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声律启蒙 笠翁对韵/国学经典诵读书系
定价:20.00元
作者:弘化社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54606896
字数:
页码:1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声律启蒙 笠翁对韵/国学经典诵读书系》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两本书均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
目录
聲律啟蒙
上卷
下卷
笠翁對韻
上卷
下卷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厚厚的《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简直是诗歌爱好者的福音!拿到书的时候,我就被它扎实的装帧和清晰的排版吸引住了。首先,它收录的诗篇数量之多,几乎涵盖了唐代诗歌的精华,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想深入了解的作品。更难能可贵的是,每一首诗的“鉴赏”部分,绝非简单的字词解释,而是深入到了作者的创作背景、诗歌的艺术手法以及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我特别喜欢它对意境的描绘,那种感觉就像是作者亲自拉着你的手,带你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让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那种生机勃勃,或是“月落乌啼霜满天”的那种孤寂清冷。有些篇目后面还附带了不同时代学者的点评对比,这对于我们全面理解作品的多重可能性,提供了极好的参照系。对于那些晦涩难懂的典故和用词,注释也做得极其详尽,完全不用再费力去翻阅其他工具书,真正做到了“一册在手,无忧矣”。书中的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晚上在昏暗的灯光下细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它更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通往大唐盛世诗歌殿堂的大门,让人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评分这本精装版的《宋词鉴赏通论》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存在!从我打开快递盒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封面那低调奢华的烫金工艺和细腻的皮质手感所折服。这本书的定位显然不是一般的教材,它更像是一本送给自己、犒劳自己精神世界的礼物。内容上,它聚焦于宋词的“鉴赏通论”,这比单纯的词选集要高明得多。它从词牌的格律变化、婉约与豪放的风格分野、以及宋代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催生了词这种“艳科”入手,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书中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大家的作品分析,不再局限于意象的解读,而是深入到了词人如何运用音乐性和文学性的张力来表达复杂情感的层面。比如,它分析辛弃疾词中的“说理”与“抒情”的交织,指出其词的“气势”是如何在格律的束缚中挣脱出来的,这种深层次的剖析让我对那些耳熟能详的词句有了全新的认识。插图的选择也非常考究,经常能在关键的词作旁配上当时的画作或书法拓片,使得视觉和文字的享受达到了和谐统一,阅读时,仿佛能闻到宋代文人墨客的淡淡墨香。
评分我最近在准备一个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课题研究,找到了这本《中国民俗文化大观》。这本书的体量感人,内容之博大精深,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可以说是一部活的民俗百科全书。它最棒的一点在于其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宏观上,它梳理了从远古祭祀到近现代社会变迁对民俗影响的宏大历史脉络,让你对“俗”的形成有全局的理解。微观上,它对具体节日的起源、仪式细节、地方差异、乃至相关禁忌的描述,细致入微到令人拍案叫绝。例如,它不仅讲了端午节吃粽子,还详细考证了不同地域粽子馅料和包裹方式的演变,以及“射五毒”这一仪式的文化心理根源。作者的文笔非常具有现场感,读起来就像是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在茶馆里娓娓道来,充满了烟火气和人情味,完全没有那种枯燥的学术腔调。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罕见的旧时版画和照片,这些视觉材料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让我对我们祖先的生活方式有了更立体、更温暖的认知。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化的“在场感”。
评分最近沉迷于研究中国古代的诗词格律,选了这本《诗词格律入门与提高》。坦白说,我对格律一直心存畏惧,总觉得平仄、对仗这些规则太过死板,容易扼杀诗歌的灵性。然而,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没有一上来就抛出那些拗口复杂的规则,而是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大量的实例,将“平仄”的概念解释得如同呼吸一般自然。作者巧妙地将声调的抑扬顿挫与音乐的节奏感联系起来,让人明白了格律的本质其实是古人对语言音乐美的一种极致追求。比如,在讲解对仗时,书中不仅展示了工对,还深入分析了“宽对”和“偶对”的运用场合与效果,以及如何在不破坏基本规则的前提下,巧妙地制造出出人意料的惊喜效果。书中大量的“辨析练习”环节设计得极其精妙,它不是简单地让你判断“是”或“否”,而是要求你指出错在哪里,并给出修改意见,这极大地锻炼了我的实际应用能力。读完这本书,我发现格律不再是束缚,而变成了激发创意的框架,它像一把精密的尺子,帮助我更好地打磨自己的文字,让自己的表达更加凝练、有韵味。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研究中国古代的散文和哲学典籍,所以毫不犹豫地入手了这套《中国哲学史简编》。说实话,一开始还有些担心“简编”会不会过于单薄,无法涵盖复杂的思想脉络,但实际阅读后,我发现我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编者在力求精炼的同时,对每一个流派的核心观点都把握得相当精准到位,逻辑链条清晰得像一张精心绘制的地图。比如,在论述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它没有简单罗列,而是巧妙地将儒、道、法等思想的相互补充与制衡关系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一看就明白了它们之间错综复杂又相互依存的学术谱系。对于像“天人合一”、“无为而治”这些看似玄奥的概念,书中都有非常贴合时代背景的阐释,既保留了原著的古朴味道,又用现代的语言进行了精准的导读,使得阅读体验极为顺畅。我尤其欣赏它在章节衔接上的处理,总能在介绍完一个学派的终结时,自然而然地引出下一个学派的兴起,使得整个历史进程如同观看一场连贯的戏剧,扣人心弦。对于想系统、快速建立起中国哲学基本框架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效率最高的选择,它让那些原本高悬于云端的古老智慧,变得触手可及,真正做到了“大道至简”的境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