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 太平广记
定价:32.80元
作者:《国学典藏书系》丛书编委会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546341781
字数:330000
页码:302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太平广记》是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书中收录多的是小说,可以说是一部宋代之前的小说总集。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最近在啃《论语译注》,选的这个版本真是让我又爱又恨。从优点说起吧,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译注”部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深度解析。不是那种敷衍了事的白话翻译,而是真正扎根于先秦语境去解释每一个字词的细微差别,比如对“仁”的不同层面的阐释,以及“君子”和“小人”在孔子思想体系里的动态关系。书里的很多注释都引用了汉代经学和宋明理学的观点进行对比,使得原本晦涩的哲理变得立体起来。特别是它对《学而》篇中一些关键句子的解读,简直像醍醐灌顶,让我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了全新的理解,不再是死记硬背的口号,而是内在生命力的自然流淌。但是,哎,它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学术”了,封面是那种深灰色的布面,没有任何装饰,拿到手里完全没有阅读的欲望,感觉像是在翻阅一本古代的档案。而且,书脊的胶装处理得有点太紧了,翻开时总担心会把书页弄坏,这对于需要频繁对照和做笔记的读者来说,体验感大打折扣。希望出版社在后续的再版中,能在保持内容深度的同时,稍微提升一下外在的亲和力吧。
评分买了这本《资治通鉴》的节选本,主要目的是想快速了解一下中国古代政治史的脉络,不求全精读,但求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有个清晰的认知。坦白说,这个版本在“节选”上做得相当到位,它没有那种让人望而生畏的篇幅,而是精准地抓住了从战国到五代十国之间几个关键的转折点,比如赤壁之战前后的权力博弈、安史之乱的爆发与唐室衰微,逻辑链条非常清晰。作者在引入新的历史章节时,会有一段简短的概述,很好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避免了阅读过程中思路的断裂。我个人比较欣赏的是,它在描述那些复杂的政治权谋时,语言处理得非常克制和客观,没有太多个人化的褒贬,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历史人物的功过。唯一的槽点在于,地图太少了!像涉及到大规模战役或者疆域变动的地方,如果能配上清晰的、带有标注的地图,阅读体验能提升好几个档次。现在只能靠自己脑补,几次因为搞不清某个地点的相对位置而不得不停下来查资料,多少有点影响阅读的流畅性。
评分这本《红楼梦》的版本选得真不错,纸张的质感摸上去就让人心情愉悦,不是那种廉价的影印本可以比拟的。装帧设计也看得出是用心了,封面那种淡雅的水墨风格,很符合书里那种婉约又带着一丝哀愁的整体氛围。我特别喜欢他们对文字的排版,字号大小适中,行距也恰到好处,读起来眼睛一点都不累,尤其是一些描绘大观园景色的段落,配合着这种精良的印刷,仿佛真的能闻到那满园的桂花香,看到那亭台楼阁在晨雾中的朦胧美。不过说实话,对于我这种老读者来说,最吸引我的还是它对脂砚斋批语的处理。很多版本为了追求“干净”就删减了批语,但那些批语才是理解曹雪芹笔意的关键钥匙啊!这个版本收录得非常完整,而且批语的字体和正文区分得也很明显,注释翔实,让我这个“老学究”也能不断发掘出新的趣味。唯一美中不足的可能就是,如果能配上几幅经典的老版插画就更完美了,哪怕是黑白的线描也行,能增加一点视觉的层次感。总之,对于想深入研究红楼梦或者想收藏一套“镇得住场面”的版本的人来说,这绝对是值得下手的。
评分这本书是关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理论专著,我是冲着它号称包含了“最详尽的江南私家园林空间序列分析”才买的。拿到手后,首先被它的图文排版震撼了。这本书几乎是图画版的教科书,大量的平面图、剖面图和复原效果图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且这些图纸的精度非常高,线条分明,标注细致入微,让你能直观地感受到“框景”是如何通过曲径通幽的布局实现的。尤其是对苏州拙政园、留园几个核心院落的“移步换景”过程的分解图,简直是视觉盛宴。它不只是在说“美”,更是在教你如何“读懂”这个美。然而,作为一本专业书籍,它的理论文字部分就显得有些过于艰深了。作者似乎默认读者已经具备了深厚的建筑学和美学基础,很多术语没有做充分的解释,导致我这个半路出家的爱好者在理解其空间哲学时感到吃力。如果能在每章的末尾增加一个“概念速查表”或者一个简化的核心观点总结,对于想从实践角度吸收知识的读者会更加友好。
评分我淘到的这本《中国神话故事集》简直是童年回忆杀,但内容质量却让人心情复杂。从怀旧的角度看,它收集的篇目非常广博,上古创世神话、英雄史诗、山海经异兽传说,甚至还有一些地方志中记载的民间信仰故事,都有所涉猎,覆盖面之广确实令人赞叹。它成功地将那些零散在不同古籍中的瑰宝汇集一堂,方便了入门读者。但问题出在它的“整理”和“改编”上。为了追求所谓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很多原文中那种古朴、神秘的语调被完全替换成了现代白话文,甚至有些地方为了迎合年轻读者的口味,增添了一些不必要的、略显轻浮的现代想象。比如,在描述女娲补天时,那种宏大庄严的史诗感荡然无存,读起来就像在听一个经过过度美化的故事会。我更希望出版社能提供两个版本对照:一个是尽量贴近原文的整理本,另一个才是完全现代化的改编本。这样的处理方式,虽然保证了销路,却牺牲了文化传承的厚重感,让人读完后总觉得少了点“味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