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杜詩鏡銓(全二冊,中國古典文學叢書)
定價:78.00元
作者:(唐)杜甫,(清)楊倫 箋注
齣版社:上海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1981-03-01
ISBN:978753252394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1.0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清代的楊倫對杜甫詩文的詮注。楊倫為詮注以精簡著稱,不附會,不予會,不呈博,平正通達。本書是對杜詩加深瞭解的一部好書。
    杜拾遺集詩學大成,其詩不可注,亦不必注。何也公原本忠孝,根柢經史,沉酣於百傢六藝之書,窮天地民物古今之變,曆山川兵火治亂興衰之跡;一官廢黜,萬裏飢驅,平生感憤愁苦之況,一一托之歌詩,以涵泳其性情,發揮其纔智;後人未讀公所讀之書,未曆公所曆之境,徒事管窺蠡測,穿鑿附會,刺刺不休,自矜援引浩博,真同癡人說夢,於古人以意逆誌主義,毫無當也。此公詩之不可注也。公崛趄盛唐,紹承傢學,其詩發源於三百篇及楚騷、漢魏樂府,吸羣書之芳潤,擷百代之精英,抒寫胸臆,鎔鑄偉辭,以鴻博絕麗之學,自成一傢言;氣格超絕處,全在寄托遙深,醞釀醇厚,其味淵然以長,其光油然以深,言在此而意在彼,欲今後之讀詩者,深思而自得之;此公詩之不必注也。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這種“鏡銓”性質的注釋本還有點擔心,怕它過於學術化,讀起來枯燥乏味,會變成一本“枕頭書”。但翻開之後,這種顧慮立刻煙消雲散瞭。它做到瞭學術的嚴謹與閱讀的流暢之間的完美平衡。編者顯然是深諳詩歌鑒賞之道,他們的注釋並非是生硬的斷句解釋,而是充滿瞭一種溫潤的引導性。譬如在解釋一些拗口或用詞獨特的篇章時,他們會引用更通俗易懂的宋代或明代的批注作為參照,使得我們這些非專業齣身的讀者也能輕鬆跟上思路。我尤其欣賞它對“詩史”概念的闡釋,如何在杜甫的詩中勾勒齣唐朝由盛轉衰的曆史脈絡。這種宏大的敘事結構,讓閱讀體驗不再是孤立地欣賞某幾首名篇,而是將杜甫的一生和整個時代的命運緊密地編織在瞭一起,讀完後,不僅是學到瞭詩歌鑒賞的技巧,更對唐代曆史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這套書的價值,絕對不亞於一本精選的唐史讀本。
評分我是一個對古籍整理工作者心懷敬意的人,因為深知這項工作的艱巨性。《杜詩鏡銓》在這方麵做得堪稱典範。我注意到,在版本校勘上,它似乎是集成瞭多個重要底本的優點,對於一些存在爭議的字詞,書中的處理非常審慎和清晰,會注明不同版本間的差異。這對於希望進行深入研究的讀者來說,簡直是太友好瞭。我曾試著在網上找一些零散的杜詩解析來看,發現很多都互相矛盾,或者對一些冷僻典故的解釋非常牽強。而這套書,提供的論證鏈條非常完整,邏輯清晰,讓人信服。它不急於下結論,而是展現瞭研究的過程,這種“求真”的態度,是真正體現瞭古典文學叢書應有的風範。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為作者這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感到動容,他們對待經典的敬畏,通過這厚厚的兩捲書,實實在在地傳遞給瞭我們這些後學者。
評分這本《杜詩鏡銓》真是讓人愛不釋手,它不僅僅是一套書,更像是一扇通往盛唐氣象的古老窗口。我拿到書後,第一感覺就是裝幀典雅,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看得齣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尤其是那套“中國古典文學叢書”的係列標識,就讓人對內容的權威性和可靠性有瞭極大的信心。我之前對杜甫的詩歌雖然有所涉獵,但總覺得意境和典故的理解有些浮光掠影,這次下決心要係統地學習一下。這套書的編排非常精妙,不僅僅是把詩句羅列齣來,更重要的是它對每一首詩的背景、用典、以及曆代文人對這首詩的不同解讀都做瞭詳盡的考證和梳理。比如,對“三吏”“三彆”的分析,簡直是入木三分,讓我真切地感受到瞭杜子美憂國憂民的沉重情懷,那種筆觸的細膩,那種對民生疾苦的深切關懷,隔著韆年的時光依然能打動人心。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對照著書裏的注釋,重新品讀瞭《春望》,那種“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蒼涼感,不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變得具象而鮮活,仿佛我正站在那殘破的長安城頭,一同哀嘆。
評分這套書的閱讀體驗,從物理層麵到精神層麵都是一種享受。首先,它的開本適中,即便是長時間伏案細讀,也不會感到過於笨重,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感。其次,它的排版設計,特彆是對詩句、注釋、評語之間的留白處理,達到瞭極佳的視覺平衡,眼睛不會有任何疲勞感。但最讓我驚喜的還是它在“銓”(即衡量、評判)的部分。很多杜甫詩歌的賞析,往往會陷入對“沉鬱頓挫”這一標簽的反復引用。而《杜詩鏡銓》則超越瞭這種籠統的贊美,它會細緻入微地分析杜甫在不同人生階段(如夔州時期、晚年漂泊)的創作風格如何演變,尤其對那些被評論傢忽略但藝術價值極高的篇章,也給予瞭足夠的篇幅和深入的解讀。這種“不偏不倚,兼收並蓄”的評價體係,真正體現瞭“鏡”字的含義——如實映照,不加粉飾,讓我對杜甫這位“詩聖”的理解更加立體、全麵,不再是臉譜化的“苦難詩人”形象。
評分自從退休之後,我便給自己定瞭一個目標,就是要把年輕時因為忙碌而擱置的文化補課補上,而杜甫無疑是重中之重。《杜詩鏡銓》的齣現,簡直是雪中送炭。我發現,這本書的知識密度雖然高,但敘述語言卻保持瞭一種令人愉悅的古典韻味,讀起來像是在聽一位博學的長者娓娓道來,而不是冷冰冰的學術報告。特彆是書中對杜甫詩歌中涉及的地理、天文、醫藥等知識點的旁徵博引,令人嘆為觀止。比如,當講到某一首寫景的詩時,書中會順帶解釋當時四川一帶的氣候特點,或是某一特定植物的象徵意義,這種跨學科的知識串聯,極大地豐富瞭詩歌的內涵。我不再是單純地“背誦”詩句,而是真正地“走進”瞭杜甫所處的那個時代,去感受那時的風土人情。這套書的價值,在於它真正做到瞭“以經解經,以史見詩”,是值得我未來很多年都會時常翻閱的案頭必備良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