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电子琴自学指导教程(修订本)》适合大学生及各层次的青年朋友学习和自娱。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没有学习过键盘乐器的读者,采用非常浅显的表达和描述方式介绍电子琴的一般知识和基本弹奏技法,然后附以大量的青年朋友熟悉的旋律作为练习曲目。这些曲子每首均有五线谱、和弦标准,特别是有详尽的指法图标,方便乐理基础较浅的朋友自娱自乐。
《电子琴自学指导教程(修订版)》为适应广大读者要求,在保持原版特色的前提下,增加乐曲数量,丰富乐曲风格。新增乐目内容新颖,形式多样,适宜不同程度的音乐爱好者学习和自娱。
内页插图
目录
序
电子琴概述
第一章 基本常识
一、键盘简介
二、认识五线谱
三、指法
四、弹奏姿势
五、手型
六、和弦
七、自动低音和弦(左手弹奏)
八、电子琴常用音色的特点与功能
九、电子琴常用节奏的特点
第二章 弹奏入门
一、顺指法
二、扩指法
三、缩指法
四、穿指法
五、跨指法
六、换指法
第三章 中外电子琴乐曲五十首
(注:每首乐曲都用五线谱与简谱对照并各谱标有弹奏指法;每首都有左、右手在电子琴上弹奏的键盘位置图;每首乐曲都标有音色、节奏、速度可供参考。)
《布谷鸟》德国民歌
《粉刷匠》德国民歌
《蝴蝶》西班牙乐曲
《北风吹来恰、恰、恰》
《小鸭小鸭》
《磨剪子》意大利乐曲
《欢乐颂》贝多芬曲
《高高兴兴》
《雪绒花》美国乐曲
《蜜蜂进行曲》古曲
《新疆舞》
《赤诚花》朝鲜歌曲
《雪橇》莫扎特曲(C大调)
《郁金香》井上武士曲
《勇敢的鄂伦春》内蒙古鄂伦春民歌
《送别》
《男孩子和女孩子》(选自《鹅妈妈之歌》)
《雪橇》莫扎特曲(G大调)
《红河谷》美国歌曲
《渔光曲》任光曲
《祝你生日快乐》美国歌曲
《牧马之歌》石夫词曲
《马车》美国歌曲
《娃哈哈》中国民歌
《清晨》英国歌曲
《候露蒂莉娣》瑞士民谣
《桑塔露琪亚》意大利民歌
《樱花》日本歌曲
《洪湖水浪打浪》张敬安、欧阳谦叔曲
《八音盒》F·弥尔斯曲
《酸枣刺》
《采茶扑蝶》中国民歌
《海滨之歌》成田为三曲
《舒伯特的小夜曲》
《鸽子》依拉迪尔曲
《彩云追月》任光曲
《让我们荡起双浆》刘炽曲
《小小少年》西德电影《英俊少年》插曲
《绿袖子》英国民歌
《啊!朋友再见》南斯拉夫电影《桥》插曲
《多、来、米》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
《多瑙河之波》罗马尼亚电影《多瑙河之波》主题音乐
《爱的主题》美国电影《教父》主题音乐
《卖报歌》聂耳曲
《小步舞曲》贝多芬曲
《大地你早》日本电影《狐狸的故事》插曲
《简爱》英国电影《简爱》主题音乐
《四小天鹅舞曲》柴柯夫斯基曲
《窗花舞》舞剧《白毛女》选曲
《微笑波尔卡》格拉纳·莎尔汀曲
第四章 应用入门
一、阅读词曲、理解内容
二、如何分析调性
三、如何配置和弦
四、和弦配置技巧
五、如何编写前奏
附录 电子琴辅助知识
一、各大、小调的音及指法(共24个调每调都有对应键盘上的位置)
二、雅马哈(YAMAHA)单指(SINGLE FINGER)和弦演奏对照表
三、卡西欧(Casio)单指(SINGLE FINGER)和弦演奏对照表
四、YAMAHA同Casi0多指(FINGERED)(指控)和弦演奏对照表
前言/序言
随着世界电子工业的飞快发展及我国人民生活的提高,电子琴这种新型的具有特殊音色和多功能效果的电声乐器已进入千家万户,其种类、式样、功能也呈日新月异之势。我国目前所能见到的电子琴、合成器及电子钢琴就达百余种型号,电子乐曲也随着它们的出现层出不穷。
目前,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知识丰富了,观念更新了,人们也越来越明确地知道,音乐素养是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发达国家,音乐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外)一般通过三个渠道完成:在普通中小学进行的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和家庭音乐教育。
乐理基础与视唱练耳精要 一本系统梳理音乐理论,奠定坚实音乐素养的权威指南 本书旨在为音乐学习者,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希望系统梳理已有知识的进阶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实用的乐理学习框架。我们深知,坚实的乐理基础是所有音乐实践活动(包括演奏、创作、欣赏)的基石。因此,本书严格摒弃了任何关于特定乐器(如电子琴、钢琴等)演奏技巧的冗余内容,专注于纯粹的音乐“语法”和“逻辑”。 第一部分:音乐的基石——音高与节奏的构建 本部分从最基本的音乐元素出发,详细解析了音高的系统性组织方式。 1. 音高与记谱法解析: 我们将深入探讨十二平均律的基本原理,解释音程的精确计算和标记方法。内容涵盖大、小、增、减等各类音程的听觉特征与书写规范。重点解析五线谱的结构——高音谱号、中音谱号、低音谱号的切换与应用,确保读者能够准确无误地识别任何一个音符在不同谱号下的实际音高。同时,对简谱的结构、读法及其与五线谱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详尽对比,提供多种转谱练习。 2. 调性体系的建立: 讲解大调与小调的音阶构成规律,详细剖析自然大调、和声大调、旋律大调的音级特性。着重阐述调式(如自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的差异性以及它们在不同音乐风格中的应用倾向。大量篇幅用于讲解关系大小调、同主音大小调的转换关系,帮助学习者建立清晰的调性认知地图。 3. 节奏与节拍的科学: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本书细致区分了拍子(Meter)与节奏(Rhythm)的概念。全面解析各种拍号(如2/4、3/4、4/4、6/8乃至复杂拍号)的结构及其听觉效果。对音值(全音符到十六分音符及其附点变化)的精确划分进行了图形化展示。特别引入了复节奏(Polyrhythm)和复拍子(Polymeter)的入门概念,为高阶学习做铺垫。 第二部分:和声的逻辑——和弦的生成与功能 和声是赋予音乐色彩和深度的关键。本部分侧重于和声规则的系统讲解,而非和弦的键盘演奏法。 1. 三和弦的构造与分析: 详细解析大小三和弦、增减三和弦的构成音与转位形式。重点讲解了“功能和声”的核心——主和弦(Tonic)、属和弦(Dominant)、下属和弦(Subdominant)在功能上的区别和相互作用。通过大量实例分析,阐述功能和声如何驱动音乐的进行与解决。 2. 七和弦的扩展与色彩: 深入讲解七和弦的四种基本类型(大小七、小大七、减七、属七)的构成、记法与听觉效果。对导七和弦的“强导性”和减七和弦的“模糊性”进行了理论剖析。 3. 调内与借用和弦: 系统梳理在特定调性内可以稳定使用的所有和弦(如七级导和弦、二级和弦)。引入“和声的扩展”概念,详细解析借用和弦(Borrowed Chords)的原理,如从关系小调或平行大调借用和弦,这些和弦如何为音乐增添色彩变化和张力。 4. 常用和声连接法: 介绍和弦连接的基本规则,如平行五八度的避忌、合法声部进行规则等。阐述如何利用不同的和弦连接方式(如功能推进、旋律连接)来构建具有逻辑性的乐句。 第三部分:旋律与曲式分析——音乐的结构与表达 本部分旨在提升学习者的音乐欣赏与分析能力,理解音乐是如何被组织和构建的。 1. 旋律线条的构建: 探讨旋律的“轮廓”和“动机发展”原理。分析如何通过重复、模进(Sequence)、移位等手法,将一个简单的动机发展成一段完整的旋律。讲解级进、跳进在旋律线条中的作用。 2. 常见曲式的解构: 系统介绍和分析复调音乐的几种基本曲式结构: 二段曲式 (A-B): 分析其对比与联系。 三段曲式 (A-B-A'): 重点剖析再现部与首部的细微变化(如再现部的小尾声或尾奏)。 变奏曲式: 探讨主题的各种变化手法(节奏型变奏、和声变奏、织体变奏等)。 奏鸣曲式导论: 对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功能进行宏观介绍,为系统学习提供框架。 3. 织体与配器基础概念: 区分单音音乐、主调音乐(和声织体)和复调音乐(对位织体)。简要介绍不同声部在和声进行中扮演的角色,为未来的对位法学习打下基础。 附录:视唱练耳强化训练集 本附录完全侧重于“听觉训练”和“视唱能力”的提升,与任何键盘操作无关。 音准训练: 包含大量针对三度、五度、八度、增减音程的听辨练习。 节奏模唱: 提供复杂的节奏型谱例,要求读者脱离乐器进行准确的口头复述。 旋律视唱: 包含大量跨越两至三倍八度的单行旋律,要求读者在不借助任何乐器的情况下,准确唱出音高与节奏。 本书特色: 本书的编写严格遵循“理论先行,实践为辅”的原则,所有理论点均以抽象的音高和节奏关系阐述,避免了任何与特定乐器指法、音色选择相关的讨论。它是一本纯粹的音乐“语言学”教科书,旨在帮助学习者构建一个逻辑清晰、结构严谨的音乐思维体系,为未来深入任何音乐领域做好最坚实的理论准备。