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北湖小志 | 作者 | 焦循, 阮元 辑 |
| 定价 | 60.00元 | 出版社 | 江苏广陵书社 |
| ISBN | 9787555407928 | 出版日期 | 2017-06-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焦循(1763~1820),清哲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字理堂(一字里堂),江苏扬州黄珏镇人,嘉庆举乡试,与阮元齐名。阮元督学山东、浙江,俱招往游。后应礼部试不第,托足疾不入城市者十余年。构一楼名'雕菰楼',读书著述其中。博闻强记,于经史、历算、声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有《里堂学算记》《易章句》《易通释》《孟子正义》《剧说》等。(据1999年版《辞海》'焦循'条)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
| 序言 | |
这部《北湖小志》简直是了解清代吴中地区社会风貌的绝佳窗口。书中的记载,无论是对当时士绅阶层的日常交往,还是市井百姓的生计百态,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记述地方风俗习惯时的那种细致入微,仿佛能让人亲眼目睹那些早已消逝的节日庆典和民间仪式。它不仅仅是一部地方志,更像是一部活生生的清代社会风俗百科全书。读着这些文字,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温润气息和繁复礼仪,那种人与人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通过焦循和阮元的梳理,变得清晰可见。特别是对于一些已经失传的技艺和行业描述,更显得弥足珍贵,为后世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珍贵资料。
评分坦白说,我原本以为地方志都会是枯燥乏味的年代流水账,但《北湖小志》彻底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有着极强的叙事性和画面感,读起来丝毫没有晦涩之感。特别是那些关于自然景观的描摹,笔法细腻,意境悠远,仿佛带着读者漫步在北湖之畔,感受着四季更迭带来的光影变化。那种将人文活动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的叙事方式,赋予了这部著作独特的诗意和生命力。它让我们看到,即便是最朴实的地域记录,也能通过高超的文字驾驭,升华为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这本“小志”称得上是地方文献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评分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部汇编对地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超前。焦循和阮元在辑录过程中,显然花费了极大的心力去搜集那些零散的碑刻、佚失的文稿以及口耳相传的故事。这种“抢救式”的记录,使得许多原本可能烟消云散的文化记忆得以留存。对于一个地方史爱好者来说,这简直是一座等待挖掘的宝藏。书中对于某些古建筑的形制记载,细致到连梁柱的榫卯结构都有所提及,这种近乎工匠精神的记录态度,让人对两位编者的敬业程度深感佩服。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文字的记录,更是对历史责任的一种承担。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层层递进的,初看是记述,细品则是考据。随着阅读深入,你会发现编者在看似随意的记录背后,隐藏着严谨的交叉验证和审慎的判断。例如,对于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书中往往会引用多方材料进行对比,即使存在矛盾,也会坦诚地列出,供后人参考。这种对史料真实性的不懈追求,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信度。它教会我们,真正的历史研究,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陈述,而是多角度的还原和重建。对于那些希望了解清代地方史研究方法的读者来说,这部《小志》本身就是一部极好的范本。
评分初捧此书,便被其古朴典雅的文字风格所吸引。不同于许多官方修撰的志书,这本“小志”多了几分文人墨客的闲适与洞察力。它没有宏大叙事的包袱,而是专注于捕捉那些细碎却足以构成时代底色的瞬间。比如,书中对某一时期文坛雅集的描述,从诗词唱和到茶点酒水,无不透露出那个精英群体特有的生活品味和精神追求。这种从日常细节中提炼出时代精神的做法,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每读完一个章节,都会忍不住合上书本,在脑海中构筑那个特定场景的画面,思考着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如何塑造了这些文人的精神面貌的。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其他严肃学术著作难以给予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