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正版包邮】--新书--陶渊明集校笺
定价:168元
作者:陶渊明,龚斌 校笺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3258476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值上海古籍出版社建社60周年之际,《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典藏版首批推出四种足以代表中国古典文学*成就和古籍整理*水平的李白、杜甫诗和苏轼、辛弃疾词,向社庆献礼。典藏版甫一推出,就受到好评,故我们又推出第二批《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典藏版陶渊明诗、李清照词、纳兰词等六种以飨读者。
内容提要
《陶渊明集校笺》,作为我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之一种,问世至今,已有二十年了。二〇一一年曾出过修订本,改正陶集正文中的个别错字和笺注中的几处错误。此次作为典藏版推出,作了系统性的增订,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恢复陶澍注《靖节先生集》十卷本的原貌。作者龚斌先生当年校笺陶集,以陶澍十卷本为底本。信陶澍说,以为卷八《五孝传》、卷九《圣贤群辅录》(一名《四八目》)上、卷十《圣贤群辅录》下是伪作。*近几年,经反复思考与论证,认为前人判断《五孝传》、《圣贤群辅录》是赝作,证据似是而非。故恢复陶澍十卷本的原貌,增补八、九、十共三卷,编次一依陶澍本其旧,并笺注《五孝传》和《圣贤群辅录》。
二、再次校勘陶集,修订校记。本书从初版至修订版至增订版,前后共校勘三次。这次再校,仍以清道光二十年陶澍本(《续修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宋刻递修本(汲古阁藏十卷本)、汤汉注《陶靖节集》四卷本、曾集刻本、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十卷本、明万历吴兴凌蒙初刻、焦竑作序的《陶靖节集》八卷本。初版及修订版所用莫友芝题咸丰旌德李文翰影刻汲古阁藏十卷本(简称“咸丰本”),今次再校时直接釆用宋刻递修本(简称“汲古阁本”)。初版、修订版校记中的“咸丰本”,一律改作“汲古阁本”。 《陶渊明集校笺》,作为我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之一种,问世至今,已有二十年了。二〇一一年曾出过修订本,改正陶集正文中的个别错字和笺注中的几处错误。此次作为典藏版推出,作了系统性的增订,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恢复陶澍注《靖节先生集》十卷本的原貌。作者龚斌先生当年校笺陶集,以陶澍十卷本为底本。信陶澍说,以为卷八《五孝传》、卷九《圣贤群辅录》(一名《四八目》)上、卷十《圣贤群辅录》下是伪作。*近几年,经反复思考与论证,认为前人判断《五孝传》、《圣贤群辅录》是赝作,证据似是而非。故恢复陶澍十卷本的原貌,增补八、九、十共三卷,编次一依陶澍本其旧,并笺注《五孝传》和《圣贤群辅录》。
目录
作者介绍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龚斌,上海市崇明县人。1947年5月生。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西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陶渊明研究学会(筹)会长。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中国文化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尤其在中古文学及中古社会文化领域的研究用力勤。已出版的学术专著代表作有《陶渊明集校笺》、《陶渊明传论》、《世说新语校释》、《青楼文化与中国文学研究》、《慧远法师传》、《鸠摩罗什传》等。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想找一本可以作为“镇馆之宝”的古代文学经典。市面上的《陶渊明集》版本繁多,各有千秋,但我总觉得缺了那么点“定海神针”的味道。这本9787532584765的版本,给我的感觉就是“权威”与“沉稳”。它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文本的准确性上,更在于它所代表的一种文化态度——即对传统的尊重与现代学术的结合。我对比了过去读过的几个版本,发现这本在细节处理上真的做到了精益求精。比如,对于一些引文的出处,标注得极为详尽,这对于想要进一步研究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不是那种每字每句都要深挖的学者,但我欣赏这种严谨的精神。这本书的开本大小也十分适中,既方便携带(虽然我主要还是在家中阅读),又不失大气磅礴的古典美感。我甚至为它购置了一个专门的防尘套,生怕丝毫的尘埃玷污了这份古典的雅致。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的触动,在于它让我重新审视了“隐逸”这个概念。在当下社会,每个人都在追求效率和成功,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停下来审视内心的重要性。陶渊明的诗文,就是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慢”下来的参照系。这本校笺版的好处是,它用现代的眼光和严谨的学术框架,为我们解读了古人的“慢”,使之不再是消极避世的代名词,而是一种积极的生命选择。我特别喜欢它在某些注释中对当时社会背景的补充说明,这些背景知识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陶渊明为什么会做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选择,那不是简单的任性,而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困境中求得精神自洽的一种挣扎与超越。每次读到“归去来兮辞”,我都会被那种历经沉浮后的豁达所感染。这本书的文字密度很高,每一页都值得反复咀嚼,它不是那种可以囫囵吞枣快速读完的快餐读物,而是需要用心去体会的“慢食”。
评分从一个普通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性价比”是极高的,并非指价格上的便宜,而是指它在知识密度和阅读享受上的平衡。很多学术性的校注本,阅读起来会像是在啃“硬骨头”,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微的更正。然而,这本校笺的处理方式却非常巧妙,它将那些严肃的学术考证隐藏在了恰当的位置,使得普通读者在欣赏诗文之美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文本可靠性带来的安全感。我最欣赏的是,它在保留古籍原貌的同时,又运用了现代的排版技术,让阅读的疲劳感大大降低。这本集子,已经成为了我案头常备的“精神食粮”,偶尔翻开,读上几句,那些关于生命、自然、友谊的朴素哲思,总能瞬间涤荡掉我内心的浮躁。它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个安静的导师,用跨越千年的声音,告诉我如何与世界相处,如何守住内心的那一片净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极为雅致,那种沉静的墨绿色调,配上烫金的书名,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古籍的韵味。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就被它的装帧吸引了,纸张的手感非常细腻,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能感受到出版社在制作上的用心。我是一个对古代文学有深厚感情的人,尤其偏爱魏晋风骨,所以这本书一出版我就毫不犹豫地入手了。打开内页,那种清晰的排版和合理的留白,让阅读体验一下子提升了好几个档次。我不是专业的学者,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者,所以对于校勘的严谨性我无法做太深入的评判,但从整体的呈现来看,这本书无疑是下足了功夫的。我特别喜欢它在注释上的处理,既没有显得过于繁琐,又精准地解释了一些生僻的字词和典故,让像我这样基础不太扎实的读者也能比较顺畅地进入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光是欣赏这本书的实体,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它放在我的书架上,本身就是一道古典而宁静的风景线,让我每次瞥见,都仿佛能感受到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与从容。这本书的印刷质量也是顶级的,墨迹清晰,没有丝毫的晕染,对于需要反复查阅和品味的文本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就像是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沉浸在陶渊明那些看似平淡却蕴含着深刻哲理的诗文中。与其他版本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在篇章的编排上似乎更注重了一种内在的逻辑性,而不是简单的年代顺序,这使得我在阅读时能够更清晰地把握诗人不同阶段心境的转变。比如,在阅读那些描绘田园生活的篇章时,文字的意境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放大了,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辛劳与自得。我尤其留意了它对一些争议性篇目的处理,它提供的校勘意见非常中肯,没有一味地偏袒某一家之说,而是将不同的观点并陈,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断,这种尊重读者的态度非常难得。这种细致的考量,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的汇编,更像是一本引导人深入理解魏晋士人精神内核的工具书。我甚至尝试着大声朗读其中的几篇,那种古朴的韵律感,在如今这个喧嚣的时代,简直是一剂难得的清心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