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雅国学经典礼记全二册大字注音版配图全本无删减(第二辑)四书五经十三经三礼之一可搭配周礼仪礼 邓启铜

尚雅国学经典礼记全二册大字注音版配图全本无删减(第二辑)四书五经十三经三礼之一可搭配周礼仪礼 邓启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礼记
  • 国学经典
  • 四书五经
  • 十三经
  • 邓启铜
  • 注音版
  • 配图
  • 全本
  • 无删减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格旭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160012
商品编码:30022667802

具体描述

第二版礼记全面升级:1. 锁线装订, 更牢靠,更适合收藏。

                                      2. 配有更多高清精美古色古香的图片。

 

十年磨一剑!

诵读注音 字大如钱

配图精美 图文并茂

开本宏大 版式疏朗

注释精准 校对无讹

 

书名:礼记(全二册)

丛书主编:邓启铜 王川 刘波

定价:80.00元

条码:9787564160012

开本:16

印张:48.75

字数:950千字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足弟子及其学生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他典籍。

《礼记》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见到的《礼记》。东汉末年,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的必读之书。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偷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邓启铜,1991年获硕士学位,多年从事古文献整理及古汉语、文字研究工作,经其点校、注释的经典品种多达百余种。其点校、注释的传统经典曾被电视台报道,其中的《论语》还登上了《南方都市报》2004年、2005年书总榜。2010年东南大学出版社推出的《中华传统蒙学精华注音全本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第1版)》、2013年推出的《中华传统蒙学精华注音全本·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第2版)》,销售均名列前茅。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质量的编校作品获得了广大国学爱好者的认可,其作品被不少中小学校指定为国学阅读图书,拥有一大批忠实的拥趸。

东南大学版国学经典是在2004年云南大学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与凤凰卫视时事直通车节目曾隆重!

 

国学究竟起到什么作用?

一、德行:道德情操、孝顺长辈、自强不息、严格进取、团结友爱、修身养性。

二、口才:表达能力,应对能力超人,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迅速。

三、做事:记忆惊人,做事认真,统筹安排,善始善终。

四、文化:功底深厚,充满理想,热爱学习,感动他人。

国学就是培养孩子的语文、历史、思想品德等等的“基本功”、“童子功”,从小积极上进,追求幸福生活。我们建议,根据自身情况按各级标准读经典。


经为根,史为本,

子为枝,集为叶。


下面,我们来对号入座吧!

国学一级标准
1、

2、

3、

4、

5、

6、神童诗

7、

8、

9、启蒙巧对(未出)

10、时古对类(未出)

11、声律发蒙(未出)

 

国学一级小测试

1、三字经:99%的知道“人之初,性本善”。50%以下的人还知道“性相近,习相远”。从“苟不教”以下就没多少人知道了,能背到后“戒之哉,宜勉力”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三字经》学会常识

2、百家姓:句是“赵钱孙李”还是“陈李张黄何”?这是北方半文盲和广东半文盲的区别吧。——《百家姓》学会宗亲

3、千字文:有文化的书法家肯定知道。至于里面的意思嘛……——《千字文》学会识字

4、弟子规:也很不熟,甚至分不清它和《三字经》有什么不同。 ——《弟子规》学会规矩

5、千家诗:宋人、明人也写诗?一说诗,好像只有《唐诗三百首》!以为唐诗之后只有宋词、元曲、明文章了!可怜。朱熹、苏轼、王安石……——《千家诗》学会古诗

6、神童诗

7、声律启蒙:都不熟,所以只能说大白话,写大白话,粗线条得很。——《声律启蒙》学会预感

8、笠翁对韵:更不熟,还是只能说大白话,写大白话,粗线条得很。——《笠翁对韵》学会韵律

9、启蒙巧对(未出)

10、时古对类(未出)

11、声律发蒙(未出)


都知道呢?恭喜你,比呆头学得好多了!

国学二级标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国学二级小测试

1、论语:书名比较熟悉。内容只停留在学校语文课本里提到的段落。——《论语》学会生活

2、老子:没有把《老子》与《道德经》划上等号。几乎成了粗口。——《老子》学会谦虚

3、大学:很陌生。没有印象四书之一是《大学》。“四书”也不知道,总是和“四大名著”相混。——《大学》学会学习

4、中庸:基本上是负面印象,以为是“各打五十大板”,不分是非。——《中庸》学会发展
5、孝经:并不熟悉,往往把它与鲁迅批判的《二十四孝》混为一谈。——《孝经》学会孝道

6、增广贤文:没怎么听说,但书里面的句子“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等一听到就把头点得像鸡啄米一样。——《增广贤文》学会口才

7、五字鉴:咦,原来中国有史诗啊!不用狂记《上下五千年》这么吃力!或者猛看《××朝那些事儿》!减负减负。——《五字鉴》学会历史

8、龙文鞭影:相当不熟。所以学习效率不高。老牛拉破车一样。——《龙文鞭影》学会速记
9、唐诗三百首:只是绝句几首,其它基本不知。——《唐诗三百首》学会文采

10、幼学琼林:几乎没印象。所以相当幼稚,没有奋斗目标。——《幼学琼林》学会总结

11、山海经:愤青们所不知道的思想武器,要不他们肯定人手一本。并上街狂呼“民族主义”口号:“天下者,我们的天下”!“走千里,走万里,还在你的怀抱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山海经》学会神话传说

12、菜根谭: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菜根谭》学会做事

 

恭喜你,进步了! 

国学三级标准

1、

2、

3、

4、

5、

6、列子

7、

8、

9、

10、

11、六祖坛经

 

国学三级小测试

1、孟子:熟悉的句子相当少。思想不甚了了。——《孟子》学会做人

2、诗经:相当陌生。难道是始皇帝阴魂不散?——《诗经》学会文化

3、孙子兵法:基本上没看过“火攻”篇和“用间”篇。——《孙子兵法》学会军事

4、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是知道的,其它的就一概不清楚了。哦,还知道美人计、空城计。——《三十六计》学会谋略

5、庄子:好像于丹有庄子心得?相当不熟。——《庄子》学会理想

6、列子:《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这些经典寓言故事竟然都来自于此。——《列子》学会故事

7、宋词三百首:苏轼、范仲淹、晏殊、欧阳修、辛弃疾、李清照、岳飞……这名人不要太多——《宋词三百首》学会文采

8、元曲三百首:元曲只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吗?——《元曲三百首》学会文采

9、易经:风水?看相?算卦?根本就没意识到它有什么教育意义。也不了解韩国。——《易经》学会哲学

10、尚书:天下无读书人?做官的才知道有六部尚书吧。看古装戏经常听到×部尚书×大人,不明觉厉。——《尚书》学会档案

11、六祖坛经:去过一些佛教禅宗寺庙的人可能对六祖惠能有点印象,什么菩提无树,明镜非台之类。——《六祖坛经》学会佛教

 

欢迎对号入座。恭喜你,又进步了! 

国学四级标准
1、

2、

3、古文观止

4、六朝文絜

5、春秋左传

6、春秋公羊传

7、春秋榖梁传

8、

9、

10、

11、黄帝内经(未出)

 

国学四级小测试

1、楚辞:“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听过电视剧《渴望》的主题歌,还勉强能跟屈原、离骚联系上一点点。——《楚辞》学会抒情

2、尔雅:词典?字典?对了,工具书而已。据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成功密诀就是:把整本《新华字典》都背下来了。信不信由你。青海曲朗多多的孩子们也是如此。有新闻照片为证:一本翻到不能再破烂的工具书。他们好象也没有别的课外书。——《尔雅》说文解字学会识字组词造句

3、古文观止:比《唐诗三百首》更陌生。语言老师不提的话,恐怕连书名都不知道。——《古文观止》学会作文

4、六朝文絜:骈体文的高峰时期“黯然销魂者”,不仅仅是离别,还有在《文絜》中寻绎遥远的、活色生香的六朝。——《六朝文絜》学会骈文

567、春秋三传:《左传》熟,《公羊传》次之,《榖梁传》不熟。还是受中学语文课本的影响。从文学角度,自然《左传》更详细,更优美,更生动细致。但如果讲大道理,还是讲“大一统”的《公羊传》更受欢迎。而《榖梁传》讲的是温情脉脉的人情世故,礼义教化。可见世态炎凉。——《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学会道德人情世故

8910、礼记、周礼、仪礼:号称“三礼”,《礼记》熟,《周礼》次之,《仪礼》不熟。《礼记》的《大学》、《中庸》已另立为“四书”中的内容。而《礼运》、《学记》是因为列入中学语文课本“天下为公”、“虽有佳肴”等篇而被大家熟悉。至于《周礼》,大概只靠《三字经》里的“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这一句来“存在”了。《仪礼》?早就几乎无传人了。连《影响中国的100本书》里都被“拿下”。——《礼记》、《周礼》《仪礼》学会政治法律制度

11、黄帝内经(未出)


哟哟!切克闹!到这里你已经达到高柴生的水平了!

国学五级标准(学霸级)

1、

2、战国策

3、

4、荀子

5、古诗源

6、吕氏春秋

7、文选

8、史记

9、管子

10、墨子

 

国学五级测试(学霸级)

1、国语

2、战国策

3、武经七书

4、荀子:也就是中学语文课本的《劝学》篇的段落被大家所熟悉,性恶论?好象知道跟孟子的“性善论”正相反。关于对认知能力的培养,赏罚严明的政治纲领,开源节流的经济措施等都知之甚少。——《荀子》学会论辩推理

5、古诗源:唐朝以前的古诗,除了《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以外,好像也不记得什么了。《观沧海》、《龟虽寿》、《七步诗》?老曹家总算对文学有贡献了。——《古诗源》学会欣赏

6、吕氏春秋

7、文选

8、史记

9、管子

10、墨子

 

 “学霸    “就这么产生了!

 


《礼记》:中华文明的基石,智慧的传承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礼记》无疑是璀璨星河中一颗耀眼的星辰。作为“三礼”之一,《礼记》不仅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社会伦理的智慧结晶。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严谨的结构体系和优美的语言风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塑造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 一、《礼记》的时代背景与编纂:智慧的汇聚与时代的印记 《礼记》,顾名思义,是记录“礼”的书。这里的“礼”,并非简单的仪式或规矩,而是涵盖了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宗教信仰、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的规范与教化。它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由孔子及其弟子,乃至汉代学者经过长期搜集、整理、编纂而成。 《礼记》的编纂,是中华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风起云涌,旧有的社会秩序面临挑战,思想文化空前活跃。孔子以“仁”为核心,重建社会伦理,强调“礼”在维系社会秩序、培养君子人格中的重要作用。他的思想,通过《论语》等著作得以流传,而《礼记》则系统地阐述和践行了孔子关于“礼”的学说。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为了更好地传承和推广儒家学说,《礼记》的整理和编纂工作被提上日程。经过众多学者的努力,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礼记》。因此,《礼记》既承载着先秦时期儒家的思想精华,也烙下了汉代学术文化的深深印记。 二、《礼记》的价值与意义:超越时空的智慧光芒 《礼记》的价值,体现在其多方面、多层次的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的阐释宝库: 《礼记》是理解儒家思想,特别是孔子学说最重要的文献之一。它系统地阐述了儒家关于仁、义、礼、智、信等核心概念,深入剖析了“中庸之道”、“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儒家政治伦理的实践路径。通过对《礼记》的学习,可以深刻理解儒家如何构建一个和谐有序、充满人文关怀的理想社会。 中华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 《礼记》的内容极其丰富,几乎涵盖了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从国家祭祀、朝聘、丧葬等重大典礼,到个人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婚嫁生育等生活细节,无不包含在“礼”的范畴之内。它详细记录了古代的礼仪制度、道德观念、教育方法、社会风俗,为我们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史料。可以说,《礼记》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口,是认识古代中国社会面貌的百科全书。 道德修养的经典指南: 《礼记》高度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提出了“修身”的重要性。书中关于“大学之道”、“中庸”等篇章,系统阐述了个人如何通过学习、反省、实践来提升道德品质,达到人格完善。《礼记》倡导的“慎独”、“好学”、“明辨”等品质,至今仍是重要的道德准则。《礼记》教导人们如何成为一个有德行、有智慧、有责任感的人,对于个体人格的塑造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社会治理的智慧启迪: 《礼记》不仅关注个人,更强调“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提出了许多关于国家治理、政治制度、法律道德等方面的思想。《礼记》认为,国家的稳定与发展,离不开“礼”的约束和教化,离不开“德”的引导和感化。书中关于“礼”与“法”的关系,关于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夫妇之道等,都体现了古代政治智慧。《礼记》的这些思想,为后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文化传承的血脉纽带: 《礼记》作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一,其地位举足轻重。它与《周易》、《诗经》、《尚书》、《春秋》以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通过对《礼记》的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得以维系其独特的文化认同,实现文化的代代相传。 三、《礼记》的核心内容概览:智慧之树的枝繁叶茂 《礼记》全篇共包含17篇(也有说法为49篇,但主要流传的为17篇),每一篇都围绕着“礼”的不同侧面展开,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以下选取几篇重点进行介绍: 《大学》: 作为《礼记》中的一篇,却独立成篇,并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大学》提出了“三纲八目”,即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它系统地阐述了个人修身与治国平天下的内在联系,强调了从个人内在修养到国家社会治理的层层递进过程,是儒家实现理想社会的重要路径。 《中庸》: 同样独立成篇,与《大学》并列。“中庸”是指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适中之道,是儒家提倡的一种处世态度和行为原则。它强调“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追求一种和谐、平衡、圆融的境界。《中庸》还阐述了“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观点,揭示了人性的本源及其道德修养的途径。 《曲礼》: 这是《礼记》中篇幅最长、内容最重要的一篇,是全书的总纲。它详细阐述了“礼”的意义、作用以及具体的行为规范,内容包罗万象,从日常生活起居到社会交往,无不涉及。它强调“人生而有欲,欲不可满足,则不得乎长,则有所分也。故人以为我,不能分,则群居之道,危。故圣人作礼义,以教敬,以节欲,以断分。”,深刻阐明了“礼”在维持社会秩序、满足人类合理欲望方面的作用。 《礼运》: 这一篇是《礼记》中关于政治哲学和理想社会构想的重要篇章。它描绘了“大道之行”的理想社会景象,即“天下为公”,强调了仁爱、互助、和谐的社会秩序。同时,《礼运》也论述了“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的共享精神,以及“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社会保障思想,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 《学记》: 顾名思义,《学记》是关于教育的篇章,被誉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之一。它深刻探讨了教育的目的、方法、内容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强调了“教学相长”、“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教育原则。它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教化民众、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对后世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祭统》、《郊特牲》: 这两篇则侧重于阐述祭祀的意义与规范。《礼记》认为,祭祀不仅仅是宗教仪式,更是维系人伦、教化民众、沟通天地的重要途径。通过祭祀,人们得以表达敬意,感恩先祖,巩固家族与社会的联系,强化伦理道德观念。 《礼记》的内容远不止于此,还有关于丧葬礼仪的《杂记》、《服问》,关于音乐与政治关系的《乐记》,关于婚嫁的《昏义》等等。每一篇都闪耀着古代先贤的智慧,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古代社会、理解中华文化、提升个人修养的宝贵财富。 四、《礼记》的当代价值:跨越时空的智慧启迪 在信息爆炸、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礼记》的价值依然不容忽视。 精神家园的构建: 在物质日益丰富的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也愈发凸显。《礼记》所倡导的道德伦理、人文关怀,为我们构建精神家园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学习《礼记》,可以帮助我们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文化自信的基石: 了解和传承《礼记》,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优势。通过深入学习《礼记》,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并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和谐社会的启示: 《礼记》关于“礼”的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关爱,强调社会秩序的维护,强调责任与义务的承担。这些思想,对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人际和谐,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都具有借鉴价值。 个人成长的指引: 《礼记》所提出的“修身”理念,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具有普适性。它教导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正直、善良、有智慧的人,如何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结语 《礼记》是一部古老而又鲜活的经典,它穿越时空,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它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思想的必读书目,更是指导我们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重要指南。每一次的阅读,都会有新的体悟;每一次的实践,都会带来心灵的升华。让我们一同走进《礼记》的智慧世界,汲取中华民族千百年积淀的宝贵养分,传承这份跨越时空的文化遗产,为我们自身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与其他传统经典(如《论语》《孟子》)相比,《礼记》常常被认为是三礼中相对厚重的一部,因为它涉及的范围太广,从国家大典到家庭琐事,无所不包。我原本担心阅读起来会像在走迷宫,缺乏主线。但这套书的编排思路,似乎考虑到了读者的这种困惑。它没有简单地按篇目罗列,而是通过合理的卷册划分和内在逻辑的梳理,让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地进入“礼”的殿堂。我发现,即便是那些看似零碎的篇章,在全书的体系下也能找到它们的位置,构建起一个严谨的礼制框架。这种结构上的清晰,对于构建一个系统的认知非常重要,它让你不至于在浩如烟海的礼仪条文中迷失方向,而是能始终把握住“礼”的核心精神——“中庸”与“适宜”。

评分

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有持续学习兴趣的人,我深知“孤本”的局限性。因此,我特别关注了它在版本选择和校对上的严谨性。虽然我没有能力去对照所有底本,但从阅读体验中,我能感受到它在用词和引文上的准确度是相当高的。尤其是那些涉及到古代制度和职官的部分,注释清晰到位,避免了现代读者望文生义的误区。购买这套书,我看的不仅仅是“礼记”本身,更是一种对中华传统学术精神的致敬。它提供了一个可靠、全面、易读的载体,帮助我们重新拾起那份失落已久的“温良恭俭让”。这已经超越了一本书的范畴,更像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努力,让人在使用过程中充满信赖感。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没得挑,拿到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用心了。封面那种淡雅的米黄色,配上烫金的字体,透露出一种古朴又高雅的气质,完全符合“尚雅”这个名字给人的感觉。书页的纸张质量也是上乘,摸上去有一种细腻的触感,而且字号够大,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吃力。我特别喜欢它在版式上的处理,文字和注释之间的留白恰到好处,阅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拥挤。更别提那些精美的配图了,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插画,更是对文本内容的视觉化解读,让那些晦涩难懂的古代礼仪场景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无疑是最好的入门砖,能够大大降低阅读的门槛。我感觉这套书不仅仅是一套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可以摆在书房里细细品味的艺术品,每次翻开都能感受到一种对经典的敬畏之情。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想起了古代匠人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评分

我对比了好几家版本的《礼记》,最终选择了这套,主要是冲着“全本无删减”去的。很多市面上的版本为了追求便携或者所谓的“精简”,会对原文做大量的删减和取舍,但这反而会损害经典的原貌和完整性。而这套书的特点就是尊重原著,让你看到一个完整的“礼”的世界。我尤其关注了它在涉及祭祀和朝会等重要仪轨时的描述,那些繁复的细节,如果被随意删减,就失去了其内在的秩序感和象征意义。这套书的详尽程度令人赞叹,它就像一个全景的声光电展示,让你能清晰地看到古人是如何构建他们的社会秩序和精神世界的。对于真正想要深入研究,而不是走马观花的读者来说,这种“不打折扣”的态度,是衡量一套学术性读物是否靠谱的关键指标。

评分

说实话,我对国学经典一直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那些古文拗口,晦涩难懂,读起来像是在啃石头。但拿到这套《礼记全二册》后,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最大的亮点就是它的“大字注音版”设计,这对于我们这些经常对着屏幕眼睛疲劳的现代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清晰的拼音标注,让我在快速扫读时也能准确把握每个字的读音,这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流畅性。更重要的是,它在注释上的处理非常到位,不是那种生硬的逐字翻译,而是结合了现代语境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我随便翻到“曲礼上”的一段,关于待人接物的细微之处,原本以为会枯燥乏味,结果在注释的引导下,我竟然读出了一种跨越千年的智慧和情商课。它没有割裂古今,而是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让“礼”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教条,而是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