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本)
定价:250.00元
作者:(清代)曹雪芹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02007321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1.98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人们通常把《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称之为《红楼梦》三大早期抄本。其实《甲戌本》仅存十六回,《己卯本》也祗存四十一回又两个半回,祇有《庚辰本》存七十八回。说三二大抄本』,并不是指它们现存的多少,而是指这三个本子具有的重要价值。的确,在《红楼梦》早期抄本中,这三个本子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我们说《己卯本》,这是简称,书名原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因书中第三十一至第四十回的总目上有『已卯冬月定本」的题记,故得名。「己卯」指乾隆二十四年《公元一*九年》,如果说曹雪芹卒于乾隆壬午除夕《公元一七六三年》,或卒于乾隆癸未除夕(公元一七六四年》,「己卯』距曹雪芹逝世仅四年左右时间。而在《红楼梦》早期抄本中,属脂砚斋「四阅评过」的本子,也祗有《己卯本》和《庚辰本》两个本子,那么这个『己卯冬月定本」就极可能是曹雪芹生前的后定本。所以这个本子对于研究《红楼梦》创作、《红楼梦》版本流传、《红楼梦》成书过程都是极有价值的。当然,现存的《己卯本》不是曹雪芹的原稿本,而祇是遇录本,即便如此,对于我们来说《己卯本》也是弥足珍贵的了。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每次合上这本书,心头都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苍凉感,那不是简单的悲伤,而是一种对“盛极必衰”这一自然规律的深刻体悟。作者似乎在用最美的语言,描绘着最无可挽回的衰败。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场景,如今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大雪覆盖,徒留后人凭吊。这种对“美”的极致赞颂和对“逝去”的无限留恋,构成了全书最动人的底色。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的结束,更像是对一个时代、一种生活方式发出的悠长叹息,读罢,便觉世间万物,皆有定时,徒留唏嘘。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之宏大、伏笔之精妙,简直可以用“鬼斧神工”来形容。你以为只是随口一句的插科打诨,回头再看,可能就是日后引发巨大波澜的线索。这种布局的严密性,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和对全篇掌控的自信。每当读到一个关键转折点,我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之前所有的看似松散的描写,都已悄无声息地编织进了一张巨大的网中。特别是那些充满象征意义的物品和场景描写,它们不仅仅是背景,它们本身就具有了生命和预示性,使得整个故事的层次感一下子提升了好几个维度,绝非一般的世情小说可以比拟的。
评分对于我这种略带“考据癖”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魅力还在于它所蕴含的那个时代的文化符号和生活细节。从服饰的颜色到器皿的材质,从诗词歌赋的运用到园林建筑的布局,无一不透露着那个贵族阶层最后的精致与讲究。阅读的过程,仿佛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田野调查,我甚至会停下来查阅一些当时的礼仪规范,以求能更完整地理解人物行为背后的逻辑。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对清代中期的社会风貌有了一种立体而深刻的认识,远比历史教科书来得鲜活和生动,它将冰冷的史实温度化了。
评分说实话,初接触这类古典文学作品,我总是担心自己会因为文言文的隔阂而感到吃力,但奇妙的是,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却有着一种奇特的魔力,能将我轻易地拉入那个时代、那个情境之中。它并非单纯地讲述一个家族的兴衰史,更像是一部关于“情”的百科全书。你看那主角们为了一个“情”字,付出了何等的代价,经历了怎样的爱恨纠葛,那种情感的浓度和纯粹度,在现代社会里是难以想象的。我常常对着书中的一些判词和谶语反复揣摩,试图从中窥探作者隐藏的深意,那种智力上的挑战和随之而来的顿悟感,是阅读其他类型小说难以给予的极大乐趣。它考验的不仅仅是阅读能力,更是对人性复杂面的理解深度。
评分这部书,初读时总觉得像是走进了一座陈旧却又布置得极其考究的园林,每一处拐角、每一株花木都藏着说不尽的韵味。作者的笔触细腻得惊人,即便是描绘日常生活的琐碎场景,也能从中品出人情世故的深邃。那些人物的对话,简直是活灵活现,仿佛能听见他们窃窃私语,能感受到他们眉宇间的纠结与挣扎。尤其是那些女性角色的刻画,真是令人拍案叫绝,她们的才情、她们的无奈、她们在封建礼教下的挣扎与反抗,都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我尤其喜欢那种在极尽繁华与骤然衰败之间那种强烈的对比,如同盛夏的烈日忽然被一场骤雨浇灭,留下的只有湿漉漉的颓败感,那种宿命般的悲凉,让人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需要时间去消化那份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和对人生命运的无常感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