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朱子语类选评
定价:22.00元
作者:朱义禄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32585243
字数:119000
页码:144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朱子语类》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一部语录体著作,由其门人记录、黎靖德编纂而成。对后人而言,它是了解朱熹全面的思想的一部珍贵历史文献。本书精选《朱子语类》中的部分内容并加以注释与评述。所选语录分八个专题,涵盖面广,有较强的代表性本书是《朱子语类》的评论及解释,撰者对《朱子语类》反映的朱熹哲学思想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目录
作者介绍
朱义禄,1942年生,浙江宁波人。196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78~1981年,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中国哲学史,师从哲学家冯契,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为同济大学文法学院教授、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评审组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学与明清之际启蒙思潮,兼及中国近代思想史。已出版的学术专著有:《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文化》、《从圣贤人格到全面发展》《明清之际启蒙学者的文化心态》《康有为评传》《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潮研究》《孟子答客问》《黄宗羲与中国文化》《诸子百家》。在海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20余篇。共计已发表的文字为320万字。9次获全国、省部级以上奖项。
文摘
序言
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来消化这本书,因为它不是那种可以一口气读完的快餐读物,它需要你放慢脚步,甚至需要偶尔停下来,起身踱步思考一番。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将朱子塑造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相反,通过那些细微的对话记录,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自己的偏好、也有受限于时代局限的思想家。例如,书中记录了他对某些具体事件的批评,这些批评体现了他对公平正义的朴素追求,虽然他解释的方式带有浓厚的时代烙印,但其内核是相通的。编者在这方面的评述尤其精彩,他们巧妙地引申出这些古代智慧在处理当代公共事务时的启示意义,避免了生硬的穿凿附会。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解不再是线性的递进关系,而是相互滋养、相互支撑的循环。这本书的装帧虽然朴实,但内页的字体清晰,装订牢固,看得出出版方对内容的尊重。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朱熹的书,更是一部关于如何做一个有原则、有深度的人的指南。
评分我得承认,我是一个阅读习惯非常挑剔的人,尤其对历史和哲学类书籍。很多选本要么过度简化,失去了原汁原味,要么就是注释堆砌,让人看得头疼。但是这本《朱子语类选评》,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它不像那些学术专著那样故作高深,也不会像某些大众读物那样为了迎合市场而肤浅化。它仿佛是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耐心地坐在你身边,为你逐句拆解朱熹那些看似不动声色的言语背后所蕴含的巨大能量。我尤其欣赏编者在选材上的匠心,他们没有全部挑选那些关于“存天理”的宏大叙事,而是穿插了大量朱熹对具体生活场景的看法,比如他对读书方法的建议,对为官之道的反思,甚至是对友人往来的细节描绘。这使得朱熹这个人不再是一个遥远的牌位,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困惑、有坚持的鲜活形象。每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合上书,留出几分钟时间,让那些思想的碎片在我脑中重新组合,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近些年来很多畅销书都无法给予的。
评分这本书的墨香和纸张的触感,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书房里闻到的那种混合着樟脑丸和旧纸张的气味,非常令人安心。我不是朱学研究的专业人士,之前对朱熹的印象仅限于“理学集大成者”,充满了敬畏和距离感。然而,通过这部选评,我感受到了思想的“温度”。特别是关于“气”与“理”之间关系的讨论,作者的解读非常到位,没有落入唯心或唯物的简单二元对立,而是展现了朱子试图调和内在精神世界与外在物质世界的努力。读到此处,我不禁联想到现代社会中,我们如何在追求物质发展的同时,保持内心的清明和定力。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的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一套经过时间检验的“心法”。它的篇幅虽然不薄,但阅读起来节奏感很强,因为每一则语录后面都有精准的点睛之笔,让你总能抓住核心要义,不会被冗长的背景资料所拖累。对于想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求精神滋养的现代人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座可以随时进入的“心灵避难所”。
评分这部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扑面而来的古典气息,那种深沉的墨绿和烫金的字体搭配,让人一上手就感觉沉甸甸的,仿佛捧着的是历史的重量。我特意选了一个安静的午后,在落地窗边,伴着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慢慢翻开它。一开始被那些繁复的朱子学说搞得有点晕头转向,毕竟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几百年前的理学大师总是有隔阂的。但是,作者的选编和点评功力实在了得,他们像是搭起了一座桥梁,用现代的语言和视角,去解读那些晦涩的“格物致知”和“存天理,灭人欲”。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心性论”的阐述,它没有一味地拔高,而是深入挖掘了朱熹在思考人生终极价值时的那种挣扎与探寻。读到关于“颜渊问仁”的段落时,我甚至感觉自己也沉浸在了与圣贤对话的氛围中,那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一种对生命本真的追问。这本书的排版也极佳,留白恰到好处,让读者的眼睛有了喘息的空间,不至于在密集的文字海洋里迷失方向。这本书对于想真正走近宋明理学,而不是停留在教科书概念上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是抱着一种略带功利的目的去翻阅这本厚厚的著作的,毕竟在学术圈混,总得对儒家理学的核心人物有所了解。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惊喜远超预期,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思想的探险地图。其中关于朱子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解释,尤其让我这个自然科学背景的人感到新奇。他如何将宇宙的运行规律与人的道德修养联系起来,那种宏大的体系构建能力,让人不得不佩服。我发现,与其说朱熹在构建一套哲学体系,不如说他是在为混乱的人心寻找一个安顿的处所。作者的评注,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纠错”姿态,而是带着一种平等的对话感,时而点拨,时而补充现代考古或科学发现的佐证,使得朱子的学说立刻鲜活了起来。我特别喜欢其中几处关于“事上磨练”的论述,这对我日常处理工作中的棘手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原来几百年前的“修身”功夫,在现代的“内卷”中依然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这本书的装帧或许略显传统,但内容上的新颖和深刻,完全盖过了外表的朴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