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圖解國學常識一本通:一部快速瞭解中國古代文化的科全書 圖解美繪版

正版 圖解國學常識一本通:一部快速瞭解中國古代文化的科全書 圖解美繪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國學
  • 傳統文化
  • 文化常識
  • 圖解
  • 曆史
  • 科普
  • 美繪
  • 中國文化
  • 古代文化
  • 入門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海棠依舊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安徽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12055240
商品編碼:30047775426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10-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圖解國學常識一本通:一部快速瞭解中國古代文化的科全書

:49.80元

作者:姚建 編譯

齣版社:安徽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10-1

ISBN:9787212055240

字數:364000

頁碼:35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編輯


  姚建編譯的《圖解國學常識一本通(精編美繪版)》是一部快速瞭解中國古代文化的科全書;它麵嚮普通讀者的國學入門讀物,並且能帶領讀者一窺中國文化之博大精深!

捲一 曆史捲

第1節 夏朝 4
第2節 商朝 6
第3節 周朝 8
第4節 秦朝 10
第5節 漢朝 12
第6節 三國時期 14
第7節 晉朝 16
第8節 南北朝 18
第9節 隋朝 20
第10節 唐朝 22
第11節 宋朝 24
第12節 元朝 26
第13節 明朝 28
第14節 清朝 30
捲二 地理捲
章 地名由來
第1節 中國 34
第2節 華夏 36
第3節 赤縣神州 38
第4節 九州 40
第5節 汴梁 42
第6節 金陵 44
第二章 湖海江河
第1節 黃河 46
第2節 長江 48
第3節 京杭大運河 50
第三章 文化名山
第1節 泰山 52
第2節 華山 54
第3節 恒山 56
第4節 嵩山 58
第5節 衡山 60
第6節 黃山 62
第7節 廬山 64
第8節 五颱山 66
第9節 武當山 68
第四章 古寺與道觀
第1節 法源寺 70
第2節 潭柘寺 72
第3節 懸空寺 74
第4節 寒山寺 76
第5節 靈隱寺 78
第6節 相國寺 80
第7節 上清宮 82
第8節 魁星樓 84
第9節 無量觀 86
第10節 老君殿 88
第11節 太和宮 90
第五章 石窟陵寢
第1節 敦煌莫高窟 92
第2節 大同雲岡石窟 94
第3節 洛陽龍門石窟 96
第4節 秦始皇陵 98
第5節 明十三陵 100
捲三 文學捲
第1節 建安七子 104
第2節 竹林七賢 106
第3節 唐代山水田園詩派 108
第4節 唐代邊塞詩派 110
第5節 花間詞派 112
第6節 婉約派 114
第7節 豪放派 116
第8節 前七子 118
第9節 後七子 120
第10節 唐宋派 122
第11節 公安派 124
第12節 臨川派 126
第13節 浙西詞派 128
第14節 常州詞派 130
第15節 桐城派 132
捲四 哲學捲
第1節 儒傢 136
第2節 墨傢 138
第3節 道傢 140
第4節 法傢 142
第5節 名傢 144
第6節 農傢 146
第7節 縱橫傢 148
第8節 雜傢 150
第9節 魏晉玄學 152
第10節 禪學 154
第11節 程硃理學 156
第12節 永嘉學派 158
第13節 陸王心學 160
第14節 黃老學派 162
第15節 東林學派 164
捲五 教育捲
章 人纔選拔製
第1節 世卿世祿製 168
第2節 徵闢製 170
第3節 察舉製 172
第4節 九品中正製 174
第5節 科舉製 176
第二章 學府門類
第1節 官學 178
第2節 私學 180
第3節 太學 182
第4節 白鹿洞書院 184
第5節 嶽麓書院 186
捲六 軍事捲
章 軍事著作
第1節 《孫子兵法》 190
第2節 《吳子》 192
第3節 《孫臏兵法》 194
第4節 《六韜》 196
第5節 《黃石公三略》 198
第6節 《太白陰經》 200
第7節 《練兵實紀》 202
第8節 《三十六計》 204
第二章 作戰陣法
第1節 八卦陣 206
第2節 撒星陣 208
第3節 鴛鴦陣 210
捲七 科技捲
章 發明創造
第1節 指南針 214
第2節 造紙術 216
第3節 火藥 218
第4節 印刷術 220
第5節 瓷器 222
第6節 地動儀 224
第7節 水碾 226
第二章 天文曆法
第1節 《夏小正》 228
第2節 《太初曆》 230
第3節 日晷 232
第4節 朔望 234
第5節 乾支 236
第6節 二十四節氣 238
第7節 二十八宿 240
第三章 數學
第1節 《九章算術》 242
第2節 《孫子算經》 244
第3節 圓周率 246
第四章 建築
第1節 長城 248
第2節 圓明園 250
第3節 黃鶴樓 252
第4節 滕王閣 254
第五章 紡織
第1節 黃道婆 256
第2節 綾 258
第3節 雲錦 260
捲八 醫學捲
章 醫學常識
第1節 五行學說 264
第2節 針灸 266
第3節 拔罐 268
第4節 氣功 270
第二章 醫學名傢與醫學名著
第1節 扁鵲 272
第2節 張仲景 274
第3節 華佗 276
第4節 陶弘景 278
第5節 孫思邈 280
第6節 李時珍 282
捲九 藝術捲
章 書法字體與書法名傢作品
第1節 楷書 286
第2節 草書 288
第3節 行書 290
第二章 繪畫名傢與作品
第1節 顧愷之 292
第2節 閻立本 294
第3節 吳道子 296
第4節 張擇端 298
第5節 唐寅 300
第6節 徐渭 302
第7節 八大山人 304
第8節 石濤 306
第9節 鄭闆橋 308
第三章 音樂錶演
第1節 五音 310
第2節 《霓裳羽衣舞》 312
第3節 京劇 314
第4節 昆麯 316
捲十 宗教捲
第1節 《太平經》 320
第2節 《六祖壇經》 322
第3節 《金剛經》 324
捲十一 風俗捲
章 飲食與服飾
第1節 豆腐 328
第2節 元宵 330
第3節 月餅 332
第4節 粽子 334
第5節 茶 336
第6節 深衣 338
第7節 襦 340
第二章 歲時節令
第1節 春節 342
第2節 清明節 344
第3節 寒食節 346
第4節 七夕 348
第5節 重陽節 350
第6節 臘八節 352

內容提要


  本書以數幅精美的圖片,加之生動的圖解,幫助讀者對國學基本常識進行深刻瞭解。內容括曆史、地理、名勝古跡、文化、詩詞,藝術,等等。隻要對傳統文化有興趣,任何人都能通過本書對國學基本常識有一個更全麵、更清晰的瞭解和認識,並充分感受中華五年文明的精神和文化魅力。

文摘


暫無相關內容


暫無相關內容

作者介紹


姚建,湖南人,現任北京南岸書香工作室作編輯。策劃圖解類型圖書,曾齣版過《圖解曆代酷刑史》《圖解論語》等作品。


好的,這是一部關於中國古代文化的百科全書的圖書簡介,內容詳實,旨在幫助讀者快速掌握國學精要,但不包含您提到的那本書的具體內容: --- 《華夏文脈溯源:中國古代文化全景導覽》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係統梳理和深入解讀中國古代燦爛文明的綜閤性讀物。它以宏大的曆史視野和嚴謹的學術態度,勾勒齣從先秦到近代的中華文化發展脈絡,旨在為渴望全麵瞭解中國傳統智慧的讀者提供一座堅實的知識橋梁。全書內容覆蓋哲學思想、文學藝術、禮儀製度、科技成就等多個維度,力求展現一個立體、鮮活的古代中國形象。 第一部分:思想的源頭與流變——國學之魂 本部分專注於中國古代最具影響力的思想流派及其核心觀念的闡釋。我們首先深入探討先秦諸子百傢的爭鳴盛況。《論語》中的仁愛與孝悌,《道德經》的道法自然,《莊子》的逍遙精神,《孟子》的性善論與民本思想,以及法傢、墨傢等各傢學說的精髓都被清晰梳理。重點在於解析這些思想如何塑造瞭中國人的思維模式與社會結構。 隨後,本書詳細考察儒傢思想的“獨尊”之路。從漢代的董仲舒到宋明的理學興盛,再到清代的經學復興,我們剖析瞭儒傢如何融閤佛、道思想,最終成為維護封建王朝統治的核心意識形態。對於硃熹的“理”與“氣”的辯證,以及王陽明的“心即理”與“知行閤一”等重要學說,均進行深入淺齣的闡述,避免艱澀的術語堆砌。 此外,本捲還涵蓋瞭道傢與釋傢的交融。道傢對養生、煉丹、自然哲學的探索,以及佛教自印度傳入後如何與本土文化結閤,形成禪宗等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流派,均有詳盡的論述。這部分內容幫助讀者理解中國文化中“內聖外王”與“齣世入世”思想的復雜共存關係。 第二部分:文學的盛宴與審美的確立 中國古代文學不僅是文字的組閤,更是時代精神的載體與審美情趣的體現。本部分以時間為軸綫,帶領讀者穿越文學的黃金時代。 詩歌部分,從《詩經》的質樸與風雅,到《楚辭》的浪漫與瑰麗,再到漢魏六朝的樂府歌行,直至唐詩的巔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傢的不同風格與主題探討。我們著重分析唐詩的格律之美與意境營造。進入宋代,宋詞的婉約與豪放風格,代錶人物如蘇軾、李清照的創作心路曆程,被細緻解讀。元麯的通俗化與生活氣息,以及明清小說如《三國演義》《紅樓夢》的敘事藝術與社會批判,也作為重要的篇章被納入其中。 散文與辭賦領域,本書介紹瞭“史學散文”的典範如司馬遷的《史記》,以及唐宋八大傢的古文運動及其對後世散文的影響。審美方麵,本書探討瞭古代對“氣韻生動”“意境”等核心美學範疇的理解,並將其與書法、繪畫藝術相連接。 第三部分:典章製度與社會結構 瞭解古代社會的運作,必須深入其製度的肌理。本部分聚焦於塑造古代中國政治、經濟、社會麵貌的關鍵製度。 政治製度方麵,從夏商周的世襲製到秦漢的中央集權,重點分析瞭三公九卿製、郡縣製的確立與演變,以及科舉製度對社會階層的流動所産生的深遠影響。對唐代的三省六部製的精妙設計及其對後世的藉鑒意義,有深入的剖析。 禮儀與倫理是古代社會的粘閤劑。本書詳細闡述瞭周代的宗法製度和禮樂製度的內涵,它們如何確立瞭傢族、等級與秩序。婚喪嫁娶、祭祀朝會的具體規範,展現瞭“禮”在日常生活中的無處不在。 經濟與科技方麵,我們考察瞭古代的土地製度(井田製、均田製、兩稅法等)的變遷,以及手工業(如絲織業、冶鐵業)的進步。科技成就部分,重點介紹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的傳播曆程及其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同時也關注瞭古代的天文學、數學(如《九章算術》)的成就。 第四部分:民俗風物與藝術殿堂 本部分將視角從廟堂轉嚮民間,展現古代中國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建築藝術,重點解析瞭中國古代宮殿、寺廟、園林的布局特點。無論是北京紫禁城的規整對稱,還是蘇州園林的麯摺有緻,都體現瞭“天人閤一”的哲學思想。 傳統藝術,包括對古代繪畫(山水、花鳥、人物)的流派區分,以及對音樂理論(如“五音十二律”)和戲麯(從唐代“參軍戲”到元代雜劇的成熟)的概覽。 歲時節令與民俗,詳細介紹瞭春節、清明、端午、中鞦等重要節日的起源、習俗及其蘊含的文化意義,讓讀者體會到古代中國人對時間與自然的敬畏。 總結 《華夏文脈溯源》力求以清晰的邏輯結構和豐富的史料支撐,為讀者構建一個全麵、深入且易於理解的中國古代文化知識體係。它不是對單一學科的精研,而是對整個中華文明圖譜的宏觀描繪,適閤所有對中國傳統文化懷有濃厚興趣的初學者、愛好者以及希望進行知識係統梳理的進階讀者。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將能更好地理解“中國”之所以成為“中國”的文化基因與精神底色。 ---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在語言風格上的處理,達到瞭雅俗共賞的絕佳平衡。一方麵,它保留瞭傳統文化應有的那種典雅、含蓄的韻味,讓人在閱讀時感受到對經典的尊重;另一方麵,它的白話解釋又極其接地氣、清晰明瞭,完全沒有那種故作高深的學究氣。作者似乎深諳如何與當代讀者進行有效的文化對話,用現代人易於接受的語匯,精準地轉譯瞭古人的思想精髓。比如,在翻譯一些古文名篇時,它提供的譯文既忠實於原文的意境,又確保瞭現代讀者能夠無障礙地理解其深層含義,這種“信達雅”的平衡拿捏得恰到好處。閱讀體驗非常流暢,簡直像是在聽一位博學又風趣的長者娓娓道來,而不是麵對一堆冷冰冰的文字。這種親和力,是很多嚴肅學術著作難以企及的優點。

評分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搬運工”,更像是一位貼心的“文化嚮導”。它巧妙地融入瞭許多“延伸閱讀”和“文化小貼士”闆塊,這些小小的邊欄信息,往往能引發讀者對某一知識點的進一步好奇心,並指明瞭深入探索的方嚮。例如,在講完某一朝代的文學成就後,它會推薦幾部相關的經典原著的閱讀版本或者相關博物館的介紹。這使得這本書的功能超越瞭單一的工具書範疇,它激發瞭我主動去尋找更多一手資料的動力,真正起到瞭“授人以漁”的作用。它教會我的不隻是“是什麼”,更是“如何去瞭解更多”。這種引導性,對於希望真正愛上並鑽研中國文化的讀者來說,是無價的,它為我開啓瞭一扇通往更廣闊文化世界的門。

評分

這本書的編排邏輯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它沒有簡單地羅列知識點,而是建立起瞭一個清晰的知識網絡。從宏觀的“什麼是國學”開始,逐步深入到具體的哲學流派、文學經典、曆史脈絡,乃至生活藝術的方方麵麵,過渡自然且銜接緊密。這種結構安排非常有利於讀者的係統性理解,讓人明白各個知識模塊之間是如何相互關聯、共同構築起中華文明的宏大體係的。我發現自己不再是零散地接收信息,而是能構建起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這對於深化理解至關重要。舉個例子,當它講到儒傢思想時,會自然而然地引齣它對古代政治製度的影響,接著又聯係到唐詩宋詞中體現的文化精神,這種“串聯”能力,讓原本感覺各自獨立的文化元素變得有血有肉,充滿瞭生命力。這種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編撰手法,充分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高超的知識整閤能力,絕非市麵上那些東拼西湊的“速成”讀物可比擬。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非常吸引人,那種古樸又不失現代感的排版,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的厚重與親切。我一直對中國古代文化充滿好奇,但傳統典籍往往艱澀難懂,讓人望而卻步。然而,這本書的“圖解”二字給瞭我極大的信心。當我翻開第一頁,那種撲麵而來的視覺衝擊感真是太棒瞭!大量的精美插圖、清晰的圖錶和直觀的示意圖,把那些抽象的、曆史久遠的知識點變得生動活潑起來。比如,講到古代的禮製,不再是枯燥的文字堆砌,而是通過精細的圖示還原瞭當時的場景,一下子就能明白“禮”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體現。這種“所見即所得”的學習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入門的門檻,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啃書”,而是在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漫遊。尤其是對於初學者來說,這種方式簡直是福音,它能迅速點燃學習的興趣,讓人願意主動去探索更深層次的內容。我特彆喜歡它在版式布局上的用心,每一頁的內容劃分都非常閤理,不會讓人産生信息過載的感覺,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憊。

評分

相較於市麵上許多國學入門書追求“大而全”而導緻內容淺薄的問題,這本書在保證廣度的同時,對核心知識點的闡述深度把握得相當到位。它不是那種隻停留在錶麵概念的簡單介紹,而是會深入剖析一些關鍵概念的起源、演變及其在不同曆史階段的側重點差異。例如,在解釋“陰陽五行”時,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給齣定義,而是追溯瞭其在古代方術、醫學、哲學中的不同應用場景,並配有精準的解讀,使得原本被許多人視為玄學的概念變得清晰可辨,具有嚴謹的學術底蘊。這種“不迴避難點,並用最易懂的方式加以解析”的態度,著實令人欽佩。我作為一個有一定國學基礎的讀者,從中依然發現瞭許多過去忽略或理解偏差的地方,這說明即便是對有一定基礎的人來說,這本書也提供瞭極高的信息密度和修正認知的價值,絕非浪費時間。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