让人对内文的质量抱有极高的期待。我特别喜欢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字体选择既兼顾了古籍的韵味,又保证了现代阅读的舒适度,行距和页边距的把握恰到好处,阅读起来丝毫没有压迫感,反而有一种沉浸其中的宁静。 每次翻开它,都像是一次与古代先贤的对话,那种仪式感是很多快餐式阅读无法比拟的。尤其是那些精美的插图或装饰性的小纹样,虽然不直接解释内容,却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体验,让艰涩的文字变得生动起来,引导着读者的思绪进入一个更加开阔的境界。这绝不是一本可以随手翻阅的小册子,它需要你静下心来,用对待珍宝的态度去对待它。

评分

初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其思想的穿透力和恒久价值。它不像某些时髦的理论书籍那样,在几年后就显得过时或矫揉造作。这本书所探讨的伦理、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原则,是经过时间淘洗依然闪耀着光芒的真金。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核心观点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层层递进的逻辑性,它并非生硬的说教,而是像剥茧抽丝般,引导读者自然而然地体悟到“道”的所在。每当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惑或迷茫时,重新拾起其中某一段落细细品味,总能从中汲取到一股清新的力量,帮助我校准人生的航向。这种“常读常新”的特性,正是区分经典与一般读物的试金石。它不是提供即时答案,而是教你如何提出正确的问题,如何审视自我与世界的关系,这种深层次的引导,价值千金。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书本本身的物质形态,它更像是一份需要终身实践的“行动指南”。我发现自己并非只是在“阅读”它,更是在“实践”它所倡导的生活哲学。比如,书中关于“慎独”的论述,对我个人习惯的养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教会我在无人监督时,依然要保持内心的坦荡和一致性。这种力量是极其内敛的,不会大张旗鼓地改变世界,但它会极其稳定地塑造你自己。我将它放置在案头最显眼的位置,不是为了炫耀拥有,而是为了随时提醒自己保持一种内省和自律的状态。对于那些渴望在喧嚣世界中找到内心锚点,寻求一种更高质量生活方式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是速效药,而是根植于人性的长效滋养,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神食粮。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在我看来,体现了一种高超的布局艺术。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观点,而是构建了一个从个人修养到家国天下的完整体系。我特别留意了它在不同主题间的过渡衔接,那种浑然天成、不着痕迹的自然流畅,使得整部著作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乏任何一环都会让整个体系产生崩塌的风险。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被其宏大的体系略微震慑,但我建议可以不必强求一次性消化所有内容。不妨从自己最感兴趣或最贴近当前生活困境的部分入手,深入挖掘,体会其内蕴的关联性。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发现之前看似孤立的章节,其实都紧密地服务于那个中心的主旨,形成一个严密而又充满弹性的思想网络,让人对其构建者的智慧感到由衷的敬畏。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独特的韵律感,初读时可能会觉得有些拗口,需要慢下来,甚至需要朗读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精妙之处。那些简洁而富有张力的短句,蕴含着极大的信息密度,常常需要反复揣摩才能领会其背后的深意。我尝试着将某些段落用现代白话进行转译,却发现原汁原味的古文在情感的张力和哲理的凝练上是现代语言难以企及的。这种阅读的“难度”,反倒成了一种乐趣和挑战。它强迫我的思维跳出碎片化的习惯,进行结构化、系统性的思考。更妙的是,作者似乎深谙人性的幽微之处,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力精准得令人心惊,即便是几千年前的描述,套用到今日的职场或家庭关系中,依然能找到精准的对应点,让人不禁拍案叫绝,感叹古人的智慧之广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