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9787539657592 安徽文艺出版社 李显文

正版图书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9787539657592 安徽文艺出版社 李显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显文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儿童心理
  • 教育方法
  • 行为习惯
  • 家庭教育
  • 正面管教
  • 儿童发展
  • 李显文
  • 育儿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悟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9657592
商品编码:3018295245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定价:49.80元

作者:李显文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3965759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生活习惯、纪律管教、情绪沟通,三大生活中常见的教养问题,非常实用。

2、高效能五大教养步骤 同理接纳四大句型,一目了然,简便易学。

3、48个教养案例 15个亲子互动案例分析表,轻松快速判断“为什么会这样”,让教养难题迎刃而解。

内容提要


养儿育女是世上辛苦也幸福的事,但在教养这条路上,每个父母都曾遇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

为什么一到睡觉时间,孩子就“毛病”一大堆?

孩子总是讲不听,越教越生气?

兄弟之间整天吵架,父母打骂都没用?

孩子每到写功课,挫折、情绪一大堆?

不让孩子玩手机,他就化身小恶魔?

孩子怎么讲不听、教不会?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父母面对的是两个孩子——任性的“婴儿自我”与懂事的额“成熟自我”。孩子令人头痛的行为,99%是任性的“婴儿自我”惹的祸!同理接纳做得好,80%的孩子教养问题将迎刃而解!

本书从生活习惯、纪律管教和情绪沟通三大常见问题出发,教父母们正确面对孩子的“婴儿自我”,轻松解决三大教养问题。通过实际案例的具体分析,让父母们掌握并运用高效能的教养五大步骤,15个亲子互动案例表一目了然,非常实用。

目录


目录

〔推荐〕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001

〔推荐〕一起成为高效能父母吧! 003

〔作者序〕搞懂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教养一点也不难! 006

1Part

孩子讲不听、打不怕,为什么会这样? 021

孩子令人头痛的行为,99%是婴儿自我惹的祸! 022

为什么一到睡觉时间,孩子就“毛病”一大堆? 022

婴儿自我总是为了反抗而反抗 023

其实父母面对的是两个孩子 ─婴儿自我与成熟自我 024

先退却婴儿自我,再教养成熟自我 024

了解婴儿自我与成熟自我/婴儿自我VS成熟自我 026

孩子讲不听,让父母愈教愈生气 029

亲子共处时,双方婴儿自我容易茁壮! 030

为什么孩子总是和我唱反调? 031

孩子和父母唱反调,是为了凸显自己的重要性 032

小心!你的回应会让孩子再次吵闹 058

负面情绪反复出现,父母不胜其扰? ─暂停同理接纳,给孩子空间更有效 060

别让孩子觉得父母该为他的坏心情负责 062

正确应对婴儿自我:同理接纳→给予空间→亲子分离 064

孩子玩不到手机,就化身小恶魔 064

不带负面情绪,做好亲子分离 066

试着暂时不当父母,只是孩子倚靠的维尼熊! 067

管教要挑对时机,才能事半功倍! 069

Part2

正确面对婴儿自我 071

实践“高效能父母学”,亲子互动更良好同理接纳做得好,搞定80%教养问题 072

为什么一到睡觉时间,孩子就“毛病”一大堆? 073

“为什么我得睡觉而你们却可以开心聊天?” 073

婴儿自我到底想要什么?父母总是想太多,孩子想要的只是“别人的关注” 034

早就预知的结果,怎么说都不听 034

因被忽视而有危机感,婴儿自我要赢回注意! 035

兄弟整天吵不完,父母打骂都没用 036

不要搞错教养的真正对象 038

时间纠正“婴儿自我”,等于鼓励孩子的负面行为 039

面对孩子强大婴儿自我,应该怎么做? 040

孩子每天写功课,挫折、情绪一大堆 040

告诉自己:婴儿自我会有情绪与反应是正常的 043

站在孩子的高度,理解他的情绪与行为 044

真正的同理接纳是全盘接受并让孩子知道 048

四个句型,让同理接纳变成父母的反射行为 050

别让同理接纳变成孩子操控父母的武器 056

一坐安全座椅,总是哭闹不休 056

同理接纳孩子的情绪,忽视孩子的滋事行为! 075

教养五大步骤 076

判断孩子的行为目的→决定应该忽视,还是亲子分离? 处理父母的情绪→才能理性执行高效能教养 判断问题所有权→属于亲子选择处理策略并执行教养动作→教养孩子的成熟自我 随时赞赏、肯定孩子的正面行为→让孩子的成熟自我更茁壮 高效能父母学专家看问题/四项建议,让孩子乖乖睡觉 087

孩子讲不听,让父母愈教愈生气 092

“为什么我做不到?真讨厌!气死人!” 092

不要刺激婴儿自我,先同理接纳孩子的情绪 094

管教的关键 ─判断问题所有权 095

先协助孩子释放负面情绪,再鼓励他面对问题、承担责任 101

为什么孩子总是和我唱反调? 104

“我可不想面对选择压力,只想别人来揣摩我的心意!” 104

父母要有弹性,有时坚持,有时却需要改变 105

区分状况,判断问题属于谁 107

从只会找孩子的碴,改为去看孩子的好 115

顺应孩子的选择,让他学到教训、学会自我负责 117

早就预知的结果,怎么说都不听 117

“我就是要坚持己见,你只能听我的!” 117

父母越想改变孩子,孩子越不会轻言妥协 118

让孩子做决定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119

切勿利用赞赏、肯定来控制孩子的表现 125

兄弟整天吵不完,父母打骂都没用 126

“不能让爸妈只关心哥哥,我也要” 126

为什么孩子宁愿挨骂,也不愿意乖一点? 127

无法判定问题属于谁,都先判为孩子的问题 129

“有你真好! ”教孩子了解手足的珍贵 137

反映倾听孩子的感受,让他学会情绪管理 139

孩子每天写功课,挫折、情绪一大堆 139

“掌控不了功课,但能掌控住妈妈也很好!” 139

别被孩子的负面情绪绑架 140

从旁协助,但要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141

赞赏、肯定孩子的正面行为,扭转他的负面感受 150

高效能父母学专家看问题/结束做功课的时间才是重点! 152

善用同理接纳、忽视、不回应、亲子分离 让孩子学会“虽然不喜欢,还是要去做” 156

一坐安全座椅,总是哭闹不休 156

“这次哭闹达到目的,下次就继续这样做!” 156

同理接纳、忽视、不回应、亲子分离 157

先消退婴儿自我,再教养成熟自我 158

保持心情正能量,观察并肯定孩子 162

高效能父母学专家看问题/动动脑!和孩子在车上玩益智小游戏 165

不和婴儿自我讲道理,让孩子学会接受“被拒绝”! 167

孩子玩不到手机,就化身小恶魔 167

“我就是要这个!我就是要把你绑在我身边!” 167

婴儿自我强大时,避免太多亲子互动 168

言出必行!少用“”这样的字眼 170

感谢孩子,就是肯定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 171

Part3

是孩子太难搞,还是父母想太多? 173

5大高效能教养步骤解决3大类常见教养问题

掌握教养态度,循序渐进地处理亲子问题 175

吃饭时间到了,孩子总是拖拖拉拉? 176

让孩子愿意配合家庭时间 ─亲子双赢策略 176

教养五大步骤 177

遇到问题,父母怎么做,孩子怎么想? 182

孩子一回到家,“大解放”地乱丢东西 183

家中的规矩、限制要更有弹性、更宽容 183

教养五大步骤 184

遇到问题,父母怎么做,孩子怎么想? 189

孩子骂一下才动一下,坏习惯甚至变本加厉 190

要影响孩子,只能合营良好关系 190

遇到问题,父母怎么做,孩子怎么想? 225

教养五大步骤 191

孩子习惯要父母为他的考试及成绩负责 226

遇到问题,父母怎么做,孩子怎么想? 197

关心则乱,不要把自己困在负面情绪里 226

教养五大步骤 228

妈妈=全能秘书?写功课、整理书包 都不干我的事 198

退居一旁,将“责任”交还给孩子自己承担 198

遇到问题,父母怎么做,孩子怎么想? 232

教养五大步骤 199

孩子在校受欺负,我该出面吗? 233

遇到问题,父母怎么做,孩子怎么想? 204

感恩那些让孩子“吃苦”的人 233

教养五大步骤 234

孩子学才艺是为自己,还是为爸妈? 205

学什么才艺,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205

遇到问题,父母怎么做,孩子怎么想? 240

教养五大步骤 206

案例 10孩子功课写不好,爸妈要插手? 241

遇到问题,父母怎么做,孩子怎么想? 211

处理孩子问题前,“设身处地”感受孩子的情绪反应 241

孩子学习老是三分钟热度,怎么办? 212

教养五大步骤 242

让孩子体会具体的后果 ─浪费钱就自己付 212

遇到问题,父母怎么做,孩子怎么想? 247教养五大步骤 214

案例 11孩子刚上幼儿园,哭哭啼啼地抓着父母不放 248

遇到问题,父母怎么做,孩子怎么想? 218

不必过于焦虑孩子的情绪反应 248

孩子调皮、在校状况连连,真的无法管吗? 219

教养五大步骤 249

处理孩子学校问题,先取得孩子同意再介入 219

遇到问题,父母怎么做,孩子怎么想? 254

教养五大步骤 220

案例 12孩子的脾气拗,怎么也改变不了 255

处理孩子问题,应多思考可能衍生出的状况 255

教养五大步骤 258遇到问题,父母怎么做,孩子怎么想? 263

案例 13稚龄的孩子不肯好好吃饭,完全听不懂、讲不通 264

将吃饭的责任交回给孩子自己负责 264

教养五大步骤 265

遇到问题,父母怎么做,孩子怎么想? 268

案例 14和弟妹争宠,只会哭闹爸妈不爱他 269

细心觉察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 269

教养五大步骤 270

遇到问题,父母怎么做,孩子怎么想? 274

案例 15孩子想要的东西不买给他,就和爸妈冷战 275

父母只负责孩子“需要”而非“想要”的东西 275

教养五大步骤 277

遇到问题,父母怎么做,孩子怎么想? 281

教养没有标准答案,练习成为更好的父母! 281

建议父母这样做:先判断问题所有权属于谁?

→再规划如何处理→进一步思考、理清问题与方向 284

四岁的孩子在火车月台上跑来跑去 284

五岁的孩子直接插队抢玩溜滑梯 284

四岁的孩子表示自己吃饱了,可是父母却觉得他吃得太少 285

八年级的孩子对于学校的成绩、功课都得过且过地敷衍了事 285

六年级的孩子总是不收拾房间,又乱又脏 286

三岁半的孩子坚持要在地铁车厢内吃糖果 286

三年级的孩子,要求父母让她放学后和同学一起走路回家 287

四岁的孩子看到喜欢的东西,要吵闹到父母买给他才肯罢休 288

青春期的孩子和家人之间总是口角冲突不断 288

高二的孩子和同学出游,经常逾时不归又联络不上 289

九年级的孩子每次洗完澡都不清理浴室 289

父母开车时,兄弟经常为了一些小事在车上争吵不休 290

青春期的孩子因为不满意自己的外表,而经常情绪低落 290

读大学的孩子总是忘了帮自己饲养的狗洗澡 291

四年级的孩子老是喜欢在父母的床上,一边吃东西一边看电视 292

青春期的孩子对父母言辞攻击,讲话也很没礼貌 292

小学的孩子和邻居友伴乱按附近住户家的门铃 293

已经关灯就寝,高二的孩子经常不睡觉,还在床上偷偷玩手机 293

孩子令人头痛的行为,99%是婴儿自我惹的祸!

五岁的孩子不小心弄坏了心爱的玩具而伤心哭泣 294

九年级的孩子因为所设定的闹钟没响而导致上学迟到 295

六岁的孩子在客厅沙发上跳上跳下地玩耍 295

四年级的孩子放学后经常买高热量的垃圾食物来吃 296

五年级的孩子和朋友在靠近马路的地方踢球 296

一年级的孩子手拿锐利的东西奔跑 297

八年级的孩子因为父母拒绝他的要求而生气 298

作者介绍


李显文:

15年亲子职业咨询经验,协助千百位华人父母解决教养难题

中国台湾辅仁大学企业管理系毕业,17年咨询辅导经验。曾任:吉隆坡关怀辅导中心、怡保心灯辅导中心咨商协助员,现任“父母效能系统训练课程”领导员。

1997年开始电话咨询工作;1999年开始带领父母效能训练课程;2009年起在台湾大台北地区松山、新生、仁爱、文湖、实践、国北教实小、公馆、明伦、复兴等10多所小学的读书会、老师或志工妈妈团,以及新意象美术教室、锲而生态读书会、妈妈play教室、关心幼儿美语教室等团体,进行父母效能课程、父母成长课程、老师辅导课程及亲职讲座的工作。另著有《高效能父母学》。

文摘



序言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理解童年行为的密码》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深入剖析儿童行为奥秘的著作,旨在帮助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所有关心孩子成长的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行为模式、情感需求以及心理动机。作者通过整合心理学、教育学、神经科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丰富的真实案例,为读者构建了一幅清晰而全面的童年图景。它并非简单地罗列“问题行为”的解决方案,而是着力于探究这些行为背后的根源,引导读者从“是什么”转向“为什么”,从而掌握更具建设性和智慧的育儿之道。 第一部分:童年行为的基石——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 本书的开篇,我们将一起探索儿童成长的基本规律。孩子们的行为并非凭空出现,它们是生理发展、认知成熟、情感体验以及社会环境互动的必然结果。 大脑的奇妙旅程: 孩子的大脑在出生后会经历爆炸性的发育。我们将重点介绍大脑皮层(特别是前额叶皮层)的逐步成熟如何影响孩子的冲动控制、规划能力、情绪调节以及社交理解。从婴儿期的反射性反应,到幼儿期的“为什么”轰炸,再到学龄期的逻辑思维萌芽,大脑的演进是理解孩子行为变化的关键。我们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神经递质(如多巴胺、血清素)在情绪和行为中的作用,以及早期经历(如亲子互动、环境刺激)如何塑造大脑的连接,为孩子一生的学习和情绪健康打下基础。 认知发展的里程碑: 皮亚杰等认知发展理论的经典观点将在书中得到生动呈现。我们将解析孩子如何从感知动作阶段发展到前运算思维,再到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思维。理解孩子看待世界的独特方式,例如他们的集体自我中心主义(认为别人和自己想的一样)、泛灵论(认为无生命物体也有生命和意识),对于我们解释他们看似“不合逻辑”的行为至关重要。例如,孩子会因为自己觉得开心而认为所有人都开心,或者将玩具视为有情感的伙伴。 情感发展的潮起潮落: 情感是驱动儿童行为的重要引擎。本书将细致地描绘儿童情感发展的轨迹,从婴儿期的基本情绪(如快乐、愤怒、恐惧),到幼儿期的复杂情绪(如嫉妒、羞耻、内疚)。我们将探讨依恋理论如何解释孩子与主要照顾者之间形成的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依恋关系,以及这些依恋模式如何影响他们日后的社交行为和情感表达。理解孩子的情绪需求,例如对安全感、被接纳、被爱的渴望,是回应他们行为的关键。 社交技能的逐步习得: 孩子并非天生就是社交高手。他们需要通过观察、模仿、试错来学习如何与他人互动。本书将介绍孩子在社交技能发展上的不同阶段,从最初的平行游戏,到旁观游戏,再到合作游戏。我们将讨论分享、合作、解决冲突等社交能力是如何在家庭和同伴环境中培养的。理解孩子在社交互动中的挣扎,例如对规则的僵化理解、对分享的抗拒,有助于我们耐心引导,而非强制要求。 第二部分:解读儿童行为的密码——常见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 在掌握了儿童发展的基本框架后,我们将进入更具体、更贴近日常生活的场景,深入解读孩子各种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 “不听话”的背后:是反抗还是需求? 为什么孩子会拒绝遵守规则?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对自主性的渴望、对界限的试探、对注意力的需求,甚至是沟通能力的不足。我们会分析孩子“顶嘴”和“撒谎”的行为,指出这可能是他们试图表达意见、逃避惩罚,或者是在特定情境下缺乏更有效的应对策略。我们将引导家长区分“故意不听话”与“无法理解或做到”,以及如何通过清晰的指令、合理的选择和积极的反馈来提升孩子的配合度。 情绪爆发的信号:是任性还是求助? 孩子为什么会突然大哭大闹、摔东西,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本书将深入探讨儿童情绪失调(tantrums)的原因,包括生理疲劳、饥饿、过度刺激、挫败感,以及尚未习得的情绪调节技巧。我们会讨论孩子在表达不满时的信号,以及如何帮助他们识别、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习更健康的表达方式。我们将强调“看见”孩子的情绪,而非仅仅“制止”行为的重要性。 注意力问题的本质:是注意力不集中还是兴趣点不同? 孩子在某些事情上精力充沛,在另一些事情上却“坐不住”,这是许多家长困扰的问题。本书将探讨注意力不集中的多种可能性,包括儿童多动障碍(ADHD)的初步识别特征(并非诊断),以及更多见的由环境、情绪、睡眠不足或缺乏兴趣引起的分心。我们将提供策略,如何通过优化学习环境、调整教学方式、激发内在动机来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力。 社交挑战的根源:是孤僻还是社交焦虑? 为什么有些孩子在社交场合显得退缩、害羞,或者在与同伴相处时困难重重?本书将分析孩子在社交互动中可能遇到的障碍,例如社交焦虑、缺乏社交技能、对身体意象的担忧,或者只是需要更多时间来融入。我们会探讨如何创造安全的支持性环境,鼓励孩子主动尝试,以及如何通过角色扮演和社交故事等方式来提升他们的社交自信。 睡眠与饮食:影响行为的隐形推手。 很多时候,孩子行为的异常可能源于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本书将阐述充足睡眠和均衡饮食对儿童情绪稳定性、学习能力和行为表现的至关重要性。我们会提供关于如何建立良好睡眠习惯、引导健康饮食的实用建议,以及识别和应对因生理不适导致的行为问题的技巧。 第三部分:智慧育儿的实践——构建积极的亲子关系 理解了行为背后的原因,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读者建立更有效、更和谐的亲子关系,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同理心的力量: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同理心是连接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桥梁。本书将教授家长如何放下自己的期待和评判,真正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即使这些想法和感受在我们看来是幼稚或不合理的。我们将提供一些同理心沟通的技巧,例如回应性倾听、复述孩子的话语,以及表达对孩子情绪的理解,从而建立信任和安全的亲子氛围。 界限与规则的艺术:引导而非束缚。 设立清晰、一致、且符合孩子发展水平的界限和规则,是培养孩子责任感和自律性的重要途径。本书将探讨如何以尊重、坚定的方式设定规则,以及在孩子违反规则时,如何采取恰当的后果(而非惩罚),帮助他们从中学习。我们将强调规则的目的是保护孩子,并帮助他们理解社会规范,而非压制他们的个性。 积极反馈与鼓励:点燃内在的自信。 关注和强化孩子的优点和积极行为,是培养他们自信心和动机的有效方式。本书将介绍如何给予具体、真诚的赞美,以及如何通过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而非仅仅关注结果,来帮助孩子形成成长型思维。我们将分享如何发现并放大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解决问题的伙伴:而非“问题”的解决者。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的角色是成为他们解决问题的伙伴,而非包办一切的“救火队员”。本书将引导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自己思考解决方案,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将分享一些提问的技巧,帮助孩子分析问题,评估选项,并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之道。 理解不同年龄段的挑战与机遇。 本书还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如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分别阐述他们在行为和心理发展上的特点,以及家长在此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独特挑战和机遇。例如,如何应对幼儿期的“分离焦虑”,如何支持学龄儿童的学业压力,以及如何与青春期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 结语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理解童年行为的密码》并非一本速成的育儿宝典,而是一次引导读者踏上深度理解和智慧育儿的旅程。它鼓励我们放慢脚步,用一颗充满爱与好奇的心去观察、去倾听、去感受,去发现孩子行为背后隐藏的丰富意义。通过掌握理解孩子行为的钥匙,我们将能更从容、更有效地陪伴孩子走过童年,帮助他们成长为独立、自信、快乐、有责任感的个体。本书期待成为您手中一份珍贵的指南,陪伴您与孩子一同探索成长的美好与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时,我首先被它的装帧所吸引。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整体感觉非常扎实,不像一些市面上粗制滥造的书籍。翻开目录,我发现书中涵盖了非常广泛的主题,从婴幼儿期的语言发展、情绪管理,到学龄期的学习困难、社交挑战,甚至青春期的叛逆和亲子关系的处理,几乎囊括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典型问题。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意味着这本书可能是一本“一站式”的育儿指南,能够满足我不同阶段的需求。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关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部分,这部分内容通常是理解孩子行为的关键。我希望作者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释这些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提供大量的真实案例分析,让我能够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找到解决自己孩子问题的灵感。总而言之,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很高,希望它能成为我育儿路上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评分

作为一个孩子已经上小学,进入了更加复杂和多变的教育阶段的家长,我对“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问题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孩子在学校里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学习上的瓶颈、与同学的冲突、对规则的抵触等等,常常让我感到困惑和无力。我需要的是一本能够帮助我“对症下药”的书,而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鸡汤”。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分析这些在学校环境中孩子可能出现的行为模式,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能提供关于如何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以及如何应对孩子叛逆期等方面的具体指导。我希望作者能够基于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心理学研究,为家长们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家长互动的小练习,或者指导家长如何与老师有效沟通的建议,那就更好了。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解决孩子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各种难题的“智囊团”。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名初为人母的新手妈妈,对于育儿这件事,我几乎是一片空白。每天看着我家宝宝的各种小状况,从吃睡拉到偶尔的哭闹,都让我感到紧张和不安。市面上关于育儿的书籍太多了,看得我眼花缭乱,很多时候不知道该选择哪一本。直到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以及作者的名字,我感到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作者的名字我之前在一些育儿论坛上看到过,感觉是一位非常有经验、很受家长信赖的育儿专家。这本书的题目也直击我心,“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这正是我心中最想知道答案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孩子那些在我看来“不乖”、“麻烦”的行为,究竟是怎么回事。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科学的方法,让我能够更好地安抚宝宝的情绪,引导宝宝健康成长,而不是让我自己陷入焦虑和自责。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教会我如何与宝宝建立一个温暖、安全的亲子关系,让我能够享受育儿的快乐,而不是把它当成一种负担。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吸引力,以柔和的色调和温馨的插画,营造出一种亲切而引人思考的氛围。看到“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这个书名,我immediately联想到自己作为家长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和挑战。很多时候,孩子的一些行为,无论是不听话、发脾气,还是不合群、注意力不集中,都会让我感到手足无措,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够好。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盏指路的明灯,让我看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线希望。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技巧,而不是泛泛而谈的理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看到他们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从而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教育。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成长过程也充满了未知和变数。我相信,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一位有着丰富育儿经验和深厚心理学功底的专家,能够为我这样迷茫的家长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我非常看重作者的专业背景,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获得科学的育儿知识,提升自己的育儿能力,成为一个更称职、更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的父母。

评分

我是一位有着多年育儿经验的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曾遇到过不少难题,也读过不少育儿书籍。坦白说,很多书要么理论性太强,读起来枯燥乏味,要么内容过于浅显,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但这本书,从书名到作者,都让我充满了期待。我尤其看重作者李显文先生在儿童教育领域的专业声誉和实践经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超越简单的“育儿技巧”层面,深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揭示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观点,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特点,从而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引导和教育。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从一个更宏观、更科学的角度审视孩子的成长,培养出独立、自信、有责任感的下一代。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能够严谨而不失亲切,能够在传达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